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轼和陶而不和柳的佛教原因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增辉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北宋后期的党争对苏轼的政治热情造成严重打击,苏轼的佛教信仰逐渐抬头,华严宗的平等空观则极大消解了苏轼的忠君观念,使之逐渐游离出儒家思想的范域而趋向庄禅,从而与陶渊明纵浪大化的自然心性产生共鸣。柳诗虽亦为苏轼所欣赏,但其清... 北宋后期的党争对苏轼的政治热情造成严重打击,苏轼的佛教信仰逐渐抬头,华严宗的平等空观则极大消解了苏轼的忠君观念,使之逐渐游离出儒家思想的范域而趋向庄禅,从而与陶渊明纵浪大化的自然心性产生共鸣。柳诗虽亦为苏轼所欣赏,但其清峭的风格与苏轼晚年平和淡泊的心境越发疏离,因而并不能与陶诗等量齐观。苏轼和陶而不和柳反映了苏轼晚年文化心态及审美趣味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折射出北宋后期士人入世精神的衰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陶渊明 柳宗元
下载PDF
贾宝玉理想人格的探求与超越 被引量:2
2
作者 鲁德才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7-100,共14页
一研讨贾宝玉理想人格的追求必然涉及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旨。沿着庄禅的思维路线分析《红楼梦》,可能是阐释作者创作意旨的重要角度。曹雪芹在小说的开头交待得很清楚,他把封建社会的一切世相都建立在真假、有无、色空的两边来考察。
关键词 贾宝玉 理想人格 曹雪芹 红楼梦 超越 封建社会 现实世界 艺术精神 探求
原文传递
杨度的佛学思想与晚期的思想转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念群 《求索》 1986年第6期106-112,共7页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有些政治家、思想家是在弥漫着禅意佛理的宗教氛围中,各自呈现出他们千姿百态的政治面貌。有的军阀、官僚、政客在失势之后,隐居禅林,企图再举。有的人士以佛教与政治风云相结合,借助于端坐莲花台宝...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有些政治家、思想家是在弥漫着禅意佛理的宗教氛围中,各自呈现出他们千姿百态的政治面貌。有的军阀、官僚、政客在失势之后,隐居禅林,企图再举。有的人士以佛教与政治风云相结合,借助于端坐莲花台宝座的机缘沉思探索,从而铸造出自己济世救人,积极入世的政治理论体系。在中国近代佛教史序列中,杨度可以说是一位往往被人忽视的佛学改造者。他从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一变而为参禅论佛的居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度 佛学思想 思想转变 无我论 无念 “帝王之学” 共产主义思想 佛理
下载PDF
大块噫气:废名小说“传统”论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保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73,共6页
废名开创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叙事传统,这种传统在文体上表现为诗化叙事与散文化叙事。在主题选择上,废名坚持寻找故乡与表现黄梅;在文化资源上,是对中国古典传统和西方文学的有效融合和超越,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在审美情趣上,表... 废名开创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叙事传统,这种传统在文体上表现为诗化叙事与散文化叙事。在主题选择上,废名坚持寻找故乡与表现黄梅;在文化资源上,是对中国古典传统和西方文学的有效融合和超越,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在审美情趣上,表现为宁静幽远情韵并致,情感内敛含蓄节制;其价值观的基础是融会儒、道、释于一炉的"道",核心是"诚笃"与"真实",即"不自欺";在古典与现代、本土与西方的冲突和选择之中,废名彰显出其鲜明的文化价值观。这一切构成了废名小说的写作"传统",一方面,他是对既有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另一方面,他以其执拗的个人努力开创了现代乡土小说写作的崭新传统。废名的小说传统对同时代及其以后的作家创作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并形成清晰的传承谱系。这种写作传统一直没有断流,代有传人,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小说 写作传统:唐人绝句
下载PDF
“悟”:中华民族审美体验中的一把金钥匙 被引量:2
5
作者 毛金凤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8-81,共4页
在美学境界中,审美体验会深深受到各民族思维特质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庄禅思想,以它独特的思维运思方式──悟,渗透于中华民族的审美体验之中,也因而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殊的整体直观运思方式,进而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艺... 在美学境界中,审美体验会深深受到各民族思维特质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庄禅思想,以它独特的思维运思方式──悟,渗透于中华民族的审美体验之中,也因而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殊的整体直观运思方式,进而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于是,正确地把握“悟”,便成了艺术审美体验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体验 天人合一 自然宇宙 审美境界 中华民族
下载PDF
略论废名小说的庄禅意趣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基林 柳磊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2期43-48,共6页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作家。鲁迅先生曾三言两语地谈到过废名的小说,说他:“冲淡之中有哀怨”,不大“闪露”,“于是从直率的读者看来,就只见有意低徊、顾影自怜之态了”。这个评价恰如其分,可是废名为什么会“低徊”、...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作家。鲁迅先生曾三言两语地谈到过废名的小说,说他:“冲淡之中有哀怨”,不大“闪露”,“于是从直率的读者看来,就只见有意低徊、顾影自怜之态了”。这个评价恰如其分,可是废名为什么会“低徊”、“顾影”,“不闪露”呢? 周作人在《〈枣〉和〈桥〉的序》中说,通过对一女子学校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小说 作品 中国艺术精神 人生境界 乡土小说 《桥》 周作人
下载PDF
从“断魂”到“返魂”——苏轼初到黄州的心绪探微 被引量:1
7
作者 江梅玲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65-69,共5页
元丰三年二月,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初到黄州,到元丰四年正月,在这不到一年时间里,他经历了一场十分严重的心理危机。这段时间苏轼的心理状态是:初到黄州时内心愁苦,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于世无用”,并且有意地与世俗保持距离。之后... 元丰三年二月,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初到黄州,到元丰四年正月,在这不到一年时间里,他经历了一场十分严重的心理危机。这段时间苏轼的心理状态是:初到黄州时内心愁苦,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于世无用”,并且有意地与世俗保持距离。之后他结交黄州友人,借助庄禅智慧走出了烦恼,获得了内心的宁静。苏轼赴黄州途中所写的红梅诗以及一年之后写下的关于红梅的诗作可相互映照。后者是苏轼走出心灵危机的标志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心理危机 孤独 红梅精神
下载PDF
孔孚山水诗的现代生命意识 被引量:1
8
作者 雷文学 《龙岩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8-52,共5页
孔孚是第一个意识到新诗中山水诗与传统"断线"的诗人,并将为山水诗"接线"作为自己的使命。孔孚的诗中,山水具有了本体的意义,山水回归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具自然本身之灵趣。但是,作为... 孔孚是第一个意识到新诗中山水诗与传统"断线"的诗人,并将为山水诗"接线"作为自己的使命。孔孚的诗中,山水具有了本体的意义,山水回归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具自然本身之灵趣。但是,作为一位现代的诗人,孔孚的山水诗还是表现了现代生命意识,而与传统的山水诗同中有异。在孔孚的诗中,作者不仅把自己的人生体验、思想感情融入自然景物中,让自然在展现自己的情貌时打上诗人情感的印记;而且,诗人在抒写自然本身的灵趣时重在展现自然所比拟的种种生命情态,万千的自然面貌显现出生命的千姿百态;更进一步的,是诗人将自己对生命的形而上的思考熔铸在自然里,特定的自然形象又映现了现代形而上生命及存在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孚 山水诗 现代生命
下载PDF
庄禅“神凝说”与中国书法艺术——论书“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云生 李星蕾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48-53,共6页
庄禅神凝说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创作心理机制,并直接构成了中国书法的特殊审美内蕴.“书法”之名义,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或驴世马.难睹全象.中国权威工具书《辞海》概而论之,大而化之,简释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毛笔书写的方法”.专业... 庄禅神凝说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创作心理机制,并直接构成了中国书法的特殊审美内蕴.“书法”之名义,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或驴世马.难睹全象.中国权威工具书《辞海》概而论之,大而化之,简释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毛笔书写的方法”.专业工具书中,着眼不同,见解自异.《中国美术辞典》释之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的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香港《中国书法大辞典》谓之“借助于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的精神美的艺术”.至若学术文章,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郝文勉认为书法是“利用各种书写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艺术 书法研究 心理机制 汉字 造型艺术 郑板桥 艺术创作 毛笔书
下载PDF
庄禅与孔孟:金庸“武侠”理想人格源头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洪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5-111,共7页
金庸作品中自觉吸取融会了儒家、道家与佛教的思想元素,以"庄禅"与"孔孟"作为塑造理想人格的重要思想资源,从而把侠士英雄们的人格理想从传统的勇武、义气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使得作品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品位也... 金庸作品中自觉吸取融会了儒家、道家与佛教的思想元素,以"庄禅"与"孔孟"作为塑造理想人格的重要思想资源,从而把侠士英雄们的人格理想从传统的勇武、义气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使得作品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品位也超越了传统的武侠题材。他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能够雅俗共赏,特别是在很多饱学之士中产生共鸣、获得赞誉,重要原因之一便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理想人格 孔孟
原文传递
家园的追寻——《红楼梦》与《飘》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静 黄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5-49,共5页
《红楼梦》与《飘》都蕴涵着家园追寻的母题。面对身体和精神的放逐,“水男儿”贾宝玉退守大观园,审美化地建筑起身体的家园,又用林黛玉的知己之爱营造起精神的家园。当这两个“此岸”家园毁灭后,贾宝玉升入“庄禅”的“彼岸”家园,以... 《红楼梦》与《飘》都蕴涵着家园追寻的母题。面对身体和精神的放逐,“水男儿”贾宝玉退守大观园,审美化地建筑起身体的家园,又用林黛玉的知己之爱营造起精神的家园。当这两个“此岸”家园毁灭后,贾宝玉升入“庄禅”的“彼岸”家园,以求得向上的解脱。而“女海盗”斯卡利特则冲入亚特兰大,征服般地建构起身体的家园,并用瑞特.巴特勒的知己之爱营造起精神的家园。当“此岸”的双重家园失去后,斯卡利特回到“基督”的“彼岸”家园,以求得向下的救赎。中西民族精神和宗教精神虽有殊途,但对“家园”的追寻终究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飘》 母题 家园 长城精神 海盗精神 基督
下载PDF
庄禅自由观之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58-63,共6页
庄子哲学与禅宗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属于不同的理论形态;但后人却常常把两者联系在一起。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两种理论之间确有某些相通之处,表现之一是两者的自由观有许多相同性。本文试对庄禅自由观的同异性作一粗浅的探讨,从中找出... 庄子哲学与禅宗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属于不同的理论形态;但后人却常常把两者联系在一起。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两种理论之间确有某些相通之处,表现之一是两者的自由观有许多相同性。本文试对庄禅自由观的同异性作一粗浅的探讨,从中找出其理论得失。一、庄禅自由观之相同性追求自由是庄子与禅宗的宗旨,而他们的自由又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自由是一种超越。庄子哲学的最大特点在于相对主义。社会的动荡,战争的频发使庄子感到一切都那么不确定;统治者的欺诈、盗世者的虚伪又使他感到一切都是那么不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观 子哲学 精神自由 理论形态 主要表现 超越 追求自由 相对主义
下载PDF
庄禅气质 简约主义——王东声绘画观感
13
作者 梁培先 《中国书画》 2006年第11期86-87,共2页
我和东声兄可谓神交已久了。他当初在北京给杂志做编辑,我则经常写稿子,彼此之间自然少不了电话往来。电话里的东声总是神闲气定、语调迟缓简捷,从不寒喧枝蔓些什么,说清楚了事情就挂断,非常老练也非常到位。而我是一个喜欢在电话里神... 我和东声兄可谓神交已久了。他当初在北京给杂志做编辑,我则经常写稿子,彼此之间自然少不了电话往来。电话里的东声总是神闲气定、语调迟缓简捷,从不寒喧枝蔓些什么,说清楚了事情就挂断,非常老练也非常到位。而我是一个喜欢在电话里神聊的人,特别是对方付费的时候,总喜欢多说两句。因此,我先前认为,这厮不好玩,一定是个不苟言笑的家伙。后来,他寄给我一本小册子——《非常书写》,初看起来有点不以为然,仔细阅读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泉高致 王东
下载PDF
从中国戏曲看东方宗教对文人心态的影响
14
作者 沈敏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3,共8页
中国古代戏曲中包含了许多宗教文化的成分 ,这一方面体现了儒、道、释等东方宗教在社会历史生活中的巨大渗透作用 ,另一方面又反映了文人对宗教理论的自觉发挥。东方宗教多持一种不死观念 ,迎合了人们求生畏死的心理。反映道教长生不老... 中国古代戏曲中包含了许多宗教文化的成分 ,这一方面体现了儒、道、释等东方宗教在社会历史生活中的巨大渗透作用 ,另一方面又反映了文人对宗教理论的自觉发挥。东方宗教多持一种不死观念 ,迎合了人们求生畏死的心理。反映道教长生不老和佛教灵魂不灭思想是中国古代戏曲中常见的主题 ;外禅内庄的或者说庄禅互补的“隐逸情结”贯穿于中国文人思想的始终 ,戏曲中有大量的隐逸剧 ;佛教之无常观已成为古代文人观照、穿透烦恼人生的视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逸 文人心态 中国古代戏曲 无常 剧作 情结 中国戏曲 观照 思想主题
原文传递
《〈二十四诗品〉讲记》之“自然”
15
作者 朱良志 《月读》 2018年第7期89-95,共7页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水采。薄言情悟,悠悠天钧。【校注】自然是中国美学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中国美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这一范畴所溢出的理论而书写的。受庄禅...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水采。薄言情悟,悠悠天钧。【校注】自然是中国美学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中国美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这一范畴所溢出的理论而书写的。受庄禅哲学影响,《二十四诗品》将其作为专门的问题来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诗品》 “自然” 中国美学 哲学影响 范畴
原文传递
论文人画对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渗透与影响
16
作者 伏洪纬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2期53-54,共2页
文人画蕴含了文人品格,而文人总是寂寞、恬静、倔强、孤傲,这些文人性格内隐于意境之中,外显于笔墨之间。
关键词 文人画 孤愤 戏墨
下载PDF
宜悟庄禅——当代中国画家立品修身之道
17
作者 马瑞青 《荣宝斋》 2011年第4期112-113,共2页
人品和画品作为中国绘画品评体系的一对核心范畴,蕴含着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理想。自从这对范畴的确立开始,人和画的品评就贯穿着中国美术发展历程。
关键词 中国画家 修身之道 当代 艺术审美理想 中国绘画 中国传统 美术发展
原文传递
曹雪芹道释心态的深层辨析
18
作者 刘清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2-28,共7页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于道释二宗常常流露出一种浑然不分的一体化倾向。例如,在第一回,他一开始就超越二者的种种具体区别,让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携手并肩,共同将一块顽石自青埂峰携入红尘,由此引出“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于道释二宗常常流露出一种浑然不分的一体化倾向。例如,在第一回,他一开始就超越二者的种种具体区别,让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携手并肩,共同将一块顽石自青埂峰携入红尘,由此引出“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然后又特意让号为“空空”的道人将这段故事传抄回来,并因此“易名为情僧”。》红楼梦》的这第一个精心构思的审美意象,适足以证明那种武断地认定曹雪芹在佛道两家中只取其一的观点的片面。不过,我们因此就佛老庄禅地泛泛并提,丝毫不考究它们在《红楼梦》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差异,同样会扭曲曹雪芹道释心态的真实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末世 意绪 顽石 宝玉 阮籍 儒家 汇合流
下载PDF
自由心理空间中的民间美术作品浅析
19
作者 周金月 《中国教师》 2005年第2期31-32,共2页
民间美术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起源而出现的.它根植于原始美术,从原始艺术那里一直传承下来,形成了民间美术自身的审美情趣、造型规律和艺术原则.民间美术的形成和发展与"天人和一"的民族哲学观念息息相关.儒、道、释三家的&qu... 民间美术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起源而出现的.它根植于原始美术,从原始艺术那里一直传承下来,形成了民间美术自身的审美情趣、造型规律和艺术原则.民间美术的形成和发展与"天人和一"的民族哲学观念息息相关.儒、道、释三家的"入世"、"出世"、"忘世"以及庄禅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众生平等"的超越精神的哲学思想,对中国艺术观念的构成及产生的直接影响,使中国民间艺术家在认识大千世界时,一开始就排除了时空序列性的制约.中国民间艺术的创造来自"意象",不拘泥于真实的视点、科学的比例、透视和客观色彩学理论,而是根据主观愿望、理想及对大千世界物象的理解,超越表象、跨越时空、在追求契合客观审美原则的同时对物象进行自由的创造和任意的组合.其原始朴素的审美意想、造型规律和艺术原则中渗透了对多维空间艺术元素的独特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原始美术 中国艺术 原始艺术 艺术原则 作品 心理空间 出世 自身
原文传递
论《红楼梦》佛道交融的思想底蕴
20
作者 孙宇男 《华夏文化论坛》 2021年第2期75-83,共9页
《红楼梦》用十六个梦贯穿始终,由"太虚幻境"拉开帷幕,传达出"万境归空"的人生哲理,结尾亦是贾宝玉经历十九年富贵生活,繁华一梦,与一僧一道飘然而去,引发了人生如梦、富贵如梦的慨叹。究其原因,离不开中国传统文... 《红楼梦》用十六个梦贯穿始终,由"太虚幻境"拉开帷幕,传达出"万境归空"的人生哲理,结尾亦是贾宝玉经历十九年富贵生活,繁华一梦,与一僧一道飘然而去,引发了人生如梦、富贵如梦的慨叹。究其原因,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佛道文化的浸润。《红楼梦》中"好了"主题是佛禅"色空"观的通俗表达;开篇由一僧一道拉开帷幕,最后由他们画上句号,而一僧一道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书中主人公宝玉也在庄禅思想启发下得以悟道;另外一些植物类意象也成为阐释佛道文化思想交融的脚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佛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