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冠病毒的自白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浩 王皞鹏 杨海涛 《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44-48,共5页
不论是18年前的"非典"还是现在的"新冠",冠状病毒总是能在短时间内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常规药物开发需要耗费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因此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灾害,人们急需在短时间内找到新冠病毒的弱点,并研制... 不论是18年前的"非典"还是现在的"新冠",冠状病毒总是能在短时间内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常规药物开发需要耗费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因此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灾害,人们急需在短时间内找到新冠病毒的弱点,并研制出特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病毒 广谱药物 疫苗 结构主要蛋白酶
下载PDF
自动快速广谱药物检测系统在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汉斌 牛文凯 +1 位作者 张晋 孙成文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 探讨广谱药物检测系统 (REMEDiHS)在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用REMEDiHS分析了 12 0 0例患者血液、尿液及胃液等的药物成分。结果 在被检测的 12 0 0例中 ,中毒频率较高的前 5类药物依次为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 目的 探讨广谱药物检测系统 (REMEDiHS)在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用REMEDiHS分析了 12 0 0例患者血液、尿液及胃液等的药物成分。结果 在被检测的 12 0 0例中 ,中毒频率较高的前 5类药物依次为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吩噻嗪类抗精神失常药、二苯氮卓类抗精神失常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阿片类毒品。单药检出率较高的 10个药物分别是艾司唑仑 (10 2 5 % )、地西泮 (9 2 5 % )、西咪替丁 (4 33% )、氯丙嗪 (3 5 0 % )、氯氮平 (2 75 % )、咖啡因 (2 5 8% )、尼可刹米(2 4 2 % )、吗啡 (1 92 % )、利多卡因 (1 75 % )和阿普唑仑 (1 5 0 % )。结论 REMEDiHS能较好地对中毒患者机体内的药物进行快速地定性和定量分析 ,为中毒患者的抢救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急性药物 中毒 自动快速广谱药物检测系统
原文传递
自动快速广谱药物检测系统在急性药物中毒昏迷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董雪松 王玉芝 刘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4-415,共2页
目的评价自动快速广谱药物检测系统(REMEDi HS)在急性药物中毒昏迷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REMEDi HS分析630例急性药物中毒但不能确定毒物的昏迷患者血液、尿液及胃液中的药物成分。结果630例患者的检测结果中,药物检出率胃液>尿液... 目的评价自动快速广谱药物检测系统(REMEDi HS)在急性药物中毒昏迷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REMEDi HS分析630例急性药物中毒但不能确定毒物的昏迷患者血液、尿液及胃液中的药物成分。结果630例患者的检测结果中,药物检出率胃液>尿液>血液;中毒频率较高的前5类药物分别是:抗精神病药、苯丙胺类兴奋剂、阿片类毒品、三环类抗抑郁药、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单药检出率前10名的药物是:氯氮平、西咪替丁、利多卡因、苯丙胺、美沙酮、苯海拉明、甲基苯丙胺、氯丙嗪、咖啡因、地西泮。结论REMEDi HS能较好地对急性药物中毒昏迷患者体内的药物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为救治患者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昏迷 自动快速广谱药物检测系统
下载PDF
广谱药物分析系统在急性药物及毒物中毒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成文 王汉斌 +5 位作者 邱泽武 张晋 牛文凯 徐水英 孙爱丽 史寅奎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1-392,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药物中毒 毒物中毒 诊断 广谱药物分析系统
原文传递
快速广谱药物检测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成文 王汉斌 +3 位作者 邱泽武 徐水英 孙爱丽 杜书明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23-325,共3页
关键词 快速广谱药物检测系统 REMIDiHS 检测原理 中毒检测
下载PDF
先发制人的抗癌斗争
6
作者 凯瑟琳·阿思斯特 萧艾 《商业周刊(中文版)》 2004年第7期75-75,共1页
阿司匹林有可能降低患癌风险的消息为一系列有发展前景的药物注入了强心剂
关键词 癌症 阿司匹林 广谱药物 患病几率 乳腺癌 疗效 药物研究 肿瘤学 疾病预防
原文传递
广谱抗蠕虫药物奥芬达唑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学军 李庆章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3期53-55,共3页
奥芬达唑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广谱、低毒的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抗蠕虫药物 ,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家畜、家禽驱虫 ,国内尚属新合成药。奥芬达唑在体内代谢物是相应的砜和亚砜 ,最终代谢物为氨基砜。奥芬达唑和奥芬达唑砜均具有驱虫活性。... 奥芬达唑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广谱、低毒的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抗蠕虫药物 ,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家畜、家禽驱虫 ,国内尚属新合成药。奥芬达唑在体内代谢物是相应的砜和亚砜 ,最终代谢物为氨基砜。奥芬达唑和奥芬达唑砜均具有驱虫活性。关于奥芬达唑的药物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有研究认为奥芬达唑能够抑制寄生蠕虫的延胡索酸还原酶 ,也有研究认为奥芬达唑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从而阻止微管形成。奥芬达唑对多种寄生蠕虫均具有高效杀灭作用 ,其作用效果与用药剂量成正比 ,在已有各种治疗中没有发现可见的中毒情况。目前国内很少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因此 ,文章对奥芬达唑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谱抗蠕虫药物 奥芬达唑 理作用 代动力学 毒性 剂型 用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制剂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胡海锦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0年第7期5-9,共5页
两性霉素B是多烯类广谱抗真菌药物,曾为抗深部真菌感染的标准用药,但其明显的肾毒性及输液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含脂制剂的开发减轻了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本文对两性霉素B制剂的发展历程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 两性霉素B是多烯类广谱抗真菌药物,曾为抗深部真菌感染的标准用药,但其明显的肾毒性及输液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含脂制剂的开发减轻了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本文对两性霉素B制剂的发展历程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广谱抗真菌药物 发展 临床应用 抗菌谱
下载PDF
肉苁蓉总苷对阿霉素所致小鼠心肌线粒体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海力曼.依拉洪 邬利娅.伊明 王晓雯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 (GCs)对阿霉素 (ADR)所致小鼠心肌线粒体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各实验组小鼠心肌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 ,并应用体视学方法对心肌细胞的线粒体体密度 (Vvm )、表面积密度 (Svm )、比表面积 (Qm)及线粒体的面数密度...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 (GCs)对阿霉素 (ADR)所致小鼠心肌线粒体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各实验组小鼠心肌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 ,并应用体视学方法对心肌细胞的线粒体体密度 (Vvm )、表面积密度 (Svm )、比表面积 (Qm)及线粒体的面数密度 (Num)进行计算。结果:ADR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表现为心肌细胞肿胀 ,线粒体弥漫性肿胀、增生、空泡变性 ;肌浆网扩张 ,次级溶酶体增多 ;核体积增大 ,核周隙增宽。 GCs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ADR可导致心肌线粒体的损伤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总苷 阿霉素 心肌细胞线粒体损害 保护作用 体视学 广谱抗肿瘤药物
下载PDF
单味中药和有效部位的抗真菌作用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晗 董佩晶 +1 位作者 童中胜 孔庆云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抗真菌作用 有效部位 单味中 广谱抗真菌药物 单味中草 临床研究综述 临床应用 抗菌谱广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在抗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靖宇 刘宝刚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92-194,共3页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抗肝癌方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广谱抗肿瘤药物 AST 药物应用 临床效果 前列腺癌
下载PDF
中药与格拉司琼对顺铂化疗呕吐反应临床自身交叉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本强 魏正茂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化疗呕吐反应 临床实践 自身交叉 格拉司琼 顺铂 广谱抗肿瘤药物 化学治疗
下载PDF
顺铂不同给药方法所致胃肠道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香英 张风贞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胃肠道反应 顺铂化疗 方法 护理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广谱抗肿瘤药物 DNA结合
下载PDF
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27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丹 孟凡义 +6 位作者 黄芬 张钰 孙启鑫 欧阳昭 徐兵 刘晓力 冯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4,共2页
卡泊芬净是第一个上市的棘白菌素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对难治性侵袭性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治疗有效,且有较好的耐受性。我们对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3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应用了卡泊芬净治疗,现将疗程≥3d并资料完整的27... 卡泊芬净是第一个上市的棘白菌素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对难治性侵袭性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治疗有效,且有较好的耐受性。我们对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3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应用了卡泊芬净治疗,现将疗程≥3d并资料完整的27例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卡泊芬净 感染治疗 临床研究 广谱抗真菌药物 棘白菌素类 曲霉菌 念珠菌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co-administraton of neferine and doxorubicin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doxorubicin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清丹 鞠爱霞 +2 位作者 康宇红 郑春雨 李秋红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25-230,共6页
Doxorubicin is one of the anthracycline anti-neoplastic drugs widely used to treat leukemia, liver,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s and other solid tumors. Howeve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have been limited by its serio... Doxorubicin is one of the anthracycline anti-neoplastic drugs widely used to treat leukemia, liver,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s and other solid tumors. Howeve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have been limited by its serious cardio-cytotoxic effec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eferine, a bis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 extracted from the green embryo in the mature lotus seed,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doxorubicin. The levels of doxorubicin in plasma and tissues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method. The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completed on a reversed-phase C18 column using acetonitrile–phosphate buffer(30:70, v/v) as the mobile phase at a flow rate of 1 mL /min and ultraviolet detection wave length was set at 233 nm. The pharmacokinetic study found that the co-administration of neferine and doxorubici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doxorubicin. There were evident changes in area under the curve(AUC), clearance(CL) and t1/2β in group of pretreatment neferine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group treated with doxorubicin alone. Tissue distribu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doxorubicin distributed to heart, liver and kidney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igher in group of pretreatment with neferine plus doxorubicin than those in the doxorubicin alone-group at 0.5 h and 2 h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 respectively. While the doxorubicin concentrations in spleen and lung drug were slightly increased in the group of pretreatment with neferine plus doxorubicin as compared to that of group of doxorubicin alon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refore, the dose of doxorubicin need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it is administrated in combination with nefer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ferine Doxorubicin Pharmacokinetics HPLC method Anthracycline anti-neoplastic drugs
原文传递
抗寄生虫药物介绍 被引量:1
16
作者 甘绍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3-4,共2页
1概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应用的抗寄生虫药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抗寄生虫药物 广谱抗蠕虫药物 疗效 毒副作用 抗疟
下载PDF
外阴溃疡反复发作半年 被引量:1
17
作者 游云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反复发作 外阴溃疡 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 广谱抗真菌药物 口腔黏膜溃疡 阴部溃疡 外阴肿瘤 莫匹罗星
下载PDF
顺铂治疗恶性肿瘤的毒副作用及临床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美芳 《青岛医药卫生》 2006年第3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临床护理 毒副作用 恶性肿瘤 顺铂 广谱抗肿瘤药物 治疗 胃肠道反应 过敏样反应 抗癌药物 毒副反应
下载PDF
13例外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病原体分布与治疗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鹏飞 张怀强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分析外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特征性体征和病原体分布,探索其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6月唐山眼科医院治疗的外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患者13例(13只眼)的临床资料,从病历中采集患者性别、年... 目的分析外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特征性体征和病原体分布,探索其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6月唐山眼科医院治疗的外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患者13例(13只眼)的临床资料,从病历中采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史、治疗方式、病原体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信息,录入Excel表后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数据。由3位正高级眼科医师重新审阅患者的既往眼科检查结果,并对其特征性体征进行统计描述,同时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1)一般情况:13例(13只眼)患者中男性11例(11只眼),女性2例(2只眼),平均年龄(45.42±6.85)岁。平均病程(8.12±3.45)d。均有明确的开放性眼外伤史,其中以植物刺伤者居多。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新型广谱抗真菌药物(注射用伏立康唑和注射用两性霉素B)联合手术治疗。(2)特征性体征:前房均呈蛛网线样,或棉绒样,或棉团样灰白混浊。其中,伴角膜溃疡似牙膏者2只眼;伴前房积脓者11只眼;角膜灰白浸润伴伪足者11只眼;玻璃体均呈蛛网线状,或棉绒絮样,或棉团样灰白混浊;眼底多灶样黄白色、白色绒样或棉球样改变,视网膜少许出血,严重者视网膜血管白线状。(3)病原体分布:13只眼中,实验室涂片细胞学检查真菌阳性12只眼;病灶标本分离病原体培养出真菌10只眼,其中曲霉菌属5只眼,占比50.00%;镰刀菌属4只眼,占40.00%;酵母菌属1只眼,占比10.00%。(4)临床疗效及并发症:13例患者治疗后,有效10只眼,无效3只眼,有效率为76.92%,BCVA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7,P=0.000),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外伤史、特征性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尽早予广谱抗真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外源性真菌性眼内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 真菌性 眼内炎 病原体检测 玻璃体手术 广谱抗真菌药物
下载PDF
食物对伊曲康唑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小茜 汤明海 冉玉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7期2957-2960,共4页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Z)是第2代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浅部和深部真菌疾病,该药主要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的关键酶麦角固醇合成酶而发挥抗真菌作用。伊曲康唑呈弱碱性,pKa=3.7,仅在酸性溶液中可电离,同时又具...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Z)是第2代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浅部和深部真菌疾病,该药主要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的关键酶麦角固醇合成酶而发挥抗真菌作用。伊曲康唑呈弱碱性,pKa=3.7,仅在酸性溶液中可电离,同时又具有脂溶性、亲蛋白性和在水中溶解度极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生物利用度 广谱抗真菌药物 食物 抗真菌作用 真菌细胞膜 深部真菌 麦角固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