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对流层异常臭氧次峰的观测研究及其动力输送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向东 周秀骥 +2 位作者 秦瑜 汤洁 李维亮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文中分析了 1996年 8月 1日发生在西宁 (36 .4 3°N ,10 1.4 5°E ,海拔 :2 2 96m)地区对流层异常臭氧次峰现象。观测资料揭示了高空低压槽东移是臭氧次峰的主要天气特征。三维后向轨迹计算表明 ,尽管代表臭氧次峰的气团可以追... 文中分析了 1996年 8月 1日发生在西宁 (36 .4 3°N ,10 1.4 5°E ,海拔 :2 2 96m)地区对流层异常臭氧次峰现象。观测资料揭示了高空低压槽东移是臭氧次峰的主要天气特征。三维后向轨迹计算表明 ,尽管代表臭氧次峰的气团可以追溯到中亚地区 ,但是明显的气团向下输送则发生在新疆、青海间的高空低压槽内。中尺度模拟进一步确认了对流层顶折叠和平流层向下输送是臭氧次峰出现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 臭氧次峰 动力输送过程 后向轨迹 平流层向下输送
下载PDF
~7Be和^(210)Pb观测示踪研究瓦里关山近地面O_3和CO_2浓度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郑向东 万国江 汤洁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2-572,共11页
根据2002年10月~2004年1月在青海瓦里关山全球大气本底站(101.898°E,36.287°N,3810ma.s.l.)近地面空气7Be,210Pb,O3和CO2的周平均浓度数据,建立这4种组分相邻周浓度差(分别以Δ7Be,Δ210Pb,ΔO3和ΔCO2表示)数据序列,以此示... 根据2002年10月~2004年1月在青海瓦里关山全球大气本底站(101.898°E,36.287°N,3810ma.s.l.)近地面空气7Be,210Pb,O3和CO2的周平均浓度数据,建立这4种组分相邻周浓度差(分别以Δ7Be,Δ210Pb,ΔO3和ΔCO2表示)数据序列,以此示踪研究高层大气向下输送和陆地地表排放这两个过程各自对瓦里关山近地面O3和CO2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使用直接周浓度数据的示踪结果相比,浓度差的引进降低了大气气溶胶季节性湿沉降对7Be和210Pb示踪信号的干扰,较清晰地揭示了瓦里关山站近地面O3和CO2各自浓度变化的物理机制.Δ7Be与ΔO3的关系表明瓦里关山近地面O3显著地受到高层大气向下输送影响;Δ210Pb与ΔCO2关系则表明陆地地表排放对近地面CO2浓度变化有着明显的贡献.Δ210Pb与ΔO3关系也反映出地表排放在冬、夏季对瓦里关山近地面O3浓度变化不同的影响,Δ7Be和ΔCO2关系则反映了来自高层大气向下输送在夏季(冬季)是增加(减低)瓦里关山近地面CO2的浓度.根据对7Be和O3的观测,本文推算月平均平流层输送到瓦里关山近地面O3浓度在4月和6~8月为(6.0~8.0)×10-9(体积混合比,下同),而其余月份稳定在(2~4.0)×10-9;在瓦里关山近地面O3本底浓度的构成中,平流层贡献5~7月份为20×10-9左右,而在其余月份在(12~15)×10-9,总体上相对贡献率为3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周浓度差 陆地表面排放 平流层向下输送 示踪 瓦里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