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龙门山前陆盆地底部不整合面: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盆地的转换
被引量:
26
1
作者
李勇
苏德辰
+3 位作者
董顺利
颜照坤
贺佩
闫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13-2422,共10页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由印支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盆地中地层充填厚度巨大,包括晚三叠世卡尼期至瑞提期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持续时间达20Myr,显示为1个以不整合面为界的构造层序。位于...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由印支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盆地中地层充填厚度巨大,包括晚三叠世卡尼期至瑞提期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持续时间达20Myr,显示为1个以不整合面为界的构造层序。位于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构造层序与下伏古生代-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层序之间的不整合面属于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底部不整合面,标志了扬子板块西缘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到前陆盆地的转换。该底部不整合面位于晚三叠世马鞍塘组与中三叠世雷口坡组之间,显示为平行不整合面或角度不整合面,在接触面上发育冲蚀坑、古喀斯特溶沟、溶洞、溶岩角砾、古风化壳的褐铁矿、黏土层及石英、燧石细砾岩等底砾岩。该不整合面向南东方向不断地切削下伏地层,且均发育岩溶风化面,上覆的晚三叠世地层沿不整合面向南东超覆,显示了从整合面到不整合面的变化过程,并随着逆冲楔的推进向南东方向迁移,其超覆线、侵蚀带和相带的走向线与龙门山冲断带的走向大致平行。底部不整合面显示为典型的前陆挠曲不整合面,标志着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形成和扬子板块西缘挠曲下降和淹没过程,底部为古喀斯特作用面,下部为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建造,上部为进积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沉积物,具有向上变粗的垂向结构,表明底部不整合面和前缘隆起的抬升是扬子板块西缘构造负载的挠曲变形的产物,显示了在卡尼期松潘-甘孜残留洋盆的迅速闭合和逆冲构造负载向扬子板块的推进过程。本次在对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底部不整合面的风化壳、残留厚度、地层缺失、剥蚀厚度、地层超覆等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底部不整合面迁移速率、前缘隆起迁移速率、地层上超速率和前缘隆起的剥蚀速率,并与逆冲楔推进速率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底部
不
整合
面
前缘隆起
地层上超
构造负载
挠曲变形
晚三叠世
扬子板块西缘
龙门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早期(卡尼期)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淹没过程与动力机制
被引量:
23
2
作者
李勇
苏德辰
+5 位作者
董顺利
孙玮
杨荣军
刘树根
颜照坤
闫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60-3470,共11页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分布于扬子克拉通西缘,属于印支期造山楔构造负载驱动的挠曲型前渊凹陷。其中卡尼期马鞍塘组是分布于底部不整合面之上的第一套地层单元,记录了前缘隆起边缘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构建和淹没过程。据钻孔揭示马鞍...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分布于扬子克拉通西缘,属于印支期造山楔构造负载驱动的挠曲型前渊凹陷。其中卡尼期马鞍塘组是分布于底部不整合面之上的第一套地层单元,记录了前缘隆起边缘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构建和淹没过程。据钻孔揭示马鞍塘组的最大厚度超过250m,显示为西北厚东南薄的楔形结构,从北西向南东依次分布了深水盆地、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和浅水滨岸带等沉积物类型。其中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分布于前陆盆地的远端,呈面向西的条带状展布,其走向线与龙门山冲断带的走向大致平行。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厚度介于30~100m之间,由北西向南东变薄。在垂向上,马鞍塘组由3部分构成,下部为鲕粒滩和生物碎屑滩,中部为海绵礁,上部为黑色页岩,显示为向上变细、变深的沉积序列。在Lietal.(2003)盆地模拟的基础上,本次对卡尼期前陆盆地的沉降速率、沉积速率、海绵礁生长速率、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进行了定量计算,其中沉降速率为0.10mm.a-1、沉积速率为0.04mm.a-1、海绵礁生长速率为0.03mm.a-1、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介于0.01mm.a-1~0.05mm.a-1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在卡尼期早期,相对海平面处于初始上升阶段,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较小,盆地处于欠补偿状态,沉积了碳酸盐缓坡型鲕粒滩和生物碎屑滩;在卡尼期中期,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等于海绵礁生长速率,海绵礁持续保持垂直向上的生长状态,形成了高度达100余米的塔礁;在卡尼期晚期,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大于海绵礁生长速率,礁顶的水深逐步变大,导致礁体被淹溺致死,从而在卡尼期形成了鲕粒灰岩滩-生物碎屑滩-海绵礁灰岩-页岩的向上变细、变深的沉积序列,显示了前陆盆地早期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生长并被淹没的特有模式。本次研究成果表明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底部不整合面和碳酸盐缓坡、海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前陆盆地
底部
不
整合
面
碳酸盐缓坡
硅质海绵礁
造山楔负载
挠曲变形
马鞍塘组
卡尼期
晚三叠世
龙门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门山前陆盆地底部不整合面: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盆地的转换
被引量:
26
1
作者
李勇
苏德辰
董顺利
颜照坤
贺佩
闫亮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13-242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83、49803013、40372084、40841010、41172162)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121268)
+1 种基金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SK-0801)
四川省重点学科“构造地质学”建设基金项目(SZD0408)联合资助
文摘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由印支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盆地中地层充填厚度巨大,包括晚三叠世卡尼期至瑞提期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持续时间达20Myr,显示为1个以不整合面为界的构造层序。位于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构造层序与下伏古生代-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层序之间的不整合面属于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底部不整合面,标志了扬子板块西缘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到前陆盆地的转换。该底部不整合面位于晚三叠世马鞍塘组与中三叠世雷口坡组之间,显示为平行不整合面或角度不整合面,在接触面上发育冲蚀坑、古喀斯特溶沟、溶洞、溶岩角砾、古风化壳的褐铁矿、黏土层及石英、燧石细砾岩等底砾岩。该不整合面向南东方向不断地切削下伏地层,且均发育岩溶风化面,上覆的晚三叠世地层沿不整合面向南东超覆,显示了从整合面到不整合面的变化过程,并随着逆冲楔的推进向南东方向迁移,其超覆线、侵蚀带和相带的走向线与龙门山冲断带的走向大致平行。底部不整合面显示为典型的前陆挠曲不整合面,标志着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形成和扬子板块西缘挠曲下降和淹没过程,底部为古喀斯特作用面,下部为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建造,上部为进积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沉积物,具有向上变粗的垂向结构,表明底部不整合面和前缘隆起的抬升是扬子板块西缘构造负载的挠曲变形的产物,显示了在卡尼期松潘-甘孜残留洋盆的迅速闭合和逆冲构造负载向扬子板块的推进过程。本次在对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底部不整合面的风化壳、残留厚度、地层缺失、剥蚀厚度、地层超覆等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底部不整合面迁移速率、前缘隆起迁移速率、地层上超速率和前缘隆起的剥蚀速率,并与逆冲楔推进速率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底部
不
整合
面
前缘隆起
地层上超
构造负载
挠曲变形
晚三叠世
扬子板块西缘
龙门山
Keywords
Foreland basin
Basal unconformity
Forebulge
Stratigrapic onlap
Tectonic loads
Flexural deflection
Late Triassic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plate
Longmensha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早期(卡尼期)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淹没过程与动力机制
被引量:
23
2
作者
李勇
苏德辰
董顺利
孙玮
杨荣军
刘树根
颜照坤
闫亮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60-347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03013、40372084、40841010、41172162)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1268)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SK-0801)联合资助
文摘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分布于扬子克拉通西缘,属于印支期造山楔构造负载驱动的挠曲型前渊凹陷。其中卡尼期马鞍塘组是分布于底部不整合面之上的第一套地层单元,记录了前缘隆起边缘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构建和淹没过程。据钻孔揭示马鞍塘组的最大厚度超过250m,显示为西北厚东南薄的楔形结构,从北西向南东依次分布了深水盆地、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和浅水滨岸带等沉积物类型。其中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分布于前陆盆地的远端,呈面向西的条带状展布,其走向线与龙门山冲断带的走向大致平行。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厚度介于30~100m之间,由北西向南东变薄。在垂向上,马鞍塘组由3部分构成,下部为鲕粒滩和生物碎屑滩,中部为海绵礁,上部为黑色页岩,显示为向上变细、变深的沉积序列。在Lietal.(2003)盆地模拟的基础上,本次对卡尼期前陆盆地的沉降速率、沉积速率、海绵礁生长速率、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进行了定量计算,其中沉降速率为0.10mm.a-1、沉积速率为0.04mm.a-1、海绵礁生长速率为0.03mm.a-1、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介于0.01mm.a-1~0.05mm.a-1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在卡尼期早期,相对海平面处于初始上升阶段,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较小,盆地处于欠补偿状态,沉积了碳酸盐缓坡型鲕粒滩和生物碎屑滩;在卡尼期中期,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等于海绵礁生长速率,海绵礁持续保持垂直向上的生长状态,形成了高度达100余米的塔礁;在卡尼期晚期,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大于海绵礁生长速率,礁顶的水深逐步变大,导致礁体被淹溺致死,从而在卡尼期形成了鲕粒灰岩滩-生物碎屑滩-海绵礁灰岩-页岩的向上变细、变深的沉积序列,显示了前陆盆地早期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生长并被淹没的特有模式。本次研究成果表明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底部不整合面和碳酸盐缓坡、海绵�
关键词
楔状前陆盆地
底部
不
整合
面
碳酸盐缓坡
硅质海绵礁
造山楔负载
挠曲变形
马鞍塘组
卡尼期
晚三叠世
龙门山
Keywords
Wedge-shaped foreland basin
Basal unconformity
Carbonate ramp
Siliceous sponge reefs
Orogenic wedge load
Flexure deformation
Maantang Formation
Carnian
Late Triassic
Longmen Shan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龙门山前陆盆地底部不整合面: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盆地的转换
李勇
苏德辰
董顺利
颜照坤
贺佩
闫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早期(卡尼期)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淹没过程与动力机制
李勇
苏德辰
董顺利
孙玮
杨荣军
刘树根
颜照坤
闫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