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前后代谢改变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全应军 吴国豪 +1 位作者 郑烈伟 吴肇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30-533,共4页
目的评估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对机体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影响,并评价个体化能量供给对消化道肿瘤手术应激患者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腹部中、大型手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营养支持组(术后当天按术前测定的能量消耗量开具营... 目的评估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对机体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影响,并评价个体化能量供给对消化道肿瘤手术应激患者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腹部中、大型手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营养支持组(术后当天按术前测定的能量消耗量开具营养配方)和普通补液组(术后第1天起每天输注5%或10%葡萄糖100~150 g)。肠道功能恢复后,可经口饮食。采用间接能量代谢测定仪测定氧气消耗量(VO_2)、二氧化碳产生量(VCO_2)、呼吸商(RQ)、静息能量消耗(REE)。测量时间分别为术前和术后第1、3、7天。并计算患者手术前、后底物氧化量、能量代谢平衡、氮平衡,监测患者前白蛋白浓度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营养支持组术后第1、3天的REE显著增加,术后第3天的增幅显著高于普通补液组(P<0.05);术后第7天降至术前水平以下。两组术后RQ均下降,营养支持组术后第3天的降幅显著小于普通补液组(P<0.05)。营养支持组葡萄糖利用、脂肪动员改变等均较普通补液组缓和。术后第7天,营养支持组的氮平衡和能量平衡均由术前负代谢平衡变为正代谢平衡,与普通补液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第7天营养支持组前白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普通补液组(P<0.01)。结论不伴并发症的择期消化道肿瘤手术后REE变化较小,术后不必增加能量供给。根治性肿瘤切除后患者REE值有下降趋势;个体化能量供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术后机体应激程度,改善能量和氮代谢平衡及患者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能量消耗 间接测热法 底物利用 手术应激 营养支持 肿瘤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底物利用途径促进L-赖氨酸生产
2
作者 许雪晨 王浩淼 +7 位作者 陈修来 吴静 高聪 宋伟 魏婉清 刘佳 柳亚迪 刘立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13-2527,共15页
L-赖氨酸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医药等领域。针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发酵生产L-赖氨酸存在底物利用效率差、糖酸转化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敲除全局调控因子基因mlc,异源表达来源于麦芽糖磷酸转移酶基因mal... L-赖氨酸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医药等领域。针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发酵生产L-赖氨酸存在底物利用效率差、糖酸转化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敲除全局调控因子基因mlc,异源表达来源于麦芽糖磷酸转移酶基因malAP,提高菌株对二糖、三糖的利用效率,得到菌株E.coli XC3,其L-赖氨酸产量、产率和生产强度分别提高到160.00 g/L、63.78%和4.44 g/(L·h);在此基础上,在菌株E.coli XC3中过表达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A、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硝酸盐还原酶基因BsnasBC和来源于E.coli的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EcnirBD,构建硝酸盐同化路径,获得工程菌E.coliXC4,其L-赖氨酸产量、产率和生产强度分别提高到188.00g/L、69.44%和5.22g/(L·h),进一步通过优化残糖浓度和碳氮比,在5L发酵罐中将L-赖氨酸产量、产率和生产强度分别提高到204.00 g/L、72.32%、5.67 g/(L·h),比出发菌株XC1分别提高了40.69%、20.03%、40.69%。本研究通过强化菌株的底物利用途径,构建了L-赖氨酸高产菌株,为L-赖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L-赖氨酸 代谢工程 底物利用
原文传递
中老年肥胖男性身体活动水平与能量消耗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欢 江崇民 尚文元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26,共6页
以中老年男性肥胖人群为对象,同正常体重人群相比,研究肥胖人群自由生活下的身体活动水平、静息代谢、特定活动下的能耗代谢率、能源底物利用特征,为肥胖机制研究和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14名50~60岁肥胖男性者(BMI〉30)和15... 以中老年男性肥胖人群为对象,同正常体重人群相比,研究肥胖人群自由生活下的身体活动水平、静息代谢、特定活动下的能耗代谢率、能源底物利用特征,为肥胖机制研究和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14名50~60岁肥胖男性者(BMI〉30)和15名体重正常者(BMI=23)使用加速度计RT3连续7天测量身体活动。之后使用Cortex MetaMax 3 B进行静息代谢和特定身体活动能耗的测量(坐、站、步行3.2 km/h,4.8 km/h,6.4 km/h)。结果:1)肥胖者的每日总能耗、身体活动能耗、中等强度以上活动能耗、中等以上活动的累计时间都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调整了体重因素后,肥胖者单位体重每日能耗/kg略低于对照组,而单位体重身体活动能耗显著高于对照组。2)肥胖组静息能耗高于体重正常组,若是以单位体重计算,静息代谢率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P〈0.05)。3)在坐、站、走活动中,肥胖组消耗的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若以公斤体重计算能耗,肥胖组坐姿和站姿的相对能耗略低于对照组,步行的相对能耗两组无差别。4)相同运动下两组人群安静平卧、坐、站、3.2 km/h和4.8 km/h步行时的呼吸交换率没有差异。6.4 km/h步行时,肥胖组的呼吸交换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5)用回归统计法分析影响肥胖的危险因素,静息代谢率可以作为预测肥胖的因子。结论:肥胖人群的身体活动量和每日消耗能量不低于体重正常组,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可能与能量消耗有关,较低的静息代谢率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因素。此外,运动中脂肪氧化能力下降也可能是肥胖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男性 肥胖 身体活动 能量消耗 静息代谢率 底物利用
下载PDF
贵阳市东郊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特性对微生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世朋 蔡祖聪 杨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4-229,共6页
选取贵阳市东郊7种植被下土壤,测定了微生物群落功能(Biolog法)和13种土壤特性,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特性对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特性解释了土壤微生物底物利用变异的77.9%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 选取贵阳市东郊7种植被下土壤,测定了微生物群落功能(Biolog法)和13种土壤特性,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特性对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特性解释了土壤微生物底物利用变异的77.9%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全部变异,其中,土壤pH、有效P、速效K、有机C、水解N和溶解性有机C分别解释了底物利用的48.4%、15.9%、5.9%、5.7%、1.6%和0.4%;有效P、速效K、有机C和全N分别解释了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标(H′)变异的67.4%、27.7%、4.7%和0.2%,表明土壤特性对微生物底物利用和功能多样性有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特性 微生物功能 底物利用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合成生物基单体的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1
5
作者 高聪 陈城虎 +1 位作者 陈修来 刘立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123-4135,共13页
单体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小分子基础原料,目前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利用微生物制备生物基单体具有生产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可持续的优势,是实现高分子材料行业绿色制造的重要途径。借助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元件,目前已经实现了多种单... 单体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小分子基础原料,目前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利用微生物制备生物基单体具有生产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可持续的优势,是实现高分子材料行业绿色制造的重要途径。借助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元件,目前已经实现了多种单体的微生物制造,然而与石油基生产工艺相比,这些单体微生物细胞工厂的生产性能普遍较低。围绕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合成生物基单体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本文基于具体案例分析,从廉价底物的高效利用、提高生物基单体合成效率、强化细胞环境耐受性三个方面,总结了改造微生物合成单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讨论了单体微生物细胞工厂目前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细胞工厂 塑料单体 底物利用 调控策略 环境耐受性
下载PDF
产酸脱硫反应器优势功能菌生态关系
6
作者 任南琪 甄卫东 +2 位作者 李建政 王爱杰 俞云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8-541,556,共5页
研究产酸脱硫反应器的微生物生态关系 ,对分离出来的 2种优势功能菌AB-ZH0 1和SRB -ZH0 7进行单独和配合生态学实验。碳源被SRB -ZH0 7利用去除硫酸盐的去除率顺序为 :乳酸 >丙酸 >丁酸 >乙酸 >葡萄糖 ;AB -ZH0 1对碳源的... 研究产酸脱硫反应器的微生物生态关系 ,对分离出来的 2种优势功能菌AB-ZH0 1和SRB -ZH0 7进行单独和配合生态学实验。碳源被SRB -ZH0 7利用去除硫酸盐的去除率顺序为 :乳酸 >丙酸 >丁酸 >乙酸 >葡萄糖 ;AB -ZH0 1对碳源的利用率顺序为 :葡萄糖 >乳酸 >丁酸 >乙酸 >丙酸。SRB和AB之间存在密切的互生关系 ,AB可以促进葡萄糖的降解并为SRB提供底物 ,SRB代谢产生的H2 S对AB有抑制作用。AB -ZH0 1和SRB -ZH0 7的数量比为 0 .5时 ,S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功能菌 底物利用 互生关系
下载PDF
谷氨酸棒杆菌生产琥珀酸的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7
作者 夏慧华 尹国民 +1 位作者 朱年青 陈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3-949,共7页
琥珀酸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四碳平台化合物。微生物法发酵生产琥珀酸以其社会、环境和经济优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谷氨酸棒杆菌被广泛应用于氨基酸、核苷酸等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工业化生产,在厌氧条件下细胞处于生长停滞状态,但... 琥珀酸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四碳平台化合物。微生物法发酵生产琥珀酸以其社会、环境和经济优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谷氨酸棒杆菌被广泛应用于氨基酸、核苷酸等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工业化生产,在厌氧条件下细胞处于生长停滞状态,但仍能高效利用碳源合成有机酸,通过代谢工程改造的谷氨酸棒杆菌有望成为理想的琥珀酸生产菌株。结合近年来谷氨酸棒杆菌生产琥珀酸取得的最新成果,本文综述了构建高产琥珀酸工程菌株的代谢工程策略、底物的扩展利用,并展望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琥珀酸 代谢工程 底物利用
原文传递
铅锌矿区典型流域生物膜碳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钟梅 闻晨 +5 位作者 朱世奇 李春艳 徐涵森 李琦 朱丹 骆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8,共12页
为揭示水体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对生物膜碳利用的影响机制,分析了沘江流域春夏两季的水体理化性质、水体与生物膜中金属含量、微生物水解酶活性、活死菌比例及其对碳源的利用率.结果显示,生物膜特性和碳利用效率与浊度、总氮、总有机碳、... 为揭示水体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对生物膜碳利用的影响机制,分析了沘江流域春夏两季的水体理化性质、水体与生物膜中金属含量、微生物水解酶活性、活死菌比例及其对碳源的利用率.结果显示,生物膜特性和碳利用效率与浊度、总氮、总有机碳、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密切相关.生物膜内活菌数量随膜内Fe、Ni、Pb含量的增加而减少(p<0.05),微生物活性随膜内Fe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春季:p<0.01;夏季:p<0.05).生物膜对Cd、Cr、Fe、Ni、Pb、Zn的积累会抑制其微生物群落碳利用功能.碳底物利用率与生物膜微生物活性(春季:p<0.01,r=0.87;夏季:p<0.01,r=0.64)和活死菌比例(春季:p<0.05,r=0.67;夏季:p<0.05,r=0.66)呈显著正相关.水体理化性质差异和重金属胁迫改变了生物膜生长特性和生物量,干扰了生物膜内微生物对碳底物的摄取,进而影响其固碳能力.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生物膜在环境胁迫下的碳同化能力,研究结果对于评估矿区流域污染状况与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重金属 底物利用 矿区河流 沘江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的红壤微生物底物利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辛辛 刘岩 +3 位作者 张威 周旭辉 何红波 张旭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4-284,共11页
外源活性碳底物输入强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但是在系统发育分类水平上,细菌和真菌对活性底物的动态响应及利用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仍不清楚。以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C标记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模拟培养并定期取样,利用稳定性同位... 外源活性碳底物输入强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但是在系统发育分类水平上,细菌和真菌对活性底物的动态响应及利用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仍不清楚。以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C标记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模拟培养并定期取样,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DNA-based stable isotope probing,DNA-SIP)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活性的真菌和细菌类群,并探讨不同微生物利用葡萄糖来源碳的动态特征。研究发现,微生物群落对葡萄糖的利用符合从细菌向真菌演替的r/K选择策略。在细菌群落中,隶属于富营养菌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对活性底物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寡营养菌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细菌的底物利用策略不同,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整个培养期间均可以利用葡萄糖和土壤原有组分。因此,葡萄糖的连续加入并未改变不同营养类型细菌的底物利用策略,而真菌对底物的利用具有广谱性特征,活性底物可诱导真菌对土壤原有组分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物利用策略 C-葡萄糖 时间动态 营养策略 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
下载PDF
姜瘟致病菌青枯罗尔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丽 高淑萍 +2 位作者 张杰 王清路 赵乃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7期1997-1999,共3页
[目的]从姜瘟病姜中分离青枯罗尔斯顿氏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可为防治姜瘟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生化试验、底物利用试验和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分离鉴定的10株菌的底物利用、生化试验结果符合青枯罗尔斯顿氏菌... [目的]从姜瘟病姜中分离青枯罗尔斯顿氏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可为防治姜瘟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生化试验、底物利用试验和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分离鉴定的10株菌的底物利用、生化试验结果符合青枯罗尔斯顿氏菌基本特性。[结论]该试验方法能鉴定青枯罗尔斯顿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罗尔斯顿氏菌 姜瘟致病菌 底物利用试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养殖水体Biolog Eco板培养时间对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琼 张峰峰 +3 位作者 周可 孙海波 赵玉洁 谢凤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58,共9页
为了确定Biolog Eco方法分析养殖水体微生物多样性时合适的培养时间点,分别以1个鲢鱼单养池塘和4个南美白对虾精养池塘水样为研究对象,考察水样微生物群落颜色平均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6类碳源利用情况、多样... 为了确定Biolog Eco方法分析养殖水体微生物多样性时合适的培养时间点,分别以1个鲢鱼单养池塘和4个南美白对虾精养池塘水样为研究对象,考察水样微生物群落颜色平均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6类碳源利用情况、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达到没有显著差异的时间点,以及不同时间点对5种水样的区分情况.结果显示,每个水体样品微生物群落的AWCD、6类碳源利用情况、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达到没有显著差异的时间不同.5种水样微生物群落各项功能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的时间点分别为144、192、168、168和120 h,均为水样AWCD值达到没有显著性差异的时间点或之后的24~48 h.ANOSIM分析证实72~192 h各时间点5种水样的群落底物利用特征(community substrate utilization profile,CSUP)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5种水样均可被区分.SIMPER分析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水样之间CSUP的差异百分比逐步降低.总之,微生物群落的各项功能指标在AWCD值达到没有显著差异的时间点趋于稳定,AWCD曲线指数增长期时间点水样的差异度高于稳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 Eco板 培养时间 养殖水体 碳源利用 多样性指数 群落底物利用特征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溶氧浓度对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吉国栋 周波 +2 位作者 高红亮 常忠义 杨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8,共4页
研究了不同溶氧(DO)浓度对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氧浓度为2.88mg/L时,MTG活性和菌体下重最高,分别达到4.32U/mL和23.5g/L,底物利用率为81.6%;当溶氧浓度继续升高时,发酵后期MTG活性下... 研究了不同溶氧(DO)浓度对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氧浓度为2.88mg/L时,MTG活性和菌体下重最高,分别达到4.32U/mL和23.5g/L,底物利用率为81.6%;当溶氧浓度继续升高时,发酵后期MTG活性下降显著。为此采用了分阶段溶氧控制策略,即在0~34h控制溶氧浓度为2.88mg/L,34h后控制溶氧浓度为0.96mg/L,最终MTG活性达到4.72U/mL,菌体干重达到27.32g/L,较恒定2.88mg/L溶氧浓度时分别提高了9.26%和16.26%.其底物利用率达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胺酶 溶氧浓度 分段控制策略 酶活性 底物利用
下载PDF
一种固氮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表型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管福来 陶元勇 +1 位作者 李赫 赵乃昕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对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和椰毒伯克霍尔德氏菌有关的4株重要的菌株进行表型性状描述,以证明它们是同一个菌种。方法着重用传统的底物利用试验和GC及专用软件(Sherlock系统6.1)分析菌细胞的脂肪酸,做全面的表型描述。结果 4株菌的3... 目的对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和椰毒伯克霍尔德氏菌有关的4株重要的菌株进行表型性状描述,以证明它们是同一个菌种。方法着重用传统的底物利用试验和GC及专用软件(Sherlock系统6.1)分析菌细胞的脂肪酸,做全面的表型描述。结果 4株菌的30项生化反应完全一致,170项底物利用试验95%一致,12种脂肪酸及脂肪酸组合基本一致;4株菌都是固氮菌。结论 4个株菌为同一个菌种,都可称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椰毒伯克霍尔德氏菌 酵米面食物中毒菌 底物利用试验
原文传递
从头皮毛囊炎性病变中分离出1株微球菌
14
作者 尤敏 管福来 吴洪娟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毛囊炎性病变中的细菌及此菌的分类位置。方法利用形态、生理和生化性状进行系统的细菌鉴定并做药敏试验。结果从病变中分离出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常用抗生素多呈抗药,从生物学特性分析基本符合微球菌特征。结论试验结果与... 目的探讨一种毛囊炎性病变中的细菌及此菌的分类位置。方法利用形态、生理和生化性状进行系统的细菌鉴定并做药敏试验。结果从病变中分离出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常用抗生素多呈抗药,从生物学特性分析基本符合微球菌特征。结论试验结果与微球菌属产橙黄色素的6个种比较仍有不同,初步认为是微球菌的一个变种或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炎性病变 细菌培养 微球菌 底物利用试验
原文传递
外加碳源类型对A^2/O-BCO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孙雅雯 张建华 +1 位作者 彭永臻 王淑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626-3634,共9页
反硝化除磷系统可实现氮、磷的同步去除,但在处理实际低C/N污水时,常需补充碳源以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采用A^2/O-BCO(anaerobic anoxic oxic-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反硝化除磷系统,通过投加两种常用的外碳源控制进水C/N在4.3左... 反硝化除磷系统可实现氮、磷的同步去除,但在处理实际低C/N污水时,常需补充碳源以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采用A^2/O-BCO(anaerobic anoxic oxic-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反硝化除磷系统,通过投加两种常用的外碳源控制进水C/N在4.3左右,考察碳源类型(丙酸钠、乙酸钠)对A^2/O-BCO系统长期运行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批次试验进一步探究不同外加碳源条件下活性污泥的内碳源贮存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碳源种类的变化会改变微生物的底物贮存和利用特性,进而影响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当采用丙酸钠为外加碳源时,PO43--P去除效果稳定在94%左右,实现了磷的高效去除,但TIN的去除率仅为70.82%;而以乙酸钠为外加碳源时,系统TIN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74%,但磷的出水浓度出现波动现象,平均去除率仅为89.90%。碳源转化分析表明,厌氧条件下,进水丙酸钠含量增多,PHV的合成比例增加,相反,乙酸钠含量增多,PHB合成比例增多;缺氧条件下,DPAOs对PHB和PHV的降解效果与其含量相关,丙酸钠作为外碳源时,PHV的降解速率高且微生物产能效率高,因此PO43--P吸收速率较快。此外,本文提出了不同外加碳源条件下系统的优化运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碳源 反硝化除磷 A2/O-BCO系统 底物贮存与利用
下载PDF
长期施肥稻田土壤胞外酶活性对底物可利用性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宁玉菲 魏亮 +4 位作者 魏晓梦 祝贞科 袁红朝 葛体达 吴金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52-2860,共9页
土壤中碳(C)和氮(N)等底物的可利用性决定着微生物生长代谢,同时影响土壤胞外酶活性.为探讨土壤酶活性对土壤原有有机质变化的响应,本试验选取了长期定位试验田的4种施肥处理水稻土[无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有机肥+化肥配施(OM)... 土壤中碳(C)和氮(N)等底物的可利用性决定着微生物生长代谢,同时影响土壤胞外酶活性.为探讨土壤酶活性对土壤原有有机质变化的响应,本试验选取了长期定位试验田的4种施肥处理水稻土[无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有机肥+化肥配施(OM)和秸秆还田+化肥配施(ST)],通过0、 4、 8和12个月的分段培养获取了具有不同可利用性C、N含量梯度的土壤,分析参与土壤碳氮转化过程的关键酶β-1,4-葡萄糖苷酶(BG)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与可溶性有机碳(DOC)、铵态氮(NH4^+-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OM和ST处理对土壤中DOC含量的提高更显著(P<0.01),是CK和NPK处理的2~3倍.NPK、OM和ST处理的MBC含量、BG和NAG酶活性高于CK处理.所有施肥处理中,随着可利用性底物(DOC和NH4^+-N)含量的升高,BG和NAG活性整体呈稳定或下降趋势,MBC和MBN含量变化趋势与BG和NAG相同.施肥处理和培养时间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P<0.01)土壤DOC、NH4^+-N、MBC和MBN的含量.回归分析显示, OM处理MBC/MBN值与DOC/NH4^+-N值之间正相关(P<0.05);ST处理的ln(BG)/ln(NAG)值和DOC/NH4^+-N值之间负相关(P<0.01),这表明稻田土壤可利用性底物浓度是影响胞外酶活性的关键因子,且微生物量的碳氮计量比受控于土壤中底物的碳氮计量关系.该结果对深入研究稻田土壤中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调节稻田土壤碳氮平衡,提高稻田土壤肥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酶活性 底物利用 碳氮计量比 水稻土 长期施肥
原文传递
评价芽孢杆菌脂肽产量及底物碳利用效率的新方法
17
作者 王晶 刘茗 +6 位作者 冯歌林 方伟 高竞 梁辰飞 秦华 陈俊辉 徐秋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2-1189,共8页
芽孢杆菌Bacillus代谢产生的脂肽类物质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但芽孢杆菌脂肽产量普遍较低。探索高产量的培养条件是开发利用的重点,而简单快速的产量评价方法则可大大提高条件探索的效率。以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 芽孢杆菌Bacillus代谢产生的脂肽类物质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但芽孢杆菌脂肽产量普遍较低。探索高产量的培养条件是开发利用的重点,而简单快速的产量评价方法则可大大提高条件探索的效率。以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K1为试验菌株,首先通过含发酵液培养基对病原菌的抑制实验确定最佳培养时间,然后设计初始pH值分别为5,6和7的培养基生产脂肽物质,通过测定发酵液酸沉降前后总有机碳的差值,推算脂肽类物质粗提物的产量(差减法),以传统的重量法为对照。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WK1菌株的最佳发酵时间为72 h。重量法与差减法所测得的不同处理脂肽物质产量差异规律相同,从高到低依次为pH 6,pH 7,pH 5,两者的相关性系数为0.563 2(n=9),但相同初始pH值条件下差减法所得的脂肽物质产量均高于重量法。初始pH值为5条件下脂肽物质合成效率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最低,初始pH值为6与pH值为7条件下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同,为700 mg·kg-1,但初始pH值为6条件下产脂肽物质产量(1 228 mg·L^-1)和脂肽物质合成效率(234 mg·kg-1)最高。可见,差减法是评价脂肽产量的简单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解淀粉芽孢杆菌 脂肽类产量 差减法 重量法 底物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