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气式空天飞机对TBCC动力的需求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梅东牧 林鹏 王战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4,30,共4页
随着空天技术的迅猛发展,研究以吸气式发动机或以组合式发动机为动力的空天飞机,成为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吸气式空天飞机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挑战,动力就是决定因素之一。对空天飞机动力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涡轮基组合... 随着空天技术的迅猛发展,研究以吸气式发动机或以组合式发动机为动力的空天飞机,成为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吸气式空天飞机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挑战,动力就是决定因素之一。对空天飞机动力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动力因其工作范围较大而成为空天动力的最佳选择。对比分析了串联/并联TBCC的技术特点,归纳总结了空天飞机对组合动力的技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式 空天飞机 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 串联 并联布局 飞行任务
下载PDF
并联式TBCC发动机进排气系统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丁午 王强 胡海洋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39,共5页
针对一并联式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气动方案,对其从涡轮向冲压模态转换过程中的典型工作点上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模态转换中涡轮发动机进气道的流量系数逐渐下降,反压承受能力逐渐减弱,冲压发动机... 针对一并联式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气动方案,对其从涡轮向冲压模态转换过程中的典型工作点上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模态转换中涡轮发动机进气道的流量系数逐渐下降,反压承受能力逐渐减弱,冲压发动机进气道的流量系数逐渐增加。模态转换中,涡轮发动机喷管在不同落压比(NPR=20~80)下均无明显流动分离现象;冲压发动机喷管分离区逐渐减小,且随着落压比的增加分离程度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进气系统 排气系统 并联布局 模态转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并联式TBCC发动机排气系统气动特性研究
3
作者 张丁午 王强 胡海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6-70,共5页
采用变比热计算方法对Ma7一级并联式TBCC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内外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其在整个飞行包线范围内的气动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涡轮模态过程中,当马赫数较低时,排气系统的气动特性较差,随着马赫数的增加其性能逐... 采用变比热计算方法对Ma7一级并联式TBCC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内外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其在整个飞行包线范围内的气动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涡轮模态过程中,当马赫数较低时,排气系统的气动特性较差,随着马赫数的增加其性能逐渐好转;在模态转换过程中,虽然排气系统的流场结构十分复杂,但是没有出现明显的流动分离现象,整个排气系统气动特性变化平稳,有利于模态转换的顺利完成;在冲压模态过程中,排气系统的流场结构均匀,推力系数虽然略有降低,但是总体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排气系统 并联布局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内并联型TBCC进气道方案设计及验证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华军 郭荣伟 谢旅荣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75-2483,共9页
提出了一种带可变几何泄流腔的内并联型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进气道设计方案.介绍了进气道的总体设计思路,给出了进气道的设计马赫数、转级马赫数及飞行轨迹,对不同来流条件下进气道的工作方式以及全马赫数范围进气道型面调整的安排进... 提出了一种带可变几何泄流腔的内并联型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进气道设计方案.介绍了进气道的总体设计思路,给出了进气道的设计马赫数、转级马赫数及飞行轨迹,对不同来流条件下进气道的工作方式以及全马赫数范围进气道型面调整的安排进行了论述,确定了进气道主要气动参数与型面参数的选取原则.通过数值模拟和高速风洞试验的手段,对进气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Ma0≤2.5时,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均在0.8以上,当2.5<Ma0≤4.5时,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均在0.3以上,符合进气道总体方案的要求;冲压模态下,冲压通道的出口马赫数均小于0.4,出口静压均大于0.5个标准大气压,均能满足冲压燃烧室的燃烧需求.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涡轮通道具有良好的进/发匹配特性,且进气道涡轮/冲压通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开展组合动力研究提供方案参考和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发动机 并联布局 进气道 泄流腔 数值模拟 风洞试验
原文传递
TBCC进气道变几何泄流腔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华军 郭荣伟 谢旅荣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14-2723,共10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内并联型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进气道全马赫数范围的可变几何泄流腔方案,给出了可变几何泄流腔的设计方法;研究了泄流腔及其几何特征参数对进气道流场特征和气动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几何特征参数对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 提出了一种用于内并联型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进气道全马赫数范围的可变几何泄流腔方案,给出了可变几何泄流腔的设计方法;研究了泄流腔及其几何特征参数对进气道流场特征和气动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几何特征参数对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采用三维流场数值模拟手段,对泄流腔可变型面参数随飞行马赫数Ma0的调节规律和进气道在全马赫数范围内的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泄流腔开启之后,随着Ma0的增加,泄流腔进口宽度和喉道高度不断减小,且均呈前急后缓的减小趋势;在Ma0≤2.0和Ma0≥2.5时,泄流腔进口前角均随Ma0的增加而减小;当Ma0≤2.5时,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均在0.8以上,当2.5<Ma0≤4.5时,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均在0.3以上,符合进气道总体方案的要求;冲压模态下,冲压通道的出口马赫数均小于0.4,出口静压均大于0.5个标准大气压(50.662 5kPa),均能满足冲压燃烧室的燃烧需求.结合高速风洞试验研究结果,印证了可变几何泄流腔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发动机 并联布局 进气道 变几何泄流腔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TBCC进气道涡轮通道扩张段设计及涡轮模态特性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华军 刘兴国 +1 位作者 郭荣伟 谢旅荣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1-191,共11页
采用拓展中心线、不同的流通截面面积变化规律和倒圆半径变化规律对内并联型TBCC(turbine based combined cycle engine)进气道涡轮通道扩张段进行了设计.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涡轮通道扩张段设计参数的影响规律和涡轮模态下涡轮... 采用拓展中心线、不同的流通截面面积变化规律和倒圆半径变化规律对内并联型TBCC(turbine based combined cycle engine)进气道涡轮通道扩张段进行了设计.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涡轮通道扩张段设计参数的影响规律和涡轮模态下涡轮通道扩张段的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高速风洞试验结果对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心线控制点纵坐标在1.50~2.25、涡轮通道扩张段出口等直段长度与出口直径比值在0.3~0.7的范围内取值时,涡轮通道扩张段可获得较高的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和较小的出口总压畸变指数;采用前急后缓的流通截面面积和倒圆半径变化规律能使涡轮通道扩张段获得较小的出口总压畸变指数;随着飞行马赫数的增加,进气道和涡轮通道扩张段的流量系数先不断减小,在飞行马赫数为0.9附近达到最小,之后又逐渐增加,涡轮通道扩张段出口总压恢复系数不断升高,在飞行马赫数为0.7附近达到最大,之后又逐渐降低;涡轮模态下,涡轮通道扩张段出口总压畸变指数均小于0.5,能很好地满足涡轮发动机对进口流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发动机 并联布局 进气道 涡轮通道扩张段 涡轮模态 TBCC 风洞试验
原文传递
一箭三星发射结构布局及斜推分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商显扬 杜朋 +2 位作者 王桂娇 刘立东 吴义田 《强度与环境》 2018年第1期7-11,共5页
一箭多星发射多以一颗主星搭载多颗小卫星的方式实现,结构布局常采用串联方式布局。对于多颗主星的发射,若采用串联布局则会增加整流罩纵向长度,降低星箭组合体的刚度,并严重影响运载能力,同时,为了获得较好的卫星姿态,串联布局时的星... 一箭多星发射多以一颗主星搭载多颗小卫星的方式实现,结构布局常采用串联方式布局。对于多颗主星的发射,若采用串联布局则会增加整流罩纵向长度,降低星箭组合体的刚度,并严重影响运载能力,同时,为了获得较好的卫星姿态,串联布局时的星箭分离过程对于上面级的依赖较大,成本较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星并联斜置安装布局方案以及三星同时分离方案,既节省了整流罩空间,提高了星箭组合体的刚度,又可以不借助上面级调姿进行星箭分离,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提高了分离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推分离 三星并联布局 可靠性
下载PDF
新型并联梯度蜂窝结构的面内力学性能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振 丁洋 +1 位作者 王陶 王良模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5-163,共9页
借鉴并联弹簧系统的联接机制,基于功能梯度的概念建立了并联梯度蜂窝结构(HPD)的理论和有限元模型。从变形模式、平台应力和吸能性能三方面讨论了梯度系数对HPD面内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梯度系数只影响动态压缩下HPD的变形模... 借鉴并联弹簧系统的联接机制,基于功能梯度的概念建立了并联梯度蜂窝结构(HPD)的理论和有限元模型。从变形模式、平台应力和吸能性能三方面讨论了梯度系数对HPD面内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梯度系数只影响动态压缩下HPD的变形模式。当梯度系数较大时,并联梯度对HPD平台区域有显著提高,能量吸收能力也随之提高。本研究深刻了解并联梯度对HPD内在特性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梯度布局 面内压缩 蜂窝结构 变形模式 平台应力 能量吸收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