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庙学合一”:成都汉文翁石室“周公礼殿”考 被引量:17
1
作者 舒大刚 任利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29,共9页
建立于西汉景帝末年的成都文翁石室,是当时最早由地方政府建立的以传播儒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同时又是祭祀孔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场所。东汉后期,高又在石室旁重建周公礼殿,用来祭祀孔子、孔门弟子、历代名儒,以及自盘古、伏羲、神农... 建立于西汉景帝末年的成都文翁石室,是当时最早由地方政府建立的以传播儒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同时又是祭祀孔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场所。东汉后期,高又在石室旁重建周公礼殿,用来祭祀孔子、孔门弟子、历代名儒,以及自盘古、伏羲、神农以下的历代圣君贤臣和治蜀有功的历代先贤,正式形成"庙学合一"体制,是当时全国第一所由政府建立的祭祀先圣、先师、先贤的专门建筑。这一体制在成都一直保持着,中间虽然在宋末元初、明末清初遭到破坏,但不久又得以恢复。文翁石室以及周公礼殿,是成都地区传授知识的最高学府,也是当地最权威的寄托精神信仰的神圣家园。"庙学合一"的格局对后世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学校建制影响甚大,对历史上的教育制度、礼乐制度以及地方文化建设,曾起到过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翁石室 周公礼殿 文(孔)庙 府学 庙学合一
下载PDF
关于土司制度研究中几个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永国 《贵州文史丛刊》 1986年第4期12-18,共7页
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南方少数民族重要的政治制度,历时数百年,在地方史和民族史的研究中,地位十分重要。但在土司制度研究中有些问题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现在就其中几个问题讲点意见。谬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 宣慰司 民族史 地方史 大土司 土官 播州 水西土司 思南府 批评指正 府学
下载PDF
宋代地方官学考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黄书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6年第4期79-94,共16页
宋代地方官学是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中比较薄弱的部分.许多问题有待探讨,如:宋代地方官学的始建、兴盛的程度和原因及其历史作用,等等.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方志、文集、碑记等资料,对这些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历史考察,试... 宋代地方官学是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中比较薄弱的部分.许多问题有待探讨,如:宋代地方官学的始建、兴盛的程度和原因及其历史作用,等等.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方志、文集、碑记等资料,对这些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历史考察,试图考析这样一个主题:中国古代地方官学发展到宋代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官学 历史水平 教育史研究 提举学事司 建康府 淳熙三山志 研究成果 崇宁 府学 三年
下载PDF
北宋《陕州奉诏新建府学记碑》考
4
作者 种坤 马啸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4期1-5,共5页
《陕州奉诏新建府学记碑》由北宋陕州地方官张劢撰并正书,北宋崇宁二年(1103)十月十二日立于陕州城府学内,明清以来,碑不知所终,方志未见收录。2019年,三门峡市博物馆整理文物时发现此碑。《陕州奉诏新建府学记碑》所述内容反映了宋徽... 《陕州奉诏新建府学记碑》由北宋陕州地方官张劢撰并正书,北宋崇宁二年(1103)十月十二日立于陕州城府学内,明清以来,碑不知所终,方志未见收录。2019年,三门峡市博物馆整理文物时发现此碑。《陕州奉诏新建府学记碑》所述内容反映了宋徽宗崇宁兴学在陕州的落实情况,追述了宋神宗和王安石熙宁兴学、三舍法的功绩,与史书记载颇为吻合,有关记载弥补了地方志的缺漏,对研究宋徽宗崇宁兴学、北宋陕州城的建筑布局以及张劢家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州 府学 北宋 文庙 张劢
下载PDF
泉州府学碑文作者补证六例
5
作者 廖是竞 《福建史志》 2024年第3期82-90,共9页
据考证,《泉州文庙洙泗桥示禁碑》漏记作者“刘侃”姓名,《泉州路学大晟乐记》作者为“杨应芊”,《重建泉州府学记》作者为“周太初”,《重修郡学宫记》作者为“黄熙胤”,《重修泉州府学大成殿记》作者为“徐大受”,《泉州督学试院建造... 据考证,《泉州文庙洙泗桥示禁碑》漏记作者“刘侃”姓名,《泉州路学大晟乐记》作者为“杨应芊”,《重建泉州府学记》作者为“周太初”,《重修郡学宫记》作者为“黄熙胤”,《重修泉州府学大成殿记》作者为“徐大受”,《泉州督学试院建造记》作者朱叔权官职为“兴泉永道巡道、按察使司副使”。以上6篇碑文的作者信息在各类方志、文集的记载中存在错漏等情况,现加以考辨,以求补阙正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府学 碑文 作者
下载PDF
悍妻现象与十七世纪前后的中国社会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毅 赵轶峰 《明史研究》 1994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家庭。家庭始于男女的结合,是构成社会的基层组织,所以夫妻关系自然是中国人十分看重的基本社会关系。现在人们大体公认,远古时代的中国曾经有过一个父系氏族阶段,那里是男性家长主宰家庭中的一切。这种上古父家长...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家庭。家庭始于男女的结合,是构成社会的基层组织,所以夫妻关系自然是中国人十分看重的基本社会关系。现在人们大体公认,远古时代的中国曾经有过一个父系氏族阶段,那里是男性家长主宰家庭中的一切。这种上古父家长制遗风始终没有彻底消除,并且在周、秦、汉以后逐渐与国家用所倡导的礼法规范融合,以至成为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主要特色。大体上,国家政府的法规文件和正统学者的著述都无疑问地支持男性支配家庭这个基本文化原则。正由于这一原则十分明显,人们便很容易对它做过分的强调,而忽视中国家庭关系中的许多比较不易概念化的复杂具体情况。本文以'悍妻'作为一个社会历史现象来研究,主旨在于由此一点而讨论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复杂的多层次的特性。'悍妻'一词在本文中专指采用身体侵害(PHISI- CALABUSE)或辱骂方式实现对丈夫控制的妻子。'悍'字在汉语中通常含有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希陈 十七世纪 夫妻关系 秦、汉 《醒世姻缘传》 社会历史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 府学 道纪司 北直隶
原文传递
社会文化史视野下晚清时期的文庙——以《申报》为基本史料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国鹏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在帝制时代,文庙以"庙学合一"的方式,既被官绅用来宣扬政治意识、社会伦理,又被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体现着皇权"治统"、士人"道统"与诗书"学统"的融合。在这种精英性活动以外,文庙亦搭建... 在帝制时代,文庙以"庙学合一"的方式,既被官绅用来宣扬政治意识、社会伦理,又被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体现着皇权"治统"、士人"道统"与诗书"学统"的融合。在这种精英性活动以外,文庙亦搭建了民间社会的种种场域。清末新政以来,随着各种社会改革事业的推进,文庙也遭遇着制度变革与近代思潮的冲击,由此而萌发出其转型的契机,成为民国之后文庙种种改革事业的先声。但在种种变迁的背后,文庙因其所象征的儒家人文价值,亦在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士民心中保有着一份持久不灭的尊严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庙 祭祀 府学 晚清
下载PDF
徐渭年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俊 《中国书画》 2004年第8期54-55,共2页
1521年(正德十六年辛巳) 1岁二月初四(公历3月12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大云坊大乘庵东的徐氏私宅"榴花书屋"。百日,父病卒。1526年(嘉靖五年丙成) 6岁入家塾读书,塾师管士颜教以识字,以其聪颖并授唐诗。1528年(嘉靖七年戊子) ... 1521年(正德十六年辛巳) 1岁二月初四(公历3月12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大云坊大乘庵东的徐氏私宅"榴花书屋"。百日,父病卒。1526年(嘉靖五年丙成) 6岁入家塾读书,塾师管士颜教以识字,以其聪颖并授唐诗。1528年(嘉靖七年戊子) 8岁塾师陆如冈始授经书,习八股"时文",因文思敏捷,乡里有"宝树灵珠"之称。绍兴府学教授陶曾蔚招见并奖励。1521年(正德十六年辛巳) 1岁二月初四(公历3月12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大云坊大乘庵东的徐氏私宅"榴花书屋"。百日,父病卒。1526年(嘉靖五年丙成) 6岁入家塾读书,塾师管士颜教以识字,以其聪颖并授唐诗。1528年(嘉靖七年戊子) 8岁塾师陆如冈始授经书,习八股"时文",因文思敏捷,乡里有"宝树灵珠"之称。绍兴府学教授陶曾蔚招见并奖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珠 山阴县 宝树 府学 如冈 徐文长佚草 徐文长三集 张元忭 徐文长逸稿 《前赤壁赋》
下载PDF
明代贵州人才的地域分布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斌 《贵州文史丛刊》 1994年第2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贵州文化 思南府 普安州 宣慰司 文明书院 普定卫 郭子章 卫学 都匀卫 府学
下载PDF
宋朝绍兴府学经费之源流
10
作者 朱颖 《炎黄地理》 2023年第12期16-18,共3页
宋朝“崇儒右文”的文教政策以及繁荣的商品经济,使得宋朝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绍兴府作为南宋陪都,其官学地位极其重要,影响深远。其中,府学经费对绍兴府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府学经费的来源以学田租税为主,房廊屋产、置庄筹资... 宋朝“崇儒右文”的文教政策以及繁荣的商品经济,使得宋朝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绍兴府作为南宋陪都,其官学地位极其重要,影响深远。其中,府学经费对绍兴府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府学经费的来源以学田租税为主,房廊屋产、置庄筹资、酒税额钱也为府学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人多地少、学田有限,官员管理不当、剥削民众,遇灾所致的年成歉收等原因,也会出现绍兴府学学廪告匮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府 文化教育事业 文教政策 学田 府学 商品经济 宋朝
下载PDF
何其芳教师与我的文学爱好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荫远 《诗探索》 2004年第Z2期321-325,共5页
大约在公元前140年左右,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兴建石室,延师授徒,历史学家公认这是中国的第一所地方公立学校。以后两千多年,其遗址上一直是郡学、州学、府学、书院和清季以来的新式中等学校,现在是石室中学,我在1935年秋季考... 大约在公元前140年左右,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兴建石室,延师授徒,历史学家公认这是中国的第一所地方公立学校。以后两千多年,其遗址上一直是郡学、州学、府学、书院和清季以来的新式中等学校,现在是石室中学,我在1935年秋季考入该校高中普通科第八班。学校的设备齐全,理化两科均有示教实验室,住校生有宽大的自修室,不设舍监,读书风气极为旺盛。 “七七事变”之前两年成都各中学已实行军事训练,国民党乘机派出教官推行党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郡太守 宁汉分裂 何其芳 文翁 府学 郡学 读书风气 延师 设备齐全 历尽坎坷
原文传递
苏州的府学、书院、社学与义塾 被引量:3
12
作者 廖志豪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49-51,共3页
苏州的文化教育事业,自古以来一向著称。隋、唐以后,苏州成为雄州,经济有所发展,为了适应科举制度的需要,据《新唐书》载:团练观察使李栖筠在苏设立学庐,起拜学官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近趋慕,致徒数百人。大历九年(公无774年),县令王纲在... 苏州的文化教育事业,自古以来一向著称。隋、唐以后,苏州成为雄州,经济有所发展,为了适应科举制度的需要,据《新唐书》载:团练观察使李栖筠在苏设立学庐,起拜学官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近趋慕,致徒数百人。大历九年(公无774年),县令王纲在文庙右边设博士以训生徒。入宋以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科举制度的影响,苏州的教育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不仅有府学、县学;而且书院、义学林立,本文略为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学 观察使 李栖筠 文化教育事业 南移 雄州 学官 王纲 范纯 《新唐书》
下载PDF
清代府学学额的分拨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志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0-79,共10页
清代学额资源的分配本质上是一种县级单位的政治文化资源分配。府学学额的分拨,虽定例为在所属州县“凭文取进”,但在实际运作中,凭文取进后的学额数量具有一定的惯性,会逐渐形成定额分拨机制,从而减少州县之间的学额纷争,如福建兴化府... 清代学额资源的分配本质上是一种县级单位的政治文化资源分配。府学学额的分拨,虽定例为在所属州县“凭文取进”,但在实际运作中,凭文取进后的学额数量具有一定的惯性,会逐渐形成定额分拨机制,从而减少州县之间的学额纷争,如福建兴化府学、泉州府学,直隶州“公额”产生与分配即是典型代表;同时由于清代疆域辽阔,各地经济、人文发展不一,府学学额在一些边远地区也有定额分拨的倾向,如云南、奉天。故,清代府学学额在实际的分拨中呈现定额分拨的特点。当然,在特定情况下,如,所属州县文风变化、为府学提供的经费多少,府学学额的具体分拨也可能会稍有变动,具有一定的弹性操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府学 学额 分拨
下载PDF
侨办中小学校:民国福建侨区城乡基础教育的平衡力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惠茹 《闽台文化研究》 2006年第3期49-53,共5页
民国时期,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海外华侨教育步入高潮,国内的侨办教育也随之发展,在福建、广东等主要侨区,侨办教育成为当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新式教育的先导,推动侨乡教育的发展,缩小了侨区城乡间的教育差距。在教育不发达... 民国时期,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海外华侨教育步入高潮,国内的侨办教育也随之发展,在福建、广东等主要侨区,侨办教育成为当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新式教育的先导,推动侨乡教育的发展,缩小了侨区城乡间的教育差距。在教育不发达的福建,侨办中小学校成为平衡城乡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一、民国时期福建城乡教育概况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山多地僻,语言复杂,交通不便,相对中原地区来说,文化教育一直比较落后,教育机构主要是分布在各城镇的府学、州学、县学及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区 新式教育 教育概况 华侨教育 府学 不发达 乡村教育 农村教育 校董会 东南沿海
下载PDF
清代广东学政署的始末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以沛 《岭南文史》 1993年第4期50-54,共5页
清代学政署,是主管我省文化教育行政的地方官署,全称为广东提督学政署,简称学政、学院、使院、试院、学署或学召。驻居广州的学政署,在文教历史的发展中和文人学子的思想上,曾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它对广东文教事业的成败关系重大,故又... 清代学政署,是主管我省文化教育行政的地方官署,全称为广东提督学政署,简称学政、学院、使院、试院、学署或学召。驻居广州的学政署,在文教历史的发展中和文人学子的思想上,曾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它对广东文教事业的成败关系重大,故又被称为“系通一省文风”的教化中枢。省内各府、州、县的府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督学政 文教事业 府学 使院 提学道 乾隆时期 教育行政 革命党人 王植 惠士奇
原文传递
热河文庙——从封建科举到现代教育的发祥地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悦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2-23,共2页
热河文庙为中国三大皇家孔庙之一,与北京孔庙、山东曲阜孔庙齐名。乾隆皇帝为发展承德府的教育,亲自下旨修建了热河文庙。它不仅是当时大清陪都祭祀孔子之处,还是承德府及所属州县的"教育中心"。
关键词 承德 热河文庙 府学 科举 教育
下载PDF
我国古代文书避讳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才庚 《浙江档案》 1986年第7期23-25,共3页
避讳,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封建礼仪。 封建社会,对帝王将相或尊长不敢直接称其名,或者有许多字不能直接写出,谓之“避讳”。 避讳开始很早,大约在西周就开始使用,“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的封建... 避讳,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封建礼仪。 封建社会,对帝王将相或尊长不敢直接称其名,或者有许多字不能直接写出,谓之“避讳”。 避讳开始很早,大约在西周就开始使用,“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统治上的需要,以及自己个人的尊严和威风,在文书中规定了有关避讳方面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书工作 封建统治者 御名 府学 避讳字 改音 朱翊钧 问讳 封建帝王 中央集权制度
下载PDF
明代都匀卫学、府学建置背景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荣凯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9年第4期66-70,共5页
明初,诏令天下府、州、县、卫、司建立学校。终明之世,明王朝相继在都匀设卫置府,建立卫、府学,开办儒学教育,培养才俊。本文对明代都匀卫、府学建置背景进行考察,旨在从教育这一视角了解明代都匀地区概貌。
关键词 明代 都匀 卫学 府学 建置 背景
下载PDF
论古代苏州文庙府学的教育成就 被引量:1
19
《南方文物》 2002年第4期92-96,共5页
在江苏省苏州市人民路南端,有一处黄墙高瓦、古木参天、建筑伟丽、群碑林立、风景佳丽的著名文化旅游胜地--苏州文庙府学.
关键词 府学 苏州文庙 苏州状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