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8篇文章
< 1 2 1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平大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及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8
1
作者 甘霖 谢永红 +1 位作者 吴正琴 夏先强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7-320,共4页
‘嘉平大枣’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糖、酸及维生素C含量在各年间虽有差异 ,但均遵循各自的规律变化 ,与生长期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果实全糖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增加 ,到完熟后期剧增 ,与生长期呈极显著的指数曲线正相关 ,3年均值回归方程为 ... ‘嘉平大枣’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糖、酸及维生素C含量在各年间虽有差异 ,但均遵循各自的规律变化 ,与生长期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果实全糖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增加 ,到完熟后期剧增 ,与生长期呈极显著的指数曲线正相关 ,3年均值回归方程为 :Y =1.4 4 46e0 .0 2 57x,r=0 .9833 (n =7)。果实酸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拟合曲线为二次多项式反抛物线 ,相关系数r =0 .9958 (n =7)。维生素C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 ,果核完全硬化时达最高 ,完熟后期缓慢减少 ,拟合曲线为 3次多项式 ,3年均值回归方程为 :Y =0 .0 0 76X3- 1.84 8X2 +138.4 3X - 2 4 90 .8,r=0 .980 7 (n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变化 果实发育 糖分
下载PDF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波列对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年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3
2
作者 陆日宇 黄荣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27-734,共8页
利用1980~1988年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指出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具有十分明显的年际变化,同时它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当夏季东北亚阻... 利用1980~1988年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指出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具有十分明显的年际变化,同时它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当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频发时,江淮地区降水偏多;而当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维持日数少时,江淮地区降水偏少。为考察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我们分析了全球海温异常,并利用合成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模拟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北亚阻塞高压形成和维持的影响。最后指出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引起的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波列是产生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太平洋 遥相关型 东北亚阻塞高压 变化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前成都台NE测线地电阻率异常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71
3
作者 钱家栋 马钦忠 李劭秾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7,137,共14页
汶川MS8.0地震前,位于震源区内的成都台NE测线地电阻率显示了数年大幅度趋势下降异常,其年变化甚至严重畸变到消失的程度,它和多年来我国7级以上大地震记录到的异常形态有极大的相似性,被认为是最清晰的异常之一.然而,长期的观测表明,... 汶川MS8.0地震前,位于震源区内的成都台NE测线地电阻率显示了数年大幅度趋势下降异常,其年变化甚至严重畸变到消失的程度,它和多年来我国7级以上大地震记录到的异常形态有极大的相似性,被认为是最清晰的异常之一.然而,长期的观测表明,成都台NE测线地电阻率与测区潜水水位年变化呈正相关.因此,关注异常发展过程中测区水位变化,成为汶川MS8.0地震震例地电阻率异常科学总结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成都台建台以来NE测线地电阻率的全程分析,确认与汶川MS8.0地震有关的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属于全程变化的第三阶段(1999—2008年).分析了第三阶段同步观测的地下水位数据,并进行了地电阻率和地下水位趋势变化的综合分析.最终确认与汶川MS8.0地震有关的地电阻率异常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段:前期2004年2月—2006年2月,小幅趋势上升,幅度约为1.9%;后期2006年2月—2008年2月,趋势下降,幅度达-6.8%,如此大幅度快速下降现象,是成都台建台30多年来从未见到的.基于前人开展的试验工作的启示,推测与此下降相应的测区底层(h>96.6m)介质电阻率减小量可达22.3%左右.其量级之大,须用承载标本试验中岩石破裂前微裂隙广泛发育和排列趋同化导致的地电阻率变化来解释,由于成都台位于汶川地震震源区内的特殊位置,可以作为汶川地震孕震物理过程研究中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地下水位 变化 汶川MS8.0地震 趋势异常
下载PDF
玉米农田水热通量动态与能量闭合分析 被引量:62
4
作者 李祎君 许振柱 +2 位作者 王云龙 周莉 周广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32-1144,共13页
基于锦州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玉米农田涡度相关系统近2年的水热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玉米农田水热通量的日际、年际变化特征及其能量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玉米农田水热通量日变化与年变化均呈单峰型二次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13∶0... 基于锦州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玉米农田涡度相关系统近2年的水热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玉米农田水热通量的日际、年际变化特征及其能量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玉米农田水热通量日变化与年变化均呈单峰型二次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13∶00左右,与净辐射的日变化、年变化同步,潜热通量最大可达到655w.m-2(出现在2004年7月8日13∶00),显热通量最大值大约为369w.m-2(出现在2004年5月31日13∶00)。2)玉米农田水热通量强度与局地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显热通量与大气压的年变化呈负相关,潜热通量与气温年变化呈正相关。水热通量受降水的影响较大,对降水的反应较敏感。其中,潜热通量(LE)不仅与降水的强度有关,而且随着降水的季节分布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响应,即使同样量级的降水在夜间与白天对LE的影响也是不同的。3)玉米农田通量观测呈现能量不闭合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未包含0~5cm土壤热储量与冠层热储量,造成大约15.5%的能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农田 潜热通量 显热通量 变化 变化
下载PDF
地面温度与气温关系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61
5
作者 姜会飞 廖树华 +1 位作者 叶尔克江 阿帕尔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3期1-4,共4页
运用气象统计学和气候学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北京市海淀地面气象观测站 195 5~ 199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和 1981~ 1999年逐日地面温度资料 ,建立了以气温为基础的地温预测模型 ,并探索地气温差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夏半年地面平... 运用气象统计学和气候学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北京市海淀地面气象观测站 195 5~ 199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和 1981~ 1999年逐日地面温度资料 ,建立了以气温为基础的地温预测模型 ,并探索地气温差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夏半年地面平均温度高于气温 ,冬半年相反 ;农作物生长季 (3~ 10月 )平均地气温差为 2 0℃ ,年平均地气温差 0 9℃ ;地气温差 6月中旬最大 ,为 4 9℃ ,12月下旬最小 ,为 - 2 7℃ ,与辐射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出现时间基本一致。用地温预测模型估算 1999年作物生长季逐日地温 ,相对误差 <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温度 气温 变化 统计分析 农业气象
下载PDF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及养分归还量的年变化特征 被引量:58
6
作者 姚瑞玲 丁贵杰 王胤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86,共4页
在14年生的3种林分密度内,采用定期、定时、定点多样点收集器法,研究了林分凋落物及养分归还的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分的年凋落物量为2745.821~4911.179kg/(hm^2·a);凋落物中养分的年归还量分别... 在14年生的3种林分密度内,采用定期、定时、定点多样点收集器法,研究了林分凋落物及养分归还的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分的年凋落物量为2745.821~4911.179kg/(hm^2·a);凋落物中养分的年归还量分别为:氮15.558~27.374kg/(hm^2·a)、磷1.437~2.900kg/(hm^2·a)、钾12.393~25.365kg/(hm^2·a)、钙10.850~22.056kg/(hm^2·a)、镁2.487~3.278kg/(hm^2·a)。凋落物及养分归还的季节动态变化趋势均为秋季最多,冬季以之夏季、春季最低,除镁外,各季节凋落物及养分归还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枯落物 养分归还 变化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中西部沙尘暴气候特征 被引量:59
7
作者 冯鑫媛 王式功 +3 位作者 程一帆 杨德保 尚可政 周甘霖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399,共6页
利用1954—2005年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沙尘暴观测资料,分别对沙尘暴的年变化、日变化和持续时间频率分布进行分型和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类型沙尘暴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年变化趋势可划分为4大类型,即春季... 利用1954—2005年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沙尘暴观测资料,分别对沙尘暴的年变化、日变化和持续时间频率分布进行分型和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类型沙尘暴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年变化趋势可划分为4大类型,即春季型、冬春夏型、春夏型和冬春型,它们分别占总数的29.7%、29.7%、27.1%和13.5%,除冬春型冬季沙尘暴发生最多外,其他类型均为春季最多;沙尘暴日变化可划分为3种类型,各型高发时段和峰值时间均有明显差异;持续时间分布规律也划分为3种类型,短时型、中间型和持续型。上述类型划分及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的时间变化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这一差异是某一时期内强风、沙尘源和不稳定层结三者在不同地区配置情况差异的综合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日数 变化 变化 持续时间 地域差异
原文传递
佳木斯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6
8
作者 穆丹 梁英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38-2041,共4页
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对佳木斯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相关气象因子进行同步观测,并分析了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和月变化较明显;清晨和午夜前后,该区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中午和傍晚前后,空气负离子浓度较... 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对佳木斯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相关气象因子进行同步观测,并分析了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和月变化较明显;清晨和午夜前后,该区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中午和傍晚前后,空气负离子浓度较低,最低时只有217个.cm-3;7月的空气负离子浓度(782个.cm-3)最高,12月最低(283个.cm-3);该区空气负离子浓度以夏季最高,春、秋两季相当,冬季最低;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气压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空气负离子浓度 变化 变化 气象因子
原文传递
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不同小生境土壤水分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李安定 卢永飞 +1 位作者 韦小丽 喻理飞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2,共7页
对花江流域喀斯特石质山地人工造林地不同小生境(土面、石槽、石沟)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沟的水分状况最好,土面的居中,石槽的最差;一年中不同小生境出现高墒期、低墒期的时段不一致;不同... 对花江流域喀斯特石质山地人工造林地不同小生境(土面、石槽、石沟)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沟的水分状况最好,土面的居中,石槽的最差;一年中不同小生境出现高墒期、低墒期的时段不一致;不同小生境水分胁迫频繁发生,但出现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各不相同;在持续干旱期,三种小生境中,失水最快的是石槽,其次是石沟,最后是土面,7天内损失水量分别为17.30%,14.49%,13.87%;土面、石槽、石沟出现轻度胁迫的时间分别为6d、6d、7d,土面、石槽在7天后出现中度胁迫。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不同小生境一般持续放晴7天就可能出现水分胁迫,这个数据可以作为生产上植物补水时间的依据。总体而言,石沟的土壤水分状况优于土面和石槽。针对不同小生境的水分动态特征,提出了树种选择、配置和林地土壤水分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江 小生境 土壤水分 变化 变化 持续变化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凋落量的比较 被引量:40
10
作者 李雪峰 韩士杰 +2 位作者 李玉文 侯炳柱 李雪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3-788,共6页
以东北地区不同纬度带上4个区域内的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收集法对森林凋落量进行连续3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林型间的年凋落量差异显著,凋落量年变化不显著;落叶量占总量的比例最大,在70%以上,落枝和花果皮各... 以东北地区不同纬度带上4个区域内的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收集法对森林凋落量进行连续3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林型间的年凋落量差异显著,凋落量年变化不显著;落叶量占总量的比例最大,在70%以上,落枝和花果皮各占总量的20%以下,落枝量和落叶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2;长白山区5种森林类型不同时期内凋落量统计结果显示,秋、冬季的凋落量明显大于春、夏季,前者为后者的2.62~9.14倍.不同凋落组分之间凋落动态不同,落叶以秋季为主,落枝和花果皮则年内分布比较均匀.同一林型的凋落量随纬度增加而减少,并建立了总体森林凋落量和白桦凋落量随纬度变化的数学关系式;总体森林凋落量和白桦林凋落量与温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量 森林类型 凋落组分 变化
下载PDF
不同地形部位土壤水分的年变化分析 被引量:42
11
作者 朱德兰 吴发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28-31,共4页
通过测定飞马河流域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川地不同部位0-180 cm土壤的储水量,分析土壤水分空间、时间变异性,以及不同植被在不同部位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结果表明:梯田宽度不同,土壤水分分布不同,在0-180 cm土层,窄式梯田水分分布较... 通过测定飞马河流域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川地不同部位0-180 cm土壤的储水量,分析土壤水分空间、时间变异性,以及不同植被在不同部位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结果表明:梯田宽度不同,土壤水分分布不同,在0-180 cm土层,窄式梯田水分分布较均匀,宽式梯田土壤水分由内侧向外侧递减;坡向、坡位不同,土壤水分变异很大,阴坡土壤年平均储水量远比阳坡高111.9mm;在坡地上修建水平阶后,沿坡长土壤水分趋于均匀。土壤水分年变化总体看来,可分3个阶段:11月初至翌年6月底,土壤水分变化很缓慢;7月初至8月底,急剧变化;9-10月缓慢变化,阴坡土壤水分变化比阳坡缓慢。在不同立地条件上生长的作物,水分满足程度差异很大,阴坡生长的次生林,坡中部和坡下部水分基本不亏缺,坡上部水分亏缺较严重,玉米地和果园,自5月开始水分出现亏缺,玉米地4-10月平均水分满足程度为74.4%,果园4-10月平均水分满足程度为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阴坡 果园 梯田 玉米地 阳坡 生长 坡向 植被 变化
下载PDF
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的年变化特征 被引量:44
12
作者 范丽军 李建平 +2 位作者 韦志刚 董文杰 Julian Wang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9-424,共6页
北极涛动 (ArcticOscillation ,简称AO)和南极涛动 (AntarcticOscillation ,简称AAO)分别用于描述北半球和南半球热带外气候变率的主要模态 ,它们分别是北半球和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之间气压变化的跷跷板结构。作者利用 1 95 8年 1月~... 北极涛动 (ArcticOscillation ,简称AO)和南极涛动 (AntarcticOscillation ,简称AAO)分别用于描述北半球和南半球热带外气候变率的主要模态 ,它们分别是北半球和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之间气压变化的跷跷板结构。作者利用 1 95 8年 1月~ 1 999年 1 2月的NCEP/NCAR全球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北极涛动指数IAO和南极涛动指数IAAO来研究AO和AAO的年变化特征以及AO和AAO与纬向平均的月平均各要素场的相关系数随纬度和月份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 北极涛动 南极涛动 热带外气候变率
下载PDF
广州气溶胶质量谱与水溶性成分谱的年变化特征 被引量:41
13
作者 吴兑 陈位超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99-505,共7页
广州气溶胶质量谱与水溶性成分谱的年变化特征吴兑,陈位超(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近年来,我们曾在粤、桂、琼三省华南广大地区采集并分析了大气气溶胶分级样品,从气溶胶参与雨水酸化过程,吸湿性气溶胶作为... 广州气溶胶质量谱与水溶性成分谱的年变化特征吴兑,陈位超(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近年来,我们曾在粤、桂、琼三省华南广大地区采集并分析了大气气溶胶分级样品,从气溶胶参与雨水酸化过程,吸湿性气溶胶作为凝结核的作用,以及海岸地带吸湿性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质量谱 水溶性 成分谱 变化
下载PDF
我国山地气温直减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翁笃鸣 孙治安 《地理研究》 1984年第2期24-34,共11页
本文论述了山区气温直减率的若干影响因子。比较了山地气温直减率与自由大气气温直减率间的差异及联系。并计算了全国山区及自由大气中的气温直减率。文中还对山区气温直减率的年变化进行了分型和区划。最后,绘制出山区气温直减率的全... 本文论述了山区气温直减率的若干影响因子。比较了山地气温直减率与自由大气气温直减率间的差异及联系。并计算了全国山区及自由大气中的气温直减率。文中还对山区气温直减率的年变化进行了分型和区划。最后,绘制出山区气温直减率的全国分布图,分析出气温直减率分布的定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直减率 自由大气 山区气温 背风坡 月平均气温 迎风坡 尤溪 山地 变化 平均气温
下载PDF
郑州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34
15
作者 刘和平 代佩玲 +2 位作者 张青珍 郭学峰 侯春梅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4期44-46,共3页
根据郑州市1980-2007年能见度及同期地面气象要素(风速、温度、气压和相对湿度)观测资料和2006年、2007年空气污染物(SO2、NO2、PM10)监测数据,分析了郑州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特征以及大气能见度与气象要素和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分析表... 根据郑州市1980-2007年能见度及同期地面气象要素(风速、温度、气压和相对湿度)观测资料和2006年、2007年空气污染物(SO2、NO2、PM10)监测数据,分析了郑州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特征以及大气能见度与气象要素和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大气能见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一年之中,能见度最小值出现在12-1月及7-8月,最大值出现在5-6月;一日之中,08时能见度最差,14时最好。能见度与温度、风速呈正相关,与气压、湿度呈负相关,与空气污染物质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变化 变化 变化 气象要素 空气污染
下载PDF
茶树光合作用的年变化 被引量:16
16
作者 林金科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38-42,共5页
一年中茶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有2个低谷,分别出现在1和4月份(分别为2.50和4.02μmol·m-2·s-1);有2个高峰,第1个出现在3月份(5.91μmol·m-2·s-1),第2个出现在6和8月份(分别为8.75和8.23μmol·... 一年中茶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有2个低谷,分别出现在1和4月份(分别为2.50和4.02μmol·m-2·s-1);有2个高峰,第1个出现在3月份(5.91μmol·m-2·s-1),第2个出现在6和8月份(分别为8.75和8.23μmol·m-2·s-1).全年中5~8月份净光合速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茶树光合年变化受生理生态因子的影响,特别是主导因子的影响.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叶温和气温是茶园生态系统的主导因子(此三者第1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分别为0.4467、0.4335和0.4356;P光合有效福射→Y=1.1543,P气温→Y=-1.0808,P气温→光合有效辐射→Y=1.0653,P叶温→光合有效辐射→Y=1.0685).生理因子中气孔导度对茶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气孔导度第1主成分的特征向县为—0.4464,P气孔导度→Y=-0.37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光合作用 变化
下载PDF
基于GPS资料研究中国区域电离层TEC的周日变化、半年度及冬季异常现象 被引量:24
17
作者 霍星亮 袁运斌 +2 位作者 欧吉坤 闻德保 罗孝文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6-630,共5页
利用球谐函数模型和2000-2002年间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双频GPS P码观测数据,计算了中国区域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年变化时间序列值,并着重以2001年计算结果为例,研究了中国区域电离层的周日平均变化特... 利用球谐函数模型和2000-2002年间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双频GPS P码观测数据,计算了中国区域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年变化时间序列值,并着重以2001年计算结果为例,研究了中国区域电离层的周日平均变化特性和“半年度异常”(即电离层TEC值在春秋出现峰值,冬夏出现谷值)、“冬季异常”(即冬季日间的TEC值高于夏季日间的TEC 值)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GPS资料 周日变化 异常现象 冬季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2000-2002 TEC content 球谐函数模型 电子总含量 2001 EC值 观测数据 时间序列 计算结果 变化特性 基准站 变化 日平均
下载PDF
武汉市2014—2017年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其潜在来源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高正旭 王晓玲 +1 位作者 向华 苟阿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40-4453,共14页
利用武汉市2014—2017年大气污染物(SO_2、NO_2、CO、O_3、PM_(2.5)和PM_(10))和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使用HYSPLIT模式计算了影响武汉市的主要气团类型,并利用潜在源区贡献(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 利用武汉市2014—2017年大气污染物(SO_2、NO_2、CO、O_3、PM_(2.5)和PM_(10))和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使用HYSPLIT模式计算了影响武汉市的主要气团类型,并利用潜在源区贡献(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方法,揭示了研究期内武汉市不同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分布及其贡献特性.结果表明,武汉市2014—2017年空气质量逐年好转,SO_2、O_3、PM_(2.5)和PM_(10)的浓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NO_2和CO的浓度先下降后上升.2017年SO_2、O_3、PM_(2.5)、PM_(10)、NO_2和CO的浓度分别为9.6、50.8、52.7、89.2、47.5μg·m^(-3)和1.1 mg·m^(-3),分别比2014年降低了64.3%、23.0%、24.7%、18.8%、3.5%和5.9%.大气污染物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大气污染物在四个季节中日变化类似,SO_2和O_3均为单峰型分布,NO_2、CO、PM_(2.5)和PM_(10)均为双峰型分布.武汉市空气污染以PM_(2.5)为主,随着污染程度的加剧PM_(2.5)/PM_(10)的值逐渐增大,在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时,PM_(2.5)/PM_(10)高达90%,比空气质量为优时高了31.34%.局地气团(45%)和来自山西、陕西和河南一带的西北气团(12.1%)下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贡献(W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WCWT)的较大值主要集中在武汉市本地及其周边地区,局地污染对武汉市大气污染物的贡献较大,但不同大气污染物受到排放源分布和停留时间等影响其WPSCF和WCWT的分布范围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大气污染物 变化 变化 潜在源区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地区降水变化的分区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扬 韦志刚 +1 位作者 李振朝 刘慧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8-645,共8页
利用1958-2009年中国北方243个测站逐月降水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方法,从年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尺度,对中国北方降水进行了分区研究。按照降水年变化的相似性,将北方分成了7个区。除了个别测站年降水有两个峰值期,北方大部... 利用1958-2009年中国北方243个测站逐月降水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方法,从年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尺度,对中国北方降水进行了分区研究。按照降水年变化的相似性,将北方分成了7个区。除了个别测站年降水有两个峰值期,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年变化特征都比较相似,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按照降水年际变化的相似性,对北方地区进行了四级分区,一级分区分成2个区,二级分区分为4个区,三级分区分为9个区,四级分区分为12个区。近52年来,北方中东部区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而西部区呈上升趋势。降水年际变化的分区格局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转折,在60、70年代,北方降水主要呈三区格局,东部与西部降水的年际变化比较相似,与中部差异大;进入80年代之后,呈两区格局,东西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降水 变化 变化
下载PDF
城市森林土壤温度场的特征 被引量:23
20
作者 吴力立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南京林业大学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片林分和空旷地(1992.1~1998.12)的日土温观测资料为依据,采用多项土温指标研究城市森林中自地面往下20cm深处土壤温度场的特点,以各月土温的日垂直梯度分布范围及其百分率确定土壤中热流量... 以南京林业大学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片林分和空旷地(1992.1~1998.12)的日土温观测资料为依据,采用多项土温指标研究城市森林中自地面往下20cm深处土壤温度场的特点,以各月土温的日垂直梯度分布范围及其百分率确定土壤中热流量主导流向,并从理论上计算出土温年恒温层的起始深度林中比空旷地降低2~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场 城市森林 变化 铅直梯度 恒温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