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公害魁蚶底播增养殖稳产新技术 被引量:20
1
作者 于瑞海 李琪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7-90,共4页
针对魁蚶目前底播增殖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详细叙述了通过底播海区的选择和整理、底播苗种的规格、底播时间、底播密度、方法及管理等一系列新技术的运用,使魁蚶底播增养殖达到无公害、稳产生产水平,取得了比较好的底播效果。实验结果对... 针对魁蚶目前底播增殖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详细叙述了通过底播海区的选择和整理、底播苗种的规格、底播时间、底播密度、方法及管理等一系列新技术的运用,使魁蚶底播增养殖达到无公害、稳产生产水平,取得了比较好的底播效果。实验结果对推动魁蚶增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稳产 增养殖
下载PDF
脆江蓠池塘栽培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胡凡光 王志刚 +3 位作者 王翔宇 李美真 刘玮 徐智广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73,共7页
研究了南方藻种脆江蓠移植北方后进行的池塘栽培试验,试验设置了5种不同的脆江蓠池塘栽培模式,重点观测了池塘水温、盐度、pH和光照强度对脆江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池塘水温的变化和光照强度的强弱对脆江蓠生长影响明显,本试验条件... 研究了南方藻种脆江蓠移植北方后进行的池塘栽培试验,试验设置了5种不同的脆江蓠池塘栽培模式,重点观测了池塘水温、盐度、pH和光照强度对脆江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池塘水温的变化和光照强度的强弱对脆江蓠生长影响明显,本试验条件下的盐度和pH变化对脆江蓠生长影响较小。试验显示,水温20~30℃、光照强度<3000lx、64h池水循环1次、池塘水深3m处底播栽培最适宜脆江蓠生长,并且栽培期间定期分苗的藻体生长速率显著高于未定期分苗的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江蓠 池塘 栽培模式 分苗
下载PDF
锦州浅海毛蚶底播增养殖成效调查 被引量:7
3
作者 付卓 朱守维 《河北渔业》 2008年第2期40-42,共3页
主要概述应用"毛蚶人工育苗及中间暂养技术研究"科技成果,在浅海毛蚶底播与增养殖成效的调查中得知,毛蚶生物种群的恢复与高效增殖是可行的。
关键词 毛蚶 增养殖 调查
下载PDF
养虾池底播魁蚶技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常建波 张玉玺 +5 位作者 于义德 孙坤言 常乃君 曹旭清 孙国松 孙逢贤 《齐鲁渔业》 1994年第6期5-8,共4页
对养虾池混养魁蚶的底质选择、播苗密度、苗种规格、池水调控和魁蚶在虾池中越冬等进行了试验研究,270亩混养试验池,平均亩产对虾106.3kg,魁蚶124.1kg,混养比单养平均亩增效益1438.4元,总增效益38.84... 对养虾池混养魁蚶的底质选择、播苗密度、苗种规格、池水调控和魁蚶在虾池中越冬等进行了试验研究,270亩混养试验池,平均亩产对虾106.3kg,魁蚶124.1kg,混养比单养平均亩增效益1438.4元,总增效益38.84万元。技术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属国内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虾池 魁蚶 养殖 混养
原文传递
长荡湖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2
5
作者 付言言 张响 徐俊华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2期54-56,共3页
增殖放流是指采取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等活体水生生物的行为。增殖放流具有补充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作用。我国增殖放流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增殖放流是指采取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等活体水生生物的行为。增殖放流具有补充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作用。我国增殖放流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增殖放流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放流品种和数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增殖放流已成为一项重要资源养护措施,放流范围覆盖我国江河、湖泊、水库、海滩等水域[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放流 水域生态环境 长荡湖 水生生物资源 人工方式 养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魁蚶的人工底播增殖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起信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4,共2页
魁蚶底播增殖投资少、成本低,效益明显,同时有利于恢复海底资源,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Ⅰ.
关键词 魁蚶 贝类 苗种 人工 增殖
全文增补中
底播扇贝苗船上提升与播撒装置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宋若冰 武立波 +4 位作者 刘辉 于业超 张蔷 杨君德 张国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4-106,110,共4页
针对当前船上人工播撒扇贝苗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贝苗损伤严重以及底播密度不均匀等问题,研究设计出船上扇贝苗出舱、播撒一体化机械装置。通过运用折叠式托架链条提升出舱机、播苗滑槽以及舱底运箱滑板,实现了贝苗的自动出舱以及... 针对当前船上人工播撒扇贝苗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贝苗损伤严重以及底播密度不均匀等问题,研究设计出船上扇贝苗出舱、播撒一体化机械装置。通过运用折叠式托架链条提升出舱机、播苗滑槽以及舱底运箱滑板,实现了贝苗的自动出舱以及均匀播撒。生产实践证明: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利用率高,播苗均匀,贝苗损伤率低,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苗 链条提升 滑槽
下载PDF
吊养和底播两种养殖方式对扁平钳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范斌朋 王梅芳 +3 位作者 刘永 潘珍妮 于非非 余祥勇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25-1730,共6页
扁平钳蛤具有蓝褐色珍珠层,是培育色泽特异珍珠的潜能品种,不同养殖方式的选择对扁平钳蛤的生长和存活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锥形笼吊养和底播养殖两种方式对扁平钳蛤进行为期半年的养殖,探讨两种养殖方式对扁平钳蛤壳长、壳宽、... 扁平钳蛤具有蓝褐色珍珠层,是培育色泽特异珍珠的潜能品种,不同养殖方式的选择对扁平钳蛤的生长和存活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锥形笼吊养和底播养殖两种方式对扁平钳蛤进行为期半年的养殖,探讨两种养殖方式对扁平钳蛤壳长、壳宽、壳高和体重等生长性状以及其存活率的影响,以摸索一种适合扁平钳蛤的养殖方式。结果表明,养殖半年后,吊养扁平钳蛤(以小贝为例)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的增长率分别为137.95%、143.84%、152.63%和92.68%,而底播贝则分别为110.30%、113.02%、115.85%和68.97%,吊养贝和底播贝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吊养贝在6个月的养殖期内总存活率分别为100%、75.56%、82.22%、91.11%、98.89%和82.22%,而底播贝总存活率则分别为100%、66.67%、74.44%、88.89%、100%和91.11%。在5、6、7、8四个月内吊养贝的存活率都显著高于底播贝(p<0.05);9月份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10月份因受台风影响则表现为底播贝的存活率高于吊养贝(p<0.05)。这从生长性状和存活率两方面表明,锥形笼吊养与底播相比更适合于扁平钳蛤的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钳蛤 吊养 生长速度 存活率
原文传递
皱纹盘鲍底播放流增殖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柳忠传 《海洋信息》 1996年第3期5-6,共2页
皱纹盘鲍底播放流增殖投资少、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同时有利于恢复海底资源。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海区选择 皱纹盘鲍底播放流增殖海区应具备以下七个条件: ①水深:以3~5米为宜。②底质:以岩礁或卵石密布、海藻丛生的海区为佳... 皱纹盘鲍底播放流增殖投资少、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同时有利于恢复海底资源。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海区选择 皱纹盘鲍底播放流增殖海区应具备以下七个条件: ①水深:以3~5米为宜。②底质:以岩礁或卵石密布、海藻丛生的海区为佳。③水温:海区底层水温周年低于25~25.5℃。④溶解氧饱和度终年在85%以上,盐度在30~32之间。⑤海水透明度周年平均4~5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鲍鱼 放流 增殖技术
下载PDF
增殖放流护水域生态
10
作者 毛思洁 《宁波通讯》 2022年第14期20-21,共2页
宁波,因海而生、凭海而兴,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何平衡索取与保护?其中的一个答案是增殖放流。增殖放流,就是采用人工方式,通过放流、底播、移植等,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投放苗种或亲体等活体水生生... 宁波,因海而生、凭海而兴,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何平衡索取与保护?其中的一个答案是增殖放流。增殖放流,就是采用人工方式,通过放流、底播、移植等,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投放苗种或亲体等活体水生生物,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放流 渔业资源 人工方式 水生生物 亲体 群落结构 苗种
原文传递
种薯两次育苗技术
11
作者 余水金 《福建农业》 1997年第7期10-17,共2页
传统的甘薯块根育苗法,一般种薯只能一次性使用。1995—1996年度,我们把种薯的两次利用,作为甘薯温室育苗的配套技术进行研究。试验获得成功,从而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甘薯温室育苗技术新体系。 1995年,我们结合甘薯温室育苗中试生产,... 传统的甘薯块根育苗法,一般种薯只能一次性使用。1995—1996年度,我们把种薯的两次利用,作为甘薯温室育苗的配套技术进行研究。试验获得成功,从而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甘薯温室育苗技术新体系。 1995年,我们结合甘薯温室育苗中试生产,共培育“金山57”等优良品种种薯1万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育苗技术 芽苗 甘薯块根 芽种 晚薯 金山57 育苗法 中试生产 节位
下载PDF
水产品底播增养殖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12
作者 孙德晶 刘以宏 肖义媛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63-163,180,共2页
水产品底播增养殖业是我国沿海和海岛地区新兴产业,目前已初具规模,主要养殖品种有海参、鲍鱼、海胆、虾夷扇贝、魁蚶及其他贝类等。搞好水产品底播增养殖业成本核算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指导企业准确计算收入、费用及效益,促进... 水产品底播增养殖业是我国沿海和海岛地区新兴产业,目前已初具规模,主要养殖品种有海参、鲍鱼、海胆、虾夷扇贝、魁蚶及其他贝类等。搞好水产品底播增养殖业成本核算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指导企业准确计算收入、费用及效益,促进水产品增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养殖业成本 计算方法
下载PDF
皱纹盘鲍底播放流研究
13
作者 宋宗贤 冯月群 《齐鲁渔业》 1993年第4期3-6,共4页
关键词 皱纹盘鲍 放流 密度 饵料 存活率
原文传递
魁蚶稚贝的底质选择性及其潜沙能力评价 被引量:20
14
作者 周珊珊 张秀梅 +1 位作者 刘旭绪 张沛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7-875,共9页
底质是魁蚶稚贝潜沙、水平移动、存活与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选择底质适宜的海区开展底播增殖,可以有效提高魁蚶稚贝的增殖效果,但目前仍缺乏相关研究。因此,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0 mm<壳长<15 mm、15 mm<壳长<20 mm、20 m... 底质是魁蚶稚贝潜沙、水平移动、存活与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选择底质适宜的海区开展底播增殖,可以有效提高魁蚶稚贝的增殖效果,但目前仍缺乏相关研究。因此,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0 mm<壳长<15 mm、15 mm<壳长<20 mm、20 mm<壳长<25 mm、25 mm<壳长<30 mm 4种规格魁蚶稚贝对4种底质粒径(细砾、粗砂、中砂、细砂)的选择模式,并量化分析了20 mm<壳长<30 mm稚贝在5种底质粒径(增设泥底质)条件下的潜沙能力。结果表明:(1)10 mm<壳长<15 mm稚贝的足丝较发达,以附着生活为主,明显偏好粗砂底质,其在两种底质交界位置的分布率、水槽的贴壁率均最高;15 mm<壳长<30 mm稚贝转入营埋栖生活,随着规格的增大,稚贝选择的底质粒径亦增大,而在2种底质交界位置的分布率、水槽贴壁率也随之减小。其中15 mm<壳长<20 mm稚贝偏好选择中砂,分布率为50.50%,其次为细砂;20 mm<壳长<25 mm稚贝对不同粒径底质的适应性均较强;25 mm<壳长<30 mm稚贝偏好选择粗砂底质,分布率达到65%,其次为中砂。(2)20 mm<壳长<30 mm稚贝在淤泥底质中的初潜时间最短,为2.74 min,其次为中沙、细沙;在细砂底质中的潜沙率最高,达到85%,其次为中沙。综合分析认为,20 mm<壳长<30 mm稚贝是较适宜的底播苗种规格,而以中砂(0.25 mm<粒径<0.5 mm)和细砂(粒径<0.25 mm)为主要粒径组成的海区宜进行魁蚶稚贝的底播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选择行为 质选择性 潜沙能力 增殖
下载PDF
底播虾夷扇贝活品流通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傅润泽 沈建 王锡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收集香气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同一批次刚刚捕捞出水以及干露航空运输后2种状态的虾夷扇贝的蒸制后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基于各挥发物的感受阈值,以相对气味活性值法确定了2种状态扇贝的关键风味化合...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收集香气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同一批次刚刚捕捞出水以及干露航空运输后2种状态的虾夷扇贝的蒸制后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基于各挥发物的感受阈值,以相对气味活性值法确定了2种状态扇贝的关键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在捕捞出水状态扇贝贝肉中鉴定出55种物质,运输终端扇贝贝肉中鉴定出45种物质;2种状态条件下的扇贝贝肉有着基本相同的关键风味化合物,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列为:癸醛、壬醛、三甲胺、辛醛、2-壬烯醛、1-辛烯-3-醇、己醛、庚醛、正庚醇、2,7-辛二烯-1-醇,其中2-壬烯醛为刚刚捕捞出水扇贝单独检出的关键风味化合物;但是起到修饰作用的风味物质种类却相差很大,捕捞出水状态的扇贝风味化合物为辛稀醛、癸烯醛、十一醛、苯乙醛、2-正戊基呋喃、2-乙基呋喃,干露运输后的扇贝风味化合物为2-辛烯-1-醇、辛稀醛、苯乙醛、二甲基硫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气味活性值
下载PDF
獐子岛养殖海域氮、磷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继红 王巍 +4 位作者 蒋增杰 方建光 王诗欢 臧有才 薛素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6,共9页
根据2005年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研究了獐子岛养殖海区的氮、磷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平面分布特性,重点分析了7月营养盐、叶绿素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讨了与底播养殖的可能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 根据2005年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研究了獐子岛养殖海区的氮、磷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平面分布特性,重点分析了7月营养盐、叶绿素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讨了与底播养殖的可能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较均匀,仅在7月,表底层的氨氮浓度及磷酸盐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氮磷摩尔比和浮游植物生长的阈值分析,在该海区氮、磷营养盐限制呈季节性交替变化,7月磷限制的潜在性较大,3月和5月氮限制的潜在性较大。尽管目前的养殖生产活动并未对该海区的营养盐浓度产生较大的影响或压力,但是,3、5和7月底层水的无机氮以氨氮为主以及贝类养殖密度较大的区域叶绿素浓度较低的现象,可能与养殖活动有关,应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营养盐结构 叶绿素 獐子岛 养殖
下载PDF
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和死亡特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任一平 徐宾铎 +1 位作者 郭永禄 杨鸣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2-649,共8页
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对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mpes philippinarum)底播增殖区进行了逐月定点采样,将样品带回放于实验室内水族箱暂养,每站随机取样,共对3269个个体进行了基本生物学特性测定,研究了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的生长、死... 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对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mpes philippinarum)底播增殖区进行了逐月定点采样,将样品带回放于实验室内水族箱暂养,每站随机取样,共对3269个个体进行了基本生物学特性测定,研究了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的生长、死亡等渔业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底播增殖菲律宾蛤仔苗种的平均个体质量0.26g、平均壳长11.1mm;底播蛤仔与野生蛤仔在生长规律上基本一致,春末至秋初(4~9月)是其主要生长期;1~3龄期间个体生长速度较快,1~2龄、2~3龄,个体质量分别增长3.88g和4.02g;1~2龄生物量增长最快,2~3龄由于死亡率增大,其生物量增长缓慢;1~3龄蛤仔软体部的生长速度快于贝壳,5~6月是菲律宾蛤仔的繁殖肥育期。根据个体生长特性,3龄为最佳采捕年龄;根据目前的养殖状况,2龄蛤仔已达到商品规格,从生物量上分析,采捕2龄蛤仔收益最高;6月是最佳的捕获时期。蛤仔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温是影响菲律宾蛤仔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42—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移植 生长和死亡 胶州湾
下载PDF
我国虾夷扇贝底播增殖产量影响因素研究——以獐子岛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颖 周露 《中国渔业经济》 201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虾夷扇贝是我国贝类养殖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品种之一。我国虾夷扇贝产量稳步增长,目前是全球虾夷扇贝养殖产量最多的国家。我国虾夷扇贝主要有底播和浮筏两种养殖方式。论文使用实证分析方法,以獐子岛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底播养殖产量的... 虾夷扇贝是我国贝类养殖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品种之一。我国虾夷扇贝产量稳步增长,目前是全球虾夷扇贝养殖产量最多的国家。我国虾夷扇贝主要有底播和浮筏两种养殖方式。论文使用实证分析方法,以獐子岛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底播养殖产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底质水文环境、自然灾害、苗种质量和底播养殖面积等因素,提出创造良好的养殖海域、提升苗种育成能力和积极构建海洋牧场等对策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虾夷扇贝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增殖 产量 獐子岛
下载PDF
我国皱纹盘鲍底播增养殖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富村 阙华勇 张国范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6-68,共13页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我国原产贝类之一,自然分布于我国辽东和山东半岛等黄渤海海区,自古被誉为海珍之冠。我国皱纹盘鲍的资源调查、增养殖相关研究始于1958年,20世纪70年代突破了人工繁育技术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人...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我国原产贝类之一,自然分布于我国辽东和山东半岛等黄渤海海区,自古被誉为海珍之冠。我国皱纹盘鲍的资源调查、增养殖相关研究始于1958年,20世纪70年代突破了人工繁育技术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人工种苗的试验性底播及人工养殖。鲍野生资源随着过度采捕而急剧下降,我国开始通过底播增养殖工作以恢复皱纹盘鲍的生物资源,其中底播养殖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生物资源恢复与增殖未能取得理想效果。20世纪90年代皱纹盘鲍杂交技术获得突破并产业化应用,推动了我国鲍养殖产业南移,目前福建养殖鲍产量已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2.7%,而北方海区底播增养殖产业受养殖周期、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冲击,以及底播越冬期间高死亡率等问题制约,已严重萎缩。自2009年起,在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相关研发及产业单位合作建立皱纹盘鲍底播型海洋牧场技术研发的产学研平台,进而于2013年提出并实施了“北鲍北养”产业计划。通过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及示范,部分地区的底播皱纹盘鲍已进入商业性收获等显著进展。本文针对我国皱纹盘鲍底播增养殖产业中亟需解决问题、发展目标、可实现途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开展讨论,以期为我国皱纹盘鲍底播增养殖、原种保护、资源增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增养殖 可实施途径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海州湾前三岛海域底播刺参群体特征初探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宏晔 许强 +1 位作者 刘辉 杨红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共7页
海州湾前三岛海域是中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自然分布的最南界,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采用潜水样带法,调查了前三岛海域底播刺参群体的体质量结构及季节变动特征,结合水下观察和视频调查,比较了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刺参密... 海州湾前三岛海域是中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自然分布的最南界,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采用潜水样带法,调查了前三岛海域底播刺参群体的体质量结构及季节变动特征,结合水下观察和视频调查,比较了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刺参密度。结果表明,前三岛海域刺参密度为0.4~1.33头/m^2,生物量为42.69,103g/m^2,刺参群体相对稳定,群体的体质量呈现冬春季节增长、夏秋季节下降的特点。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刺参密度不同,大型藻类分布的礁石区刺参密度明显大于没有藻类分布的礁石区和砂质区,上述结果为揭示岛屿海域的刺参群体特征和资源养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养殖 群体特征 生境选择性 海州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