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流体运移体系 被引量:136
1
作者 吴能友 杨胜雄 +5 位作者 王宏斌 梁金强 龚跃华 卢振权 邬黛黛 管红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41-1650,共10页
通过新近纪断裂体系和底辟构造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底辟构造、高角度的断裂和垂向裂隙系统构成了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主要流体运移体系.神狐海域断层发育,可分为晚中新世活动的NW(NNW)向断层和上新世以来活动的NE(NNE)断... 通过新近纪断裂体系和底辟构造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底辟构造、高角度的断裂和垂向裂隙系统构成了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主要流体运移体系.神狐海域断层发育,可分为晚中新世活动的NW(NNW)向断层和上新世以来活动的NE(NNE)断层两组.NE向断层活动强度小,规模大,从下至上切穿上新世以来沉积层,组成高角度断裂和垂向裂隙系统.底辟构造在地震剖面上呈直立的、上小下大的烟囱状通道,局部横向扩张呈囊状、花状,形成大型的反射模糊带.底辟构造的发育在上覆沉积层产生了树枝状、似花状组合形态的高角度断裂和垂向裂隙系统,构成了良好的流体运移通道和疏导体系.当富含甲烷气体的流体通过底辟构造、断裂及裂隙系统垂向或侧向运移时,在合适的温压条件下形成天然气水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流体运侈体系 断裂 底辟构造 神狐海域 南海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的发现及识别 被引量:68
2
作者 王家豪 庞雄 +2 位作者 王存武 何敏 连世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白云凹陷属珠江口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通过对二维地震剖面上模糊带的分析,凹陷中心发育北西西向展布、面积约1000km2的底辟带,底辟幅度最大可达8km.高精度磁力资料显示底辟带为一个低磁异常区.底辟构造包括龟背上拱、弱刺穿、气烟... 白云凹陷属珠江口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通过对二维地震剖面上模糊带的分析,凹陷中心发育北西西向展布、面积约1000km2的底辟带,底辟幅度最大可达8km.高精度磁力资料显示底辟带为一个低磁异常区.底辟构造包括龟背上拱、弱刺穿、气烟囱、底辟断层(或裂缝)、海底麻坑等类型,主要发源于断陷期深湖相的文昌组(始新统)—恩平组(上始新统-下渐新统),其次为坳陷期浅海-深海相沉积的珠江组(下中新统)—韩江组(中中新统)的两套巨厚富泥沉积层.白云凹陷具有快速沉降、细粒充填为主、以及新生代的右旋张扭性应力场,共同造就了凹陷中央底辟带的发育.底辟构造的存在反映了白云凹陷中心曾经蕴育着高温、超压系统,与之密切伴生的大量亮点指示着沿底辟构造的天然气垂向输导,构成了古近系油气运移到新近系—第四系的成藏动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底辟构造
下载PDF
底辟构造与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关系 被引量:30
3
作者 沙志彬 王宏斌 +2 位作者 张光学 杨木壮 梁金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88,共6页
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研究表明,底辟构造和水合物的形成与聚集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底辟构造可能是地层内部圈闭气体由于压力释放上冲的结果,也可能是气体向上运移的通道。初步总结了被动大陆边缘中典型底辟构造与天... 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研究表明,底辟构造和水合物的形成与聚集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底辟构造可能是地层内部圈闭气体由于压力释放上冲的结果,也可能是气体向上运移的通道。初步总结了被动大陆边缘中典型底辟构造与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关系,认为被动陆缘内巨厚沉积层、塑性物质与高压流体、陆缘外侧的火山活动及张裂作用,为底辟构造发育提供了条件,形成了水合物成矿的有利空间。文中对南海底辟构造发育的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对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和赋存进行了预测。笔者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底辟构造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辟构造 天然气水合物 成矿作用 南海
下载PDF
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2
4
作者 范彩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在系统整理大地构造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莺歌海盆地隐蔽式走滑构造变形及其与沉积、超压、油气运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左行走滑伸展派生的局部张性破裂主要发育在距今10.5 Ma之前,这些破裂在东斜坡大型鼻状凸起大量分布,并在晚期流... 在系统整理大地构造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莺歌海盆地隐蔽式走滑构造变形及其与沉积、超压、油气运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左行走滑伸展派生的局部张性破裂主要发育在距今10.5 Ma之前,这些破裂在东斜坡大型鼻状凸起大量分布,并在晚期流体超压作用下幕式活化,成为盆地斜坡地区油气垂向运移的主导通道;(2)右行走滑伸展有利于沉积速率增大和区域欠压实盖层形成,其派生局部张性破裂作用是底辟发育的诱发动力,而底辟发育又进一步放大局部张性破裂发育规模;(3)左行走滑作用在距今10.5 Ma开始减弱,产生北部挤压、南部旋转伸展(北挤南伸)的构造运动,造成盆地北部河内凹陷地层抬升剥蚀、南部莺歌海凹陷碎屑岩供应量激增,最终导致莺歌海凹陷在东、西非对称斜坡地貌上分别形成迁移式斜坡水道化海底扇和叠置式海底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走滑盆地 隐蔽式走滑构造变形 张性破裂 底辟构造 非对称斜坡中图
下载PDF
南海北部珠江口—琼东南盆地地壳速度结构与几何分层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中杰 刘一峰 +2 位作者 张素芳 张功成 范蔚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61-2471,共11页
基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实施的14条近垂直深反射地震探测叠加速度谱,利用Dix公式将叠加速度剖面转换为地壳层速度剖面,并利用时深转换方法构建了深度域地壳层速度模型,综合各地壳速度剖面分析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 基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实施的14条近垂直深反射地震探测叠加速度谱,利用Dix公式将叠加速度剖面转换为地壳层速度剖面,并利用时深转换方法构建了深度域地壳层速度模型,综合各地壳速度剖面分析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与琼东南盆地不同深度层次的P波速度变化趋势以及地壳几何分层特征.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区可分为4-v8 km沉积层(V_p为1.7-4.7 km/s),4-10 km厚的E.地壳层(V_p为5.2-6.3 km/s)、5km左右的下地壳层(VP为6.4-7.0 km/s)以及2-6 km厚的高速下地壳底层(V_p>7.0 km/s).Vp>7.0 km/s下地壳高速层的存在被认为是岩石圈伸展、下地壳底部底辟构造或者是残存的原始华夏下地壳基性层的地震学指示;综合研究区地球物理探测成果构建了跨越华南大陆与南海北部陆坡区剖面莫霍和岩石圈底界图像,揭示出岩石圈上地幔在华南大陆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减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珠江口与琼东南盆地 地壳结构 底辟构造 残余下地壳基性层 岩石圈减薄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7
6
作者 林鹤鸣 施和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36,共8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的天然气勘探已经历了5个阶段,经地质综合研究认为:①白云凹陷具备优越的烃源条件,经历了断陷—断坳—坳陷3大构造演化阶段,断陷期沉积的文昌组—恩平组具有巨大的生烃能力,断坳期和坳陷期受渐新世和中新世2... 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的天然气勘探已经历了5个阶段,经地质综合研究认为:①白云凹陷具备优越的烃源条件,经历了断陷—断坳—坳陷3大构造演化阶段,断陷期沉积的文昌组—恩平组具有巨大的生烃能力,断坳期和坳陷期受渐新世和中新世2个陆架坡折带的控制,形成的渐新世珠海组浅海三角洲—滨岸沉积体系和中新世珠江组—韩江组深水扇沉积体系,是深水区最有利的2套储盖组合;②该深水区油气的成藏规律不同于北部浅水区,陆架坡折带、构造脊+断裂+砂体+不整合+流体底辟复合油气输导体系及晚期构造运动是控制该区油气运移和成藏的3大要素;③荔湾3-1深水气田是上述成藏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典型代表,优越的圈闭条件,受陆架坡折带控制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相优质储层,断层+底辟构造构成的垂向输导体系和上覆巨厚的海相泥岩盖层,是大气田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进而指出近期该区天然气的勘探方向:①凹陷中央的深水扇体系;②白云凹陷主洼东西两侧的隆起区构造—地层复合圈闭群;③主洼西南侧断阶带上一系列的大型构造圈闭群;④南侧荔湾等一系列凹陷的超深水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荔湾凹陷 荔湾深水气田 油气藏形成 坡折带 底辟构造 勘探区
下载PDF
流体底辟构造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树林 黄耀琴 黄雄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22,共4页
以莺歌海和渤海湾盆地为例,总结了一种新的构造类型——流体底辟构造的特点;根据流体底辟破碎带中泥质混入程度,将它分为断裂破裂带、混杂破裂带、混合岩带和泥火山4种类型;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流力破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关键词 流力破裂 流体 底辟构造 断裂 油气运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的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树林 吴景富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在总结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特征及其伴生的温度和压力异常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体底辟模式,并进一步讨论了流体底辟在石油地质中的意义。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底辟构造 成因 石油地质意义 流体运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20
9
作者 许怀智 张迎朝 +2 位作者 林春明 裴健翔 刘云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41-1752,共12页
基于地震、测井、岩芯、岩屑和天然气样品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中央峡谷天然气成藏特征,探讨了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晚中新世早上新世沿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发育一条大型海底峡谷,称之为中央峡谷,峡谷内充填了多期相互... 基于地震、测井、岩芯、岩屑和天然气样品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中央峡谷天然气成藏特征,探讨了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晚中新世早上新世沿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发育一条大型海底峡谷,称之为中央峡谷,峡谷内充填了多期相互叠置的浊积砂岩,平均孔隙度为15%~33%,渗透率为11×10^-3~971.3×10^-3μm^2,为较好的储层;发育了岩性和构造岩性复合两大类圈闭.峡谷的气源来自于崖城组的煤系地层,属于煤型气.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为Ⅱ2和Ⅲ型,以Ⅲ型为主;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 高成熟阶段,晚中新世上新世达到生烃高峰.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是一个高温高压的坳陷,实测地温梯度平均值高达4.2~4.6℃/100m,实测压力系数为1.20~2.15.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盆地内孕育众多的底辟构造,而峡谷下伏的底辟构造与谷内相互叠置的复合砂体在空间上有效的配置构成了天然气垂向与侧向运移的输导体系,成为峡谷天然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中国海 琼东南盆地 中央峡谷 天然气成藏 底辟构造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乐东气田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富集模式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绪深 裴健翔 李彦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21,共6页
乐东气田是莺歌海盆地乐东区中—浅层大型气田,其气藏类型为底辟穹隆背斜控制的构造—岩性气藏。为研究其底辟构造特殊的天然气富集模式,分析了该区天然气的成藏条件:乐东22-1/15-1气田所属构造位于中央坳陷带生烃凹陷内,烃源条件优越,... 乐东气田是莺歌海盆地乐东区中—浅层大型气田,其气藏类型为底辟穹隆背斜控制的构造—岩性气藏。为研究其底辟构造特殊的天然气富集模式,分析了该区天然气的成藏条件:乐东22-1/15-1气田所属构造位于中央坳陷带生烃凹陷内,烃源条件优越,底辟上拱为天然气聚集提供了富集场所,同时深部高压型复式地温—地压系统又为天然气向浅部正常温压系统运移提供了动力,天然气沿着与底辟活动有关的断裂—微裂隙垂向运移至浅部滨海砂岩和风暴砂岩储层中。在此基础上,根据该区底辟构造与天然气的空间配置关系,结合生烃动力学、碳同位素动力学等研究方法,探讨了该区底辟构造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底辟构造决定了天然气的空间配置关系,天然气聚集在底辟成藏条件配置好的顶部及两侧的构造、岩性圈闭中;②底辟构造的发育演化过程与油气生成及运聚成藏等均具有成因联系和耦合关系。结论认为:该区的天然气藏为晚期富集,具有多源混合—幕式成藏的特点;其油气充注过程可分为3期,与底辟构造的期次幕式活动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乐东22 1 15 1气田 成藏条件 富集模式 底辟构造 幕式活动 断裂一微裂隙 碳同位素值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带天然气运聚特征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敏强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39-42,共4页
底辟构造带是强超压发育区 ,也是莺歌海盆地超压源所在地 ,属典型的垂向超压传递压力系统 ,热流体活动十分活跃 ,具独特的天然气垂向运移特征。研究表明 :(1)异常温压形成强流体势 ,异常高压为天然气运移提供强大动力 ;(2 )流体压裂形... 底辟构造带是强超压发育区 ,也是莺歌海盆地超压源所在地 ,属典型的垂向超压传递压力系统 ,热流体活动十分活跃 ,具独特的天然气垂向运移特征。研究表明 :(1)异常温压形成强流体势 ,异常高压为天然气运移提供强大动力 ;(2 )流体压裂形成良好的天然气垂向运移输导系统 ,底辟带热流体输导系统主要是流体压裂面 ;(3)热流体活动模式决定了天然气运移 ,流体压裂可导致流体释放 ,使孔隙压力降低 ,并造成流体压裂面自动封闭 ,尔后地层压力再次聚集增大 ,再次导致流体压裂和流体释放 ,依此反复 ,形成流体幕式活动。天然气作为热流体的组成部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辟构造 流体压裂 热流体活动 运聚模式 天然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样式 被引量:18
12
作者 严俊君 黄太柱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4-270,共7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发育5种典型的构造样式:基底卷入型压性逆冲构造组合、盖层滑脱型逆冲-褶皱构造组合、隐刺穿型底辟构造、微幅度褶皱构造组合及张性正断层组合。无论是构造变形时间还是组合分布,在塔北均呈现规律变化,其变形特征及... 塔里木盆地北部发育5种典型的构造样式:基底卷入型压性逆冲构造组合、盖层滑脱型逆冲-褶皱构造组合、隐刺穿型底辟构造、微幅度褶皱构造组合及张性正断层组合。无论是构造变形时间还是组合分布,在塔北均呈现规律变化,其变形特征及分布受如下3个地质因素控制:(1)区域挤压作用;(2)岩性条件的差异;(3)先期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构造样式 滑脱逆冲 底辟构造
下载PDF
底辟构造成因类型 被引量:16
13
作者 胡望水 薛天庆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7,共7页
依据底辟物质来源的深度,把底辟构造分为深源型和浅源型两大类。浅源型底辟构造有凸起差异负荷型、基底断层控制型、重力扩展差异负荷型及盖层断层控制型4种成因类型。凸起差异负荷型是由塑性岩层上覆沉积层的差异负荷作用使塑性岩层... 依据底辟物质来源的深度,把底辟构造分为深源型和浅源型两大类。浅源型底辟构造有凸起差异负荷型、基底断层控制型、重力扩展差异负荷型及盖层断层控制型4种成因类型。凸起差异负荷型是由塑性岩层上覆沉积层的差异负荷作用使塑性岩层向古凸起上流动形成的;重力扩展差异负荷型是由古斜坡上塑性岩层因其上覆沉积层差异负载作用而流动集中上拱形成的;基底断层控制型是由基底断层活动导致塑性岩层流动集中所引起的;盖层断层控制型发育于断层下盘,它是塑性岩层上覆沉积层拉张断裂导致塑性层流动上拱所形成的。深源型底辟构造是指岩浆沿深大断裂侵入或喷发导致盖层变形所形成的构造。论述了各类底辟构造的构造成因机制及平面和剖面的识别标志,并用实例对每类底辟构造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证。绝大多数浅源型底辟构造发育定型于油气盆地演化的中晚期,与油气运聚有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各类底辟构造有其独特的控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辟构造 油气运聚 构造型式 油气圈闭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底辟翼部高效成藏模式 被引量:15
14
作者 童传新 谢玉洪 +1 位作者 黄志龙 马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共11页
莺歌海盆地是新生代高温高压盆地,底辟与热流体活动强烈,深部的天然气在在底辟构造的浅层圈闭中聚集成藏。2010年前钻探8个底辟构造共11口井,没有发现商业气藏,故底辟构造带中、深层能否寻找到大中型优质天然气田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为此... 莺歌海盆地是新生代高温高压盆地,底辟与热流体活动强烈,深部的天然气在在底辟构造的浅层圈闭中聚集成藏。2010年前钻探8个底辟构造共11口井,没有发现商业气藏,故底辟构造带中、深层能否寻找到大中型优质天然气田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为此,对该区天然气生烃动力学、储层分布及封盖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①该区存在浮力作用下游离相缓慢充注成藏、水溶相缓慢充注析出成藏和混相幕式聚集成藏3种天然气充注机理;②底辟核部高温高压带早期成藏经后期多次改造,形成以烃类为主的大型天然气藏的可能性小,底辟翼部则有早期成藏晚期保存完好的原生型天然气藏,非底辟区推测为水溶气析出成藏区;③存在底辟核部区及其周缘半封闭超压系统"混相改造型"成藏、底辟翼部"气相渗滤型"成藏、非底辟带封闭型超压系统"水溶相脱溶型"成藏等3种模式。结论认为,之前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钻在了底辟构造的核心部位,并用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佐证了底辟构造翼部才是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的良好场所。经过勘探实践,最终发现了东方13-1/13-2大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东方气田 高温 高压 天然气 底辟构造 翼部 成藏模式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油气垂向运移通道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韩光明 李绪深 +2 位作者 童传新 宋瑞有 曾少军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69,共8页
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及钻井资料,结合天然气勘探研究成果,识别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底辟构造地震反射模糊区中的裂隙—微裂隙通道,并联合应用相干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和镂空技术等落实了中央底辟构造带上各底辟构造垂向运移通道的展... 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及钻井资料,结合天然气勘探研究成果,识别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底辟构造地震反射模糊区中的裂隙—微裂隙通道,并联合应用相干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和镂空技术等落实了中央底辟构造带上各底辟构造垂向运移通道的展布情况。研究区垂向运移通道分为底辟通道、断裂通道以及底辟外裂隙通道三大类。底辟通道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烃运移通道,它由发育在底辟构造内的裂隙和微裂隙组成,可从定性判断、岩心识别、正演模拟以及多技术综合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断裂通道主要是发育在底辟构造内的断裂,在底辟之外极少发育,它有多个发育期次。尽管底辟外裂隙通道一般规模较小,但其垂向输运流体的能力不亚于底辟通道和断裂通道。莺歌海盆地近年发现的两个中深层大气田东方13-1、东方13-2都是由这类裂隙通道来连通烃源与有效储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油气运移 运移通道 底辟构造 断裂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底辟类型及侵入方式 被引量:11
16
作者 宋瑞有 于俊峰 +2 位作者 韩光明 郝德峰 李文龙 《世界地质》 CAS 2017年第4期1235-1243,共9页
为揭示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的底辟类型,重点研究了莺歌海盆地各种底辟的地震成像特点,依据底辟的物质构成和侵入方式,将莺歌海盆地的底辟分为缓慢挤入型、持续刺穿型、周期塌陷型及混合突破型。缓慢挤入型主要由砂、泥质组成,流体成分... 为揭示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的底辟类型,重点研究了莺歌海盆地各种底辟的地震成像特点,依据底辟的物质构成和侵入方式,将莺歌海盆地的底辟分为缓慢挤入型、持续刺穿型、周期塌陷型及混合突破型。缓慢挤入型主要由砂、泥质组成,流体成分少,其物质具有高黏度、低塑性的特点,上侵相对滞缓;持续刺穿型具有下部泥底辟和上部流体底辟的双元结构,具有高能量刺穿的持续性,泥和流体同步上侵,流体优先刺穿并渗入浅层;周期塌陷型底辟超强能量刺穿初始地表,周期性释放后底辟口回抽沉积,超浅层沉积漏斗状;混合突破型底辟为两种以上类型的组合,具有各组合类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类型 底辟构造 侵入方式
下载PDF
塑性岩体与逆冲构造变形关系讨论——库车坳陷西部实例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明山 姚宗惠 陈发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1-376,共6页
在冲断构造分析过程中 ,常常把塑性岩体仅仅作为滑脱层看待 ,忽略了一些地区塑性变形与冲断构造变形的复合作用。根据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 ,应用平衡剖面等技术对库车坳陷西部的构造变形进行了恢复分析 ,发现库车坳陷西部的下第三系... 在冲断构造分析过程中 ,常常把塑性岩体仅仅作为滑脱层看待 ,忽略了一些地区塑性变形与冲断构造变形的复合作用。根据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 ,应用平衡剖面等技术对库车坳陷西部的构造变形进行了恢复分析 ,发现库车坳陷西部的下第三系盐、膏、泥等塑性体受重力和构造应力联合作用发生了复杂的变形。以往单纯用冲断构造模式分析其成因机制 ,没能科学地反映中生界与新生界之间的变形缩短量的差异 ,通过塑性体的底辟变形和滑脱变形依存关系的剖析 ,能够恢复库车坳陷西部构造演化过程 ,进而为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岩体 冲断构造 双重构造 底辟构造 复合构造 平衡剖面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动力学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伟林 王振峰 黄保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3-568,共6页
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探讨莺歌海盆地的成藏动力学过程 ,具体表现在 :通过成藏流体非均质性剖析揭示了底辟浅层气田多源混合 -幕式充注的成藏特点 ,流体活动的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底辟断裂为深... 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探讨莺歌海盆地的成藏动力学过程 ,具体表现在 :通过成藏流体非均质性剖析揭示了底辟浅层气田多源混合 -幕式充注的成藏特点 ,流体活动的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底辟断裂为深成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而异常高压是流体压裂运移的关键动力 ,并驱使梅山 -三亚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聚集和散失 .由于中央坳陷带气源丰富 ,存在供大于散的物质基础 ,尤其是“幕式”集中运移具有高的排烃效率 ,因此 ,莺歌海盆地底辟带浅层构造在距今 1.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成藏动力学 底辟构造 多源混合 幕式充注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底辟流体动态平衡体系及气藏模式 被引量:9
19
作者 宋瑞有 于俊峰 +2 位作者 韩光明 郝德峰 杨宝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0-536,共7页
中央底辟带是莺歌海盆地天然气的主产区,底辟的物质构成及活动方式,直接控制着天然气的成藏过程与特点。为探索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带天然气成藏过程和气藏特征,阐述了底辟的主要侵入方式,重点总结并剖析了底辟流体的动态平衡形式,分析... 中央底辟带是莺歌海盆地天然气的主产区,底辟的物质构成及活动方式,直接控制着天然气的成藏过程与特点。为探索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带天然气成藏过程和气藏特征,阐述了底辟的主要侵入方式,重点总结并剖析了底辟流体的动态平衡形式,分析了流体动态平衡控制下的气藏特点。依据物质构成和侵入方式,可将研究区底辟群分为缓慢挤入型、持续刺穿型、周期塌陷型及混合突破型,前3种分别属于泥底辟主导的层递扩散体系、流体前锋诱导的刺穿碎裂体系、流体柱主导的周期性宣泄动态平衡体系。在动态平衡体系下,气藏为多期充注的混合气,气藏多层叠置,充注程度不一;同构造层结构复杂,多个含油气系统并存;天然气地球化学组分具分层性,碳同位素值倒置。气藏勘探中,区分底辟侵入方式尤其必要,应综合从目标圈闭的类型、砂体与底辟的关系及邻近相关气藏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圈闭的含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中央 底辟构造 侵入方式 动态平衡体系 气藏模式
下载PDF
幔流底辟构造——环西太平洋盆地热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宋立珩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3-394,共12页
环西太平洋弧-盆构造带有许多高热异常,大致与其相对应的浅幔带和强地震带,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冲绳海槽高热浅幔区,这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弧后盆地和幔流底辟构造带,冲绳式底辟扩张可以认为是南海和其他边缘海盆地的一种成因模式... 环西太平洋弧-盆构造带有许多高热异常,大致与其相对应的浅幔带和强地震带,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冲绳海槽高热浅幔区,这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弧后盆地和幔流底辟构造带,冲绳式底辟扩张可以认为是南海和其他边缘海盆地的一种成因模式,它不同于海底扩张,在大陆板块内部的深幔区(深度大于100km)构造稳定,而中幔区则构造相对活动;其表现为较高的热异常,地震活跃,新生代多期岩浆喷发,伸展变形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盆地 热动力学 幔流 底辟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