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4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新发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伍艳春 丁赞 +2 位作者 张庆英 王园园 李艳操 《中国医药》 2015年第6期819-822,共4页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新发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1-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81例.按空腹血糖值分为血糖正常组81例(空腹血糖<7.0 mmol/L)和应激性高血糖组100例(空腹血糖≥7.0 ...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新发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1-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81例.按空腹血糖值分为血糖正常组81例(空腹血糖<7.0 mmol/L)和应激性高血糖组100例(空腹血糖≥7.0 mmol/L);将应激性高血糖组分为低水平亚组42例(空腹血糖7.0-10.0 mmol/L),中等水平亚组40例(空腹血糖10.1 - 15.0 mmol/L)及高水平亚组18例(空腹血糖> 15.0 mmol/L).比较血糖正常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基本资料、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部位、出血量、并发症差异;发病后30 d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评价各组患者预后情况;评价血糖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血糖正常组与应激性高血糖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出血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GCS评分、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S评分13-15分:71.6% (58/81)比37.0% (37/100),9-12分:l7.3%(14/81)比14.0% (14/100),≤8分:11.1%(9/81)比49.0%(49/100);出血量≥30 ml:19.8%(16/81)比37.0%(37/100),出血量<30 ml:80.2%(65/81)比63.0%(63/100)](均P<0.05).血糖正常组,应激性高血糖组低水平亚组、中等水平亚组及高水平亚组预后不良率分别为29.6%(24/81)、52.4%(22/42)、67.5% (27/40)及83.3%(15/18),预后不良率随血糖等级的升高而增高(P<0.01),血糖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r6=-0.475,P<0.01).急性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入院时低GCS评分[9-12分:OR=4.51(95%CI 1.41-14.45),≤8分:OR=61.65 (95% CI 14.81 - 256.68)]、应激性高血糖[OR=4.22(95%CⅡ2.25-7.99)]、出血量≥30 ml[OR=8.47(95% CI 2.40-29.87)]及发生并发症[OR=5.18(95% CI 1.41 - 19.03)](均P<0.01).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是否发生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高血糖 急性脑出血 预后
下载PDF
胰岛素泵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志伟 韦江 +1 位作者 覃浩强 潘莉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7期988-989,共2页
应激高血糖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很常见,高血糖可加重脑梗死患者的脑损伤[1],导致预后不良。研究认为胰岛素可改善脑梗死急性期伴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预后,持续皮下胰岛素灌注(CSII)简称胰岛素泵是目前控制血糖的理想方法,作者观察... 应激高血糖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很常见,高血糖可加重脑梗死患者的脑损伤[1],导致预后不良。研究认为胰岛素可改善脑梗死急性期伴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预后,持续皮下胰岛素灌注(CSII)简称胰岛素泵是目前控制血糖的理想方法,作者观察胰岛素泵在该类患者的治疗应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胰岛素泵治疗 应激高血糖 脑梗死急性期 预后不良 应激高血糖 控制血糖 CSII
下载PDF
外科感染病人血糖管理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允召 田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5,共3页
应激高血糖是机体的应激反应之一,以保证机体重要器官的供能、维护器官功能。但过度应激可致血糖失调,给机体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感染风险增加,并加重心脑组织缺血、促进全身炎性反应。血糖调控有利于控制应... 应激高血糖是机体的应激反应之一,以保证机体重要器官的供能、维护器官功能。但过度应激可致血糖失调,给机体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感染风险增加,并加重心脑组织缺血、促进全身炎性反应。血糖调控有利于控制应激,防治并发症,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血糖调控的主要措施包括治疗原发病和强化胰岛素治疗。目前,对强化胰岛素治疗最佳的血糖控制水平尚存在争议。低血糖也会造成神经系统致命损害。及时、准确的血糖监测,避免血糖大幅波动是控制血糖的基础;治疗原发病,控制血糖在适当范围是危重病救治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危重病 应激高血糖 血糖监测 胰岛素血症 血糖血症
原文传递
微量注射泵连续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应激高血糖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守敬 甄栋良 +3 位作者 郑普光 黄永健 甄玉嫦 方玩娣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连续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应激高血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应激高血糖的危重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小剂量连续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并与50例传统方法治疗的危重患者作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控制时间、入液量方面与对...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连续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应激高血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应激高血糖的危重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小剂量连续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并与50例传统方法治疗的危重患者作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控制时间、入液量方面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意义(P<0.01)。结论应用微量注射泵小剂量连续静脉注射胰岛素可有效地控制应激高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注射泵 胰岛素 应激高血糖
下载PDF
自制血糖监测图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冯锦绣 杨献军 王园凤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 探讨在危重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自制血糖监测图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自行设计的血糖监测图应用于ICU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危重患者,观察其血糖控制的效果.与未使用血糖监测图的患者进行对照,讨论血糖监测图对患者血... 目的 探讨在危重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自制血糖监测图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自行设计的血糖监测图应用于ICU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危重患者,观察其血糖控制的效果.与未使用血糖监测图的患者进行对照,讨论血糖监测图对患者血糖控制的作用.结果 应用血糖监测图组首次达到目标血糖范围的时间、每天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率与未使用血糖监测图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血糖监测图能使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危重患者,首次达到目标血糖范围的时间提前,每天血糖波动幅度减小,低血糖发生率降低,在对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高血糖 危重患者 胰岛素强化治疗 血糖监测图
原文传递
微量注射泵连续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应激高血糖的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郑芳 操秋莲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4期22-22,25,共2页
机体在应激状态时可由于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引起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尤易致高血糖状态.此变化破坏机体内环境稳定及因高血糖毒性影响组织细胞功能,导致病情加重,因此越来越多学者主张强化胰岛素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量注射泵 胰岛素 应激高血糖 护理
下载PDF
GHbA1c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军 张承花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2期54-55,62,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辅助判断糖尿病和应急性高血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5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糖且既往未诊断糖尿病患者检测GHbA1c,一月以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OGTT为...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辅助判断糖尿病和应急性高血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5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糖且既往未诊断糖尿病患者检测GHbA1c,一月以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OGTT为"金标准",观察GHbA1c在急性心梗合并高血糖患者中判断糖尿病和应急血糖升高的价值。根据OGTT结果,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为A组,正常者为B组,比较两组入院时空腹血糖和GHbA1c的差异。结果:GHbA1c在急性心梗合并高血糖患者判断糖尿病的敏感性84.62%、特异性87.50%、和准确性85.71%。A组与B组的入院空腹血糖水平无差异(P>0.05),A组的GHbA1c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01)。结论:GhbA1c在急性心梗合并高血糖患者中判断糖尿病和应急血糖升高有重要价值,入院时空腹血糖不能作为判断糖尿病和应急高血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A1C 急性心肌梗死 应激高血糖 糖尿病
原文传递
非糖尿病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及意义
8
作者 黄培颖 《慢性病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入院前无糖尿病史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消化道肿瘤限期手术患者981例,包括食道癌组204例、胃癌组346例、结直肠癌组431例;比较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梅(ALT)、血肌酐(CRE)、血白... 目的探讨入院前无糖尿病史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消化道肿瘤限期手术患者981例,包括食道癌组204例、胃癌组346例、结直肠癌组431例;比较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梅(ALT)、血肌酐(CRE)、血白蛋白(ALB)水平,以及术前及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ALT、CRE、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981例患者术前空腹血糖(5.44±1.11)mmol/L,术后第1天(7.87±2.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道癌组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高于胃癌和结直肠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与结直肠癌组间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较术前明显升高,不同手术部位患者术后血糖升高幅度有所不同。建议对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检测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以尽早发现术后高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围手术期 血糖 应激高血糖
原文传递
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社区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血糖患者的影响
9
作者 邓宪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5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社区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新会区会城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90例非糖尿病ACS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社区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新会区会城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90例非糖尿病ACS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无血糖控制),每组30例。统计干预前和干预30 d时3组心肌酶、左心室重构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组干预前各组肌酶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30 d心肌酶指标均较干预前降低;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心肌酶指标亦均较对照组降低,且大剂量组亦低于小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左心室重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大剂量组左心室重构发生率亦低于小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大剂量组的发生率亦低于小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S合并急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有利于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改善,且血糖控制效果越好效果更佳,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从而改善ACS合并急性高血糖患者心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控制水平 非糖尿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应激高血糖
下载PDF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223
10
作者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一、住院患者高血糖概述 院内高血糖是指血糖水平〉7.8mmol/L,若血糖水平持续而明显地高于此水平则提示患者有可能需要接受治疗。造成高血糖的原因既可以是由于已知的或未诊断的糖尿病,也可以是由于急危重症所致的应激性高血糖。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血糖管理 应激高血糖 专家 中国 血糖水平 急危重症 糖尿病
原文传递
应激性高血糖及胰岛素强化治疗 被引量:80
11
作者 秦龙 刘大为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4年第1期50-54,共5页
在危重疾病中,即使患者既往没有糖代谢紊乱的基础病史,应激性高血糖亦非常普遍。抗调节激素和细胞因子,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的大量分泌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而医... 在危重疾病中,即使患者既往没有糖代谢紊乱的基础病史,应激性高血糖亦非常普遍。抗调节激素和细胞因子,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的大量分泌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而医源性因素,如PN的使用不当可加重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导致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近年来已有研究显示,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在6.1mmol/L110mg/dl以下,强化胰岛素治疗能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改善机体物质及能量代谢,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高血糖 胰岛素 感染性并发症 加强医疗病房 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12
作者 胡兴国 张云翔 曾因明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5年第3期140-143,共4页
ICU危重病人常伴应激性高血糖,这种急性一时性的高血糖可产生有害的病理生理效应.胰岛素反向调节激素的分泌增加,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和胰岛素抵抗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显示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4.0~6.1 mmol/... ICU危重病人常伴应激性高血糖,这种急性一时性的高血糖可产生有害的病理生理效应.胰岛素反向调节激素的分泌增加,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和胰岛素抵抗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显示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4.0~6.1 mmol/L范围内能有效地减少高血糖所致的并发症,促进疾病的恢复,改善疾病的预后.现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高血糖 危重病人 胰岛素强化治疗 胰岛素抵抗 mol/L 生理效应 分泌增加 调节激素 细胞因子 血糖控制 ICU 并发症 疾病
下载PDF
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13
作者 许峰 卢仲毅 《小儿急救医学》 2003年第2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应激高血糖 研究进展 胰岛素拮抗 细胞功能
下载PDF
应激反应对危重病患儿的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57
14
作者 祝益民 《小儿急救医学》 2003年第2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应激反应 危重病 患儿 临床研究 现状 应激性溃疡 应激高血糖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应激性高血糖与血清胰岛素及病灶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46
15
作者 黄丽娜 富奇志 +2 位作者 王琳 郎鸿志 魏月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8-249,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VD)应激性高血糖及血清胰岛素与病变性质、大小、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盲法检测发病 1周内ACVD患者空腹血糖 (FBG)和空腹胰岛素 (FINS)。FBG升高者为高血糖组 ,FBG正常者为正常血糖组 ,每组各 1 0 0...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VD)应激性高血糖及血清胰岛素与病变性质、大小、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盲法检测发病 1周内ACVD患者空腹血糖 (FBG)和空腹胰岛素 (FINS)。FBG升高者为高血糖组 ,FBG正常者为正常血糖组 ,每组各 1 0 0例。根据头部CT或MRI记录高血糖组病变的性质、大小及部位。结果 两组FBG与FINS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高血糖组血糖升高的水平与病变的性质、大小、部位有关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CVD应激性高血糖与胰岛素抵抗 (IR)有关 ;脑出血比脑梗死、大病灶比小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应激高血糖 血清 胰岛素抵抗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应激性高血糖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9
16
作者 吴国豪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应激高血糖 糖代谢紊乱 严重创伤 应激状况 临床工作 危重病人 病死率 体能 特征 物质代谢
原文传递
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胰岛素强化治疗 被引量:36
17
作者 昊晓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2,共3页
应激性高血糖在危重症患者中是非常普遍的,激素调节异常和细胞因子的大量分泌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而胰岛素抵抗(IR)、医源性因素又可加重应激性高血糖,从而导致机体高炎症状态和明显的能量代谢障碍,破坏机体内环境稳定... 应激性高血糖在危重症患者中是非常普遍的,激素调节异常和细胞因子的大量分泌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而胰岛素抵抗(IR)、医源性因素又可加重应激性高血糖,从而导致机体高炎症状态和明显的能量代谢障碍,破坏机体内环境稳定,反过来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可以纠正危重患者急性期与后续治疗期间的高血糖,阻止由此而造成的并发症与预后不良,提高危重疾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 应激高血糖 胰岛素强化治疗
下载PDF
应激性高血糖对颅脑损伤患者炎症状态和外周血乳酸、MMP-9水平以及28天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36
18
作者 王宝 孙媛 +1 位作者 宋康 古长维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颅脑损伤患者炎症状态和外周血乳酸、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以及28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间陕西西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血...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颅脑损伤患者炎症状态和外周血乳酸、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以及28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间陕西西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血糖水平分为SHG组(n=154)和非SHG组(n=82)。比较2组一般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糖与患者炎性因子、血乳酸、MMP-9的相关性。比较2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28天死亡率,使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SHG与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经pearson相关分析得,颅脑损伤患者血糖与TNF-α、C反应蛋白(CRP)、乳酸水平、MMP-9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2组颅内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G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及院内感染总发生率均高于非SHG组(P<0.05);SHG组较非SHG组28天死亡率低(P<0.05);Cox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格拉斯评分(GSC)评分及SHG对预测患者28天死亡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合并SHG患者炎性因子、乳酸、MMP-9水平均更高,SHG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高血糖 颅脑损伤 炎症因子 乳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谷亚伟 楚旭 +2 位作者 赵岚 王利军 王洪新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指导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应激性高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南开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195例入院血糖超过22.2 mmo...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指导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应激性高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南开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195例入院血糖超过22.2 mmol/L和GHbA1c检测值小于15.59%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纳入研究。将入组的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rt-PA小剂量组(0.6 mg/kg,70例)和rt-PA标准剂量组(0.9 mg/kg,65例),评价rt-PA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rt-PA小剂量组治疗24 h的有效率和7 d良好率分别为61.4%(43/70)和72.9%(51/70),rt-PA标准剂量组分别为64.6%(42/65)和69.2%(45/65),均优于对照组的30.0%(18/60;χ^(2) =18.25, P<0.001)和46.7%(28/60;χ^(2) =13.65, P=0.001)。rt-PA小剂量组90 d的预后良好率为82.8%(58/70),优于对照组的63.3%(38/60;χ^(2) =6.38, P=0.016),但与rt-PA标准剂量组的72.3%(47/6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17, P=0.153)。rt-PA小剂量组的90 d病死率为7.1%(5/70),低于rt-PA标准剂量组的20.0%(13/65;χ^(2) =4.82, P=0.041)和对照组的18.3%(11/60;χ^(2) =5.04, P=0.030)。rt-PA小剂量组的颅内出血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5%(6/70)和2.9%(2/70),均低于rt-PA标准剂量组的20.0%(13/65;P=0.048)和13.8%(9/65;P=0.020)。rt-PA小剂量组颅外出血发生率为7.1%(5/70),低于rt-PA标准剂量组的18.9%(12/65;P=0.042)。 结论:急性脑梗死伴入院血糖大于22.2 mmol/L的患者,当GHbA1c检测值小于15.59%时可以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推荐0.6 mg/kg小剂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糖化血红蛋白 应激高血糖
原文传递
血糖控制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3
20
作者 任晓红 刘虹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3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60名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目标血糖8.1~11.1mmol/L),胰岛素常规治疗组(B组:目标血糖6.1~8.1mmol/L)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C组:目...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60名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目标血糖8.1~11.1mmol/L),胰岛素常规治疗组(B组:目标血糖6.1~8.1mmol/L)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C组:目标血糖4.1~6.1mmol/L)。观察三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SIRS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SIRS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积极控制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将目标血糖控制在6.1~8.1mmol/L之间获益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应激高血糖 血糖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