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0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惠特曼和郭沫若的诗歌意象论
被引量:
5
1
作者
廖彬
《郭沫若学刊》
1992年第3期59-63,8,共6页
意象(lmage)是以词语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是诗歌体现思想,表现感情的重要媒介。《易经》云:立象以尽意。用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深远幽隐的意蕴,并使其在审美感应中契合,升华,是文艺创作的基本途径,由此而产生审美意象。意象具...
意象(lmage)是以词语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是诗歌体现思想,表现感情的重要媒介。《易经》云:立象以尽意。用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深远幽隐的意蕴,并使其在审美感应中契合,升华,是文艺创作的基本途径,由此而产生审美意象。意象具有外延性(Denotation)和内涵性(Con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意象
特曼
意象并置
诗歌艺术
审美意象
文艺创作
意象群
立象以尽意
《女神》
幽
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薛宝钗的超稳心态及其美学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贺信民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73-78,共6页
钗、黛优劣之争伴随着整个“红学”史。薛宝钗形象的复杂性几乎包含着《红楼梦》的全部复杂性。文学形象是需要读者深切“理解”的。笔者同意这样的意见;薛宝钗是一个“理智人”。但是,关于这个“理智人”幽隐深微的心态。
关键词
薛宝钗
幽
隐
王夫人
黛玉
美学意义
金玉良缘
贾宝玉
目无下尘
香菱
轻怜痛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道教义理与《列子》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养正
《中国道教》
CSSCI
1991年第2期11-16,共6页
自唐代柳宗元作《辨列子》,对今存《列子》出于战国表示质疑后,学术界颇多随合以为非真本,认为乃后人附益之作,且增窜非实,殊多乖错。但是,道教素尊道家之言,不认为它“迂诞恢诡”,而认为它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宏妙,...
自唐代柳宗元作《辨列子》,对今存《列子》出于战国表示质疑后,学术界颇多随合以为非真本,认为乃后人附益之作,且增窜非实,殊多乖错。但是,道教素尊道家之言,不认为它“迂诞恢诡”,而认为它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宏妙,辞旨纵横,奉之为圭臬。因此撰作道书,多所融摄,成为道教义理不可分之部分。 (一)宇宙生成论方面: 《列子》中的《天瑞篇》、《汤问篇》、《周穆王篇》均较为集中地谈到了对宇宙自然的认识,关于它的生成、演变、状态、未来等等。如《天瑞篇》论宇宙本原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义
《列子》
宇宙自然
幽
隐
生者
宇宙生成论
宇宙本原
太始
道书
虚静
原文传递
文本意义的还原与创造——论张惠言解词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社教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5期18-21,共4页
张惠言在其《词选序》中,意思说得很明确,做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因为词中“义有幽隐,并为指发”.他认为,古人创作的词中蕴藏着深隐曲折的意义,要对这些意义进行阐发.就其显意识而言,是要对文本意义进行还原,发幽烛微,力求准确地把握作家的...
张惠言在其《词选序》中,意思说得很明确,做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因为词中“义有幽隐,并为指发”.他认为,古人创作的词中蕴藏着深隐曲折的意义,要对这些意义进行阐发.就其显意识而言,是要对文本意义进行还原,发幽烛微,力求准确地把握作家的意图,作品的涵义;但在其潜意识中,却隐含着对文本意义的读者再创造.对这一问题的辨析、探讨,于人们对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读者欣赏与文本意义的发现、生成、增值的认识是极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惠言
文本意义
词选
读者欣赏
隐
曲
幽
隐
解词
作品意义
《菩萨蛮》
显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理冤制度述论
被引量:
1
5
作者
艾永明
钱长源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3-79,共7页
理冤制度,即发现、受理并昭雪平反冤案的制度。明代思想家丘浚认为,'吏治不能以皆善',所以理冤对于'通幽隐之情,防壅隔之患'是必不可少的。总结研究封建理冤制度,分析认识它的特点、成因及其得失,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
理冤制度,即发现、受理并昭雪平反冤案的制度。明代思想家丘浚认为,'吏治不能以皆善',所以理冤对于'通幽隐之情,防壅隔之患'是必不可少的。总结研究封建理冤制度,分析认识它的特点、成因及其得失,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同时也能为我们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闻鼓
封建统治者
直诉
社会主义法制
丘浚
户婚田土
幽
隐
刑法志
录囚
唐律疏议
原文传递
巧解幽隐无穷事 探源究本方顺理——对一道“独立事件”问题的解法探究有感
6
作者
杨育池
《中学数学教学》
2015年第3期42-45,共4页
微课以视频为表现方式,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与疑点知识或问题而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是数字化教与学资源中的一种.留心身边,笔者发现我们平时的答疑解惑、辅导讨论活动也短小精干,虽不能通过网络传播,但更...
微课以视频为表现方式,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与疑点知识或问题而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是数字化教与学资源中的一种.留心身边,笔者发现我们平时的答疑解惑、辅导讨论活动也短小精干,虽不能通过网络传播,但更具生成性与互动性,是极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
隐
随机变量
数学期望
两点分布
线性性质
伯努利试验
合情推理
思维过程
数学专业
产婆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黎庶昌《上穆宗皇帝》第一书
7
作者
黎庶昌
《贵州文史丛刊》
1992年第3期19-22,共4页
廪贡生臣黎庶昌稽首顿首,惶恐上言: 皇帝陛下:臣愚伏读七月二十八日星变诏书,勤求中外直言,特开忌讳,冀聆幽隐遗阙,仲见皇上寅畏天命,励精图治之至意。臣窃幸诏书一下,必有直臣烈士披沥肝胆,昌言谠论,侃佩谔谔,指陈利害,以耸动天听,
关键词
黎庶昌
直臣
幽
隐
天听
勤求
满汉
盗贼公行
迁延岁月
北狩
望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巧用夸张 妙趣横生——例谈夸张手法的运用
8
作者
汪明
《作文世界(初中版)》
2005年第1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考场作文
抚尺
话题作文
创意空间
小人国
描写对象
理趣
鲁智深
阴阳界
幽
隐
原文传递
张典诗十二首
9
作者
张典
《江南(诗)》
2014年第6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张典
去哪儿
金平
乾坤大挪移
心比天高
一朵朵
左冲右突
幽
隐
上跳
我在
原文传递
浣溪纱四首(外一首)
10
作者
熊东遨
《岷峨诗稿》
2016年第1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外一首
枕山
小知
应历
幽
隐
花青
一江
风人
来风
原文传递
因言说理散文写作图式及运用
11
作者
贺克春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5年第1期29-32,共4页
随着全国高考以思辨为特征的材料型作文题一统天下,笔者在整理各地公布的高考高分作文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考场作文写作趋势,那就是说理散文已经成为考生选用的主流文体。本文分析该文本写作图式及考场运用技巧。
关键词
说理散文
图式理论
考场作文
作文命题
全国高考
运用技巧
内在动机
春秋战国时期
高中作文教学
幽
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幽隐林下数风流——浅论朦胧诗家第一人李商隐
12
作者
米晓春
《怀化学院学报》
1988年第3期99-102,共4页
宁静中喧哗着激流,隐晦中潜伏着“骚动”;不能大声陈述哀怨,不能直率表达茫然,面对失落中而又有不熄的热望、彷徨中而又有深深的追求的矛盾心理,只有冲破心灵的枷锁,反叛传统,抛弃图解和阐述,抛弃没有咀嚼余地的“明白”,将美归还给大自...
宁静中喧哗着激流,隐晦中潜伏着“骚动”;不能大声陈述哀怨,不能直率表达茫然,面对失落中而又有不熄的热望、彷徨中而又有深深的追求的矛盾心理,只有冲破心灵的枷锁,反叛传统,抛弃图解和阐述,抛弃没有咀嚼余地的“明白”,将美归还给大自然,去解脱心理的不平衡,去外射内心的沉重。这便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共和国诗坛上的一场革命。挑起这场裂变的北岛、舒婷们遇到了猛烈的冲击和斥责。与此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
隐
诗
诗家
幽
隐
舒婷
反叛传统
矛盾心理
八十年代
胧诗
外射
“朦胧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幽隐街的玉树后庭花(外一首)
13
作者
陈东东
《朔方》
2013年第1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外一首
玉树后庭花
幽
隐
薄醉
锁子甲
大波
不知道
上足
垃圾筒
堆雪
原文传递
曲辞谏后主 煞费老臣心
14
作者
刘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1年第2期12-13,共2页
人们常以《出师表》论诸葛亮的品质,以为他忠诚鲠直,是古代忠臣的典范。这方面要算清朝丘维屏说得最明白了,他说:“武侯在国,目睹后主听用嬖昵小人,或难于进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师时叮咛痛切言之,明白剀切中,百转千回,尽去《离骚》
关键词
《出师表》
刘禅
丘维屏
曲辞
幽
隐
蜀后主
武侯
三顾草庐
荐贤
按既定方针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经典研读之《易经·系辞》一百二十六
15
作者
小易
《科技智囊》
2016年第6期70-71,共2页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这句话的原意是:《周易》彰明往事而察知来事,而使微者显著阐明幽隐。开启卦之...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这句话的原意是:《周易》彰明往事而察知来事,而使微者显著阐明幽隐。开启卦之义,使名实相符,以辨别物象。正定(卦爻)言辞,赋上吉凶占断之辞而使之完备。(卦)取名小,它所象征的事类广大。所寓含的旨意深远,所系的卦爻之辞有文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卦爻
断辞
系辞
幽
隐
事类
称名
以明
卦象
易卦
实体思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优雅的汉语容不得粗鄙化
16
作者
刘巽达
《辽宁教育》
2012年第4X期94-95,共2页
某报新近进行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认为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书写格式、行文语气、语法逻辑、词语储备、语言美感等诸方面,问题多多。调查中有网友认为,这些毛病的发生,与"外语热"、网络语言泛滥、影像文化盛行...
某报新近进行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认为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书写格式、行文语气、语法逻辑、词语储备、语言美感等诸方面,问题多多。调查中有网友认为,这些毛病的发生,与"外语热"、网络语言泛滥、影像文化盛行等大有关系,有专家甚至认为,"汉语作为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文化
民意调查
滚滚红尘
李青崖
穆亚
易培基
消化力
热冲击
幽
隐
全民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站在因月光而超载的危桥上
17
作者
张晓风
《青年博览》
2021年第1期6-7,共2页
那地方叫文山,我们当时都站在吊桥上,一边一排,两相对立。月亮升上来,山林隐隐骚动起来,事情就这么单纯,可是我们哗然一下静了下来,我说哗然,是因为那宁静里有着更巨大的喧哗。使万物清朗的是秋天,化幽隐为透明的是满月。
关键词
幽
隐
吊桥
月光
原文传递
《五行》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8
作者
任蜜林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156-173,共18页
在《荀子·非十二子》中,有一段批评子思、孟子的话:“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只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
在《荀子·非十二子》中,有一段批评子思、孟子的话:“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只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在《非十二子》中,荀子对它嚣、陈仲、墨子、慎到等先秦诸子都作了深中肯綮的批评。如批评墨子“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慎到“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等。唯独对子思、孟子的批评,让人费解,因为在传世的文献材料中,未见关于子思、孟子“五行”思想的记载。因此思、孟“五行”到底指什么,为何遭到荀子如此激烈的批判,它与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有何关系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后世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
隐
子思
法先王
文献材料
孟轲
非十二子
《五行》
五行
原文传递
为深邃之思 发幽隐之义——读《离骚探骊》
19
作者
戴金波
《云梦学刊》
1993年第4期14-15,共2页
最近由岳麓书社出版、江立中副教授所著的《离骚探骊》(以下简称《骚探》)一书·对《离骚》研究中的种种疑难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索·提出了自己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观点。成为新时期屈骚研究的新成果。具体说来·该书...
最近由岳麓书社出版、江立中副教授所著的《离骚探骊》(以下简称《骚探》)一书·对《离骚》研究中的种种疑难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索·提出了自己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观点。成为新时期屈骚研究的新成果。具体说来·该书最引人注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以下几个问题的阐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
隐
探骊
屈原学
屈骚
楚辞研究
郭沫若先生
体例结构
江立
岳麓书社
朝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叶减肥说君知
20
作者
常敏毅
《茶博览》
2015年第1期88-89,共2页
公元712年,唐明皇李隆基即位,重用贤才良士,横扫武周时代遗留下的弊政,开始了经济发展的"开元之治"。当时明州(宁波)的陈藏器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进士,紧接着便应召到三原做了主管军事的县尉。他在处理日常公务之余,还专门研究本草,...
公元712年,唐明皇李隆基即位,重用贤才良士,横扫武周时代遗留下的弊政,开始了经济发展的"开元之治"。当时明州(宁波)的陈藏器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进士,紧接着便应召到三原做了主管军事的县尉。他在处理日常公务之余,还专门研究本草,写下了名为《本草拾遗》的10卷巨著。后世的李时珍对陈藏器崇拜不已,不但在《本草纲目》中整段整段地抄录了陈藏器的文章,而且还赞道:"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陈藏器的医术也极为高明,很有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藏器
《本草拾遗》
唐明皇
物类
幽
隐
开顺
气瘿
县尉
三原
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题名
惠特曼和郭沫若的诗歌意象论
被引量:
5
1
作者
廖彬
机构
南开大学中文系
出处
《郭沫若学刊》
1992年第3期59-63,8,共6页
文摘
意象(lmage)是以词语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是诗歌体现思想,表现感情的重要媒介。《易经》云:立象以尽意。用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深远幽隐的意蕴,并使其在审美感应中契合,升华,是文艺创作的基本途径,由此而产生审美意象。意象具有外延性(Denotation)和内涵性(Conna-tion)。
关键词
诗歌意象
特曼
意象并置
诗歌艺术
审美意象
文艺创作
意象群
立象以尽意
《女神》
幽
隐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薛宝钗的超稳心态及其美学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贺信民
出处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73-78,共6页
文摘
钗、黛优劣之争伴随着整个“红学”史。薛宝钗形象的复杂性几乎包含着《红楼梦》的全部复杂性。文学形象是需要读者深切“理解”的。笔者同意这样的意见;薛宝钗是一个“理智人”。但是,关于这个“理智人”幽隐深微的心态。
关键词
薛宝钗
幽
隐
王夫人
黛玉
美学意义
金玉良缘
贾宝玉
目无下尘
香菱
轻怜痛惜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道教义理与《列子》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养正
出处
《中国道教》
CSSCI
1991年第2期11-16,共6页
文摘
自唐代柳宗元作《辨列子》,对今存《列子》出于战国表示质疑后,学术界颇多随合以为非真本,认为乃后人附益之作,且增窜非实,殊多乖错。但是,道教素尊道家之言,不认为它“迂诞恢诡”,而认为它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宏妙,辞旨纵横,奉之为圭臬。因此撰作道书,多所融摄,成为道教义理不可分之部分。 (一)宇宙生成论方面: 《列子》中的《天瑞篇》、《汤问篇》、《周穆王篇》均较为集中地谈到了对宇宙自然的认识,关于它的生成、演变、状态、未来等等。如《天瑞篇》论宇宙本原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
关键词
道教义
《列子》
宇宙自然
幽
隐
生者
宇宙生成论
宇宙本原
太始
道书
虚静
分类号
B95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文本意义的还原与创造——论张惠言解词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社教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5期18-21,共4页
文摘
张惠言在其《词选序》中,意思说得很明确,做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因为词中“义有幽隐,并为指发”.他认为,古人创作的词中蕴藏着深隐曲折的意义,要对这些意义进行阐发.就其显意识而言,是要对文本意义进行还原,发幽烛微,力求准确地把握作家的意图,作品的涵义;但在其潜意识中,却隐含着对文本意义的读者再创造.对这一问题的辨析、探讨,于人们对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读者欣赏与文本意义的发现、生成、增值的认识是极有意义的.
关键词
张惠言
文本意义
词选
读者欣赏
隐
曲
幽
隐
解词
作品意义
《菩萨蛮》
显意识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封建社会理冤制度述论
被引量:
1
5
作者
艾永明
钱长源
机构
苏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3-79,共7页
文摘
理冤制度,即发现、受理并昭雪平反冤案的制度。明代思想家丘浚认为,'吏治不能以皆善',所以理冤对于'通幽隐之情,防壅隔之患'是必不可少的。总结研究封建理冤制度,分析认识它的特点、成因及其得失,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同时也能为我们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登闻鼓
封建统治者
直诉
社会主义法制
丘浚
户婚田土
幽
隐
刑法志
录囚
唐律疏议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巧解幽隐无穷事 探源究本方顺理——对一道“独立事件”问题的解法探究有感
6
作者
杨育池
机构
浙江省象山中学
出处
《中学数学教学》
2015年第3期42-45,共4页
文摘
微课以视频为表现方式,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与疑点知识或问题而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是数字化教与学资源中的一种.留心身边,笔者发现我们平时的答疑解惑、辅导讨论活动也短小精干,虽不能通过网络传播,但更具生成性与互动性,是极真实、
关键词
幽
隐
随机变量
数学期望
两点分布
线性性质
伯努利试验
合情推理
思维过程
数学专业
产婆术
分类号
G63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黎庶昌《上穆宗皇帝》第一书
7
作者
黎庶昌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92年第3期19-22,共4页
文摘
廪贡生臣黎庶昌稽首顿首,惶恐上言: 皇帝陛下:臣愚伏读七月二十八日星变诏书,勤求中外直言,特开忌讳,冀聆幽隐遗阙,仲见皇上寅畏天命,励精图治之至意。臣窃幸诏书一下,必有直臣烈士披沥肝胆,昌言谠论,侃佩谔谔,指陈利害,以耸动天听,
关键词
黎庶昌
直臣
幽
隐
天听
勤求
满汉
盗贼公行
迁延岁月
北狩
望士
分类号
K297.3 [历史地理—历史学]
C5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巧用夸张 妙趣横生——例谈夸张手法的运用
8
作者
汪明
出处
《作文世界(初中版)》
2005年第1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考场作文
抚尺
话题作文
创意空间
小人国
描写对象
理趣
鲁智深
阴阳界
幽
隐
分类号
G63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张典诗十二首
9
作者
张典
机构
平湖市非遗中心
出处
《江南(诗)》
2014年第6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张典
去哪儿
金平
乾坤大挪移
心比天高
一朵朵
左冲右突
幽
隐
上跳
我在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浣溪纱四首(外一首)
10
作者
熊东遨
出处
《岷峨诗稿》
2016年第1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外一首
枕山
小知
应历
幽
隐
花青
一江
风人
来风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因言说理散文写作图式及运用
11
作者
贺克春
机构
江苏常州市第一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5年第1期29-32,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中作文教学序列研究”的成果之一,编号为B-b/2013/02/197
文摘
随着全国高考以思辨为特征的材料型作文题一统天下,笔者在整理各地公布的高考高分作文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考场作文写作趋势,那就是说理散文已经成为考生选用的主流文体。本文分析该文本写作图式及考场运用技巧。
关键词
说理散文
图式理论
考场作文
作文命题
全国高考
运用技巧
内在动机
春秋战国时期
高中作文教学
幽
隐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幽隐林下数风流——浅论朦胧诗家第一人李商隐
12
作者
米晓春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1988年第3期99-102,共4页
文摘
宁静中喧哗着激流,隐晦中潜伏着“骚动”;不能大声陈述哀怨,不能直率表达茫然,面对失落中而又有不熄的热望、彷徨中而又有深深的追求的矛盾心理,只有冲破心灵的枷锁,反叛传统,抛弃图解和阐述,抛弃没有咀嚼余地的“明白”,将美归还给大自然,去解脱心理的不平衡,去外射内心的沉重。这便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共和国诗坛上的一场革命。挑起这场裂变的北岛、舒婷们遇到了猛烈的冲击和斥责。与此同时,“
关键词
李商
隐
诗
诗家
幽
隐
舒婷
反叛传统
矛盾心理
八十年代
胧诗
外射
“朦胧诗”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幽隐街的玉树后庭花(外一首)
13
作者
陈东东
出处
《朔方》
2013年第1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外一首
玉树后庭花
幽
隐
薄醉
锁子甲
大波
不知道
上足
垃圾筒
堆雪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曲辞谏后主 煞费老臣心
14
作者
刘宏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1年第2期12-13,共2页
文摘
人们常以《出师表》论诸葛亮的品质,以为他忠诚鲠直,是古代忠臣的典范。这方面要算清朝丘维屏说得最明白了,他说:“武侯在国,目睹后主听用嬖昵小人,或难于进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师时叮咛痛切言之,明白剀切中,百转千回,尽去《离骚》
关键词
《出师表》
刘禅
丘维屏
曲辞
幽
隐
蜀后主
武侯
三顾草庐
荐贤
按既定方针办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经典研读之《易经·系辞》一百二十六
15
作者
小易
出处
《科技智囊》
2016年第6期70-71,共2页
文摘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这句话的原意是:《周易》彰明往事而察知来事,而使微者显著阐明幽隐。开启卦之义,使名实相符,以辨别物象。正定(卦爻)言辞,赋上吉凶占断之辞而使之完备。(卦)取名小,它所象征的事类广大。所寓含的旨意深远,所系的卦爻之辞有文采。
关键词
卦爻
断辞
系辞
幽
隐
事类
称名
以明
卦象
易卦
实体思维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优雅的汉语容不得粗鄙化
16
作者
刘巽达
出处
《辽宁教育》
2012年第4X期94-95,共2页
文摘
某报新近进行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认为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书写格式、行文语气、语法逻辑、词语储备、语言美感等诸方面,问题多多。调查中有网友认为,这些毛病的发生,与"外语热"、网络语言泛滥、影像文化盛行等大有关系,有专家甚至认为,"汉语作为母语。
关键词
影像文化
民意调查
滚滚红尘
李青崖
穆亚
易培基
消化力
热冲击
幽
隐
全民阅读
分类号
H10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站在因月光而超载的危桥上
17
作者
张晓风
机构
不详
出处
《青年博览》
2021年第1期6-7,共2页
文摘
那地方叫文山,我们当时都站在吊桥上,一边一排,两相对立。月亮升上来,山林隐隐骚动起来,事情就这么单纯,可是我们哗然一下静了下来,我说哗然,是因为那宁静里有着更巨大的喧哗。使万物清朗的是秋天,化幽隐为透明的是满月。
关键词
幽
隐
吊桥
月光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五行》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8
作者
任蜜林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156-173,共18页
文摘
在《荀子·非十二子》中,有一段批评子思、孟子的话:“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只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在《非十二子》中,荀子对它嚣、陈仲、墨子、慎到等先秦诸子都作了深中肯綮的批评。如批评墨子“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慎到“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等。唯独对子思、孟子的批评,让人费解,因为在传世的文献材料中,未见关于子思、孟子“五行”思想的记载。因此思、孟“五行”到底指什么,为何遭到荀子如此激烈的批判,它与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有何关系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后世学者。
关键词
幽
隐
子思
法先王
文献材料
孟轲
非十二子
《五行》
五行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为深邃之思 发幽隐之义——读《离骚探骊》
19
作者
戴金波
机构
本校图书馆
出处
《云梦学刊》
1993年第4期14-15,共2页
文摘
最近由岳麓书社出版、江立中副教授所著的《离骚探骊》(以下简称《骚探》)一书·对《离骚》研究中的种种疑难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索·提出了自己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观点。成为新时期屈骚研究的新成果。具体说来·该书最引人注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以下几个问题的阐述上:
关键词
幽
隐
探骊
屈原学
屈骚
楚辞研究
郭沫若先生
体例结构
江立
岳麓书社
朝庭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叶减肥说君知
20
作者
常敏毅
出处
《茶博览》
2015年第1期88-89,共2页
文摘
公元712年,唐明皇李隆基即位,重用贤才良士,横扫武周时代遗留下的弊政,开始了经济发展的"开元之治"。当时明州(宁波)的陈藏器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进士,紧接着便应召到三原做了主管军事的县尉。他在处理日常公务之余,还专门研究本草,写下了名为《本草拾遗》的10卷巨著。后世的李时珍对陈藏器崇拜不已,不但在《本草纲目》中整段整段地抄录了陈藏器的文章,而且还赞道:"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陈藏器的医术也极为高明,很有科学价值。
关键词
陈藏器
《本草拾遗》
唐明皇
物类
幽
隐
开顺
气瘿
县尉
三原
经济发展
分类号
TS974.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惠特曼和郭沫若的诗歌意象论
廖彬
《郭沫若学刊》
199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略论薛宝钗的超稳心态及其美学意义
贺信民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道教义理与《列子》
李养正
《中国道教》
CSSCI
1991
1
原文传递
4
文本意义的还原与创造——论张惠言解词
李社教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封建社会理冤制度述论
艾永明
钱长源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1
原文传递
6
巧解幽隐无穷事 探源究本方顺理——对一道“独立事件”问题的解法探究有感
杨育池
《中学数学教学》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黎庶昌《上穆宗皇帝》第一书
黎庶昌
《贵州文史丛刊》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巧用夸张 妙趣横生——例谈夸张手法的运用
汪明
《作文世界(初中版)》
2005
0
原文传递
9
张典诗十二首
张典
《江南(诗)》
2014
0
原文传递
10
浣溪纱四首(外一首)
熊东遨
《岷峨诗稿》
2016
0
原文传递
11
因言说理散文写作图式及运用
贺克春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幽隐林下数风流——浅论朦胧诗家第一人李商隐
米晓春
《怀化学院学报》
198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幽隐街的玉树后庭花(外一首)
陈东东
《朔方》
2013
0
原文传递
14
曲辞谏后主 煞费老臣心
刘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中华经典研读之《易经·系辞》一百二十六
小易
《科技智囊》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优雅的汉语容不得粗鄙化
刘巽达
《辽宁教育》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站在因月光而超载的危桥上
张晓风
《青年博览》
2021
0
原文传递
18
《五行》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任蜜林
《中国哲学年鉴》
2016
0
原文传递
19
为深邃之思 发幽隐之义——读《离骚探骊》
戴金波
《云梦学刊》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茶叶减肥说君知
常敏毅
《茶博览》
201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