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藿香抗青枯病鉴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贺红 温雁鹰 +1 位作者 许仕仰 梁志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对广藿香幼苗接种青枯菌粗毒素,观察其感病状况,建立广藿香苗期抗性鉴定方法,为广藿香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的青枯菌菌液浓度,绘制青枯菌的生长曲线;分别设置不同广藿香苗龄、不同浓度青枯菌制备粗毒素... 【目的】对广藿香幼苗接种青枯菌粗毒素,观察其感病状况,建立广藿香苗期抗性鉴定方法,为广藿香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的青枯菌菌液浓度,绘制青枯菌的生长曲线;分别设置不同广藿香苗龄、不同浓度青枯菌制备粗毒素及不同接种方法等试验,探讨影响致病性的因素。【结果】青枯菌的生长曲线呈"S"型,青枯菌菌液浓度在稳定期最高可达12.46×108cfu/mL。对于广藿香抗青枯病的苗期鉴定,以100 d左右苗龄的植株较适宜;在0.4×108~0.6×108 cfu/mL浓度范围内,接种植株表现渐进的发病过程,适于进行抗性鉴定。浸根法接种能较快表现青枯病的症状,发病程度也较重,并能缩短抗病鉴定的过程。【结论】初步建立了广藿香抗青枯病的室内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生长发育 青枯菌粗毒素 接种 抗性鉴定
原文传递
青枯菌侵染广藿香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燃 贺红 +4 位作者 邓素坚 李润美 杨玉秀 邓志成 金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6-239,287,288,共6页
【目的】探讨青枯菌对广藿香的入侵过程及侵染后寄主植物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以青枯菌HX6为供试菌株,分别对伤根及不伤根的广藿香试管苗进行侵染试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青枯菌从广藿香根部入侵的过程,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青枯... 【目的】探讨青枯菌对广藿香的入侵过程及侵染后寄主植物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以青枯菌HX6为供试菌株,分别对伤根及不伤根的广藿香试管苗进行侵染试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青枯菌从广藿香根部入侵的过程,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青枯菌侵染后广藿香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青枯菌侵染前期,伤根的植株比不伤根的植株发病更严重;侵染后期,两者的病情指数均为100。电镜观察发现侵染24 h后,青枯菌及其胞外分泌物在广藿香根部出现;48 h时后,在茎部导管出现。青枯菌入侵造成植株茎部导管离析、扭曲及破裂,随之,叶表皮组织也逐渐破坏,植株死亡。【结论】青枯菌对广藿香具有强的亲和性,侵染速度快,青枯菌及其胞外致毒素能直接破坏寄主维管组织,使得水分运输受阻,造成植株枯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生长发育 青枯菌 广藿香/超微结构 广藿香/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