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隙岩体渗透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电吉 白世伟 杨春和 《勘察科学技术》 2003年第1期24-27,共4页
该文描述了单裂隙岩体的裂隙面结构性状 ,提出了等效裂隙开度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建立了单裂隙及成组平行裂隙的渗透系数表达式 ,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三维应力。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渗透系数 应力 等效隙宽 行板模型 正弦模型 沟槽流模型
原文传递
单个裂隙中油运移实验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波 罗晓容 +2 位作者 Didier LOGGIA 侯平 王兆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4-458,共5页
利用狭窄平行板裂隙模型来模拟和分析单个裂隙内油运移的过程。实验中采用表面起伏的玻璃板制作平行板裂隙模型,通过改变水中蔗糖的浓度控制两相流体间的密度差,来分析不同密度差和注入速率条件下油的运移过程和特征。观察发现,油在饱... 利用狭窄平行板裂隙模型来模拟和分析单个裂隙内油运移的过程。实验中采用表面起伏的玻璃板制作平行板裂隙模型,通过改变水中蔗糖的浓度控制两相流体间的密度差,来分析不同密度差和注入速率条件下油的运移过程和特征。观察发现,油在饱含水的狭窄裂隙空间内的运移特征与在孔隙介质中的运移有相似之处:运移的路径只占通道的一部分,都具有不规则的分形特征,也可形成活塞式、指进式和路径式等模式。而这些模式的形成也同样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利用孔隙介质中油运移实验结果总结出来的、以Bo数和Ca数为纵横坐标运移相图完全可以用来表征单个裂隙中油的运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行板模型 运移路径 物理模拟实验 运移相图
下载PDF
结构半主动控制磁流变阻尼器流变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振凯 彭勇波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4-502,共9页
推导了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器在匀速加载条件下的轴对称模型阻尼力理论解,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器间隙中磁流变液的动力特性,揭示了层间剪切应力沿径向线性分布特征和零剪切应力位置不变性,即剪切应力为零位置始终处于阻尼器间隙的中间位置... 推导了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器在匀速加载条件下的轴对称模型阻尼力理论解,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器间隙中磁流变液的动力特性,揭示了层间剪切应力沿径向线性分布特征和零剪切应力位置不变性,即剪切应力为零位置始终处于阻尼器间隙的中间位置、不受加载速度影响。在此基础上,将轴对称模型简化为阀式磁流变阻尼器的平行板模型,并通过对磁流变液特性参数与电流之间的相关性拟合导出了磁流变阻尼力与加载速度、输入电流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增强非匀速加载条件下磁流变阻尼器平行板模型的适用性,提出了改进平行板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改进平行板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为结构半主动控制中磁流变阻尼器输入电流的高效反算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控制 磁流变阻尼器 剪切应力 轴对称模型 行板模型
下载PDF
岩体结构面水力学模型及应用
4
作者 金曲生 马凤山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6-29,共4页
本文提出岩体结构面适应性平行板模型和该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三段压水试验新解释,新的模型有益于克服将结构面圆盘模型应用于地下水模拟中的局限性;基于结构面起伏度对地下水流动的影响,导出了起伏度修正系数解析表达式。
关键词 岩体结构面 行板模型 地下水 水力学模型
下载PDF
华庆油田长6尾追陶粒压裂试验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王成旺 杜现飞 吕昌盛 《低渗透油气田》 2012年第3期108-112,42,共6页
华庆油田长6储层埋深为2100m,有效闭合应力为28.1MPa,优化导流毹力为20.0De·cm。采用石英砂不能满足储层导流能力需求,采用低密度陶粒远远超过储层导流能力需求,为此,提出了支撑剂采用石英砂尾追低密度陶粒压裂的技术思路... 华庆油田长6储层埋深为2100m,有效闭合应力为28.1MPa,优化导流毹力为20.0De·cm。采用石英砂不能满足储层导流能力需求,采用低密度陶粒远远超过储层导流能力需求,为此,提出了支撑剂采用石英砂尾追低密度陶粒压裂的技术思路。通过支撑剂性能评价、不同尾追比例时短期导流能力测试和长期导流能力测试、尾追比例为1:2时300h的长期导流能力测试、携砂液平行板模型试验和产能模拟计算,确定了尾追陶粒比例为1:2,完成了22口井的现场试验.单井日增油0.3t左右,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庆油田 尾追陶粒 长期导流能力 行板模型试验
下载PDF
滑溜水压裂裂缝内砂堤形成规律 被引量:28
6
作者 温庆志 胡蓝霄 +2 位作者 翟恒立 罗明良 陆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7-139,158,共3页
页岩气压裂施工规模大,常采用摩阻较低、容易沟通天然裂缝的滑溜水作为压裂液,但滑溜水黏度低,携砂能力差。采用透明平行板垂直裂缝物理模型,对滑溜水压裂过程中支撑剂在裂缝中的铺置过程进行了模拟。记录不同时刻砂堤的几何形态,对砂... 页岩气压裂施工规模大,常采用摩阻较低、容易沟通天然裂缝的滑溜水作为压裂液,但滑溜水黏度低,携砂能力差。采用透明平行板垂直裂缝物理模型,对滑溜水压裂过程中支撑剂在裂缝中的铺置过程进行了模拟。记录不同时刻砂堤的几何形态,对砂堤的形成规律进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将砂堤形成过程分为3个阶段,并分别给出了每阶段砂堤形态的计算公式。将支撑剂沉降模型、平衡高度计算模型及砂堤形态计算模型相结合,编制了计算程序,程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滑溜水压裂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力压裂 滑溜水 行板物理模型 砂堤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