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扩展有限元的水力压裂缝间干扰及裂缝形态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加祥 丁云宏 +3 位作者 杨立峰 王臻 刘哲 高睿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56-1363,共8页
为了研究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裂缝扩展过程中缝间干扰及其对裂缝形态的影响,在考虑裂缝流和压裂液滤失的情况下,利用扩展有限元方法,分别对不同裂缝间距、不同位置组合的裂缝在同时和分时压裂过程中,水平主应力、裂缝长度、加砂前裂缝宽... 为了研究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裂缝扩展过程中缝间干扰及其对裂缝形态的影响,在考虑裂缝流和压裂液滤失的情况下,利用扩展有限元方法,分别对不同裂缝间距、不同位置组合的裂缝在同时和分时压裂过程中,水平主应力、裂缝长度、加砂前裂缝宽度以及裂缝延伸方向的变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在裂缝扩展过程中,由压裂液作用而产生的诱导应力使得裂缝两侧椭圆型区域内的水平主应力发生转向,其单侧作用距离约为1.5倍的缝长,而裂缝尖端应力方向不受影响;2条裂缝同时起裂时,2条对称裂缝延伸方向呈"相斥型"偏转,偏转角度随着裂缝间距增大而减小,2条交错裂缝延伸方向呈"相吸型"偏转,加砂前缝宽较单一裂缝扩展时窄;分时起裂的2条裂缝,后起裂裂缝的延伸方向随着裂缝间距增加先呈现"相吸型"后出现"相斥型",且后期裂缝的延伸缝长会受到抑制,当2条裂缝间距较近时,后起裂裂缝会严重影响前起裂裂缝的加砂前缝宽甚至会使其闭合,但其缝长会有所增加,交错裂缝两翼会出现严重的非对称扩展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间干扰 扩展有限元 应力转向 裂缝形态
原文传递
四川芦山地震区域构造环境与构造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红艳 谢富仁 崔效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99-106,共8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s7.0级地震,这是继汶川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又一次强震。在介绍芦山地震的基本特征及发震构造环境基础上,利用区域内172个震源机制解资料对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了计算,特别对龙门山应力区...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s7.0级地震,这是继汶川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又一次强震。在介绍芦山地震的基本特征及发震构造环境基础上,利用区域内172个震源机制解资料对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了计算,特别对龙门山应力区内各类应力数据的最大主应力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门山应力区目前处于近东西向的挤压构造应力环境中;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在横向上从巴颜喀拉块体的北东—南西向到龙门山块体的近东西向,再到华南块体的北西西—南东东向,表现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区域最大主应力在纵向上从柴达木—秦岭块体的北东东—南西西向到龙门山块体的近东西向,再到川滇块体的北西—南东向,亦表现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应力方向在不同块体间的转变,反映了青藏高原东缘巴颜喀拉块体在进行南东向水平运动挤压龙门山地块时,由于受到华南地块特别是四川盆地的强烈阻挡,导致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表现为明显的地壳缩短和山体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震源机制解 最大主应力 构造应力 应力转向 构造环境
下载PDF
致密气藏水平井水力压裂簇间距优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守江 郑恒 +2 位作者 穆景福 乔红军 张永飞 《油气井测试》 2017年第3期5-9,14,共6页
为解决水力压裂簇间距优化问题,以有限元方法为基础,建立了3D裂缝扩展模型来模拟分段多簇压裂过程中裂缝同步扩展过程,以此模拟不同簇间距条件下裂缝扩展几何形态和裂缝扩展过程中诱导应力场的干扰作用。研究发现,裂缝扩展过程中在裂缝... 为解决水力压裂簇间距优化问题,以有限元方法为基础,建立了3D裂缝扩展模型来模拟分段多簇压裂过程中裂缝同步扩展过程,以此模拟不同簇间距条件下裂缝扩展几何形态和裂缝扩展过程中诱导应力场的干扰作用。研究发现,裂缝扩展过程中在裂缝附近会产生应力转向区,簇间距过密会导致裂缝同步扩展过程中中间裂缝的扩展受到抑制;而较大的簇间距会使得应力转向区范围过小,不利于地层中缝网的形成。以W5致密气藏为对象,分别就簇间距为20 m、30 m、40 m和50 m四种簇间距条件下的裂缝扩展几何形态和应力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簇间距小于40 m时,受边部裂缝扩展影响,中间裂缝在扩展过程中受到明显限制;当裂缝簇间距大于40 m时,裂缝能够自由扩展,但是形成的应力转向区较小,不利于在地层中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综合裂缝扩展几何形态和应力转向的影响,确定W5致密气藏最优簇间距为40 m,采用分段多簇压裂工艺在地层中形成复杂裂缝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扩展 簇间距 应力转向 水力压裂 致密气
下载PDF
重复压裂转向机制流-固耦合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岳迎春 郭建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89-3193,共5页
重复压裂已成为油田老井挖潜、稳产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而地应力转向机制与压裂时机选择一直是制约该技术增产效果的关键问题。对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进行了二次开发,考虑储层孔隙度和渗透性随岩石体积应变的动态演化,实现了流体压力... 重复压裂已成为油田老井挖潜、稳产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而地应力转向机制与压裂时机选择一直是制约该技术增产效果的关键问题。对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进行了二次开发,考虑储层孔隙度和渗透性随岩石体积应变的动态演化,实现了流体压力变化与岩石物性参数的全面耦合,并分析了重复压裂转向机制。结果表明,地应力转向现象普遍存在,人工裂缝对地应力的影响范围有限,而孔隙压力变化是造成地应力转向的主要因素;随着生产的持续进行,地层压力下降变缓,岩石体积应变变化趋缓,导致渗透率下降趋于平稳,应力转向距离逐渐增大并最终趋稳;应力差越大、应力转向距离越小,越难形成重复压裂转向裂缝。其研究结果实现了流-固耦合作用下地应力转向的可视化描述,直观地模拟结果有利于指导重复压裂的应用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压裂 应力转向 流-固耦合 有限元
下载PDF
逆断层控制带含煤地层地应力分布规律
5
作者 王晓东 罗永江 +2 位作者 石佳林 梁运培 胡千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18-3931,共14页
为深化对逆断层控制下含煤地层的地应力分布特征的认识,运用自主研发的大型真三轴仪器“矿山地质构造模拟实验系统”,基于相似原理,开展考虑深度、断层倾角、落差等影响因素的物理模拟实验。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条件下扰动区宽度和地... 为深化对逆断层控制下含煤地层的地应力分布特征的认识,运用自主研发的大型真三轴仪器“矿山地质构造模拟实验系统”,基于相似原理,开展考虑深度、断层倾角、落差等影响因素的物理模拟实验。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条件下扰动区宽度和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断层上盘的应力扰动宽度大于下盘,且2者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倾角45°断层的扰动宽度比60°断层小,在500、1000、1500 m深度处,前者分别为35.72、27.33、10.71 cm,后者分别为47.03、32.15、17.85 cm。②临近断层处最大水平应力(σ_(H))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当断层倾角大于45°时,倾角越大,应力集中程度越大。45°断层下盘临近断层处的4号测点在500、1000、1500 m深度的应力集中系数分别为为0.95、0.94、1.15,与区域应力场接近。而60°断层的4号测点在500、1000、1500 m深度的应力集中系数分别为1.11、1.44、1.42。③在远离断层处的未受扰动区,σ_(H)偏转角度较小,几乎都小于15°。在扰动区,σ_(H)偏转角度受倾角控制,σ_(H)偏转角度最大达到约90°。倾角45°断层中,σ_(H)偏转角度最大的区域在下盘临近断层处;在倾角60°断层,这一区域则出现在距离断层有一定距离的上盘中。④当落差大于煤层厚度时,扰动宽度(尤其上盘扰动区宽度)明显变大。应力集中区域出现在弹性模量更大的地层中,煤层中各测点σ_(H)离散性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分布 含煤地层 逆断层 应力集中 应力转向
下载PDF
应力转向条件下水力压裂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明 夏英杰 +4 位作者 付海峰 黄波 李爱山 张潦源 李连崇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6-291,共6页
为研究应力转向条件下水力压裂裂纹的扩展规律,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及三维应力条件下渗流-损伤-应力(应变)理论模型,分别建立3组不同围压及转向条件下水力压裂的并行计算数值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扩展形式上,固定围压条件下的水力... 为研究应力转向条件下水力压裂裂纹的扩展规律,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及三维应力条件下渗流-损伤-应力(应变)理论模型,分别建立3组不同围压及转向条件下水力压裂的并行计算数值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扩展形式上,固定围压条件下的水力裂缝扩展方向性显著,裂缝分叉后以直行状态继续扩展;而转向应力条件下的水力裂缝随着地应力的转向发生明显偏转。由于地应力转向前初始裂纹的非对称性,工况3条件下3条水力裂纹的水压力会随着地应力的转向发生相应的变化,且裂纹稳定扩展压力小于破裂压力。用声发射方法研究了水力压裂的破裂过程,结果表明水力裂缝的产生与扩展都是拉应力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声发射次数作为预测失稳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应力转向 数值模拟 有限元 声发射
下载PDF
重复压裂气井热-固耦合应力场拟三维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赵金洲 尹庆 +1 位作者 李勇明 唐志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31-2136,共6页
初次人工裂缝周围的应力场变化是影响重复压裂气井裂缝转向的关键因素。为研究人工裂缝和低温液体热—固耦合作用下应力场的变化情况,采用位移不连续法(DDM)与热源函数理论,考虑远场地应力作用、缝内压力非均匀分布及热效应,建立了重复... 初次人工裂缝周围的应力场变化是影响重复压裂气井裂缝转向的关键因素。为研究人工裂缝和低温液体热—固耦合作用下应力场的变化情况,采用位移不连续法(DDM)与热源函数理论,考虑远场地应力作用、缝内压力非均匀分布及热效应,建立了重复压裂气井热—固耦合拟三维模型并得到其半解析解,可用于重复压裂气井的裂缝扩展模拟,计算结果明确了压裂液注入后裂缝周围应力场的分布及参数的影响情况。模拟计算表明,垂直裂缝面方向最小水平主应力增加值与增加范围均大于最大水平主应力,使应力转向区主要分布在裂缝壁面附近,有利于应力场发生转向,但同时该区域的破裂压力也相应增加。压裂液的注入在裂缝周围产生了很小的张性应力,对新裂缝的起裂与转向帮助不大,应力重定向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缝内净压力。因此,封堵初次裂缝尖端不仅能阻止新裂缝沿原裂缝方向延伸还能提高缝内净压力,为重复压裂气井的定向射孔及缝内暂堵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压裂 应力转向 热固耦合 位移不连续法 热源函数
原文传递
水力波及压裂技术及其在沁南深煤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杜建波 郭布民 +2 位作者 敬季昀 张万春 袁文奎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12期118-121,共4页
为了提高山西沁水盆地南部深部煤层产气量,结合其地质特征提出了在多口相邻井中实施水力波及压裂的技术思路。使用位移不连续法,对诱导应力进行了模拟计算,经分析可知:水力波及压裂在裂缝周围局部区域产生的诱导应力使得水平主应力发生... 为了提高山西沁水盆地南部深部煤层产气量,结合其地质特征提出了在多口相邻井中实施水力波及压裂的技术思路。使用位移不连续法,对诱导应力进行了模拟计算,经分析可知:水力波及压裂在裂缝周围局部区域产生的诱导应力使得水平主应力发生反转,有利于水力裂缝转向延伸过程中充分沟通煤层中面、端隔理等弱结构面,在煤层中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现场应用表明:水力波及压裂井见气时间短,单井平均产量高,具有较好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水力波及压裂 应力干扰 应力转向 复杂缝网
下载PDF
页岩水平井重复压裂现地应力场计算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奎东 纪国法 +3 位作者 刘炜 肖佳林 李少明 熊力坤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0年第3期110-118,共9页
页岩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后产能递减快、稳产期短,需要进行重复压裂以提高页岩气井的产量和最终可采资源量,而重复压裂的成功与否决定于选井选层工作和压裂优化设计,尤其是弄清重复压裂前现地应力场的分布情况以确保满足老缝张开与新缝... 页岩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后产能递减快、稳产期短,需要进行重复压裂以提高页岩气井的产量和最终可采资源量,而重复压裂的成功与否决定于选井选层工作和压裂优化设计,尤其是弄清重复压裂前现地应力场的分布情况以确保满足老缝张开与新缝起裂条件。为此,充分考虑构造运动、储层天然裂缝分布情况及层理关系,基于测井数据和施工压力数据,构建了原地应场计算模型;并依据等效主裂缝理论,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缝内净压力,在生产衰竭诱导基础上,通过线性叠加原理建立了页岩多段簇水平井重复压裂现地应力场计算方法。结果表明:①页岩水平井原地应力计算方法中,原地应力场水平应力构造系数由压裂施工数据反演得到,可真实反演原地应力场大小;②根据不同裂缝段簇和孔隙压力降低产生的诱导应力变化特征建立的诱导应力场计算方法,对实例井的计算结果和压后产量变化都显示长水平段多段簇压后裂缝诱导应力已使地应力场发生转向。结论认为:页岩水平井重复压裂现地应力场计算方法能够为现场重复压裂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水平井 重复压裂 现地应力 应力转向
下载PDF
大庆油田致密油水平井缝间距优化研究
10
作者 杨勇 段彦清 《河南科技》 2022年第18期76-79,共4页
近几年,世界非常规油气对于致密油储层勘探开发越发重视,大庆油田外围已探明未动用地质储量50%为致密油藏,是当前重要的接替能源。为研究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裂缝扩展过程中缝间干扰及其对裂缝形态的影响,基于流固耦合和摩尔库伦准则,利... 近几年,世界非常规油气对于致密油储层勘探开发越发重视,大庆油田外围已探明未动用地质储量50%为致密油藏,是当前重要的接替能源。为研究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裂缝扩展过程中缝间干扰及其对裂缝形态的影响,基于流固耦合和摩尔库伦准则,利用孔压黏聚单元以及Cflow子程序模拟压裂段内多簇压裂裂缝的扩展,对不同裂缝间距的裂缝形态进行模拟,研究缝间应力场变化对复杂缝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裂缝扩展过程中,由压裂液作用而产生的诱导应力使得裂缝两侧椭圆形区域内的水平主应力发生转向,而裂缝尖端应力方向不受影响;裂缝间距越大,簇间应力干扰作用越小,能够保证压裂后形成的各条裂缝具有均匀延伸且相似的形态,但是缝间距过大不利于缝网的形成。该研究结果对水平井缝间距的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间干扰 扩展有限元 应力转向 裂缝形态
下载PDF
应力未饱和粮仓系统中器壁与颗粒的摩擦阻力 被引量:10
11
作者 彭政 李湘群 +2 位作者 蒋礼 符力平 蒋亦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90-2096,共7页
对于仓壁不固定的粮仓系统,其底部压力会随颗粒高度线性增加.由于没有Janssen应力饱和现象,其力学状态与通常粮仓系统显然不同.通过上拉和下压这种应力未饱和粮仓系统的仓壁,实验研究了不同顶部负载时颗粒介质与仓壁的最大静摩擦阻力.... 对于仓壁不固定的粮仓系统,其底部压力会随颗粒高度线性增加.由于没有Janssen应力饱和现象,其力学状态与通常粮仓系统显然不同.通过上拉和下压这种应力未饱和粮仓系统的仓壁,实验研究了不同顶部负载时颗粒介质与仓壁的最大静摩擦阻力.结果显示阻力随颗粒质量的增加在上拉时呈线性增长关系,但在下压时呈指数增长关系,下压阻力强度比上拉时大一个量级以上.此外阻力与顶部负载呈线性变化关系.这些测量很好地符合了基于应力转向比为常数的假设(即Janssen假设)下给出的连续力学理论计算,表明该假设对于此应力未饱和粮仓系统依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 粮仓 静摩擦 应力转向
原文传递
注水条件下近裂缝带的地应力演化规律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永香 刘建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73,共12页
为了研究单裂缝注水后裂缝周围的地应力场重分布情况,并分析地应力重分布的影响因素,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单裂缝周围的地应力场分布,建立了地应力转向和地应力差值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裂缝长度,缝内压力和原始地应力场条件对地应力... 为了研究单裂缝注水后裂缝周围的地应力场重分布情况,并分析地应力重分布的影响因素,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单裂缝周围的地应力场分布,建立了地应力转向和地应力差值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裂缝长度,缝内压力和原始地应力场条件对地应力场的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裂缝注水后引起的地应力重分布主要体现在地应力方向和地应力大小的变化。地应力重分布主要受到裂缝长度、缝内压力和原始地应力场的影响,裂缝长度和缝内压力增加会增加地应力重定向区域和地应力差值均一化区域的范围,原始地应力差值增大会降低其影响范围。根据地应力重分布机理可以实现对地应力场的人工干扰,实现油藏的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注水 诱导应力 应力重分布 应力转向 应力均一化
下载PDF
多跨连续双向体外预应力框架梁加固实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华 《建筑施工》 2006年第1期50-51,共2页
介绍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框架梁,包括体外预应力梁的设计和施工,叙述了运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框架梁应注意的问题,与碳纤维加固相比,具有良好经济性,但施工难度大。
关键词 体外预应力 框架梁 摩擦损失 应力转向
下载PDF
圆柱对称颗粒系统中应力转向比对声波速度的影响
14
作者 郑鹤鹏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34期247-248,共2页
为理解类固态颗粒物体弹性波的传播性质,基于颗粒固体弹性理论,分析了圆柱对称颗粒系统(粮仓)中应力转向比对声传播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波波速对应力转向比的变化比较敏感,而剪切波波速对应力比的变化影响较小。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弹性波 应力转向 波速
下载PDF
伽师强震系列应力场的转向过程 被引量:36
15
作者 刁桂苓 王海涛 +2 位作者 高国英 龙海英 聂晓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62-1068,共7页
自1997~2003年,新疆伽师地区相继发生多次强震.取哈佛大学公布的伽师强震系列CMT(矩心矩张量解)解资料,由滑动矢量拟合法反演区域应力场.CMT解的系统聚类分析表现出3个阶段的时序特征.分析震源区应力场发现,1997年3月1日至2003年1月4... 自1997~2003年,新疆伽师地区相继发生多次强震.取哈佛大学公布的伽师强震系列CMT(矩心矩张量解)解资料,由滑动矢量拟合法反演区域应力场.CMT解的系统聚类分析表现出3个阶段的时序特征.分析震源区应力场发现,1997年3月1日至2003年1月4日期间新疆伽师地区的应力场发生变化,2003年2月24日起,又恢复到基本应力场的方向,从而完成从基本应力场-变化应力场-基本应力场一次完整变动过程.结合区域受力状况和构造背景,讨论了新疆伽师强震系列应力场变化的成因,并且认为伽师强震系列具有体破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地震系列 震源机制 应力 应力方向转向
下载PDF
根据走滑大地震前后应力轴偏转和应力降求取偏应力量值的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万永革 沈正康 兰从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38-844,共7页
运用走滑地震造成的地震前后应力方向偏转和地震应力降Δτ推导得到地震震源处偏应力量值τ的解析表达式为τ=[Δτcos2(φP′-E)]/sin2(φP′-φP)(其中,φP和φP′分别为地震前后的统计P轴走向,E为地震断层走向.).当震前P轴与震后... 运用走滑地震造成的地震前后应力方向偏转和地震应力降Δτ推导得到地震震源处偏应力量值τ的解析表达式为τ=[Δτcos2(φP′-E)]/sin2(φP′-φP)(其中,φP和φP′分别为地震前后的统计P轴走向,E为地震断层走向.).当震前P轴与震后P轴与断层走向夹角为45°时,该公式失效.对偏应力值与应力降比值随应力场主压应力轴与断层走向夹角及应力场主压应力轴偏转的变化进行分析表明,相同应力降造成的应力轴偏转越大,地下偏应力越小;断层走向越接近主压应力轴方向,地震应力降场对偏应力场的贡献越小.将该方法运用于Landers地震震源区,求得了该地震Homestead Valley段的偏应力量值为1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量值 地震应力 应力转向
下载PDF
根据大地震前后应力轴偏转和应力降求取应力量值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万永革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2-477,共6页
为求解震源处应力量值,运用大地震造成的应力方向偏转和地震应力降给出了求取震源处应力大小的方法.地震前后的应力方向可根据大量前震和余震震源机制统计给出;地震应力降可通过地震波或地壳形变资料的震源破裂反演研究得到.该研究对地... 为求解震源处应力量值,运用大地震造成的应力方向偏转和地震应力降给出了求取震源处应力大小的方法.地震前后的应力方向可根据大量前震和余震震源机制统计给出;地震应力降可通过地震波或地壳形变资料的震源破裂反演研究得到.该研究对地震动力学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量值 地震应力 应力转向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井应力场转向定量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峰 李行船 +1 位作者 熊廷松 张文豪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4期489-492,共4页
基于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理论和有效应力定律,建立了孔隙压力与地应力相互作用的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井应力场转向评价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并开发相应程序对耦合模型进行求解,定量分析了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水力裂缝附近区域地应... 基于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理论和有效应力定律,建立了孔隙压力与地应力相互作用的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井应力场转向评价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并开发相应程序对耦合模型进行求解,定量分析了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水力裂缝附近区域地应力场的变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水力裂缝导致近裂缝区域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大幅度改变,沿裂缝与垂直裂缝方向应力场大小变化各向异性,应力场转向范围随初始水力裂缝长度增加而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水力压裂 流-固耦合 应力转向 有限元数值模拟
下载PDF
重复压裂造缝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培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61-1866,共6页
从岩石破坏基本机制入手,研究重复压裂造缝机理。通过分析目的井层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地应力场和岩石力学特征以及射孔完井工艺、开采因素、压裂工艺等对于重复压裂造缝的影响,给出了具有天然裂缝低渗透储层重复压裂造新缝的理论判据。... 从岩石破坏基本机制入手,研究重复压裂造缝机理。通过分析目的井层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地应力场和岩石力学特征以及射孔完井工艺、开采因素、压裂工艺等对于重复压裂造缝的影响,给出了具有天然裂缝低渗透储层重复压裂造新缝的理论判据。以安塞油田王窑区块为例,进行了具体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裂缝转向并不等同于地应力场转向,即便地应力场不发生变化,也可通过采取其他合适的压裂措施或工艺来实现裂缝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裂缝 重复压裂 裂缝转向 应力转向 拉伸破裂 剪切破裂
下载PDF
密集隔板UHPC箱梁体外预应力束转向构造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鲁邦泽 邵旭东 +2 位作者 邱明红 周林云 张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9,66,共10页
为了探究体外预应力束转向块在密集隔板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箱梁桥中的合理构造形式,结合UHPC箱梁隔板的构造特征,提出了UHPC肋块式转向块构造;以广东某拟建UHPC连续箱梁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建立是否借助隔板进行转向... 为了探究体外预应力束转向块在密集隔板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箱梁桥中的合理构造形式,结合UHPC箱梁隔板的构造特征,提出了UHPC肋块式转向块构造;以广东某拟建UHPC连续箱梁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建立是否借助隔板进行转向的线弹性对比模型,验证了在承受预应力束转向力时UHPC肋块式转向块对腹板应力的控制效果,提出了UHPC肋块式转向块在承受转向力时的5种局部效应;根据计算结果,设计UHPC肋块式转向块足尺试验,观察其裂缝发展、挠度变化以及破坏形态;建立试验全过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转向块不同配筋方式进行了参数分析,并提出了配筋建议。结果表明:UHPC肋块式转向块抗裂设计名义应力限值可取9.6 MPa;当UHPC耗材0.2 m3时,UHPC肋块式转向块承受体外预应力束转向力达2 004 k N,同时保证了结构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UHPC肋块式转向 足尺试验 UHPC箱梁 应力转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