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 被引量:94
1
作者 姚玮 陈敏 +2 位作者 牟善科 高明智 钱照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0,94,共5页
分析了典型微电网中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环流模型,并针对传统下垂法控制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和频率的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调节下垂系数控制法,有效减小了微电网负荷突变等情况下母线电压幅值及... 分析了典型微电网中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环流模型,并针对传统下垂法控制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和频率的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调节下垂系数控制法,有效减小了微电网负荷突变等情况下母线电压幅值及频率的波动。同时,根据并联逆变器的输出无功功率调节自身输出阻抗,抑制微电网中逆变器之间的无功功率环流,减少由于无功功率环流引起的系统设备容量和线路损耗增加等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仿真和实验均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逆变器 并联 环流 PQ下垂法
下载PDF
基于下垂特性控制的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动态性能分析 被引量:94
2
作者 张尧 马皓 +1 位作者 雷彪 何湘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8,共7页
对于无互联信号线逆变器并联系统,采用传统有功和无功功率下垂控制法往往会引起动态性能的问题。该文在传统下垂法中额外加入瞬态下垂分量,并且稳态下垂分量采用了旨在减小连线阻抗影响的并联控制策略,使多逆变器模块的电流均分能快速... 对于无互联信号线逆变器并联系统,采用传统有功和无功功率下垂控制法往往会引起动态性能的问题。该文在传统下垂法中额外加入瞬态下垂分量,并且稳态下垂分量采用了旨在减小连线阻抗影响的并联控制策略,使多逆变器模块的电流均分能快速达到稳定。运用小信号建模分析表明控制方程系数的匹配能较大的影响瞬态响应,合理的参数设计有利于动态性能的提高。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实现全数字化逆变器并联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能有效提高无互联信号线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并联 动态性能 下垂控制法
下载PDF
基于主从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肖岚 胡文斌 +1 位作者 蒋渭忠 严仰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3-137,共5页
基于主从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由 3个采用输出电压瞬时值和滤波电感电流瞬时值双闭环反馈控制的逆变器模块构成 ,通过共用电压调节器实现负载均分 .理论分析证明并联系统的输出阻抗减小 ,输出电压精度提高 .电路仿真结果表明逆变器输出... 基于主从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由 3个采用输出电压瞬时值和滤波电感电流瞬时值双闭环反馈控制的逆变器模块构成 ,通过共用电压调节器实现负载均分 .理论分析证明并联系统的输出阻抗减小 ,输出电压精度提高 .电路仿真结果表明逆变器输出滤波电容和逆变器的电流环放大倍数是影响负载均分的主要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该并联方案可行 ,并联系统具有较好的均流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 逆变器 主从控制 均流 工作原理 逆变模式
下载PDF
求一般6-SPS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全部位置正解 被引量:39
4
作者 刘安心 杨廷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研究了上下平台均不为平面的一般一般6-SPS并联机器人机构的位置正解问题。首先建立了含6个变量的位置正解方程组,然后采用四元齐次化法,跟踪960条同伦路径,求出了其全部40组位置正解。
关键词 并联 机器人机构 位置正解 连续法
下载PDF
并联型电力有源滤波器控制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杨君 王兆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7-102,共6页
简述了并联型电力有源滤波器的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着重分析了其三种控制方式,即检测负载电流控制方式、检测电源电流控制方式和复合控制方式,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复合控制具有较为理想的补偿特性。
关键词 有源滤波器 谐波抑制 控制 并联
下载PDF
开关电源共模传导干扰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和军平 陈为 姜建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55,共6页
该文分析了一台单相小功率回扫式开关电源的传导干扰源和共模干扰传播通道,在细致分析回扫变压器绕组和屏蔽层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开关电源的共模传导干扰电路模型。具体说明了各干扰源的作用。根据模型,提出了串联共模变压器和并联补... 该文分析了一台单相小功率回扫式开关电源的传导干扰源和共模干扰传播通道,在细致分析回扫变压器绕组和屏蔽层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开关电源的共模传导干扰电路模型。具体说明了各干扰源的作用。根据模型,提出了串联共模变压器和并联补偿绕组的方法,以改善电源输出端共模干扰的抑制效果,并进行了验证。文中对输出采用同步整流管对共模传导干扰模型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源 干扰模型 共模干扰 回扫变压器 电路模型 传导干扰 补偿绕组 抑制效果 干扰源 小功率 屏蔽层 输出端 整流管 传播 并联 串联
下载PDF
逆变器并联系统中谐波环流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张宇 段善旭 +1 位作者 康勇 陈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7-72,共6页
逆变器中,电压瞬时值反馈调节对死区等因素造成的输出电压波形畸变有着很好的校正作用,但在实验中发现,对于大功率逆变器,由于滤波电感及并机电抗都很小,使得死区等因素可引起很大的谐波环流,而电压瞬时值反馈控制对这种谐波环流的抑制... 逆变器中,电压瞬时值反馈调节对死区等因素造成的输出电压波形畸变有着很好的校正作用,但在实验中发现,对于大功率逆变器,由于滤波电感及并机电抗都很小,使得死区等因素可引起很大的谐波环流,而电压瞬时值反馈控制对这种谐波环流的抑制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该文为研究谐波环流的产生机理及瞬时值反馈控制对谐波环流的抑制作用,建立了基于谐波扰动的逆变器模型。研究表明,瞬时值反馈控制对谐波环流的抑制能力与其波形校正能力存在相互关系。通过对电压单环,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的谐波环流抑制能力的比较,发现波形控制效果较好的瞬时值反馈控制,对谐波环流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仿真与实验验证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并联 电压瞬时值反馈 谐波环流
下载PDF
并联UPS系统均流控制 被引量:49
8
作者 于玮 徐德鸿 周朝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63-67,共5页
研究了一种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UPS)均流控制方法,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控制逆变基准电压幅值和相位的基础上加入了输出滤波电感电流的直流分量控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以及电感电流直流分量通过CAN总线进行传输,... 研究了一种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UPS)均流控制方法,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控制逆变基准电压幅值和相位的基础上加入了输出滤波电感电流的直流分量控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以及电感电流直流分量通过CAN总线进行传输,提高了并联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滤波电感电流直流分量控制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并联UPS系统的均流特性以及稳定性。2台DSP控制的30 kVA三相四线UPS并联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验证明该控制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并联均流效果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间断电源 功率控制 并联 均流 滤波电感电流控制
下载PDF
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的功率解耦控制策略 被引量:47
9
作者 阚加荣 谢少军 吴云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40-45,共6页
传统下垂控制方法会引起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误调节。该文在考虑逆变器输出阻抗和线路阻抗中阻性分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因逆变器模块滤波电感和线路阻抗差异造成的无功分配不均的原因,提出了功率下垂解耦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消除并... 传统下垂控制方法会引起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误调节。该文在考虑逆变器输出阻抗和线路阻抗中阻性分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因逆变器模块滤波电感和线路阻抗差异造成的无功分配不均的原因,提出了功率下垂解耦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消除并联系统的误调节,但并不能改善功率分配不均的现象。分析得知,逆变器模块较大的输出电压幅值将使该逆变器发出较大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由此提出了改进型的功率解耦控制策略,该方法可以使功率分配不均的现象得到改善。原理试验样机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先进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并联 功率均分 解耦控制 参数差异
下载PDF
基于正负刚度并联的新型隔振系统研究 被引量:49
10
作者 张建卓 董申 李旦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4-318,共5页
分析了正负刚度的概念,提出了通过正负刚度弹簧并联实现超低频隔振的新方法.并联负刚度弹簧不但显著降低了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同时也改善了系统的阻尼特性,提高了隔振系统产生高频内共振的频率.对所研制的正负刚度并联隔振系统进行的... 分析了正负刚度的概念,提出了通过正负刚度弹簧并联实现超低频隔振的新方法.并联负刚度弹簧不但显著降低了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同时也改善了系统的阻尼特性,提高了隔振系统产生高频内共振的频率.对所研制的正负刚度并联隔振系统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由于并联了负刚度弹簧,隔振系统固有频率从6Hz降低到0.75Hz,隔振能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刚度 隔振系统 弹簧 并联 固有频率 超低频 内共振 高频 阻尼特性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分布式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 被引量:46
11
作者 方天治 阮新波 +1 位作者 肖岚 刘爱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30-36,共7页
逆变器的冗余并联控制技术是实现交流供电系统高可靠性的关键。逆变器并联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主从法必须依赖主模块工作,没有实现真正的冗余控制;频率电压外特性下垂法存在输出外特性较差等不足。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分布式并联控制策... 逆变器的冗余并联控制技术是实现交流供电系统高可靠性的关键。逆变器并联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主从法必须依赖主模块工作,没有实现真正的冗余控制;频率电压外特性下垂法存在输出外特性较差等不足。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分布式并联控制策略易于实现逆变器的冗余及热插拔,但其存在输出外特性软的缺点,该文在该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加上了负载电流前馈控制技术,以提高输出外特性,同时保留了原控制方案的输出限流功能和均流效果不变。论文分析比较了加负载电流前馈技术前后的输出外特性及环流特性,并研制了一台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 负载电流前馈 输出外特性 环流 限流
下载PDF
微网中三相逆变器无互连线并联新型下垂控制策略 被引量:45
12
作者 阚志忠 张纯江 +2 位作者 薛海芬 董杰 邬伟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68-74,共7页
首先论述基于公共节点电压的逆变器并联功率理论的局限性,从新的角度推导基于逆变器输出端电压的并联功率理论。通过线性组合定义"类功率"变量,类有功功率和类无功功率分别只与相位差和幅值差有关,从而提出无互联线并联"... 首先论述基于公共节点电压的逆变器并联功率理论的局限性,从新的角度推导基于逆变器输出端电压的并联功率理论。通过线性组合定义"类功率"变量,类有功功率和类无功功率分别只与相位差和幅值差有关,从而提出无互联线并联"类功率"下垂控制策略。推导新型控制策略下的并联系统小信号数学模型,为并联系统的性能分析和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在2台三相逆变器并联平台上进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均表明并联系统具有良好的均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垂控制 三相逆变器 并联 微电网 .
下载PDF
我国铁矿山选矿技术成就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37
13
作者 毛益平 黄礼富 赵福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从铁矿石的选别工艺、选别设备、选别药剂等方面介绍了我国铁矿山选矿新技术的发展情况,概括了近年来选矿新技术的应用所取得的成效,并联系当前铁矿山选矿的实际情况,展望了铁矿山选矿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 铁矿山 选矿技术 选别工艺 铁矿石 药剂 并联 发展展望 中国 发展情况 趋势
下载PDF
随机Petri网模型中变迁的串、并联性能等价化简技术 被引量:28
14
作者 田立勤 林闯 周文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134-1137,共4页
随机Petri网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的研究始终是Petri网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随机Petri网模型中 ,变迁的串、并联是Petri网模型的主要基本形式 ,对它的化简不仅有助于解决随机Petri网状态空间的爆炸问题 ,而且也为其他随机Petri网的化简... 随机Petri网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的研究始终是Petri网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随机Petri网模型中 ,变迁的串、并联是Petri网模型的主要基本形式 ,对它的化简不仅有助于解决随机Petri网状态空间的爆炸问题 ,而且也为其他随机Petri网的化简技术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诸如工作流、多媒体等重要的随机Petri网模型中也存在大量的变迁的串、并联结构 ,所以对随机Petri网模型变迁的串、并联的化简 ,特别是能够推导出它的性能等价的数学公式就显得很有必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随机Petri网变迁的串并联的模型化简技术 ,推导出了变迁的串、并联化简的性能等价公式 ,并给出一个化简的例子 ,最后对结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PETRI网 模型化简 串联 并联 变迁化简 性能等价方程 SPN
下载PDF
聚落与交通:“路学”视域下中国城乡社会结构变迁 被引量:43
15
作者 周大鸣 廖越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9-191,256,共13页
交通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对交通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重视。本文引入"路学"的视角,通过山西省介休市大靳村的田野材料,探讨道路网络变迁对中国城乡社会结构的影响。文章指出,传统社会的城乡结构主... 交通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对交通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重视。本文引入"路学"的视角,通过山西省介休市大靳村的田野材料,探讨道路网络变迁对中国城乡社会结构的影响。文章指出,传统社会的城乡结构主要是一种小区域、多层级的"串联式"格局;而在当代社会,中国突飞猛进的"交通革命"使得中国社会的时空距离被大大压缩,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中间层级也随之消减,大区域、扁平化的"并联式"格局取代原来的"串联式"格局成为当代中国城乡社会结构变迁的一种典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学 道路网络 串联 并联 城乡社会结构
下载PDF
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建模和环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38
16
作者 肖岚 李睿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6,共6页
传统的基于功率差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是由电力系统中同步电机并网理论演变而来,通过分别改变各并联模块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来分别控制各模块输出无功和有功功率平衡,但该并联均流方案应用于电压电流双闭环反馈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时... 传统的基于功率差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是由电力系统中同步电机并网理论演变而来,通过分别改变各并联模块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来分别控制各模块输出无功和有功功率平衡,但该并联均流方案应用于电压电流双闭环反馈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时有较大的控制误差。本文建立了考虑环流因素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逆变器闭环系统电路模型,依据传递函数推导出并联系统有功环流和无功环流与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的关系。建立基于等效输出阻抗和求解微分方程的环流特性分析方法,给出了逆变器输出有功环流和无功环流与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并联均流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证实有功和无功环流均受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控制方案有较好的均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 逆变器 环流 输出阻抗 建模
下载PDF
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管开路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肖岚 李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9-104,共6页
冗余容错控制的关键在于故障的诊断。该文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管开路故障诊断进行了研究。以半桥逆变器为例,分析了逆变器并联系统在功率管开路故障下的等效电路和故障表现形式,提出了几种故障识别... 冗余容错控制的关键在于故障的诊断。该文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管开路故障诊断进行了研究。以半桥逆变器为例,分析了逆变器并联系统在功率管开路故障下的等效电路和故障表现形式,提出了几种故障识别方案。通过检测并联系统各模块电感电流,在两台并联实验样机上实现了故障识别和故障模块的在线切除,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简单,适合于任意数量逆变器并联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 并联 逆变器 开路故障 故障诊断 电感电流
下载PDF
电液比例位置同步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构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韩波 王庆丰 路甬祥 《机床与液压》 E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0,2,共4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电液比例位置同步控制系统的结构对稳态和动态同步误差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并联结构加同步误差反馈并辅之以比例控制的特殊处理算法的比例位置同步控制系统,可具有二阶无静差度和很好... 本文着重分析了电液比例位置同步控制系统的结构对稳态和动态同步误差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并联结构加同步误差反馈并辅之以比例控制的特殊处理算法的比例位置同步控制系统,可具有二阶无静差度和很好的同步控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同步系统 串联 结构 并联 电液比例系统
下载PDF
基于阻性下垂的逆变器无线并联均流控制 被引量:40
19
作者 林燎源 林钊 +1 位作者 刘伟 马皓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3-50,共8页
通过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参数的设计将逆变器输出阻抗调整为阻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阻性输出阻抗的功率下垂策略,加入自适应虚拟电阻以调节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改善有功功率调节,削弱有功功率均分同输出电压幅值的强耦合,在并联单元... 通过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参数的设计将逆变器输出阻抗调整为阻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阻性输出阻抗的功率下垂策略,加入自适应虚拟电阻以调节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改善有功功率调节,削弱有功功率均分同输出电压幅值的强耦合,在并联单元输出电压幅值由于不可控因素造成一定程度差异时也能实现较好的功率均分。引入电压参考前馈,用于补偿瞬时值电压环未引入积分环节造成的空载闭环增益损失。有效值环的加入在保证系统负载调整率的同时,也使得系统闭环不会出现过增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案应用于阻性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均流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并联 阻性输出阻抗 虚拟阻抗 前馈
下载PDF
同伦迭代法及应用于一般6-SPS并联机器人机构正位置问题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永 严静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9-194,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同伦函数的新迭代法,它不需选取初值并可求出全部解,比传统的同伦(连续)法简化了求解过程,提高了计算效率和可靠性。将该方法应用于求解一般6-SPS机械手的正位置问题,得到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同伦迭代法 并联 机械人机构 正位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