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埋线疗法的优势病种及应用规律 被引量:128
1
作者 张选平 贾春生 +8 位作者 王建岭 石晶 张莘 李晓峰 许晓康 覃亮 张美玲 康素刚 段晓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7-951,共5页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疗法在临床各科疾病中的优势,并探讨其临床应用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穴位埋线数据库,对近40年来与穴位埋线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录入、审核、提取、统计分析。结果:①录入1075...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疗法在临床各科疾病中的优势,并探讨其临床应用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穴位埋线数据库,对近40年来与穴位埋线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录入、审核、提取、统计分析。结果:①录入1075篇文献,穴位埋线疗法在临床各科均有应用,尤其在内科中治疗病种最多,占所有病种的48.54%(50/103),以治疗胃脘痛为主,频次为102次,肥胖病频次为74次;其次是外科疾病,占所有病种的14.56%(15/103),以治疗腰腿痛为主,频次为79次;皮肤科以治疗牛皮癣为主,频次30次;五官科以治疗重睑术为主,频次为30次。②纳入的文献研究中,穴位选择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埋线工具有多种,主要以改制的腰穿针为主,在线的选择上以不同型号羊肠线为多。③疗效分析显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尤其以外科和皮肤科最为突出,总有效率均达90%以上。结论:穴位埋线疗法主要优势病种是内科的胃脘痛、肥胖病、痫证、哮喘、腹痛、面瘫、便秘;外科的腰腿痛;皮肤科的牛皮癣和五官科的重睑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结扎 优势病种 应用规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黄芪古今应用规律探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杜成昊 万浩芳 +3 位作者 张宇燕 万海同 杨洁红 周惠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2-1105,共4页
黄芪善补诸虚不足,有着补气活血、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功效,一药多效,功大力宏,临床上常充当君药较大剂量使用,临床应用广泛,有着极大的开发研究价值。综合多位名医著作与文献资料,对黄芪应用规律进行探讨,为黄芪的临床用药提供新的理论... 黄芪善补诸虚不足,有着补气活血、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功效,一药多效,功大力宏,临床上常充当君药较大剂量使用,临床应用广泛,有着极大的开发研究价值。综合多位名医著作与文献资料,对黄芪应用规律进行探讨,为黄芪的临床用药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用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方剂 应用规律
下载PDF
基于现代医案探讨小青龙汤的应用规律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淑慧 丁吉善 郅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规律,为古方今用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筛选出方名中明确提到小青龙汤,且临床疗效明显、临床资料完整的论文599篇,从中获得786例医案,分别录入Excel表格。对记录中的病...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规律,为古方今用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筛选出方名中明确提到小青龙汤,且临床疗效明显、临床资料完整的论文599篇,从中获得786例医案,分别录入Excel表格。对记录中的病名、症状、药物进行规范,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病名、症状、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并根据黄金分割法筛选出小青龙汤证的主症;对频次≥20的高频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包括层次聚类中的指标聚类、Ward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786例医案共有西医疾病68种,中医疾病45种;频次≥20的症状48个、药物46味、舌质8种、舌苔7种、脉象10种,筛选出小青龙汤证的主症6个;有意义的聚类组17组。结论小青龙汤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以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肺系疾病为主,亦可治疗肺病及心所致肺心病、心力衰竭等或由痰饮导致的其他病证;小青龙汤的主要应用指征是咳嗽、气喘、咯痰、痰白、舌淡、苔白,主要兼症有阳虚证、瘀血证、表寒证、里热证;小青龙汤证的基本病机是痰饮阻肺,病位在肺,可向脾肾阳虚、心脉瘀阻、里热伤阴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青龙汤 现代医案 应用规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古代医案刺络放血疗法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宛蓉 李博 +3 位作者 郭扬 赵天易 郭义 陈泽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探索中国古代医案中刺络放血的治疗规律。方法:通过电脑检索和手工翻阅搜集整理秦代至清代相关书籍327本,构建古代刺络医案Excel数据库,从17个维度提取医案信息。结果:(1)共辑录要素齐备之刺络医案144则,刺络放血萌芽于新石... 目的:探索中国古代医案中刺络放血的治疗规律。方法:通过电脑检索和手工翻阅搜集整理秦代至清代相关书籍327本,构建古代刺络医案Excel数据库,从17个维度提取医案信息。结果:(1)共辑录要素齐备之刺络医案144则,刺络放血萌芽于新石器时代,奠基于秦汉,宋金元时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突破与发展,明清时期不断完善、日趋成熟;(2)适宜病症较多,包含6大系统,45种疾病,以五官科及内科病证较为多见;"诸痛为实,血实者宜决之""热者泻之""菀陈则除之""急则治其标"为其治疗原则;(3)病灶局部为常用刺络部位;选择适宜刺络工具是保障临床疗效的关键;出血量及血色与病情关系密切。结论:实证、热证、瘀证、痛证及急证为刺络放血主要适宜病证;现代临床应统一规范病证-刺络部位-刺络工具,兼顾安全性和疗效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放血 古代医案 应用规律
下载PDF
原发性痛经的中药临床应用规律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魏爱平 曾韵兰 陈妮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1年第1期24-26,共3页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者。据调查我国妇女中痛经的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1]。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我们对近30年国内中医药类杂志...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者。据调查我国妇女中痛经的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1]。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我们对近30年国内中医药类杂志发表的有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中药 应用规律
原文传递
古代文献中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的灸法经脉腧穴应用规律 被引量:16
6
作者 方臻臻 郑寒丹 +8 位作者 黄艳 纪军 丁邦友 刘慧荣 马晓芃 吴璐一 周志刚 吴焕淦 李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2-768,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灸法治疗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的经脉、腧穴使用特点。方法:以《中华医典》中灸法古代文献为依据,"灸"为主题词,结合"腹痛"的古病名,摘录"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条文,列出...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灸法治疗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的经脉、腧穴使用特点。方法:以《中华医典》中灸法古代文献为依据,"灸"为主题词,结合"腹痛"的古病名,摘录"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条文,列出腧穴和腧穴所属经脉的数据库。结果:经检索共纳入文献264篇,其特点表现为:(1)早期古代文献记载的灸疗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应用的腧穴较少,涉及经脉不多;明朝起灸疗应用的经脉和腧穴明显增多,配穴增加。(2)经脉频次最高的经脉是任脉和足阳明胃经,二者配伍使用的支持度为26.89%,置信度35.21%,置信度最高,常配伍出现。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配伍使用较多。(3)腧穴频次较高的是关元、气海、天枢、神阙、足三里和中脘,气海-关元-神阙为最常配伍腧穴。结论:从明朝开始,灸疗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涉及的经脉更广泛,腧穴明显增多,且注重配穴。古代文献记载的经脉中任脉和足阳明胃经应用最多,足太阴脾经常配伍使用;腧穴中气海、关元、天枢、神阙、足三里和中脘常配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 古代文献 经脉腧穴 应用规律
下载PDF
中药归经规律及其量化思想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于丽 李渡斌 +7 位作者 董尚朴 支政 袁同山 谷娜 刘龙 张弘 贾云芳 李渡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91-994,共4页
归经规律的现代研究应以形成规律为先导,应用规律为主体,本质规律为方向,才能解决在信息时代多态文化中归经学说自主应用和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归经形成规律以辨经论药为基础,经证关系为核心,重在认识归经作用定位与疾病定位的内在统一... 归经规律的现代研究应以形成规律为先导,应用规律为主体,本质规律为方向,才能解决在信息时代多态文化中归经学说自主应用和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归经形成规律以辨经论药为基础,经证关系为核心,重在认识归经作用定位与疾病定位的内在统一;归经应用规律以原理方法为基础、经药关系为核心,重在认识归经原理方法与经药关系的内在统一;归经本质规律以辨量论效为基础、量经关系为核心,重在认识归经量效关系与量经关系的内在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归经学说 归经规律 形成规律 应用规律 本质规律 量化思想
原文传递
明清以降129家医案中十八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源 高晓山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10-13,共4页
中药十八反是传统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本草多有记载,《中国药典》1963、1977、1985年版均采纳了十八反内容,规定:见“注明畏、恶、反者系指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或“不宜同用”。但许多古今医案中又可见到应用含十八反药物... 中药十八反是传统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本草多有记载,《中国药典》1963、1977、1985年版均采纳了十八反内容,规定:见“注明畏、恶、反者系指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或“不宜同用”。但许多古今医案中又可见到应用含十八反药物的案例(以下简称反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十八反 临床应用 应用规律
下载PDF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特定穴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艳国 郭秀琴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4-195,共2页
目的对古代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特定穴应用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选穴与合理组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古籍,对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及复穴方中特定穴的使用及其组穴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关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 目的对古代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特定穴应用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选穴与合理组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古籍,对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及复穴方中特定穴的使用及其组穴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关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古代推拿著作13部,涉及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16个,其中大肠频率最高,其次为龟尾和阴阳;涉及泄泻复穴方的古代文献共8部,其基本分型为寒泻和热泻,共涉及特定穴16个,出现频次较高的特定穴主要有龟尾、阴阳、三关、六腑、脾土、大肠、八卦和肾水。结论大肠穴在小儿腹泻推拿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寒泻和热泻是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基本分型,其取穴也大体相同,并多集中在上肢,尤其是手部;除选取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外,还配伍使用具有清热、散寒等作用的特定穴进行辨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小儿腹泻 特定穴 应用规律
下载PDF
廉泉穴临床应用规律古代文献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邓美君 刘纯燕 +2 位作者 谢煜 朱杰彬 徐振华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目的:通过对廉泉穴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古代廉泉穴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 156部中医古籍为检索范围,对廉泉穴主治病症、腧穴配伍、配伍主治病症以及刺灸法的相关条文进行归纳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结果... 目的:通过对廉泉穴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古代廉泉穴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 156部中医古籍为检索范围,对廉泉穴主治病症、腧穴配伍、配伍主治病症以及刺灸法的相关条文进行归纳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要求条文共计196条,涵盖60本古籍,与廉泉穴主治相关条文共155条,包括35种病症,涉及内科、儿科及五官科等多门学科。其中单穴及配伍主治病症频次最高的均为五官科疾病,配穴频次最高的为少商穴。廉泉穴刺灸法条文共计78条,使用治疗方法共4种。结论:廉泉穴主治规律以局部病症为主,其中关于舌咽疾病的选穴体现辨证分经的规律,并以循经主治病症为辅;相对穴、五输穴等配穴应用主要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廉泉穴刺灸方法主要以灸法为主,刺激量以灸3壮为多,针刺深度多为针3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廉泉穴 文献研究 应用规律
原文传递
中药归经学说的应用规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树楠 李渡华 +5 位作者 王洪博 于丽 郭新宇 贾蕊 张弘 王文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7-548,共2页
归经指药物对脏腑、经络病变部位的选择性作用。药物作用的定位起源于疾病的定位,而病位的辨别主要依靠辨证方法,判定出病变部位所在的脏腑经络。因此,按照疾病所属脏腑、经络等选择适当归其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则有助于提高辨证用药的准... 归经指药物对脏腑、经络病变部位的选择性作用。药物作用的定位起源于疾病的定位,而病位的辨别主要依靠辨证方法,判定出病变部位所在的脏腑经络。因此,按照疾病所属脏腑、经络等选择适当归其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则有助于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增强其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归经 脏腑 经络 卫气营血 三焦 辨证方法 应用规律
下载PDF
过敏性鼻炎中药药对的应用规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钟海森 覃骊兰 +1 位作者 刘真真 陶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8-630,共3页
针对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以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症候为切入点,对肺气虚弱感受风寒型、肺脾气虚水湿泛鼻型、肾气亏虚肺失温煦型、肺经浮热上犯鼻窍型、气滞血瘀型等证型进行归纳、分析、总结,阐明过敏性鼻炎的主因,再根据不同的证... 针对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以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症候为切入点,对肺气虚弱感受风寒型、肺脾气虚水湿泛鼻型、肾气亏虚肺失温煦型、肺经浮热上犯鼻窍型、气滞血瘀型等证型进行归纳、分析、总结,阐明过敏性鼻炎的主因,再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适宜的治疗原则,应用不同的中药药对,并对中药药对的应用规律加以辨证分析,得出过敏性鼻炎中药药对的应用规律。以期为深入挖掘中药药对理论和中药药对的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中药 药对 应用规律
下载PDF
中医药疗法在大肠癌综合疗法中的应用规律初探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洪杰 余成栋 《河南中医》 2007年第12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大肠癌 中医药疗法 应用规律
下载PDF
浅析《伤寒论》对桂枝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项立明 王彩莹 黄莺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期10-12,共3页
桂枝在《伤寒论》中使用广泛,其功效的发挥与剂量、配伍及其比例有着密切关系。桂枝功效的核心是通阳化气,从剂量层次来看,随着桂枝在方剂中剂量的增大,其通阳化气的功效在逐步增强,而在不同剂量层次上分别表现出来不同功效方向,小剂量... 桂枝在《伤寒论》中使用广泛,其功效的发挥与剂量、配伍及其比例有着密切关系。桂枝功效的核心是通阳化气,从剂量层次来看,随着桂枝在方剂中剂量的增大,其通阳化气的功效在逐步增强,而在不同剂量层次上分别表现出来不同功效方向,小剂量表现为通阳助气化;中等剂量则表现为解肌疏风、调和营卫,调整阴阳;用至中重剂量,其温通之性更显,主要表现在温通心阳,温补脾阳,通络散寒而除痹症;重剂量使用则温化阴气,而平冲降逆。在看待桂枝在方中的作用时必须同时考虑配伍及比例,配伍可以影响桂枝功效的发挥,而同一配伍的比例调整也体现了中医调整阴阳、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桂枝功效发挥方向与剂量、配伍及比例关系密切,学习时当综合考虑,着眼于病机、方证、用药,全面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桂枝 应用规律 张仲景
下载PDF
谈止痛中药的应用规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唐迎雪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4-246,共3页
临床使用止痛中药治疗痛证时,应视疾病的标本缓急,在标本同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指导下用药。并注重调和气血,根据疼痛不同部位选用药物,利用配伍扩大止痛中药的适应范围。
关键词 止痛 中药 治痛 应用规律
下载PDF
基于古代文献探讨阴陵泉穴临床应用规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珍珍 杨旭光 +7 位作者 陈晓静 薛晶晶 刘玫君 韩方正 张卫星 魏腾腾 何广帅 邓云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2-986,共5页
目的 通过整理阴陵泉穴的古代文献,探究其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古籍为主要检索范围,对阴陵泉穴主要治疗范围、腧穴配伍、针灸方法等进行总结,建立相关数据库。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65部,涉及条文268条,... 目的 通过整理阴陵泉穴的古代文献,探究其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古籍为主要检索范围,对阴陵泉穴主要治疗范围、腧穴配伍、针灸方法等进行总结,建立相关数据库。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65部,涉及条文268条,阴陵泉单穴使用频次为75次,配伍后使用频次为152次,配伍腧穴共计128个,以足太阴脾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厥阴肝经腧穴居多,其中配伍优势穴位为三阴交穴。主治病证涉及内科、妇科、儿科、外科及咽喉科,其中单穴主治常见病证为内科脾胃系病证,配伍主治常见病证为内科肾系病证。结论 阴陵泉穴主治范围较广,涉及内科、妇科、儿科、外科及咽喉科,单穴主治常见病证36种,配伍主治病证36种。在治疗方法方面,针刺深度以五分为宜,灸法以三壮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陵泉穴 古代文献 针灸 应用规律
下载PDF
大黄的临床应用规律综述 被引量:6
17
作者 袁扬 翟双庆 +2 位作者 刘雨昕 张芯雨 刘婷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大黄,别名将军、黄良、火参等,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性寒,归大肠、胃、脾、心包经。大黄在临床应用的范围广泛、方法多样,针对不同的配伍、剂量和炮制方法可发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大黄,别名将军、黄良、火参等,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性寒,归大肠、胃、脾、心包经。大黄在临床应用的范围广泛、方法多样,针对不同的配伍、剂量和炮制方法可发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止血、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功效,用于治疗因腑气不通、食积、热邪、痰湿、瘀血、肝郁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取得较好疗效。然大黄药力峻猛,掌握确切用法极为关键,否则有碍其发挥疗效。基于大黄的临床常用配伍,文章总结出以下运用规律:大黄在治疗腑气不通、食积时常配伍行气消食药、扶正温阳药;治疗热邪、痰湿时常配伍清热凉血药、化痰健脾药;治疗瘀血时常配伍活血化瘀药、行气止痛药;治疗肝郁时,常配伍疏肝柔肝药、健脾开窍药。运用大黄时,不同剂量、炮制方法及煎煮时间对应的功效各异。小剂量健胃,中剂量解毒,大剂量攻逐。生大黄峻泻,熟大黄缓泻,酒大黄升散走窜,大黄炭收敛止血,醋大黄活血化瘀。大黄生用,泻下功著。若取其清扬之气,薄其重浊之味,开水渍之须臾即可。文章从临床常用药物配伍和注意要点两大方面对大黄的研究现状进行汇总,提炼配伍规律及要点,以期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应用规律 药物配伍 临床要点
下载PDF
中医药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规律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顺金 曹恩泽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5年第1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药 激素 环磷酰胺 治疗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应用规律
下载PDF
古代灸疗医案中的灸法应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宛蓉 李博 +2 位作者 赵天易 陈泽林 郭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探索中国古代灸疗医案中的灸法应用规律。方法:电脑检索和手工查阅秦代至清代相关书籍,构建古代灸疗医案数据库,从灸疗病症特征、施术部位、灸材、灸法、灸量等角度综合分析古代灸疗医案中的灸法应用规律。结果:共纳入医案342则,... 目的:探索中国古代灸疗医案中的灸法应用规律。方法:电脑检索和手工查阅秦代至清代相关书籍,构建古代灸疗医案数据库,从灸疗病症特征、施术部位、灸材、灸法、灸量等角度综合分析古代灸疗医案中的灸法应用规律。结果:共纳入医案342则,灸疗适宜病症较多,多治疗皮外骨伤科痈疽、疔疮等炎性病症和内科病症,其中,多为急症。灸疗多选取局部单穴;在病灶局部施灸也较多见。灸材以艾为主,灸法多样,灸量掌控较灵活,疗效显著。结论:灸疗多治疗皮外骨伤科炎症和内科病症,多治疗急症;在施灸部位上多选取局部施灸;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对灸量的掌握,灸当得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疗 灸法 艾灸 古代医案 应用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健 梁玉丹 +6 位作者 王小寅 罗海丽 马碧茹 周思英 郭端英 奎瑜 韦丽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初步构建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应用规律。方法于2016-07-10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中与针灸治疗... 目的初步构建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应用规律。方法于2016-07-10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中与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07-10。参照《针灸学》《中药学》对纳入文献的针灸疗法、穴位及归经等主题词进行规范化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使用频次≥10次的穴位和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对使用频次≥10次的穴位和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1992—2016年发表的合格文献72篇,治疗措施使用频次排在前4位的分别为针刺+中药(11次)、耳压+中药(4次)、腹针(4次)、雷火灸+中药(4次);针灸疗法穴位使用频次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关元(86次)、三阴交(61次)、气海(61次);在针灸疗法+中药中,中药使用频次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当归(26次)、延胡索(21次)、莪术(20次)。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在高频药穴中(穴位20个、中药14味),穴位与中药相关性最高的是关元-延胡索-气海。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若将高频药穴分为2类:一类为延胡索-气海-子宫-三阴交-关元(主药穴),其余为一类(配药穴);若将高频药穴分为11类:延胡索-气海、子宫、三阴交-关元3类为主药穴,其余8类为配药穴。结论基于实际临床文献数据,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需结合中药等多种疗法,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上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并形成一定的穴位结合中药使用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针灸疗法 数据挖掘 应用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