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一龄幼蟹外部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107
1
作者 耿绪云 王雪惠 +1 位作者 孙金生 张印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4,共6页
选取本实验室群体选育的F3代一龄幼蟹216只,逐个测定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Ⅳ步足长节长、体重等性状,应用通径分析原理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性状为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复相关指数,明确影响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体... 选取本实验室群体选育的F3代一龄幼蟹216只,逐个测定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Ⅳ步足长节长、体重等性状,应用通径分析原理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性状为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复相关指数,明确影响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为中华绒螯蟹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度指标。结果表明,头胸甲宽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5984**)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35.8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体高、Ⅳ步足长节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12837*,0.23698**)相对较小,主要通过头胸甲宽的间接作用(0.55280,0.56598)影响体重。所选性状对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0.8955,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重点性状。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以形态性状指标值估计体重的回归方程:y^=0.5727X2+0.2284X3+0.3473X4-15.0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 形态性状 体重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的幼体发育 被引量:48
2
作者 孙颖民 闫愚 孙进杰 《水产学报》 CAS 1984年第3期219-226,共8页
本文对人工培养的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作了形态描述。据观察,溞状幼体阶段蜕皮4次;大眼幼体阶段蜕皮1次。在22—25℃的条件下培养,自破膜孵出到变态为第1期幼蟹,需经15—18 天。
关键词 三疣梭子 体发育 蜕皮 大眼 形态描述 变态 破膜 观察 人工培养
下载PDF
长江中华绒螯蟹的资源与养殖现状及其种质保护 被引量:40
3
作者 谷孝鸿 赵福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67-271,共5页
根据中华绒螯蟹的资源及其养殖现状 ,分析了我国目前各水系河蟹的种质变异及其河蟹幼蟹培育和成蟹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保护的要求 ,就防止河蟹幼蟹性早熟及和蟹养殖的遗传污染与种质混杂等问题 ,提出了对长江河蟹... 根据中华绒螯蟹的资源及其养殖现状 ,分析了我国目前各水系河蟹的种质变异及其河蟹幼蟹培育和成蟹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保护的要求 ,就防止河蟹幼蟹性早熟及和蟹养殖的遗传污染与种质混杂等问题 ,提出了对长江河蟹品质保持的初步设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 养殖 种质 资源 保护 遗传污染
下载PDF
三水系中华绒螯蟹幼蟹形态判别程序的建立和使用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勇 李思发 +2 位作者 王成辉 李晨虹 赵金良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以中华绒螯蟹幼蟹为研究对象 ,每只幼蟹分别测量 30个形态性状参数 ,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处理和比较分析。 (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瓯江幼蟹形态相近 ,而辽河幼蟹与上述两者的形态差异较大 ;(2 )用逐步判别筛选出... 以中华绒螯蟹幼蟹为研究对象 ,每只幼蟹分别测量 30个形态性状参数 ,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处理和比较分析。 (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瓯江幼蟹形态相近 ,而辽河幼蟹与上述两者的形态差异较大 ;(2 )用逐步判别筛选出的 14个形态参数的判别分析表明 :三个种群间的形态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判别准确率为 :81.4%~ 88.4% (P1)和 82 .5 %~ 91.4% (P2 ) ,判别效果依次为辽河蟹 >瓯江蟹 >长江蟹 ,平均拟合概率为 85 .5 % ;(3)进一步用上述 14个形态参数中对判别分析贡献较大的 9个形态参数作判别分析 ,构建了种群判别公式 ,平均拟合概率虽降至 80 .4% ,但可减少测定和计算工作量的 3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 形态判别 辽河 长江 瓯江
下载PDF
盐度骤变和渐变对三疣梭子蟹幼蟹发育和摄食的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王冲 姜令绪 +1 位作者 王仁杰 李玉全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10-514,共5页
为探讨三疣梭子蟹幼蟹对盐度的适应性,设置盐度骤变和渐变2组试验。骤变试验以27为基础盐度,幼蟹直接转入7、11、15、19、23、31、35、39、43、47、51盐度水体中;渐变试验盐度从27开始,以4/d的日变幅逐渐升至51和降至7,分析不同处理下... 为探讨三疣梭子蟹幼蟹对盐度的适应性,设置盐度骤变和渐变2组试验。骤变试验以27为基础盐度,幼蟹直接转入7、11、15、19、23、31、35、39、43、47、51盐度水体中;渐变试验盐度从27开始,以4/d的日变幅逐渐升至51和降至7,分析不同处理下幼蟹存活率、变态率及摄食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I期幼蟹盐度从27骤变为11~23后,120 h存活率≥50%,骤变为35~47,72 h存活率均降至10%,96 h内幼蟹全部死亡。Ⅱ期幼蟹盐度骤变为7、47、51后,96 h存活率分别为40%、20%、0%,其他处理存活率≥50%。I期幼蟹盐度骤变为11~31时,变态率≥40%,其他处理均为0%;Ⅱ期幼蟹盐度骤变为11~39时,变态率≥40%,其他变态率为10%~30%(51处理组除外,为0%)。盐度骤变试验组存活幼蟹平均摄食卤虫成体1~3.17个。盐度突降<16或突升<8时,幼蟹的摄食量高于其他盐度骤变组。盐度渐变对幼蟹存活率、变态率和摄食量的影响均小于相应盐度下的骤变组。幼蟹适应盐度渐变的能力强于骤变;在盐度的降低或升高变化中,幼蟹能较好的适应盐度降低;幼蟹的盐度适应能力随发育呈增强趋势。15~31为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发育的适宜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 盐度 摄食量 发育
下载PDF
浙北近海三疣梭子蟹洄游分布和群体组成特征 被引量:28
6
作者 宋海棠 丁耀平 许源剑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6-74,共9页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以下简称梭子蟹)是重要的水产资源,是群众渔业机帆船流网作业主要的捕捞对象,也是拖网、张网作业的兼捕对象。近几年来,资源数量有所上升,浙江省年产量从八十年代初25,000吨,至1985年上升到56...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以下简称梭子蟹)是重要的水产资源,是群众渔业机帆船流网作业主要的捕捞对象,也是拖网、张网作业的兼捕对象。近几年来,资源数量有所上升,浙江省年产量从八十年代初25,000吨,至1985年上升到56,000吨,是出口和内销的主要水产品之一。戴爱云(1974—1975)、邓景耀(1980—1982)对渤海梭子蟹的生物学进行过调查,本文仅就浙北近海梭子蟹的洄游分布规律和群体组成特征作一报道,为合理利用梭子蟹资源,指导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 洄游分布 群众渔业 流网作业 Portunus 浙北 张网作业 索饵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幼体和幼蟹的温度适应性 被引量:25
7
作者 廖永岩 肖展鹏 袁耀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4-543,共10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Miers)幼体发育和幼蟹存活及摄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1—27℃有可能出苗,但21℃幼体发育相当慢;24—27℃是适宜育苗温度,27℃是最佳育苗温度。蟹幼体在30℃以上仅发育至Z4,1...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Miers)幼体发育和幼蟹存活及摄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1—27℃有可能出苗,但21℃幼体发育相当慢;24—27℃是适宜育苗温度,27℃是最佳育苗温度。蟹幼体在30℃以上仅发育至Z4,18℃以下,仅发育至Z3。温度骤变5d后,幼蟹在10—30℃存活100%,35℃存活75%,5℃以下仅能存活4h。存活幼蟹,20—30℃摄饵正常,日平均摄饵量达4.64g以上。5℃/d的温度渐变时,幼蟹在10—35℃存活100%,5℃存活25%,40℃存活不超过6h。存活幼蟹,30℃摄饵最佳,日平均摄饵量达9.80g;20—35℃摄饵正常,日平均摄饵量达5.1g以上;15℃和10℃摄饵很少,日平均摄饵量分别为0.5g和0.1g;5℃以下及40℃不摄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 温度 人工育苗 养殖
下载PDF
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的一种球状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22
8
作者 姜静颖 邢殿楼 +1 位作者 王斌 宋良国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51-53,共3页
辽宁省盖州市一养蟹场送检的中华螯蟹幼蟹体内组织,经分离提取后,在电镜下观察到一种小球状病毒粒子,直径约30nm左右,数量较多,此病毒有可能是造成幼蟹大量死亡的病原。本文报道了电镜对此病毒观察结果。
关键词 中华绒螯 小球状病毒粒子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对幼蟹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新章 何珍秀 付培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6-18,共3页
本文采用不同的脂肪源对幼蟹的增重率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纯品饲料中添加7%的鱼油,幼蟹获得极大的增重率,达21.87%。在同样比例下,花生油对幼蟹的增重率为7.39%,而豆油和小麻油(香油)对幼蟹的增重率效果不明显... 本文采用不同的脂肪源对幼蟹的增重率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纯品饲料中添加7%的鱼油,幼蟹获得极大的增重率,达21.87%。在同样比例下,花生油对幼蟹的增重率为7.39%,而豆油和小麻油(香油)对幼蟹的增重率效果不明显。其原因是这几种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差别很大,含量相差甚远,鱼油中含有丰富的20:5ω3和22:6ω3,特别是22:6ω3含量很高,可以促进幼蟹的生长。其他几种油中的必需脂肪酸(20:5ω3和22:6ω3)甚微或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脂肪酸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一龄阶段的成活率与生长性能比较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成辉 李思发 +1 位作者 李晨虹 赵金良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11-115,共5页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对中华绒螯蟹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在一龄阶段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试验。对两种群各生长月份的体重、壳长和壳宽等数据进行线性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 )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的成活率和增重率差异不显...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对中华绒螯蟹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在一龄阶段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试验。对两种群各生长月份的体重、壳长和壳宽等数据进行线性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 )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的成活率和增重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2 )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各月份生长差异不显著 (P>0 .0 5 ) ,月份间的生长差异均极显著 (P <0 .0 1 ) ;两种群雄性月平均体重均高于雌性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3)两种群个体生长差异明显 ,变异系数达 40以上 ,长江种群的变异系数高于辽河种群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 种群 生长性能 成活率
下载PDF
温度和体重对中华绒螯蟹幼蟹饥饿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温小波 陈立侨 +1 位作者 艾春香 周忠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7-361,共5页
于 1998年 9月— 12月对均重为 3 6 4、1 6 9和 0 5 2g三种规格的中华绒螯蟹幼蟹在 15、2 0、2 5和 30℃四种温度条件下的饥饿代谢进行了测定 ,以探讨体重和温度变化对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耗氧率 (RO)和氨氮排泄率 (RN)都随温度升... 于 1998年 9月— 12月对均重为 3 6 4、1 6 9和 0 5 2g三种规格的中华绒螯蟹幼蟹在 15、2 0、2 5和 30℃四种温度条件下的饥饿代谢进行了测定 ,以探讨体重和温度变化对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耗氧率 (RO)和氨氮排泄率 (RN)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随体重增大而减小 ,其关系式可分别表示为 :RO=0 130 9We0 0 490T和RO=0 4 2 5 4W-0 1999;RN=3 36 4 9e0 0 484T和RN=0 4 4 0 0W-2 90 0 。不同体重幼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饥饿代谢率差异显著 ,饥饿代谢率随体重的增大而减少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同时 ,体重对能源物质的供能比有较大影响 ,三种规格的幼蟹 ,其代谢底物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的能量比分别为 6 4∶4 1 8∶5 1 8、6 7∶2 7 8∶6 5 5和 7 3∶4 3 8∶4 8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 温度 体重 饥饿代谢
下载PDF
饲料中胆固醇水平对幼蟹生长和饲料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汪留全 李海洋 +1 位作者 胡王 江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5,共3页
以初始体重为 1 13± 0 3 5g的幼蟹为实验对象 ,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 60d的生长实验。以鱼油 /豆油 (2∶1,W /W )为脂肪源 ,以不同胆固醇的水平 ,配制成饲料脂肪含量为 8%的 3种等氮、等能饲料 ,用于研究饲料中胆固醇水平对幼... 以初始体重为 1 13± 0 3 5g的幼蟹为实验对象 ,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 60d的生长实验。以鱼油 /豆油 (2∶1,W /W )为脂肪源 ,以不同胆固醇的水平 ,配制成饲料脂肪含量为 8%的 3种等氮、等能饲料 ,用于研究饲料中胆固醇水平对幼蟹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虽然各实验组的生长性能和对饲料利用率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但在饲料中添加 0 2 %胆固醇时 ,实验组幼蟹的增重率和对饲料的利用率明显优于其他组。这说明在饲料中添加 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胆固醇 生长发育 饲料利用率 转化率
下载PDF
不同水系河蟹幼蟹的养成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德昆 林乐峰 《水产养殖》 CAS 1997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水产养殖 饲养
下载PDF
眼柄切除及注射黄体酮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卵巢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崔青曼 袁春营 吴婷婷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6期30-34,共5页
采用切除单侧、双侧眼柄及注射黄体酮药物的方法研究对幼蟹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切除双侧眼柄可明显增加幼蟹体重、蜕壳频率 ,极显著提高卵巢指数、肝胰腺指数和卵巢 /肝胰腺质量比 ,极显著增大卵母细胞直径 ;切除单侧眼柄可极显... 采用切除单侧、双侧眼柄及注射黄体酮药物的方法研究对幼蟹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切除双侧眼柄可明显增加幼蟹体重、蜕壳频率 ,极显著提高卵巢指数、肝胰腺指数和卵巢 /肝胰腺质量比 ,极显著增大卵母细胞直径 ;切除单侧眼柄可极显著增加卵巢指数和卵巢 /肝胰腺质量比 ,极显著增大卵母细胞直径 ;注射黄体酮药物可极显著增大卵母细胞直径 ,卵巢指数、卵巢 /肝胰腺质量比增加未达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柄切除手术 黄体酮 中华绒螯 卵巢发育
下载PDF
豆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彦良 李二超 +5 位作者 禹娜 田文静 江星 孙立梅 齐霁 陈立侨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1-521,共11页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为全鱼油(F1)、25%(F2)、50%(F3)和75%(F4)豆油替代组和全豆油组(F5),每组4个重复,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27±0.03)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6周,评价豆油替代鱼...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为全鱼油(F1)、25%(F2)、50%(F3)和75%(F4)豆油替代组和全豆油组(F5),每组4个重复,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27±0.03)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6周,评价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各组幼蟹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F4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1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F4组幼蟹的血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5组最低。幼蟹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F4组最高,显著高于F3组(P<0.05),F3和F4组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F1、F2和F5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F1组幼蟹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最高(P<0.05),其余各组之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F4组幼蟹的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最高,而F5组最低(P<0.05);各组幼蟹的溶菌酶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束后,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10 d,发现F5组幼蟹最早出现死亡,且该组幼蟹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F1和F4组(P<0.05)。结果提示,采用豆油完全替代饲料中的鱼油对幼蟹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但会降低其抵抗感染疾病的能力;用75%豆油替代鱼油可在明显提高幼蟹免疫机能和抗病力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 鱼油 豆油 替代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磷脂和HUFA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存活、生长、蜕壳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常国亮 吴旭干 +2 位作者 成永旭 王宗凯 陆剑锋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9-337,共9页
实验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初始体质量为1.8g左右。饲料A添加6%鳕鱼肝油和4%大豆卵鳞脂(饲料含4.53%磷脂和1.08%HUFA),饲料B添加10%的猪油(饲料含0.39%磷脂和0.18%HUFA);实验蟹单个体饲养(可防止蜕壳期间蟹相互残杀而获... 实验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初始体质量为1.8g左右。饲料A添加6%鳕鱼肝油和4%大豆卵鳞脂(饲料含4.53%磷脂和1.08%HUFA),饲料B添加10%的猪油(饲料含0.39%磷脂和0.18%HUFA);实验蟹单个体饲养(可防止蜕壳期间蟹相互残杀而获得饲料外的营养源),雌蟹(F)、雄蟹(M)各60个,实验周期120d。结果表明:两组饲料条件下,幼蟹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平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时间及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A组幼蟹肝胰腺和肌肉的总脂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并且A组蟹肝胰腺和肌肉中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这表明,在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添加4.53%磷脂和1.08%HUFA对其存活、生长、蜕壳无显著影响,但可使其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总脂含量降低,而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升高。本研究结果旨在为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营养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生产上幼蟹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 脂肪 蜕壳 生化组成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不同发育阶段腹肢粘液腺同工酶的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贾守菊 应雪萍 +1 位作者 陈艳乐 李春花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4年第4期52-60,共9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中华绒螯蟹不同发育阶段 (幼蟹、未成熟蟹、成熟蟹及抱卵蟹 )腹肢粘液腺的乳酸脱氢酶 (LDH)、醇脱氢酶 (ADH)、苹果酸脱氢酶 (MDH)、过氧化物酶 (POD)、酯酶 (EST)及淀粉酶 (AMY)等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中华绒螯蟹不同发育阶段 (幼蟹、未成熟蟹、成熟蟹及抱卵蟹 )腹肢粘液腺的乳酸脱氢酶 (LDH)、醇脱氢酶 (ADH)、苹果酸脱氢酶 (MDH)、过氧化物酶 (POD)、酯酶 (EST)及淀粉酶 (AMY)等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腹肢粘液腺中 ,LDH同工酶的表达较稳定 ,均只有一条酶带 ,酶活性呈逐步减弱趋势 ,至抱卵蟹时活性又增强 ;ADH同工酶在不同发育阶段酶带数及酶活性也呈减少趋势 ,至抱卵蟹时又重新增加 ;MDH同工酶有m -MDH和s-MDH两种类型 ,其比值随发育阶段不同有一定变化 ;不同发育阶段POD同工酶活性均较弱 ;EST同工酶至抱卵蟹时酶带数最多 ,活性相对最强 ;AMY同工酶随不同发育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阶段 抱卵 中华绒螯 LDH同工酶 粘液腺 酶活性 MDH POD同工酶 过氧化物酶(POD)
下载PDF
饲料中磷脂水平对幼蟹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汪留全 李海洋 +1 位作者 胡王 江河 《饲料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以初始体重为 (1.2 3± 0 .36 )g的幼蟹为试验对象 ,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 6 0d的生长试验。以鱼油 /豆油 (2∶1,W/W )为脂肪源 ,以不同大豆磷脂水平 ,配制成饲料脂肪含量为 8%的 3种等氮、等能饲料 ,用于研究饲料中磷脂水平对幼... 以初始体重为 (1.2 3± 0 .36 )g的幼蟹为试验对象 ,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 6 0d的生长试验。以鱼油 /豆油 (2∶1,W/W )为脂肪源 ,以不同大豆磷脂水平 ,配制成饲料脂肪含量为 8%的 3种等氮、等能饲料 ,用于研究饲料中磷脂水平对幼蟹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虽然各试验组的生长性能和对饲料利用率指标之间无显著的差异 (P >0 .0 5 ) ,但试验幼蟹的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随着饲料中磷脂水平的上升而提高。这说明 ,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磷脂具有促进幼蟹生长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饲料中磷脂有效促进幼蟹生长的适宜添加量应为 2 %~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磷脂水平 生长 饲料利用率 体重 大豆 增重率 饲料转化率
下载PDF
施肥对幼蟹池塘养殖水质影响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勇 马旭洲 王昂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4-893,共10页
为了探究施肥对河蟹幼蟹养殖水质的影响,于2016年6—10月在上海崇明幼蟹培育基地选择6口池塘进行研究。实验设置不施肥处理组和施肥处理组,并对以上处理组和水源的水温(T)、溶解氧(DO)、pH、化学需氧量(CODMn)、总磷(TP)、磷酸盐(PO_4^(... 为了探究施肥对河蟹幼蟹养殖水质的影响,于2016年6—10月在上海崇明幼蟹培育基地选择6口池塘进行研究。实验设置不施肥处理组和施肥处理组,并对以上处理组和水源的水温(T)、溶解氧(DO)、pH、化学需氧量(CODMn)、总磷(TP)、磷酸盐(PO_4^(3-)-P)、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酸盐(NO_3^--N)、亚硝酸盐(NO-2-N)、钙镁总硬度和叶绿素a(Chl. a)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幼蟹池塘水质变化具有明显季节特征,其中6月和9月两组池塘水质因子较为平稳,7—8月两组池塘CODMn、Chl. a出现显著升高而DO显著下降,养殖末期(10月)两组池塘除总硬度和DO大幅下降,剩余水质因子显著升高。实验中水源和两组池塘的水温和pH差异不显著(P> 0. 05)。水源DO和NO_3^--N显著高于施肥与不施肥池塘(P <0. 05),不施肥池塘的TP、PO_4^(3-)-P、Chl. a和总硬度均显著低于施肥池塘(P <0. 05)。幼蟹池塘施肥后会引起TN、NH_4^+-N、NO_2^--N、NO_3^--N和CODMn短暂性显著升高(P <0. 05)。研究发现,对比两组池塘的综合效益,得出两者差异不显著。池塘施肥会因N、P营养元素积累过多,造成施肥池塘水质劣于不施肥池塘。因此,池塘养蟹采用不施肥的策略更符合生态养殖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 施肥 水质规律
原文传递
中华绒螯蟹幼蟹蜕壳的生态学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堂林 李钟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33-337,共5页
本文对河蟹幼蟹蜕壳过程及蜕壳后的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观察,并初步探讨了蜕壳与光照、温度及生境的关系对于0.5-2g的幼蟹,蜕壳期大约需要3-6h,软壳期需要2h,薄壳期需要15h.幼蟹特别喜欢选择有草的生境作为蜕壳地... 本文对河蟹幼蟹蜕壳过程及蜕壳后的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观察,并初步探讨了蜕壳与光照、温度及生境的关系对于0.5-2g的幼蟹,蜕壳期大约需要3-6h,软壳期需要2h,薄壳期需要15h.幼蟹特别喜欢选择有草的生境作为蜕壳地点,也喜欢在池塘浅水区蜕壳,但是在2m以内水深对蜕壳成功率没有影响.蜕壳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蜕壳的数量显著高干夜间(F(1.30)= 13. 4, P= 0. 0009),蜕壳高峰发生在上午(07: 00- 11: 00),低谷一般发生在夜间(23: 00- 03:00).协方差分析(昼夜为协变量)表明:水温的昼夜变化(28-35℃)对蜕壳并没有显著的影响(F7,11= 1.99, P= 0. 1467),在水温高达 35℃时蜕壳仍然能顺利进行,蜕壳下限温度在 1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 蜕壳 生态环境 光照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