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区域RC框架结构隔震韧性提升的简化模型 被引量:6
1
作者 卢嘉茗 解琳琳 +3 位作者 李爱群 曾德民 杨参天 刘谦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6-234,247,共10页
近年来,区域建筑地震韧性提升已逐渐成为国际防震减灾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以典型区域建筑RC框架结构为例,综合考虑区域计算效率和精度,以关键设计指标把握能力、关键结构响应预测能力和韧性水准评价结果为核心目标,研究了适用于该类结... 近年来,区域建筑地震韧性提升已逐渐成为国际防震减灾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以典型区域建筑RC框架结构为例,综合考虑区域计算效率和精度,以关键设计指标把握能力、关键结构响应预测能力和韧性水准评价结果为核心目标,研究了适用于该类结构隔震韧性提升的简化模型。基于基本案例,首先评价了广泛使用的基于剪切梁的组合简化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该模型无法把握关键设计指标底部剪力比,更重要的是无法预测影响韧性水准的关键结构响应最大楼面绝对加速度。鉴于此,该文建议了一种基于铁木辛柯梁的组合简化模型,可准确把握上述关键设计指标和结构响应。以一栋既有RC框架结构为例,实现了基于该简化模型的隔震韧性提升,并用于指导该结构的隔震韧性提升实际工程设计,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把握关键设计指标和预测关键结构响应,且韧性评价结果与精细模型评价结果相对误差小于4.5%,而基于剪切梁的组合简化模型预测的修复费用和工时误差分别高达177%和31.5%,表明该文建议的简化模型可服务于区域RC框架结构的隔震韧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韧性提升 隔震 简化模型 底部剪力 楼面绝对加速度
下载PDF
基于抗规和隔规的RC框架-核心筒隔震结构设计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立德 魏忠 +4 位作者 付刊林 李爱群 曾德民 解琳琳 李亚飞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92,共5页
以RC框架-核心筒高层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和《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两种规范,研究了两种规范不同隔震设计方法对结构关键设计指标的影响,明确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 以RC框架-核心筒高层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和《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两种规范,研究了两种规范不同隔震设计方法对结构关键设计指标的影响,明确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隔震设计方法的设计控制指标,对比分析了两种规范设计的隔震结构的关键结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隔震设计方法的控制指标为层间位移角。对于相同的上部结构和隔震方案,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隔震设计方法相比,采用《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隔震设计方法,底部剪力比由0.377减小到0.342,中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降低12.0%,大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降低8.5%。采用《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进行结构设计时,上部结构可以采用更柔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隔震结构 框架-核心筒 陋震设计方法 底部剪力 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上海某预制装配式剪力墙高层结构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一博 申慧斌 《上海建设科技》 2018年第1期27-29,共3页
某工程单体预制率达到40%,单体结构高92.5 m,Y向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最大比值超过50%。针对此超限情况,讨论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多遇地震分析、中震分析、弹性时程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等,了解了结构体的各项受力性能... 某工程单体预制率达到40%,单体结构高92.5 m,Y向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最大比值超过50%。针对此超限情况,讨论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多遇地震分析、中震分析、弹性时程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等,了解了结构体的各项受力性能。结果表明该单体可以满足规范的各项计算指标要求;通过多种加强措施,可保证结构体具备基本的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 装配式剪力 底部剪力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隔标》的框架结构隔震设计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何世茂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20期193-196,共4页
从抗震设防目标、隔震设计方法、隔震结构地震反应谱、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关键设计指标五个方面,全面总结了《隔标》的主要调整内容。以高烈度区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隔震设计的研究,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周期由0.957s变为2.737s,周期... 从抗震设防目标、隔震设计方法、隔震结构地震反应谱、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关键设计指标五个方面,全面总结了《隔标》的主要调整内容。以高烈度区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隔震设计的研究,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周期由0.957s变为2.737s,周期延长后可有效减少地震作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隔标》限值,可达到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结构底部剪力比值的为0.33,可按设防烈度降低1度确定抗震措施;针对《隔标》和《抗规》如何选用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标 抗规 底部剪力 隔震建筑 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某小学教学楼隔震结构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俊 《有色金属设计》 2022年第2期35-41,共7页
介绍了昆明某小学教学楼隔震结构按“新隔标”的设计思路,隔震结构采取一体化直接设计方法。隔震层由下支墩、隔震支座、上支墩及其相连的梁板组成。隔震支座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叠层橡胶支座。隔震层以上结构采用框架结构。隔震分析结... 介绍了昆明某小学教学楼隔震结构按“新隔标”的设计思路,隔震结构采取一体化直接设计方法。隔震层由下支墩、隔震支座、上支墩及其相连的梁板组成。隔震支座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叠层橡胶支座。隔震层以上结构采用框架结构。隔震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底部剪力比为0.46,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可按降低一度设计。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面压、水平位移等参数能够满足规范要求。隔震后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提高。设计方法可为类似隔震建筑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整体分析方法 底部剪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