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景观、街头记录及其“情感结构”——1930年代上海画报的都市图像呈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温江斌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19-126,共8页
作为1930年代上海的重要媒介,画报利用摄影图像及文字重构都市上海。一方面,画报以高楼、街道、灯光等城市建筑景观为展现对象,其摄影照片大多采用仰视的角度和以远景、全景来构图,通过"景观化"的都市形态,显示都市大众对现... 作为1930年代上海的重要媒介,画报利用摄影图像及文字重构都市上海。一方面,画报以高楼、街道、灯光等城市建筑景观为展现对象,其摄影照片大多采用仰视的角度和以远景、全景来构图,通过"景观化"的都市形态,显示都市大众对现代物质文明的憧憬与渴望;另一方面,画报以街头为"容器",通过采用近景和平视方式展现都市平民以及他们劳作谋生场景的照片,构型了都市传统、落后乃至罪恶等"非现代性"色调,表达出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某种批判意味。实际上,在1930年代上海画报的都市图像展示中,编辑们常用"并置"方式将"矛盾"的都市形态建构出来,而在图文意义的悖反裂隙中,也不经意间潜藏着其对都市的价值取向和情感结构,体现出中产阶层对现代都市既向往又疏离的复杂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画报 建筑景观 平民街头 图文裂隙 都市情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