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众幸福指数:为什么幸福感高于满意度? 被引量:24
1
作者 郑方辉 卢扬帆 覃雷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82 156,共16页
对公众幸福指数测量结果进行数据结构分析,本文旨在探究幸福感高于满意度的原因,以及背后所折射的各种社会矛盾。从主观幸福感内涵出发,借鉴罗纳德·英格哈特范式,采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咨询调查构建测量指标体系,在全国7个省市及广... 对公众幸福指数测量结果进行数据结构分析,本文旨在探究幸福感高于满意度的原因,以及背后所折射的各种社会矛盾。从主观幸福感内涵出发,借鉴罗纳德·英格哈特范式,采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咨询调查构建测量指标体系,在全国7个省市及广东省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公众主观幸福感(感性幸福)与现实生活质量满意度(理性幸福)存在明显反差,幸福感远高于满意度。究其原因,不仅与模型所包含的个人及家庭、社会、政府、自然环境、评价技术等因素及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密切相关,更是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公众理想与现实落差的强烈反映。置于公共管理的视域,政府善治仅为公众幸福一个维度,政府与其不断提出更多的"幸福承诺",不如转变理念、优化职能、放松管制,激活民间活力,让公众真正掌握自身的"幸福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指数 幸福 满意度 政府绩效 幸福
原文传递
论数字劳动幸福权
2
作者 谢霄男 《商业经济》 2024年第6期129-132,共4页
劳动是幸福之源。数字劳动作为人类劳动方式的最新样态,与人的数字化生存具有直接同一性,数字劳动幸福权与人的数字化生存质量具有高度相关性。提升人的数字化生存质量,需要坚决捍卫人的数字劳动幸福权。维护数字劳动幸福权的前提,是从... 劳动是幸福之源。数字劳动作为人类劳动方式的最新样态,与人的数字化生存具有直接同一性,数字劳动幸福权与人的数字化生存质量具有高度相关性。提升人的数字化生存质量,需要坚决捍卫人的数字劳动幸福权。维护数字劳动幸福权的前提,是从本体论层面上认清什么是数字劳动幸福权。数字劳动幸福权是数字主体通过劳动获得属人的属性而获取深层愉悦体验的权利。准确把握数字劳动幸福权这一概念,有必要将之与数字活动幸福权、数字劳动幸福观以及数字劳动幸福感等做进一步的辨析。确证并肯定人的本质力量、唤起并增强人的劳动意愿、发展并提升人的劳动能力,是维护参与主体数字劳动幸福权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数字活动 幸福 幸福 幸福
下载PDF
论公民的幸福权 被引量:6
3
作者 鲜开林 《社会科学论坛》 2011年第8期181-190,共10页
伴随生存型向发展型社会的转变,我国公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有了更高的期待,由此催生了现代公民幸福权的日益彰显。本文系统性地论述了公民幸福权的科学内涵、公民幸福权的实践基础、公民幸福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现代公民 幸福
下载PDF
“幸福”如何变为一种权利?——透过《幸福的历史》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石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94,共5页
追求并拥有幸福,如同追求自由、平等一样,是世界各国人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幸福权的形成,却不是一以贯之的。在西方思想史上,"幸福"有着不同的面相,自古希腊以降,历经数千年不断的观念转换,最终形成了幸福是一种权利... 追求并拥有幸福,如同追求自由、平等一样,是世界各国人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幸福权的形成,却不是一以贯之的。在西方思想史上,"幸福"有着不同的面相,自古希腊以降,历经数千年不断的观念转换,最终形成了幸福是一种权利的观念。幸福权是一种主观性的权利,与人的个体性有关,因此不同主体有着不同的幸福权。在中国语境中,幸福权的形成有特定的历史根基和历史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天赋人 观念演变 幸福的历史》
下载PDF
十九大与中国人权事业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管华 李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7期20-31,共12页
十九大的顺利召开,为我国人权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国内层面上看,新时代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创造性地提出了幸福权,同时,对平等发展权提出了更高要求;合宪性审查也已提上日程,宪法法律监督成为保障人权的可能手段。从国际层... 十九大的顺利召开,为我国人权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国内层面上看,新时代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创造性地提出了幸福权,同时,对平等发展权提出了更高要求;合宪性审查也已提上日程,宪法法律监督成为保障人权的可能手段。从国际层面上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智慧受到更多关注,在对国际人权保护和"中国梦"的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 幸福 平等发展 合宪性审查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关系的法律实践与价值理念——以青海省为例
6
作者 王怡 蒋传光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1期144-150,共7页
在法治的框架下,法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关系一般是通过利益冲突化解、内部纷争解决、立法促进等具体实践来体现,并由此来彰显对民族团结进步关系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的平等、和谐、自由等法律价值理念,最终期望将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关系提... 在法治的框架下,法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关系一般是通过利益冲突化解、内部纷争解决、立法促进等具体实践来体现,并由此来彰显对民族团结进步关系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的平等、和谐、自由等法律价值理念,最终期望将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关系提升为民众的幸福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关系 法律实践 平等 幸福
下载PDF
论代孕母的合法化基础 被引量:43
7
作者 张燕玲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7-140,共4页
代孕母自出现以来因其有效的社会功能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因其衍生过多的法律伦理问题而在各国遭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有的则予以全面禁止。我国也是禁止代孕母的国家之一。禁止代孕是否符合法理精神?立足于代孕母合法化的国际潮流,从法对人... 代孕母自出现以来因其有效的社会功能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因其衍生过多的法律伦理问题而在各国遭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有的则予以全面禁止。我国也是禁止代孕母的国家之一。禁止代孕是否符合法理精神?立足于代孕母合法化的国际潮流,从法对人的基本权利的限制、无伤害不禁止原则、正义原则及维护人的追求幸福权和家庭权几个方面深入论证了代孕母合法化的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孕母 生育自由 伤害 正义 追求幸福 家庭
下载PDF
论劳动幸福权 被引量:30
8
作者 何云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4,共7页
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源和基础。人的所有权利都是劳动幸福权的具体化和展开,但不能同劳动幸福权相冲突。在劳动的本真意义上,幸福是理所当然的。任何劳动都应该展现幸福,区别只是程度的差异而已。... 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源和基础。人的所有权利都是劳动幸福权的具体化和展开,但不能同劳动幸福权相冲突。在劳动的本真意义上,幸福是理所当然的。任何劳动都应该展现幸福,区别只是程度的差异而已。然而,在实然的情况中,劳动却可能因各种原因出现异化。劳动可能不仅无法展现人的类本质,反而成为压迫人、折磨人的事情,从而导致人不愿意劳动、厌恶劳动、逃避劳动。异化劳动损害了人的劳动幸福权。劳动是否异化的判断标准不是别的,最根本的判断依据是看劳动幸福权是否受到了损害。劳动幸福权是不同于劳动幸福观、劳动幸福感以及相关的劳动权、劳动权益等的概念。从理论上阐释清楚劳动幸福权的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确立这样的观念:劳动幸福不单单是个人的事情,也不单单是社会的事情,而是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社会有责任健全整体的维护劳动幸福权的良好治理体系,个人更要努力奋斗,通过自身创造性诚实劳动实现幸福美好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创造人 劳动幸福 自由劳动 幸福 幸福
下载PDF
劳动幸福权:通过劳动创造兑现的人之初始权利 被引量:26
9
作者 何云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4,172,F0003,共11页
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不可转让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人的所有权利的源泉和基础,其他所有权利都是该权利的衍生和拓展。人的应有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解放权和尊严权等各种应有的权利都是通过劳动幸福权而得到解释和说明的。... 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不可转让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人的所有权利的源泉和基础,其他所有权利都是该权利的衍生和拓展。人的应有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解放权和尊严权等各种应有的权利都是通过劳动幸福权而得到解释和说明的。但是,法律并不能直接保护劳动幸福权,而只能将应有权利法定化,使其成为法定权利。所以,法律是规定法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系统。法定权利是依据应有权利而明确的。而应有权利必须要有终极价值支撑,那就是劳动幸福权。这样,劳动幸福权不是一种具体的权利事项,而是所有权利的总根源、总钥匙。劳动幸福权要基于"劳动确证人的类本质,克服各种异化,回归自由劳动,使人获得属人的属性"这样的人性假设基础才能加以解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和"只有自由劳动才是幸福的"假设必然推论出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通过劳动创造把人从其余动物中提升出来的初始权利,也是人人都拥有的通过自身努力去克服劳动消极因素从而发挥其积极因素的平等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幸福 生存 发展 解放 尊严
下载PDF
美好生活、民生保障与劳动幸福权的最大化实现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何云峰 潘二亮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90,共12页
美好生活是一种人人期待和向往的生活状态,但要使得这种生活状态成为一种可测量和可触摸的具体存在,则离不开劳动幸福权概念的出场和引入。美好生活在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与当前阶段的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幸... 美好生活是一种人人期待和向往的生活状态,但要使得这种生活状态成为一种可测量和可触摸的具体存在,则离不开劳动幸福权概念的出场和引入。美好生活在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与当前阶段的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幸福权。只有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幸福权,民生才能真正得到保障。这样的新型民生保障与传统的那种救济型、仁慈型、施舍型民生保障是完全不同的,它属于更加深层的民生保障。这样的深层民生保障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劳动幸福权理论上才能得到学理支撑。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皆拥有的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体现的是每个人获得属人属性的天然权利。它既是一切合理性之合理的根据,也是一切不合理性之不合理的根据。每个人都需要在创造性的诚实劳动中实现劳动幸福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民生保障 劳动幸福 劳动幸福
原文传递
论社团监管之价值目标选择与优化——基于劳动幸福理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云峰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40,F0002,共10页
从价值观层面分析,现有的社团监管价值观基本上都是二元对立的:监管和被监管。二元分离的价值范式会给国家治理现代化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既对现代公民的公共性培育十分不利,又无法建立真正的社会信任。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出路是从二元对... 从价值观层面分析,现有的社团监管价值观基本上都是二元对立的:监管和被监管。二元分离的价值范式会给国家治理现代化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既对现代公民的公共性培育十分不利,又无法建立真正的社会信任。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出路是从二元对立的价值范式走向一元的价值共识。只有从价值目标定位的层面上双方达成一致,才会改变二元对立的价值范式。超越秩序本身以及隐藏在社团现象背后的价值目标实际上是具有一致性的。双方在本质上并不彼此矛盾和冲突,彼此不应该对立起来。追求人民福祉是双方的共同初心。超越个人奋斗的幸福需要纯粹公共性建构的幸福和仁爱公共性建构的幸福。两种公共性联合起来一致地最大限度地放大劳动幸福程度,才能使每个人的劳动幸福权得到最大化保障和实现。社团及其监管部门只有以放大劳动幸福程度为价值目标定位,才能彼此达成真诚的合作共识。只有在公共性建构的基础上,以劳动幸福权最大化保障为价值目标定位,才能消除社团监管中的二元对立价值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幸福 劳动幸福 社会组织 社团监管 公共性
下载PDF
基于劳动幸福权的新型民生保障探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云峰 李晓霞 《改革与战略》 2021年第11期1-8,共8页
民生保障作为美好生活所内含的一个重要向度,关系着美好生活的实现程度,其价值旨归是保障人民福祉和人民幸福。从人权的角度来看,民生保障首先是要保障人的生存权(满足人生存需要的权利),而生存需要的满足有赖于物质生产活动的展开,所... 民生保障作为美好生活所内含的一个重要向度,关系着美好生活的实现程度,其价值旨归是保障人民福祉和人民幸福。从人权的角度来看,民生保障首先是要保障人的生存权(满足人生存需要的权利),而生存需要的满足有赖于物质生产活动的展开,所以保障人的生存权的核心在于保障劳动人权。也就是说,民生保障的根本是最大化保障人民的劳动幸福权。传统民生保障不具备最大化保障劳动幸福权的条件,而是局限于浅层次的兜底和救助,所以要向新型民生保障转变。新型民生保障是建立在劳动幸福权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的深层次民生保障。与传统民生保障相比,新型民生保障更注重平等和公平,具有普惠性和持续性,能够更广泛、更全面地惠及全体人民,是更高级、更深层次、更加展现属人性的民生保障。新型民生保障的实现依赖于民生保障概念的重构、社会精神文化价值系统的重构、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的民生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民生保障 共同富裕 劳动幸福 美好生活
原文传递
城市美好生活中劳动幸福权的三重维度
13
作者 张向荣 《山东工会论坛》 2024年第2期38-47,共10页
宜居宜业是人们对于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实践中,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个人的劳动幸福权是良善社会的必备条件。劳动幸福权主要包括三重维度:从价值维度来看,劳动幸福权是城市美好生活的价值旨归,“美好生活的人”存在... 宜居宜业是人们对于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实践中,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个人的劳动幸福权是良善社会的必备条件。劳动幸福权主要包括三重维度:从价值维度来看,劳动幸福权是城市美好生活的价值旨归,“美好生活的人”存在的理想状态是获得劳动幸福权;从动力维度来看,不断增长的劳动幸福权是美好生活的发展动因,有助于推动美好生活意蕴深化;从实践维度来看,劳动幸福权是助推城市美好生活实现的具体途径。人们通过赢得劳动幸福权而获取自我价值认同,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美好生活的目标。探讨劳动幸福权与城市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对于践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新时代使命要求,以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宜居宜业 城市治理 劳动幸福
下载PDF
新时代深层民生保障: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云峰 《广西社会科学》 2023年第9期1-8,共8页
民生问题历来是大家都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在当下追求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的时代需求下,民生问题就更加被重视。对此,与民生有关的民生保障问题也受到了很大关注和讨论,它不仅关乎民生,也关乎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的实现。新时代背景下,... 民生问题历来是大家都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在当下追求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的时代需求下,民生问题就更加被重视。对此,与民生有关的民生保障问题也受到了很大关注和讨论,它不仅关乎民生,也关乎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的实现。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民生保障已不能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浅层次的兜底或救助必须做好,但不能就此止步,还必须转向更深层更高水平的以人为本的民生保障。深层民生保障具有新的内涵和特征,它以保障劳动幸福权的最大化实现为目的,具有全纳性和更广泛的普惠性、平等性和更高程度的公平性、持续性和更灵活多样的动态性等特征。区别于传统民生保障,深层民生保障更能满足人们对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良好的民生保障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为此,应该在做好传统民生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深层的以人为本的民生保障,从劳动幸福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深层民生保障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民生保障 深层民生保障 劳动幸福 共同富裕 美好生活 民生问题
下载PDF
以新时代人权发展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小妹 《国际法研究》 2018年第3期3-17,共15页
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中国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古今中外,从人类角度出发,构建超越民族国家的共同价值观和世界... 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中国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古今中外,从人类角度出发,构建超越民族国家的共同价值观和世界性秩序的思想源远流长,而且都是建立在对人性、人的本质、存在方式或幸福感的终极追求上。从历史角度观察,二战以来,人权观念的产生以及对保障人权的义务和责任的制度构建,成为推动国际社会加强相互合作,建设国际秩序的重要价值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以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为根本目标,以保障人权的充分实现为价值基础和具体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在保障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基础上促进新时代人权发展事业,推动构建一个可实现的合作共赢的、更加公平正义的世界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人类命运共同体 保障 生存 发展 追求幸福
原文传递
工作时间规制:劳动价值保护的视角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丹 何云峰 《工会理论研究》 2019年第3期4-11,共8页
“996工作制”热议的背后包含着更为深刻的理论问题。这种工作制不仅违反了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也完全违背了良善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要求,更是对劳动幸福权的严重侵犯和损害。因此,“996工作制”所暴露的实际上是工作时间如何规制... “996工作制”热议的背后包含着更为深刻的理论问题。这种工作制不仅违反了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也完全违背了良善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要求,更是对劳动幸福权的严重侵犯和损害。因此,“996工作制”所暴露的实际上是工作时间如何规制、劳动价值如何保护的问题。它的危害一方面在于对整个社会劳动再生产的可持续性的破坏和未来生产能力的透支,另一方面也会直接导致过度劳动、职业病、精神压迫、消极情绪、知识陈旧与技能退化,从而使得个体劳动创造能力下降。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从价值引导、社会治理和科技应用等方面有效地保护劳动价值,进而才能真正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幸福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6工作制" 劳动幸福 劳动价值保护 工作时间 规制
下载PDF
澄清与引申:劳动幸福权理论的合法性与两种属性
17
作者 潘二亮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9-56,共8页
学界对于劳动幸福权理论主要存在两点异议:劳动幸福的客观性与权利性。劳动幸福权理论是从“自觉且自由”的劳动去理解幸福的,劳动幸福不是指主观的劳动幸福感,而是指最高层次的幸福——自觉且自由的劳动。经济的社会形态,特别是资本经... 学界对于劳动幸福权理论主要存在两点异议:劳动幸福的客观性与权利性。劳动幸福权理论是从“自觉且自由”的劳动去理解幸福的,劳动幸福不是指主观的劳动幸福感,而是指最高层次的幸福——自觉且自由的劳动。经济的社会形态,特别是资本经济的社会形态决定了劳动的二重性,即幸福与不幸福,又由于劳动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正义、行为正当的基础。因此,劳动的二重性必然要求劳动幸福成为一种权利,并且是最高的人权,实现劳动幸福权是每一个人不可剥夺的初始权利。劳动幸福权理论正是奠基于对幸福的自觉且自由和对劳动二重性的现实理解之上的。劳动幸福权理论具有价值与方法两种属性。其价值属性为超越资本主义社会价值体系,建立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提供了指南,而其方法属性为我们剖析社会问题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幸福 客观性 利性 价值属性 方法属性
下载PDF
马克思正义概念的两种规定与时代解读——以“劳动幸福”为理论进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丹 何云峰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2期13-21,共9页
劳动与正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回避的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正义问题的论争的实质在于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及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正义概念涉及两种规定:一是法权维度的正义概念;二是价值维... 劳动与正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回避的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正义问题的论争的实质在于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及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正义概念涉及两种规定:一是法权维度的正义概念;二是价值维度的正义概念。马克思正是从这两种规定出发,一方面认为资本主义具有非正义性,但同时具有暂时的表面合理性,另一方面又承认现实中正义问题所包含的文化价值维度,对资本主义所导致的不正义现象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将这两种规定性统一起来的正是马克思的劳动正义观。劳动正义是现代社会正义问题的时代主题,关键在于厘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劳动过程的边界及其哲学效应。劳动正义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社会修正,其途径就是保障劳动幸福权、提高劳动幸福程度。因此,保障劳动幸福权是现代社会最大的劳动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正义 劳动幸福
下载PDF
共同富裕是劳动幸福权实现的最终样态
19
作者 王永秋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34-43,共10页
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源和基础。[1]劳动生产出物质文化产品,满足着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创造了富裕幸福的生活。与此同时,在劳动创造美好富裕生活的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地实现着人的劳动幸福权这一... 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源和基础。[1]劳动生产出物质文化产品,满足着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创造了富裕幸福的生活。与此同时,在劳动创造美好富裕生活的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地实现着人的劳动幸福权这一初始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幸福权就是人们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哲学依据;而作为人类社会共同目标追求的“共同富裕”则与劳动幸福权的实现同频共振,是人的劳动幸福权实现的最终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劳动幸福 自由劳动 异化劳动
下载PDF
浅谈劳动之为人发展和幸福的本真根源
20
作者 潘二亮 王秀娟 《理论经纬》 2017年第1期20-30,共11页
劳动釗造人,一方面超越从外在自然世界寻求人之谜的非历史解答,另一方面也超越了从内在心灵世界寻求人之谜的非历史解答,而把人的本质置入劳动外化的社会历史的境遇中去寻求人之避的具体解答;人因劳动这一主体性活动在满足自身物质需求... 劳动釗造人,一方面超越从外在自然世界寻求人之谜的非历史解答,另一方面也超越了从内在心灵世界寻求人之谜的非历史解答,而把人的本质置入劳动外化的社会历史的境遇中去寻求人之避的具体解答;人因劳动这一主体性活动在满足自身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在发展着自己社会的精神需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有两个面向,一个是对外,即自然界越来越成为属人的世界,为人发展的对象;另一个面向,即对内精神世界越来越超脱对于物的依赖性,而发展自己的“自由个性”;从现实来看,对于“劳动幸福权”的保障,就是首要的人权保障,这是一切人的幸福生活的最初根源,也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构的“阿基米德”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釗造人 劳动 劳动幸福 价值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