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7
1
作者 杨幼林 郑淑蓉 +1 位作者 李克敏 张炳兰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624-626,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将43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非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甲组28例,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0mg;乙组15例,每天服用米非司酮20mg。从月经第1~3天开始服用,...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将43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非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甲组28例,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0mg;乙组15例,每天服用米非司酮20mg。从月经第1~3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于治疗前以及治疗期间的每个月行B超测量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检查血红蛋白及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痛症状消失。所有患者的贫血均得以纠正,平均血红蛋白每月上升14~16g/L。用药3个月后,两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甲组肌瘤缩小了41.4%(P<0.01),乙组肌瘤缩小了43.0%(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出现的副反应类似。结论: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肿 平滑肌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比较 被引量:215
2
作者 李孟慧 冷金花 +2 位作者 史精华 贾双征 郎景和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69-673,共5页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学特点、术后肌瘤残留、复发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同期行腹腔镜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313例、开腹148例,比...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学特点、术后肌瘤残留、复发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同期行腹腔镜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313例、开腹148例,比较其一般情况、围手术期特点、术后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结果开腹患者剔除最大肌瘤直径(7.6±3.0)em、剔除肌瘤数目(5.6±5.5)个、剔除肌瘤重量(308±364)g均高于腹腔镜患者[分别为(6.8±2.0)cm、(2.4±2.1)个、(140±109)g],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腹腔镜患者相比,开腹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分别为(74±35)、(89±32)min]、术中失血量增多[分别为(149±252)、(239±251)ml]、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程度增大[分别为(15±12)、(22±14)g/L]、术后住院时间增加[分别为(4.4±1.3)、(6.4±1.6)d],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腹腔镜与开腹患者术后残留率(分别为2.6%、1.4%)、复发率(分别为11.1%、12.3%)、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9.2%、9/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数目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OR=2.805,95%C1为1.192~6.601,P=0.0180)。所有术后妊娠患者均未发生妊娠中子宫破裂。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有生育要求或要求保留子宫患者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大部分的子宫肌瘤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完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残留率高于开腹术式,但术后短期复发率相近。多发肌瘤是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肌瘤数目≥4个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增加。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 平滑肌 腹腔镜检查 残余 复发 局部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3
3
作者 孙梅 朱国璋 +2 位作者 周丽蓉 张永莲 俞瑾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7-231,共5页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基因的表达情况,从PR基因的转录及翻译水平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Northern印迹法和羟基磷灰石(HAP)单点饱和分析法,分别测定27例单纯手术治疗(单...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基因的表达情况,从PR基因的转录及翻译水平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Northern印迹法和羟基磷灰石(HAP)单点饱和分析法,分别测定27例单纯手术治疗(单纯手术组)及6例术前口服米非司酮每天25mg共3个月(米非司酮组)的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瘤心、瘤边缘及子宫体正常肌组织中PRmRNA和PR蛋白。结果单纯手术组瘤心和瘤边缘中PRmRNA及PR蛋白水平在卵泡期和黄体期均显著高于子宫体肌组织(P<0.01),呈持续高表达,而瘤心和瘤边缘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4例术前未停药者,肌瘤及子宫体肌组织中PRmRNA和PR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2例术前停药1月者,上述组织中PRmRNA与单纯手术者相似,但PR蛋白仍处于低水平。结论子宫肌瘤中PR基因呈持续高表达。米非司酮能抑制PR基因的表达,在mRNA水平上的影响是可逆的,在蛋白水平上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肿 平滑肌 受体 孕酮
原文传递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1
4
作者 陈春林 吕军 +3 位作者 刘萍 余莉萍 马奔 刘佩鸣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 42例子宫肌瘤患者 ,以Seldinger技术完成单侧股动脉插管 ,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 ,选用管径为 4~5F (1F =0 33mm)的脾管、肝管或cobra导管 ,或选用 3F微...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 42例子宫肌瘤患者 ,以Seldinger技术完成单侧股动脉插管 ,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 ,选用管径为 4~5F (1F =0 33mm)的脾管、肝管或cobra导管 ,或选用 3F微导管 ,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并经DSA检查证实后 ,以携带有抗生素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该处血管。结果 DSA检查发现 ,子宫肌瘤血液供应丰富。UAE治疗 6~ 12个月后 ,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月经量减少 2 6 3%~ 75 2 % ;UAE治疗后第 12个月、第 18个月肌瘤体积分别缩小 77 7%、83 0 % ,子宫体积分别缩小 5 4 9%、6 2 7%。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低热 ,持续 1~ 3周 ,经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 UAE可有效地缩小肌瘤及子宫的体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 平滑肌 治疗性栓塞 明胶海绵
原文传递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90
5
作者 曾春英 顾美皎 黄宏英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90-492,共3页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75例根据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及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nRH-a组30例,每天用GnRH-a150μg肌...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75例根据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及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nRH-a组30例,每天用GnRH-a150μg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3个月;米非司酮组45例,用米非司酮每天12.5mg口服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与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肌瘤体积,GnRH-a组缩小20.0%以上者有27例,占90.0%;米非司酮组肌瘤缩小20.0%以上者有41例,占91.1%。复发率,GnRH-a组为40.0%,米非司酮组为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 平滑肌 GNRH-Α 米非司酮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86
6
作者 陈文直 唐良萏 +11 位作者 杨武威 张彦 李静 夏文秀 周洁敏 祝宝让 赵纯全 令狐华 陈锦云 朱丽 邓勇斌 王智彪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09-912,共4页
目的 验证超声消融技术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解放军第三○七医院就诊的99例子宫肌瘤患者(117个肌瘤,肌瘤直径≤10 cm)进行超声消融治疗.仪器为重庆海... 目的 验证超声消融技术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解放军第三○七医院就诊的99例子宫肌瘤患者(117个肌瘤,肌瘤直径≤10 cm)进行超声消融治疗.仪器为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治疗在镇静、镇痛下进行,实时超声声像图引导超声消融治疗全过程.治疗后随访期为6个月.治疗后1个月内,行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价靶肌瘤体积消融率.治疗后3、6个月时,行增强MRI检查,评价靶肌瘤体积缩小率及靶肌瘤体积缩小超过50%的肌瘤占所有肌瘤的百分比.根据子宫肌瘤症状量表(UFS)评价有症状患者的症状评分改善10分者所占比例.依照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学会(SIR)标准评价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1)有效性:治疗后1个月内,靶肌瘤体积消融率平均为(76±24)%;3、6个月时,靶肌瘤平均体积分别缩小了(45±21)%和(59±2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靶肌瘤体积缩小≥50%共99个肌瘤,占84.6%(99/117);UFS症状评分改善10分者占92%(66/72).(2)安全性:全部患者治疗后2 h均可以正常活动.SIR标准中重要不良反应(SIR C~D级:延长住院时间,需要重要治疗,护理等级增加)及严重不良反应(SIR E~F级:永久性后遗症或死亡)的发生率均为0;一般不良反应(SIR A~B级:观察或简单治疗,无不良后果)的发生率为35%(35/99),SIR B级不良反应包括2例声通道皮肤浅Ⅱ度烧伤和2例发热,需要对症治疗及换药处理.其余包括臀部和(或)下肢酸胀痛、阴道分泌异常、排尿困难或疼痛等,均无需治疗,为SIR A级.结论 超声消融技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单独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 平滑肌 超声疗法 导管消融术 磁共振成像 可重复性 结果
原文传递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8
7
作者 张洁 黄立 +3 位作者 陈妍华 张克军 朱立春 高素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4月间,我院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阴式组)及同期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4月间,我院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阴式组)及同期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阴式组为(76±21)min、(414±73)ml,对照组为(72±26)min、(404±6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式组患者术后的平均排气时间[(18±9)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8±0·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1±8)h、(7·8±0·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8个月,因月经过多手术者,症状全部改善;与对照组比较,阴式组患者术后康复快,对手术效果更满意。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 平滑肌 子宫切除术 阴道式 子宫剔除术 阴式 临床分析 平均手术时间 术后康复 手术效果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9
8
作者 田玉翠 代荫梅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4-598,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特点的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发生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及前瞻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6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肌瘤特征...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特点的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发生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及前瞻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6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肌瘤特征、术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应用情况、手术方式、肌瘤病理类型、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肌瘤数目是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危险因素,肌瘤数目每增加1个,术后残留率增加1.085倍(OR=1.085,95%CI为1.019~1.154,P=0.010)、复发率增加1.043倍(RR=1.043,95%CI为1.014~1.073,P=0.003);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RR=1.665,95%CI为1.029~2.693,P=0.038).年龄不是术后残留(P=0.828)、复发(P=0.193)的危险因素;术前应用GnRH-a不增加术后残留率、复发率(P=0.542、0.133);开腹途径与腹腔镜途径比较,术后肌瘤残留率、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64、0.279).病理类型中奇异型平滑肌瘤(RR=5.678,95%CI为1.373~23.490,P=0.017)、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RR=2.201,95%CI为1.466~3.303,P<0.01)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肌瘤数目、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是子宫肌瘤患者行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应用GnRH-a、腹腔镜途径并不增加术后残留率、复发率.病理类型为奇异型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者术后复发率高于普通平滑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 平滑肌 残余 复发 局部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9
9
作者 杨幼林 郑淑蓉 +1 位作者 张志文 范正红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从月经周期第1~3天开始,每日服用10mg米非司酮,连续服用3个月后行子宫全切术。对照组在不...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从月经周期第1~3天开始,每日服用10mg米非司酮,连续服用3个月后行子宫全切术。对照组在不同月经周期行子宫全切术。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子宫肌瘤组织和周围正常肌层组织中EGFmRNA含量。结果对照组分泌期肌瘤组织中EGFmRNA含量高于周围正常组织,而增生期肌瘤组织中EGFmRNA含量与周围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子宫肌瘤组织EGFmRNA含量低于对照组分泌期,而与对照组增生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非司酮可能是通过阻断孕激素刺激肌瘤组织中EGF基因的表达,使肌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肿 平滑肌 表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3
10
作者 高玉平 陈德甫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30-432,共3页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实验组服用雷公藤多甙 40mg/d治疗 3~ 6个月 ,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 2 5mg/d治疗 3个月。治疗前后均用B超测量子宫及其肌瘤大小 ,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血清...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实验组服用雷公藤多甙 40mg/d治疗 3~ 6个月 ,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 2 5mg/d治疗 3个月。治疗前后均用B超测量子宫及其肌瘤大小 ,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血清促卵泡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 (LH)、垂体催乳素 (PRL)、雌二醇 (E2 )、孕酮 (P)和睾酮 (T)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子宫肌瘤于服药 3~ 4个月时缩小 (2 7.84± 3.6 9) % ,5~ 6个月时缩小 (5 1.6 0± 3.92 ) % ,呈时间依赖关系。治疗 3~ 4个月后6 0 .0 %患者治疗有效 ,而治疗达 5~ 6个月的 40例患者中 70 .0 %治疗有效。治疗后 3~ 4个月和 5~ 6个月后 ,分别与治疗前比较 ,外周血E2 、P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P <0 .0 5 ) ;FSH和LH水平明显上升 (P均 <0 .0 1) ;T和PRL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均 >0 .0 5 )。上述性激素水平在停药后 1~ 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实验组患者服药期间出现轻微胃部不适 ,均能自行缓解。结论 雷公藤多甙 40mg/d的剂量 ,治疗子宫肌瘤有效 ,且副作用不明显。雷公藤多甙对性腺轴有可逆性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 平滑肌 雷公藤 米非司酮 性腺
原文传递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5
11
作者 杨武威 祝宝让 +5 位作者 李静 夏文秀 刘滢 盖绿华 周洁敏 孙继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3-916,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选择适应证、减少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71例(共231个肌瘤)的临床资料,分类总结治疗后近期的常见并发症,分析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选择适应证、减少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71例(共231个肌瘤)的临床资料,分类总结治疗后近期的常见并发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常见并发症有:下腹疼痛71.9%(123/171)、阴道血性分泌物17.5%(30/171)、骶尾部和(或)臀部疼痛8.2%(14/171)、治疗区域皮肤水疱7.6%(13/171)、下肢疼痛4.7%(8/171)、血尿2.9%(5/171)、发热1.8%(3/171)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多重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下腹疼痛的影响因素有:肌瘤体积、治疗时间、平均功率(P〈0.05);骶尾部和(或)臀部疼痛的影响因素有:肌瘤的位置[子宫后壁肌瘤治疗后,骶尾部和(或)臀部疼痛发生率高于肌瘤位于其他位置者,P〈0.05];阴道血性分泌物的影响因素有:治疗时间、肌瘤类型(黏膜下〉肌壁间〉浆膜下,P〈0.05);治疗区域皮肤水疱的影响因素有:治疗时间(P〈0.05);下肢疼痛、血尿、发热的各影响因素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下腹疼痛,治疗功率和治疗时间可能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 平滑肌 超声疗法 导管消融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52
12
作者 石一复 谢幸 +1 位作者 赵承洛 吕卫国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01-204,T021,共5页
在子宫平滑肌瘤与肉瘤之间存在一组交界性肿瘤,包括子宫富于细胞型、奇异型、核分裂活跃型、不典型及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本研究对原诊断为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42例,进行重新诊断,同时收集其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42例... 在子宫平滑肌瘤与肉瘤之间存在一组交界性肿瘤,包括子宫富于细胞型、奇异型、核分裂活跃型、不典型及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本研究对原诊断为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42例,进行重新诊断,同时收集其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42例中,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5例,奇异型平滑肌瘤1例,不典型平滑肌瘤7例,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2例,肉瘤1例及普通平滑肌瘤26例。在细胞丰富的基础上,细胞异型与核分裂的关系密切;不同月经周期的细胞异型及核分裂变化不显著;交界性平滑肌瘤的临床特征与普通平滑肌瘤相同,预后良好。病理诊断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应综合细胞丰富、细胞异型及核分裂三项组织学特征,其临床处理可同普通平滑肌瘤,但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 平滑肌 病理学 诊断学
原文传递
食管间质瘤与平滑肌肿瘤对照性研究 被引量:44
13
作者 侯英勇 王坚 +5 位作者 朱雄增 陶琨 陆孝禹 杜祥 孙孟红 郑爱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管间质瘤与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  2 4例食管间叶源性肿瘤用CD117、CD34等一组抗体重新进行分类 ,部分病例同时测定c kit基因 11外显子序列。结果 此组肿瘤分别为间质瘤 3例 (交界性 ... 目的 探讨食管间质瘤与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  2 4例食管间叶源性肿瘤用CD117、CD34等一组抗体重新进行分类 ,部分病例同时测定c kit基因 11外显子序列。结果 此组肿瘤分别为间质瘤 3例 (交界性 1例、恶性 2例 ) ,年龄 71、5 6、6 0岁 ,均为男性 ,瘤体直径 4、8、14cm ,源于固有肌层。瘤细胞梭形 ,上皮样多角形及印戒样 ,呈交叉束状、栅栏状及弥漫片状排列 ,免疫表型为CD117、CD34弥漫强阳性。平滑肌瘤 2 0例 ,年龄 30~ 6 0岁 ,平均 41 6岁 ,男性 12例 ,女性 8例 ,15例源于固有肌层 ,直径 0 8~ 10 5cm(平均 4 5cm) ,5例源于黏膜肌层 ,直径为 0 2~ 1 0cm(平均 0 6cm)。平滑肌肉瘤 1例 ,男性 ,6 1岁 ,瘤体直径 5cm ,源于黏膜肌层。平滑肌 (肉 )瘤胞质丰富 ,嗜伊红 ,交叉束状排列 ,免疫表型为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肌动蛋白、结蛋白弥漫强阳性。恶性间质瘤有c kit基因 11外显子的突变 ,平滑肌瘤无突变。结论 食管间叶源性肿瘤仍以平滑肌瘤多见 ,可发生与胃肠道间质瘤相同形态及免疫表型的间质瘤 ,典型平滑肌肉瘤极为罕见 ,食管间质瘤与平滑肌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间质 对照性研究 食管肿 平滑肌 平滑肌 间叶
原文传递
子宫肌瘤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8
14
作者 牛建清 陈兴伟 糜若然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0-43,共4页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细胞及结缔组织构成,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了。其发病率高并影响生活质量,在许多国家子宫肌瘤是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针对子宫肌瘤病因学研究取得一些新认识,包括年龄、肥胖、妊...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细胞及结缔组织构成,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了。其发病率高并影响生活质量,在许多国家子宫肌瘤是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针对子宫肌瘤病因学研究取得一些新认识,包括年龄、肥胖、妊娠和流产史、种族、吸烟、饮酒、血压和运动、遗传及环境因素等。这些研究的进展对子宫肌瘤的防治具有指导作用,对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 平滑肌 环境 生活方式 年龄因素
下载PDF
人子宫平滑肌肿瘤的雌、孕激素受体和p^(53)蛋白表达 被引量:42
15
作者 王靖华 姚先莹 +3 位作者 王新玲 成娘 杨光华 张贤良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1997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了解p53蛋白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肌瘤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直接荧光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组化法。结果:子宫肌瘤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5.52%,高于子宫肌壁的雌、孕激素受体3...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了解p53蛋白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肌瘤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直接荧光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组化法。结果:子宫肌瘤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5.52%,高于子宫肌壁的雌、孕激素受体36.36%的阳性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60例子宫平滑肌瘤p53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18.83%,良性平滑肌瘤组、富细胞型及子宫肉瘤组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3.33%、15%和40%。肉瘤组p5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肌瘤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雌、孕激素对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生均有一定作用。人子宫平滑肌瘤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女性生殖道上皮源性肿瘤,而与人纤维源性肿瘤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 平滑肌 P53基因 雌激素 孕激素
下载PDF
腹腔镜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42
16
作者 葛小红 孙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4083-4085,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2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经腹腔镜(LM组,106例)或经阴道(VM组,76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残留率...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2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经腹腔镜(LM组,106例)或经阴道(VM组,76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残留率、复发率情况。结果与VM组相比,LM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快、术后住院时间短、感染率低,但费用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术后残留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要求保留子宫患者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腹腔镜肌瘤剔除术略优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但费用较高,两者的术后残留率和复发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平滑肌 子宫切除术 阴道式
下载PDF
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9
17
作者 刘欣 汪伟 +3 位作者 唐杰 王旸 罗渝昆 宋磊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4-252,共9页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UAS)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远期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FUAS(FUAS组, 763例)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组, 1 205例)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UAS)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远期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FUAS(FUAS组, 763例)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组, 1 205例)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影像学数据、手术情况, 随访两组术后症状改善、症状复发、再治疗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FUAS组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730/763)、95.5%(1 151/1 205),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 P=0.869)。FUAS组治疗后1、3、5、8、10年的累积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8%、6.8%、11.9%、15.2%、15.9%, 累积再治疗率分别为0.7%、4.1%、6.8%、9.9%、11.0%;子宫肌瘤剔除术组术后1、3、5、8、10年的累积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8%、5.9%、10.6%、14.2%、14.9%, 累积再治疗率分别为0.9%、4.5%、7.8%、10.3%、11.4%;两组累积症状复发率及累积再治疗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两组中肌壁间肌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症状复发率及再治疗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FUAS组黏膜下肌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9%, 235/245)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89.1%, 115/129), 症状复发率(11.9%, 28/235)低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27.8%, 32/115), 再治疗率(7.7%, 18/235)低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17.4%, 20/115), 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FUAS组浆膜下肌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1.0%, 132/145)低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97.0%, 322/332), 症状复发率(32.6%, 43/132)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9.9%, 32/322), 再治疗率(22.0%, 29/132)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6.2%, 20/322), 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FUAS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14/763)、21.9%(264/1 205)]及轻度、中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P均<0.001)。结论 FUAS与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可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 子宫肿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子宫切除术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及生育的影响 被引量:40
18
作者 陈光 陈钢 王佩红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8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后并发症及生育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子宫肌瘤96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阻断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54例)和常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后并发症及生育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子宫肌瘤96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阻断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54例)和常规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2例)两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分泌激素水平[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和窦卵泡计数(AFC),术后6个月卵巢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2年妊娠和复发情况。结果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6个月两组组内及组间血清E2、LH、FSH水平及AF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卵巢功能情况及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对内分泌激素水平、卵巢功能无明显负面影响,且术后并发症少、妊娠率高、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 子宫疾病 腹腔镜 子宫剔除术 子宫动脉阻断术 卵巢功能 雌二醇 促卵泡生成素 黄体生成素 手术后并发症 生育力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9
19
作者 夏树红 刘荣 +3 位作者 桂新星 吴敏 吴建航 肖金辉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952-956,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n=48,应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与研究组(n=48,应用舒...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n=48,应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与研究组(n=48,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TO(麻醉前)时,两组患者心率、动脉压、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血糖、去甲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气管插管后即刻)~T4(结束手术)时,研究组心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去甲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恢复定向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舒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麻醉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同时可增加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降低术中应激反应及因麻醉镇痛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促使患者术后更快苏醒并恢复自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平滑肌 腹腔镜检查 舒芬太尼 二异丙酚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消融子宫肌瘤及腺肌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39
20
作者 黄耀渠 周守国 +3 位作者 王娟 邓烈夏 李振威 徐一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MRgFUS)非侵入性消融子宫肌瘤及腺肌症的效果和安全性,并分析其差异。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于佛山市中医院拟行MRgFUS治疗的子宫肌瘤或腺肌症患者共61例(肌瘤36例,腺肌症25例),均为女性,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MRgFUS)非侵入性消融子宫肌瘤及腺肌症的效果和安全性,并分析其差异。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于佛山市中医院拟行MRgFUS治疗的子宫肌瘤或腺肌症患者共61例(肌瘤36例,腺肌症25例),均为女性,年龄27~48(39±5)岁。记录治疗情况、治疗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并比较肌瘤和腺肌症患者的差异。结果肌瘤组和腺肌症组完成治疗者分别为32例(88.9%)和21例(84.0%)(P>0.05)。腺肌症组靶点能量为1 039~5 698(2 852±991)J,高于肌瘤组的600~6 466(2 485±1 137)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靶点温度、消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瘤组和腺肌组非灌注体积比(NPVR)分别为54%~99%(84%±15%)和60%~98%(8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肌症组消融效率为0.8~4.3(2.1±0.9)cm3/min,低于肌瘤组的1.3~7.8(3.6±1.5)cm3/min(P<0.01)。腺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10/21),高于肌瘤组18.8%(6/32)(P<0.05)。结论MRgFUS安全、非侵入性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是可行的,均能获得较好的消融效果。相对于子宫肌瘤而言,子宫腺肌症MRgFUS治疗存在所需能量较高、消融效率较低、不良反应较多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进行技术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子宫 平滑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