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沟湾大型底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毛兴华 朱明远 杨小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5-29,共5页
本文在实验条件下,用O_2法和^(14)C法测定了桑沟湾主要大型底栖植物的光合作用,并根据现场资源调查结果,估算了桑沟湾大型底栖植物的生产力。结果表明:不同底栖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范围为:1.53—6.8Amg·g^(-1)·h^(-1)(... 本文在实验条件下,用O_2法和^(14)C法测定了桑沟湾主要大型底栖植物的光合作用,并根据现场资源调查结果,估算了桑沟湾大型底栖植物的生产力。结果表明:不同底栖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范围为:1.53—6.8Amg·g^(-1)·h^(-1)(以碳计,O_2法)或0.29—1.93mg·g^(-1)·h^(-1)(以碳计,^(14)C法);^(14)C法测出的底栖植物的碳同化速率为O_2法测定值的19.0%—40.2%。桑沟湾大型底栖植物的平均年生产力为1060g·m·~2·a·^(-1)(以碳计),每年总碳生产量为9750t。桑沟湾大型底栖植物的生产力与世界其它地区比较,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 光合作用 底栖植物 生产力
下载PDF
南极附近水域微小型藻类的研究——Ⅰ.长城站潮间带小型底栖植物的组成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根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82-289,共8页
长城站位于62°12′59″S、58°57′52″W,沿岸砾砂滩潮间带小型底栖植物丰盛,它是贝类、鱼类和潮间带其他底栖动物的重要饵料。国外,Van Heurck和William等对南极底栖生活的硅藻类已作过调查研究;国内,仅少数学者记录了沉积物... 长城站位于62°12′59″S、58°57′52″W,沿岸砾砂滩潮间带小型底栖植物丰盛,它是贝类、鱼类和潮间带其他底栖动物的重要饵料。国外,Van Heurck和William等对南极底栖生活的硅藻类已作过调查研究;国内,仅少数学者记录了沉积物中的硅藻类和潮间带的小型藻类,而对长城站潮间带小型底栖植物的调查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为我国对中国南极长城站沿岸砾砂滩潮间带小型底栖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种类多样性指数值(d)和不同测站的相似性指数值(S)的首次考察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南极 底栖植物 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