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技术试验 被引量:9
1
作者 蒋霞敏 郑忠明 +3 位作者 王美珍 顾晓英 金春华 陈汉春 《齐鲁渔业》 2001年第4期28-29,共2页
把平均体重为1.7g的双齿围沙蚕经淘洗、除杂、装箱、低温运输5小时,成活率达100%。采取升温促熟,分别投喂单胞藻、配饵等,经60天左右的培养,投喂单胞藻组成活率达99%,有250条沙蚕成熟变态成异沙蚕相,产卵 100... 把平均体重为1.7g的双齿围沙蚕经淘洗、除杂、装箱、低温运输5小时,成活率达100%。采取升温促熟,分别投喂单胞藻、配饵等,经60天左右的培养,投喂单胞藻组成活率达99%,有250条沙蚕成熟变态成异沙蚕相,产卵 100 × 104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围沙蚕 亲体培育 人工育苗 底质选择 活饵料
原文传递
养殖密度、底质类型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徐涵 熊慧 +3 位作者 吴亚林 姚建平 秦浩 李玉全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923-925,共3页
为研究养殖密度,底质类型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生长性能的影响,设置了300、600和900尾/m3 3个养殖密度和泥、沙泥、泥沙、沙4种底质,分析了日本囊对虾的潜沙、生长、存活等指标。结果表明,在4种底质中,日本囊对虾的潜... 为研究养殖密度,底质类型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生长性能的影响,设置了300、600和900尾/m3 3个养殖密度和泥、沙泥、泥沙、沙4种底质,分析了日本囊对虾的潜沙、生长、存活等指标。结果表明,在4种底质中,日本囊对虾的潜沙率最高分别为80.00%、78.05%、81.90%、86.39%,体长增长量和存活率均表现为沙泥底质最高,泥底质最低(P<0.05);潜沙率、生长量和存活率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日本囊对虾具有明显的底质选择性,以沙泥底质最佳,养殖密度显著影响其潜沙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 养殖密度 底质选择 潜沙
下载PDF
文蛤的底质选择性及潜沙能力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磊 柏育材 +7 位作者 黄士林 陈玉生 赵永超 许呈林 唐峰华 王云龙 沈新强 蒋玫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8-553,共6页
底质是底栖贝类完成生活史的主要生境,文蛤(Meretrix meretrix)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洋双壳贝类,为了进一步了解文蛤的生态行为学,揭示文蛤对不同类型底质的选择及其潜沙能力,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大[(4.90±0.18)cm]、中[... 底质是底栖贝类完成生活史的主要生境,文蛤(Meretrix meretrix)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洋双壳贝类,为了进一步了解文蛤的生态行为学,揭示文蛤对不同类型底质的选择及其潜沙能力,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大[(4.90±0.18)cm]、中[(2.72±0.12)cm]、小[(1.13±0.13)cm]3种规格的文蛤对4种底质类型(纯沙质底、3/4沙+1/4泥、1/2沙+1/2泥、1/4沙+3/4泥)的选择性并量化了其潜沙能力。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文蛤死亡,说明3种规格的文蛤在各个底质组合方式实验组中对底质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沙质含量高的底质是各个规格文蛤的优先选择,且其选择能力随着个体规格的增加而增强;文蛤的潜沙率、下潜深度随着文蛤规格的减小而减小,且随着沙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潜沙时间则随着文蛤规格的减小而增加,且随着沙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综合分析认为,文蛤虽然能在不同沙质含量的底质中生存,但沙质含量高的底质是适宜文蛤生存的生境,可为更科学的文蛤增养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底质选择 潜沙能力
下载PDF
短须裂腹鱼仔稚鱼底质选择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柴毅 黄俊 +2 位作者 朱挺兵 杨德国 吴兴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5,共4页
为探讨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仔稚鱼对不同底质类型的选择性,共设置砾石(1~2 cm)、沙石(<0.2 cm)和泥三种底质类型。分别以15日龄(体长(13.99±0.40) mm,n=40)、35日龄(体长16.75±0.75 mm,n=40)和55日龄... 为探讨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仔稚鱼对不同底质类型的选择性,共设置砾石(1~2 cm)、沙石(<0.2 cm)和泥三种底质类型。分别以15日龄(体长(13.99±0.40) mm,n=40)、35日龄(体长16.75±0.75 mm,n=40)和55日龄仔稚鱼(体长21.47±1.14 mm,n=10)为对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5日龄仔鱼对砾石底质具有明显的偏好,停留在砾石、沙石和泥底质上的试验鱼数量百分比依次为(35.69±6.77)%、(27.15±4.50)%和(26.94±3.33)%;35日龄仔鱼和55日龄稚鱼均对沙石和泥底质具有更高的偏好性,其中35日龄仔鱼停留在三种底质上的数量百分比为砾石(22.85±5.17)%、沙石(31.53±3.09)%和泥(34.51±3.61)%,55日龄稚鱼停留在三种底质上的数量百分比为砾石(22.43±7.83)%、沙石(29.10±6.98)%和泥(33.96±8.86)%。结果表明,短须裂腹鱼仔稚鱼对底质存在选择性,不同生长期的仔稚鱼对不同底质的选择性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 仔稚鱼 底质选择
下载PDF
Substrate selec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in abundance and size composition of isopod Lirceus fontinalis in Ontario streams, Canada
5
作者 ZHAO Xiaoxia Michael G FOX +2 位作者 David C. LASENBY Alexis C. ARMIT Dolly N. KOTHAWALA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15-220,共6页
The abundance and size composition of stream isopods Lirceusfontinali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April 2001 to August 2002 in 3 streams in southem Ontario, Canada. Effects of current speed was released from the analysis ... The abundance and size composition of stream isopods Lirceusfontinali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April 2001 to August 2002 in 3 streams in southem Ontario, Canada. Effects of current speed was released from the analysis by choosing slow flowing water. The effects of substrate, season and water depth on the abundance, distribution and size composition of the isopods were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substrate and season influence isopods the most. The rocky substrate with attached filamentous macro-algae contains an isopod abundance 7.05 times that of bare rock substrate and 14.6 times that of free-sand and mud substrate. There was a large variation with respect to seasonali .ty in both abundance and size composition of the isopods, with the highest abundance occumng in summer and the lowest in winter and spring; individual isopods also tend to be larger in the winter and spring. In all substrates, shallow areas tend to support higher densities of isopods than deeper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PODS Lirceusfontinalis size ABUNDANCE substrate seasonal variation ONTARIO
下载PDF
魁蚶稚贝的底质选择性及其潜沙能力评价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珊珊 张秀梅 +1 位作者 刘旭绪 张沛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7-875,共9页
底质是魁蚶稚贝潜沙、水平移动、存活与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选择底质适宜的海区开展底播增殖,可以有效提高魁蚶稚贝的增殖效果,但目前仍缺乏相关研究。因此,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0 mm<壳长<15 mm、15 mm<壳长<20 mm、20 m... 底质是魁蚶稚贝潜沙、水平移动、存活与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选择底质适宜的海区开展底播增殖,可以有效提高魁蚶稚贝的增殖效果,但目前仍缺乏相关研究。因此,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0 mm<壳长<15 mm、15 mm<壳长<20 mm、20 mm<壳长<25 mm、25 mm<壳长<30 mm 4种规格魁蚶稚贝对4种底质粒径(细砾、粗砂、中砂、细砂)的选择模式,并量化分析了20 mm<壳长<30 mm稚贝在5种底质粒径(增设泥底质)条件下的潜沙能力。结果表明:(1)10 mm<壳长<15 mm稚贝的足丝较发达,以附着生活为主,明显偏好粗砂底质,其在两种底质交界位置的分布率、水槽的贴壁率均最高;15 mm<壳长<30 mm稚贝转入营埋栖生活,随着规格的增大,稚贝选择的底质粒径亦增大,而在2种底质交界位置的分布率、水槽贴壁率也随之减小。其中15 mm<壳长<20 mm稚贝偏好选择中砂,分布率为50.50%,其次为细砂;20 mm<壳长<25 mm稚贝对不同粒径底质的适应性均较强;25 mm<壳长<30 mm稚贝偏好选择粗砂底质,分布率达到65%,其次为中砂。(2)20 mm<壳长<30 mm稚贝在淤泥底质中的初潜时间最短,为2.74 min,其次为中沙、细沙;在细砂底质中的潜沙率最高,达到85%,其次为中沙。综合分析认为,20 mm<壳长<30 mm稚贝是较适宜的底播苗种规格,而以中砂(0.25 mm<粒径<0.5 mm)和细砂(粒径<0.25 mm)为主要粒径组成的海区宜进行魁蚶稚贝的底播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选择行为 底质选择 潜沙能力 底播增殖
下载PDF
5月龄、7月龄中华鲟子二代光照偏好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恒 危起伟 +4 位作者 李伟 刘猛 李雷 杜浩 李罗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9-938,共10页
为获取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后代的光照偏好及其可能适应人工环境的遗传行为改变,通过黑白底质颜色选择、趋光性和最适光照选择实验,并采用个体与群体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5月龄、7月龄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光照偏好进行了研究。黑白底质实验结... 为获取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后代的光照偏好及其可能适应人工环境的遗传行为改变,通过黑白底质颜色选择、趋光性和最适光照选择实验,并采用个体与群体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5月龄、7月龄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光照偏好进行了研究。黑白底质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和7月龄幼鱼偏好白色底质。趋光性个体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对光亮区(200-250lx)的选择较为显著(P〈0.05),7月龄对过渡区(20-50lx)选择较为显著(P〈0.05);群体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和7月龄幼鱼均对过渡区(20-50lx)的选择较为显著(P〈0.05),此现象可能与“信号一适应”假说和最适光照范围有关。最适光照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幼鱼对45-135lx照度区选择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7月龄幼鱼较多地选择23-202lx照度区,表明随着年龄增大,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对光照的可接受范围变大。研究表明,中华鲟子二代5月龄和7月龄幼鱼偏好白色底质,最适照度为20-200lx。实验结果可以为中华鲟子二代人工养殖和放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子二代 幼鱼 黑白底质颜色选择 趋光性 最适光照 鱼类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