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5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评价方法与应用实例 被引量:66
1
作者 何书金 苏光全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5-171,共7页
文章根据实地调查研究 ,筛选出了影响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 4类 1 4个亚类因子 ,并划分为 6个等级。运用层次分析法 ,参考专家评分 ,来确定矿区废弃土地复垦综合潜力值的大小及每一级别的值域范围。以河南省... 文章根据实地调查研究 ,筛选出了影响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 4类 1 4个亚类因子 ,并划分为 6个等级。运用层次分析法 ,参考专家评分 ,来确定矿区废弃土地复垦综合潜力值的大小及每一级别的值域范围。以河南省平顶山市焦店乡为例 ,阐明了进行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的具体过程与方法 ,可为全国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及矿区废弃地有效合理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地 潜力 层次分析 矿区 废弃复垦
下载PDF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 被引量:69
2
作者 郝蓉 白中科 +2 位作者 赵景逵 彭少麟 宋艳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70-1476,共7页
生境再造与植被恢复是黄土区露天矿生态重建的核心 ,其中植被恢复是生态重建的保证。以我国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采用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1 985~ 2 0 0 1年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 生境再造与植被恢复是黄土区露天矿生态重建的核心 ,其中植被恢复是生态重建的保证。以我国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采用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1 985~ 2 0 0 1年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的人工植被经过演变 ,植物种的组成发生较大变化 ,由单一的物种组成结构逐渐发展为复杂的物种组成结构 ,并逐渐趋于动态的平衡。通过研究同一植物在不同配置模式下的生长情况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得出该区人工植被的较好模式为 :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刺槐×沙棘和刺槐纯林。首次运用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均匀度 ,对该区主要复垦植被群落进行分析 ,进一步预测了人工植被的演替方向 :刺槐林→刺槐林、沙棘林→沙棘林、沙棘×刺槐→刺槐、刺槐×油松→刺槐×油松和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柠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动态 植被恢复 废弃地 大型露天煤矿 黄土区
下载PDF
矿区废弃地土壤微生物及其生化活性 被引量:61
3
作者 龙健 黄昌勇 +1 位作者 滕应 姚槐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96-503,共8页
通过对浙江哩浦铜矿废弃地土壤的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生化作用强度研究表明 :矿区土壤微生物总数下降 ,各主要生理类群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土壤酶活性减弱 ,土壤生化作用强度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是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生态特... 通过对浙江哩浦铜矿废弃地土壤的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生化作用强度研究表明 :矿区土壤微生物总数下降 ,各主要生理类群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土壤酶活性减弱 ,土壤生化作用强度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是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生态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地 矿区土壤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酶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引入土壤种子库对铅锌尾矿废弃地植被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54
4
作者 张志权 束文圣 +1 位作者 蓝崇钰 黄铭洪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01-607,共7页
检测了丢荒旱作地土壤种子库,其种子含量为(6850±377)·m-2,共有41种植物。其中92.7%的种和 75. 8%的种子是分布在 0~2 cm的表层中。从丢荒旱作地采挖 10 cm深的表层土壤,以 1cm, 2... 检测了丢荒旱作地土壤种子库,其种子含量为(6850±377)·m-2,共有41种植物。其中92.7%的种和 75. 8%的种子是分布在 0~2 cm的表层中。从丢荒旱作地采挖 10 cm深的表层土壤,以 1cm, 2 cm, 4 cm和 8 cm 等4种不同厚度分别铺放在铅锌矿尾矿废弃地试验小区上。尽管由于铺土厚度不同,各小区所含有的土壤种子库 中的种子数量也不同,但4种铺土处理试验,其幼苗平均数量分别为每平方米883± 434,995± 158,1242± 327 和803±31株,经检验差异不显著,而不铺放表土的对照区则没有幼苗生长。可见,如果仅仅是作为提供种子资源 而引入土壤种子库,则铺放 1cm的表土就已足够。然而,经过1年以后,在铺放表土厚度为1cm, 2 cm和 4 cm处 理上的幼苗全部死亡,只有铺放 8 cm厚度表土的小区上实现了植被恢复,共有 15种植物成功定居,其中有 11种开 花结果,盖度达100%。这说明了较薄的表土不足以有效阻隔尾矿与大气的接触,减缓酸化,以及缓冲尾矿酸化的影 响,此外较薄的表土也无法提供植物根系足够的生长空间。因此,如能预先铺放一层阻隔层,如底土、馀坭、垃圾之 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植被恢复 铅锌尾矿 废弃地 厚度
下载PDF
湘潭锰矿矿渣废弃地植被修复前的土壤诊断 被引量:45
5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谢荣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94-1501,共8页
对湘潭锰矿矿渣废弃地植被修复前的土壤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湘潭锰矿矿渣废弃地土壤质地主要为粗砂土,土壤自然含水量与邻近非矿区杉木林对照地的差异显著,而土壤容重和土壤总孔隙度与邻近非矿区杉木林对照地的差异不显著。矿渣... 对湘潭锰矿矿渣废弃地植被修复前的土壤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湘潭锰矿矿渣废弃地土壤质地主要为粗砂土,土壤自然含水量与邻近非矿区杉木林对照地的差异显著,而土壤容重和土壤总孔隙度与邻近非矿区杉木林对照地的差异不显著。矿渣废弃地土壤的pH值平均为7·49,P和C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1g/kg、4·41g/kg,都显著高于邻近非矿区杉木林对照地,而N含量却显著低于邻近非矿区杉木林对照地,土壤有机质、K和Mg平均含量与邻近非矿区杉木林对照地的差异不显著。矿渣废弃地的肥力综合指数为8,邻近非矿区杉木林对照地的为12,其中砾石百分含量、有机质含量、N含量、P含量成为了限制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矿渣废弃地土壤中的Mn、Cu、Cd、Ni、Zn、Pb平均含量分别是邻近非矿区杉木林对照地的18·59、1·32、4·10、4·66、4·44倍和3·16倍。以邻近非矿区杉木林地土壤对照值、湖南省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和全国土壤重金属元素平均值作为评价标准,矿渣废弃地土壤6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3·82、75·72和98·05,均远远超过了重污染等级,且以Mn、Cd的污染为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潭锰矿 废弃地 土壤诊断 环境污染 重金属元素 土壤特性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 被引量:38
6
作者 舒俭民 王家骥 刘晓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2-75,共4页
本文通过对矿山废弃地及其恢复情况调查,分析了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方向及蕴藏的产业机遇。
关键词 矿山 废弃地 生态恢复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美国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 被引量:54
7
作者 张成梁 B.Larry Li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6-285,共10页
在对美国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项目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其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管理体系、资金来源及使用\技术路线及保障措施。结合实例介绍了美国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工程措施,并重点介绍了"师法自然生态修... 在对美国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项目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其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管理体系、资金来源及使用\技术路线及保障措施。结合实例介绍了美国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工程措施,并重点介绍了"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的新理念及其指导下的生态修复设计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是基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气候等条件,模拟自然的生态修复过程。"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将会对我国的生态修复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 废弃地 煤矸石
下载PDF
铜陵铜尾矿废弃地定居植物及基质理化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42
8
作者 田胜尼 孙庆业 +2 位作者 王铮峰 彭少麟 夏汉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3,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铜陵铜尾矿废弃地上可定居的植物及几种优势植物群落基质的理化性质。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铜陵各尾矿(库)场上,共有 30 科 96 属 122 种植物。禾本科、菊科与豆科中的草本植物,是铜陵铜尾矿废弃地自然定...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铜陵铜尾矿废弃地上可定居的植物及几种优势植物群落基质的理化性质。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铜陵各尾矿(库)场上,共有 30 科 96 属 122 种植物。禾本科、菊科与豆科中的草本植物,是铜陵铜尾矿废弃地自然定居的先锋植物,具匍匐茎或地下茎的植物或具固氮能力或具种子小、易传播的特性植物,适宜在铜尾矿废弃地定居成活;几种优势植物群落基质的理化性质较未复垦区及酸化区得到明显的改善,其 pH值得到缓和,N、P、有机质营养成份含量增加,重金属铜的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植物 理化性质 固氮能力 匍匐茎 定居 群落 铜尾矿 铜陵 废弃地
下载PDF
废弃采石场岩质边坡绿化技术及废弃地开发利用探讨 被引量:44
9
作者 黄敬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69-72,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土地资源的利用,人们对废弃采石场岩质边坡绿化及其废弃土地开发整理越来越重视。在本土飘台法、鱼鳞穴法、燕巢法、阶梯台阶法及钢筋混凝土框格悬梁等绿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作者引进了客土喷播法、液压喷播法...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土地资源的利用,人们对废弃采石场岩质边坡绿化及其废弃土地开发整理越来越重视。在本土飘台法、鱼鳞穴法、燕巢法、阶梯台阶法及钢筋混凝土框格悬梁等绿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作者引进了客土喷播法、液压喷播法、三维网喷混植生法、喷混植生法等国外边坡防护绿化新方法,并重视废弃地的开发利用,不仅挖掘出废弃地的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潜力,而且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文章从废弃采石场环境治理需要解决的岩质边坡绿化及废弃地利用两方面,探讨了绿化技术的适宜性及废弃地开发利用的最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采石场 岩质边坡 绿化技术 生态环境效益 废弃地 开发整理
下载PDF
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进展 被引量:47
10
作者 陈伟 宁平 +2 位作者 黎慧娟 游萍 朱安玲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78-87,共10页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其开发带来了侵占耕地、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地质灾害等严重问题,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恢复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对我国矿山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相关政策及修复现状进行了...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其开发带来了侵占耕地、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地质灾害等严重问题,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恢复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对我国矿山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相关政策及修复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矿山废弃地的特点及生态环境恢复目标。着重介绍了现阶段矿山生态修复涉及的基质改良、生态系统修复手段,并指出各类技术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实践中的适用性和优缺点。最后,针对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存在的投入资金不足、不到位、技术缺乏等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法,以期为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废弃地 修复现状 基质改良 生态系统修复
下载PDF
自然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11
作者 孙庆业 任冠举 +1 位作者 杨林章 安树青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3,共7页
在铜陵铜矿区堆存着大量的不同时期弃置的尾矿废弃物,形成大面积铜尾矿废弃地.为了解自然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酶活性的影响,对铜陵铜矿区6处不同时期弃置的铜尾矿废弃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自然定居在尾矿废弃地上的植物群落类型能... 在铜陵铜矿区堆存着大量的不同时期弃置的尾矿废弃物,形成大面积铜尾矿废弃地.为了解自然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酶活性的影响,对铜陵铜矿区6处不同时期弃置的铜尾矿废弃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自然定居在尾矿废弃地上的植物群落类型能够显著影响表层尾矿中(0~5 cm)的脲酶、芳基硫酸酯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位于木贼-中华结缕草群落和白茅群落下尾矿中的几种土壤酶的活性高于位于狗牙根群落和中华结缕草群落下的尾矿中酶的活性.在所测定的4种土壤酶中,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高于脲酶和芳基硫酸酯酶的活性.相关分析表明,4种土壤酶的活性与表层尾矿中的腐殖质、总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电导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而芳基硫酸酯酶和脱氢酶与pH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强烈氧化的表层尾矿不仅具有极端贫瘠的养分条件,同时也具有极低的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酯酶 脱氢酶 速效钾 狗牙根 养分 植物群落 铜尾矿 废弃地 铜矿区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2
作者 陈敏 张大超 +1 位作者 朱清江 聂锦霞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1-468,共8页
稀土矿的长期开采对稀土矿山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与遗留稀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针对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山废弃地成因做了简要分析,同时介绍了稀土矿山废弃地带来的环境问题,综述了国内外... 稀土矿的长期开采对稀土矿山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与遗留稀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针对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山废弃地成因做了简要分析,同时介绍了稀土矿山废弃地带来的环境问题,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稀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其中包括工程措施、土壤改良、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及多种方法联合修复,对上述几种修复方法做了简要的对比分析,并从提高稀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的角度提出此领域需加强研究的方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山 废弃地 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
原文传递
铅锌尾矿废弃地的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孙庆业 蓝崇钰 杨林章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4期36-39,44,共5页
凡口铅锌尾矿废弃地的不同区位及不同深度的尾矿中铅锌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总锌为 70 3~ 19657mg/ kg、总铅 10 4 13~ 94 988mg/ kg。正常尾矿中 ,有效态锌含量达到 151.6~ 84 1.7mg/ kg,有效态铅含量很低 ( 0 .75~ 2 .50 mg/ kg... 凡口铅锌尾矿废弃地的不同区位及不同深度的尾矿中铅锌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总锌为 70 3~ 19657mg/ kg、总铅 10 4 13~ 94 988mg/ kg。正常尾矿中 ,有效态锌含量达到 151.6~ 84 1.7mg/ kg,有效态铅含量很低 ( 0 .75~ 2 .50 mg/ kg) ,有机质、总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等营养物质缺乏。当尾矿酸化后 ,p H降低 ,有效态 Pb、Zn含量升高 ,有效锌达到 175.8~ 2 82 8.0 mg/ kg,有效铅含量最高为 10 0 .0 mg/kg,而有机质、总氮和有效磷为零 ,使尾矿更加贫瘠。在尾矿库的边缘区位和尾矿表面的覆盖土壤区位 ,基质中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但是营养状况的改善又引起了有效态的 Pb、Zn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尾矿 重金属 化学性质 废弃地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我国的土地恢复 被引量:37
14
作者 郭焕成 吴登茹 朱宏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4-27,共4页
中国人口多,耕地少,而且分布不平衡。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一些地区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以及采矿废弃地等问题。目前,全国采矿所破坏的土地面积约达3,000万亩。为了防止土地破坏,扩大农用地面积,一是在西北干... 中国人口多,耕地少,而且分布不平衡。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一些地区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以及采矿废弃地等问题。目前,全国采矿所破坏的土地面积约达3,000万亩。为了防止土地破坏,扩大农用地面积,一是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营造防风固沙林,在平原区实行合理灌溉,在山区造林种草;二是对废弃土地进行复垦,如植树种草,发展养殖业,改造为耕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 废弃地 沙漠化
下载PDF
三峡地区废弃地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陈芳清 张丽萍 谢宗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6-291,共6页
废弃地是一类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对三峡地区的矿山废弃地、退(弃)耕地、工程建设废弃地、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废弃地、砍伐迹地等废弃地类型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地区废弃地植被恢复... 废弃地是一类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对三峡地区的矿山废弃地、退(弃)耕地、工程建设废弃地、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废弃地、砍伐迹地等废弃地类型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地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一般规律,对该地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对策及其方法与步骤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人类干扰是该地区废弃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废弃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应该遵循规划系统性、设计与施工生态性、目标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等原则。而土壤基质的固定与恢复、先锋群落的构建、后期管理中生物多样性的逐步丰富是三峡地区废弃地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三个关键的步骤与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生态恢复 生态建设 废弃地 植被 生态学
下载PDF
上饶市某铜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7
16
作者 陶美霞 胡虎 +4 位作者 胡兰文 陈明 杨泉 李凤果 师艳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3-1159,共7页
以上饶某铜矿废弃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50份采场边坡废弃地土壤样品,对该铜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探析,为矿山开采及废弃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Cu、Cd、Cr... 以上饶某铜矿废弃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50份采场边坡废弃地土壤样品,对该铜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探析,为矿山开采及废弃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Cu、Cd、Cr、Pb和Zn含量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该铜矿废弃地重金属含量及其与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结合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矿区土壤重金属中Cu和Cd均远超过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和江西省土壤背景值,Zn、Pb和Cr含量都超过江西省土壤背景值;Cd、Pb、Cr、Cu和Zn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5%、98%、71%、60%和1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Cd受理化性质的影响较为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样品中的Cd受TN的影响较大,各重金属均受到理化性质的不同程度影响,且在不同的主成分上的比重各异,表明它们具有同源性。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中Cu和Cd的污染最为严重,Cr的污染相对较轻。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产生的非致癌暴露风险值均为Cr>Cd>Pb>Cu>Zn,其中Cr对周围居民所产生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废弃地 重金属 指数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王婧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082-8084,8087,共4页
金属矿山废弃地是剧烈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严重。通过生态恢复和重建促使采矿废弃地的生态价值再生,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 金属矿山废弃地是剧烈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严重。通过生态恢复和重建促使采矿废弃地的生态价值再生,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我国采矿废弃地的现状、环境影响,对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各种生物措施以及可持续利用途径进行综述,对我国金属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废弃地 生态恢复技术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长汀稀土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评价 被引量:34
18
作者 王友生 侯晓龙 +6 位作者 吴鹏飞 汪攀 陈奶莲 张云鹏 马祥庆 岳辉 彭绍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9-262,共4页
为了解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福建长汀稀土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类废弃地及未开采对照区土壤的重金属质量比,采用地积累指数、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汀稀土矿... 为了解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福建长汀稀土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类废弃地及未开采对照区土壤的重金属质量比,采用地积累指数、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汀稀土矿废弃地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一定差异,其中Cd污染最严重,原地浸废弃地、取土场、废弃堆浸池的Cd质量比分别为福建省土壤背景值的141倍、97倍、69倍;4个采样区土壤Cd均达重度污染水平,Cr、Cu均未污染,Pb在取土场达轻度污染,Zn在废弃堆浸池达轻度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达极重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长汀 稀土矿 废弃地 重金属 污染评价
下载PDF
黔西北土法炼锌废弃地植被重建的限制因子 被引量:28
19
作者 林文杰 肖唐付 +3 位作者 敖子强 邢军 马焕成 胡庭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1-635,共5页
以土法炼锌废弃地的废渣、污染土壤和背景土壤为基质材料,分别种植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三叶草(Trifolium pretense),分析各种基质的基本化学特性、重金属(Pb、Zn、Cd)含量及其赋存形态、两种植物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土法炼锌废渣... 以土法炼锌废弃地的废渣、污染土壤和背景土壤为基质材料,分别种植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三叶草(Trifolium pretense),分析各种基质的基本化学特性、重金属(Pb、Zn、Cd)含量及其赋存形态、两种植物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土法炼锌废渣上植被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包括高盐碱胁迫、有机质含量低、养分缺乏(TN、碱解N、TK).废渣重金属含量高,有效态含量低,对植物毒性小,但存在潜在危害性.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于废渣,但生物有效态重金属含量高.污染土壤植被重建的限制因子包括重金属毒性、P和K的有效性.废渣与污染土壤混合是土法炼锌废弃地基质改良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地 重金属污染 土壤养分 基质改良
下载PDF
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毅川 乔丽芳 +2 位作者 陈亮明 姚连芳 焦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0,i002,共5页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新乡市北站区世利生态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的探索,对合理进...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新乡市北站区世利生态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的探索,对合理进行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废弃地现状的分析,得出对其进行合理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迫在眉睫。依据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理论、方法与原则,提出了景观恢复与生态恢复的具体措施,该措施可满足废弃地在自然生态、景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地 景观与生态恢复 景观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