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帽儿山不同林龄落叶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
被引量:
22
1
作者
王薪琪
韩轶
王传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7-609,共13页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受到干扰后退化土壤的肥力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采伐后次生林发展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动态尚不明确。在帽儿山森林生态站的落叶阔叶林中设置了一个由采伐后0年...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受到干扰后退化土壤的肥力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采伐后次生林发展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动态尚不明确。在帽儿山森林生态站的落叶阔叶林中设置了一个由采伐后0年(采伐迹地)、10年、25年、56年的林分构成林龄系列样地,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在生长季期间(4–10月)每月测定各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C_(mic))、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N_(mic))、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Cdis)、可溶性全氮含量(Ndis)、土壤含水率、温度等因子,以探索采伐干扰后不同林龄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时间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长季均值差异显著,C_(mic)表现为56年和采伐迹地显著高于25年和10年林分;N_(mic)表现为采伐迹地、56年显著高于10年林分,25年林分居中;C_(mic)/N_(mic)表现为56年、10年林分显著高于25年林分、采伐迹地。(2)采伐迹地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变化格局与其他3个林龄林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长季后期,前者表现为降低,而后者表现为升高或变化不明显;10年、25年、56年林分C_(mic)、N_(mic)季节变化格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长季前期,变化幅度随林龄增长而降低;4个林龄林分C_(mic)/N_(mic)季节变化均表现为"W"形。(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随林龄而变:随林龄增长,C_(mic)、N_(mic)的影响因子由土壤含水率(采伐迹地、10年生)逐渐转变为土壤可溶性养分含量(10年、25年、56年林分);采伐迹地C_(mic)/N_(mic)影响因子为土壤温度和Cdis,其他3个林龄林分则为Cdis/Ndis。这些结果说明:在采伐干扰后的次生林发展过程中,植被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不断变化,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进而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显示出地上植被变化与地下微生物动态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干扰
年龄
系列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生物量氮
季节动态
温带森林
原文传递
高寒沙地乌柳防护林碳库随林龄的变化
被引量:
14
2
作者
于洋
贾志清
+3 位作者
朱雅娟
刘艳书
刘海涛
李清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52-1760,共9页
植被恢复是改善脆弱生态系统的有效方式。长期的植被恢复能够提高沙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以青海共和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乌柳(Salix cheilophila)防护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碳库与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探讨乌柳防...
植被恢复是改善脆弱生态系统的有效方式。长期的植被恢复能够提高沙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以青海共和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乌柳(Salix cheilophila)防护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碳库与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探讨乌柳防护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结果表明:随林龄增加,乌柳各组分碳浓度变化规律并不显著(P>0.05),而碳贮量显著增加(P<0.05),且不同林龄乌柳各组分碳库的分配比例不同,树干碳贮量占林分碳贮量的百分比最高。各林龄(6、11、16、21a)乌柳林碳贮量分别为4.95、9.93、14.67 t/hm2和21.99 t/hm2。土壤碳库随植被恢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各林龄土壤碳库(0—200cm)分别为9.54、13.03、17.18和19.05 t/hm2。较之6、11a土壤碳库增加26.78%,16a较之11a提高24.16%,21a较16a提高9.82%。地被物层(植被残体)固碳量分别为0.27、0.29、0.33、0.43 t/hm2。不同林龄乌柳林生态系统碳库分别为14.76、23.25、32.18 t/hm2和41.48 t/hm2。各林龄乌柳植被层碳库分别占该林龄总碳库的33.54%、42.71%、45.59%和53.01%,土壤碳库分别占该林龄总碳库的64.63%、56.04%、53.39%和45.93%,而地被物层分别占该林龄总碳库的1.83%、1.25%、1.03%和1.03%。较之恢复前的,各林龄碳库依次增加57.05%、36.52%、27.75%和22.42%。植被恢复各阶段年净碳累积速率分别为1.41、1.70、1.79、1.86 t C hm-2a-1。乌柳防护林生态系统具有"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柳
高寒沙地
碳浓度
碳贮量
年龄
系列
碳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巨桉人工林不同林龄阶段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
10
3
作者
陈礼清
张丹桔
张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2-476,共5页
为了解巨桉人工林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研究了1~10a生巨桉人工林林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结果显示,土壤细菌在土壤微生物类群中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数量最低,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随土层加深而降低,...
为了解巨桉人工林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研究了1~10a生巨桉人工林林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结果显示,土壤细菌在土壤微生物类群中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数量最低,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偶尔出现逆向分布;各微生物类群及微生物数量呈现1~4a降低,而后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Pielou和Shannon-wiener指数轮伐期前(1~3或4a)有波动的增加,而后随林龄逐渐减小;Simpson指数呈相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人工林
年龄
系列
土壤微生物数量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帽儿山不同林龄落叶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
被引量:
22
1
作者
王薪琪
韩轶
王传宽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出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7-609,共13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1BAD37B01)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_15R09)
文摘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受到干扰后退化土壤的肥力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采伐后次生林发展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动态尚不明确。在帽儿山森林生态站的落叶阔叶林中设置了一个由采伐后0年(采伐迹地)、10年、25年、56年的林分构成林龄系列样地,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在生长季期间(4–10月)每月测定各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C_(mic))、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N_(mic))、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Cdis)、可溶性全氮含量(Ndis)、土壤含水率、温度等因子,以探索采伐干扰后不同林龄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时间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长季均值差异显著,C_(mic)表现为56年和采伐迹地显著高于25年和10年林分;N_(mic)表现为采伐迹地、56年显著高于10年林分,25年林分居中;C_(mic)/N_(mic)表现为56年、10年林分显著高于25年林分、采伐迹地。(2)采伐迹地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变化格局与其他3个林龄林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长季后期,前者表现为降低,而后者表现为升高或变化不明显;10年、25年、56年林分C_(mic)、N_(mic)季节变化格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长季前期,变化幅度随林龄增长而降低;4个林龄林分C_(mic)/N_(mic)季节变化均表现为"W"形。(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随林龄而变:随林龄增长,C_(mic)、N_(mic)的影响因子由土壤含水率(采伐迹地、10年生)逐渐转变为土壤可溶性养分含量(10年、25年、56年林分);采伐迹地C_(mic)/N_(mic)影响因子为土壤温度和Cdis,其他3个林龄林分则为Cdis/Ndis。这些结果说明:在采伐干扰后的次生林发展过程中,植被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不断变化,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进而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显示出地上植被变化与地下微生物动态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
采伐干扰
年龄
系列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生物量氮
季节动态
温带森林
Keywords
logging disturbance
chronosequenc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sea-sonal dynamics
temperate forest
分类号
S714.3 [农业科学—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高寒沙地乌柳防护林碳库随林龄的变化
被引量:
14
2
作者
于洋
贾志清
朱雅娟
刘艳书
刘海涛
李清雪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青海共和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52-1760,共9页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203)
文摘
植被恢复是改善脆弱生态系统的有效方式。长期的植被恢复能够提高沙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以青海共和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乌柳(Salix cheilophila)防护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碳库与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探讨乌柳防护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结果表明:随林龄增加,乌柳各组分碳浓度变化规律并不显著(P>0.05),而碳贮量显著增加(P<0.05),且不同林龄乌柳各组分碳库的分配比例不同,树干碳贮量占林分碳贮量的百分比最高。各林龄(6、11、16、21a)乌柳林碳贮量分别为4.95、9.93、14.67 t/hm2和21.99 t/hm2。土壤碳库随植被恢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各林龄土壤碳库(0—200cm)分别为9.54、13.03、17.18和19.05 t/hm2。较之6、11a土壤碳库增加26.78%,16a较之11a提高24.16%,21a较16a提高9.82%。地被物层(植被残体)固碳量分别为0.27、0.29、0.33、0.43 t/hm2。不同林龄乌柳林生态系统碳库分别为14.76、23.25、32.18 t/hm2和41.48 t/hm2。各林龄乌柳植被层碳库分别占该林龄总碳库的33.54%、42.71%、45.59%和53.01%,土壤碳库分别占该林龄总碳库的64.63%、56.04%、53.39%和45.93%,而地被物层分别占该林龄总碳库的1.83%、1.25%、1.03%和1.03%。较之恢复前的,各林龄碳库依次增加57.05%、36.52%、27.75%和22.42%。植被恢复各阶段年净碳累积速率分别为1.41、1.70、1.79、1.86 t C hm-2a-1。乌柳防护林生态系统具有"碳汇"功能。
关键词
乌柳
高寒沙地
碳浓度
碳贮量
年龄
系列
碳汇
Keywords
Salix cheilophila
alpine sandy
carbon concentration
carbon storage
stand age
carbon sink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巨桉人工林不同林龄阶段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
10
3
作者
陈礼清
张丹桔
张健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2-476,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C09B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2014)
文摘
为了解巨桉人工林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研究了1~10a生巨桉人工林林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结果显示,土壤细菌在土壤微生物类群中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数量最低,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偶尔出现逆向分布;各微生物类群及微生物数量呈现1~4a降低,而后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Pielou和Shannon-wiener指数轮伐期前(1~3或4a)有波动的增加,而后随林龄逐渐减小;Simpson指数呈相反趋势。
关键词
巨桉人工林
年龄
系列
土壤微生物数量
生物多样性
Keywords
Eucalyptus grandis
plantation age
soil microbes
biodiversity
分类号
S718.521.3 [农业科学—林学]
S792.3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帽儿山不同林龄落叶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
王薪琪
韩轶
王传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2
原文传递
2
高寒沙地乌柳防护林碳库随林龄的变化
于洋
贾志清
朱雅娟
刘艳书
刘海涛
李清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巨桉人工林不同林龄阶段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陈礼清
张丹桔
张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