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李伍铜矿床控矿构造地质特征及演化模式探讨
被引量:
22
1
作者
杜亚军
田竞亚
《四川地质学报》
1996年第3期213-218,共6页
四川李伍铜矿床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中型富铜矿床,其矿床历经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和叠加。江浪穹隆体的变形变质对早期的矿源层具改造、矿液初步富集作用;构造岩性层控制了李伍铜矿床的产出与分布,S3期沿S2面理发育起来的大型平卧...
四川李伍铜矿床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中型富铜矿床,其矿床历经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和叠加。江浪穹隆体的变形变质对早期的矿源层具改造、矿液初步富集作用;构造岩性层控制了李伍铜矿床的产出与分布,S3期沿S2面理发育起来的大型平卧褶皱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形态,成穹阶段形成的滑脱剪切带是矿液运移的通道,也是找矿的有利场所,该带中次级逆冲断面及EW向挤压时期形成的S3面理挠曲是容矿空间,变形与成穹作用双重机制对该矿床构造的形成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性层
滑脱剪切带
平卧
褶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雪峰推覆体掩覆的下组合(Z-S)油气资源预测
被引量:
14
2
作者
李仲东
罗志立
+1 位作者
刘树根
雍自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2-398,共7页
雪峰推覆体震旦纪-志留纪地层位于扬子古板块东南缘大陆斜坡上。经加里东运动,伴随“江南隆起”的上升、剥蚀,而逐步演化为雪峰古陆。加里东期,雪峰推覆体古褶皱样式为向西北推覆的近平卧褶皱构造。再经印支-燕山期多层次的由东南向...
雪峰推覆体震旦纪-志留纪地层位于扬子古板块东南缘大陆斜坡上。经加里东运动,伴随“江南隆起”的上升、剥蚀,而逐步演化为雪峰古陆。加里东期,雪峰推覆体古褶皱样式为向西北推覆的近平卧褶皱构造。再经印支-燕山期多层次的由东南向西北叠加推覆作用,在推覆体的前峰带掩覆了大片古生代地层。据岩相带和地球物理等资料,推测雪峰推覆体推覆距离不超过几十公里,前锋带掩覆下古生界深度约4000m,掩覆面积至少为3000km^2。雪峰推覆体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为半深海滞流缺氧环境下沉积的黑色碳质泥岩、硅质岩、磷块岩和生物灰岩,有机碳含量为0.01%-4.00%,生油条件良好,加里东期具有油气藏形成过程,沿江南隆起西缘已发现有9个古油藏和残留油气藏。通过虎庄残留油气藏成藏条件分析,油气源来自于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和上组合(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海相高成熟-过成熟二次生烃的混合烃源,具有长距离运移和一定的油气保存条件,油气藏形成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与雪峰推覆体最终定型期相同。由此认为雪峰推覆体掩覆的下组合,有较大的油气资源前景,其中,镇远-凯里-三都一带的弧形地区为有利的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卧
褶皱
虎庄残留油气藏
油气资源
雪峰推覆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巢湖大型平卧褶皱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开均
施央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79-189,共11页
巢湖平卧褶皱由一个背斜和一个向斜组成,枢纽呈NNE向,轴面微向NWW平卧背斜根部倾斜。卷入褶皱的地层为上震旦统至上三叠统,厚达3.1km。褶皱分布面积约380km^2,波长9km,波幅18km。后期直立褶皱叠加于平卧褶皱之上,褶皱缩短量达19.17km,...
巢湖平卧褶皱由一个背斜和一个向斜组成,枢纽呈NNE向,轴面微向NWW平卧背斜根部倾斜。卷入褶皱的地层为上震旦统至上三叠统,厚达3.1km。褶皱分布面积约380km^2,波长9km,波幅18km。后期直立褶皱叠加于平卧褶皱之上,褶皱缩短量达19.17km,缩短率约53.7%,褶皱受控于大玵台阶状滑脱断层。褶皱地层由NWW往SEE运动,是一种变动滑脱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平卧
褶皱
变动滑脱
褶皱
安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地台北缘中上元古界的构造变形
被引量:
2
4
作者
胡骁
牛树银
张英涛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335-348,共14页
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温都尔庙—白云鄂博加里东褶皱带南侧,广泛分布的中晚元古代地层构造序列分析表明:1、构造变形由塑性向脆性演化,即早划变形以层(片)内同斜或平卧褶皱为特征;主期褶皱及面线组构发育,构造形态属 J.G.Ramsay(1967)...
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温都尔庙—白云鄂博加里东褶皱带南侧,广泛分布的中晚元古代地层构造序列分析表明:1、构造变形由塑性向脆性演化,即早划变形以层(片)内同斜或平卧褶皱为特征;主期褶皱及面线组构发育,构造形态属 J.G.Ramsay(1967)分类中接近Ⅱ类的 lc 型和Ⅲ类,晚期变形则以脆—韧性的膝折构造和破劈理型式出现。2、早期和主期构造变形显示强烈的顺层(片)韧性推覆剪切作用性质,是深层次构造变形的产物。3、构造形变特征和演化序列的区域对比结果认为,研究区的岩层应属中上元古界的白云鄂博群,以往资料将其置于奥陶—志留系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中上元古界
平卧
褶皱
温都尔庙
华北地台
破劈理
脆性变形
加里东
褶皱
带
白云鄂博
推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温都尔庙地区哈尔哈达褶皱构造序列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胡骁
郝建民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42-50,共9页
温都尔庙地区位于内蒙华力西地槽南缘早古生代板块俯冲带上。哈尔哈达铁矿区至少经历四期褶皱叠加,其中以第二期大型紧闭平卧褶皱及第三期复向形构造为主。温都尔庙式铁矿除受岩性、层位控制外,还明显受叠加褶皱构造控制。
关键词
温都尔庙
褶皱
构造
构造控制
叠加
褶皱
平卧
褶皱
早古生代
石英岩
板块俯冲
层位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期平卧褶皱的图面特征
6
作者
徐朝雷
徐有华
张忻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349-359,共11页
山西各个山区五台群及其相当地层,早期部经历了平卧褶皱作用,而如今地质图上却已看不到早期平卧褶皱的形态与走向,所看到的只是反映后期轴面陡立褶皱的一系列地质界线。平卧褶皱若未经后来构造变动,其图面特征与水平地层区完全一样,除...
山西各个山区五台群及其相当地层,早期部经历了平卧褶皱作用,而如今地质图上却已看不到早期平卧褶皱的形态与走向,所看到的只是反映后期轴面陡立褶皱的一系列地质界线。平卧褶皱若未经后来构造变动,其图面特征与水平地层区完全一样,除了褶皱转折端以外,只是一系列平行等高线的地质界线。当平卧褶皱后期发生倾斜或剥蚀面是倾斜时,它的图面特征与单斜地层一样(除了转折端以外),将是一系列平行的地质界线。当平卧褶皱受到后期轴面陡峻的褶皱迭加时,随着迭加褶皱轴向与轴面的不同,将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图案,早朝平卧褶皱的特征已无法在图面上保存。故我们把平卧褶皱称为“隐性褶皱”,而轴面陡峻的褶皱,因为在地质图上可明显地看出它们的特征而称之为“显性褶皱”。由此可见凡早期是“隐性褶皱”的褶皱区,其地质图只显示后期轴面陡峻的“显性褶皱”。对几经褶皱—剥蚀—再沉积的早前寒武纪复杂构造区,要识别早期是否存在平卧褶皱需通过将已褶皱的不整合面展平的方法才能求得。因为经过变位与变形的平卧褶皱,现在已经以轴面倾向与倾角不等的平厅褶皱面貌出现了。在这些地区由于研究程度及客观保留程度不同,早期平卧褶皱被忽视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卧
褶皱
图面
轴面
开阔
褶皱
不整合面
五台群
地质界线
前寒武纪
剥蚀面
褶皱
枢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山煤田西南边缘滑动构造的发现及意义
7
作者
刘志东
《能源与节能》
2015年第6期45-46,共2页
首次提出山西西山煤田西南边缘发育一重力滑动构造,对其存在依据及特征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对今后在山西各煤田开展滑动构造的相关研究将起到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重力滑动构造
平卧
褶皱
地层缺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极东部麦克罗伯特逊和肯姆普海岸莱纳杂岩-太古地壳的元古宙再造作用的构造控制
8
作者
Geoffrey L.Clarke
梅华林
《地质调查与研究》
1989年第3期49-60,共12页
出露于麦克罗伯特逊(MacRobertson)和东肯姆普(east.Kempland)海岸的高级变质岩主要为两类岩石组成,在中部是中元古韧性变形期间受到再造作用的太古宙片麻岩,而在东部是含有大量可能系太古宙时代残留体的叶片状元古宙紫苏花岗质片麻岩...
出露于麦克罗伯特逊(MacRobertson)和东肯姆普(east.Kempland)海岸的高级变质岩主要为两类岩石组成,在中部是中元古韧性变形期间受到再造作用的太古宙片麻岩,而在东部是含有大量可能系太古宙时代残留体的叶片状元古宙紫苏花岗质片麻岩。在再造作用形成的片麻岩中可以确定有三期褶皱。经早期平卧褶皱的岩层受到两期轴面近于直立的褶皱变形作用。紫苏花岗岩中仅保存有最后变形事件的证据。这三期事件构成了莱纳构造幕(Raynet Structural Episode)。该构造幕是太古宙片麻岩向西部太古宙稳定地块一奈皮厄杂岩(Napier Complex)韧性逆冲的结果。元古宙平卧褶皱岩层主要由剪切变形而形成,是同动力学标志相符的。莱纳杂岩(Rayner Complex)和奈皮厄杂岩为退化剪切带和糜棱岩——假玄武玻璃带所切割,这是由于两个杂岩在寒武纪时向北逆冲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岩
元古宙
太古宙
伯特逊
莱纳
紫苏花岗岩
玄武玻璃
构造幕
构造控制
平卧
褶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伍铜矿床控矿构造地质特征及演化模式探讨
被引量:
22
1
作者
杜亚军
田竞亚
机构
四川省地矿局
出处
《四川地质学报》
1996年第3期213-218,共6页
文摘
四川李伍铜矿床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中型富铜矿床,其矿床历经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和叠加。江浪穹隆体的变形变质对早期的矿源层具改造、矿液初步富集作用;构造岩性层控制了李伍铜矿床的产出与分布,S3期沿S2面理发育起来的大型平卧褶皱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形态,成穹阶段形成的滑脱剪切带是矿液运移的通道,也是找矿的有利场所,该带中次级逆冲断面及EW向挤压时期形成的S3面理挠曲是容矿空间,变形与成穹作用双重机制对该矿床构造的形成至关重要。
关键词
构造岩性层
滑脱剪切带
平卧
褶皱
Keywords
tectonic-lithologic layer, decollement shear zone,recumbent fold
分类号
P618.4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雪峰推覆体掩覆的下组合(Z-S)油气资源预测
被引量:
14
2
作者
李仲东
罗志立
刘树根
雍自全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2-398,共7页
基金
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5-54-02-01-01-04)
文摘
雪峰推覆体震旦纪-志留纪地层位于扬子古板块东南缘大陆斜坡上。经加里东运动,伴随“江南隆起”的上升、剥蚀,而逐步演化为雪峰古陆。加里东期,雪峰推覆体古褶皱样式为向西北推覆的近平卧褶皱构造。再经印支-燕山期多层次的由东南向西北叠加推覆作用,在推覆体的前峰带掩覆了大片古生代地层。据岩相带和地球物理等资料,推测雪峰推覆体推覆距离不超过几十公里,前锋带掩覆下古生界深度约4000m,掩覆面积至少为3000km^2。雪峰推覆体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为半深海滞流缺氧环境下沉积的黑色碳质泥岩、硅质岩、磷块岩和生物灰岩,有机碳含量为0.01%-4.00%,生油条件良好,加里东期具有油气藏形成过程,沿江南隆起西缘已发现有9个古油藏和残留油气藏。通过虎庄残留油气藏成藏条件分析,油气源来自于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和上组合(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海相高成熟-过成熟二次生烃的混合烃源,具有长距离运移和一定的油气保存条件,油气藏形成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与雪峰推覆体最终定型期相同。由此认为雪峰推覆体掩覆的下组合,有较大的油气资源前景,其中,镇远-凯里-三都一带的弧形地区为有利的勘探地区。
关键词
平卧
褶皱
虎庄残留油气藏
油气资源
雪峰推覆体
Keywords
recumbent fold
Huzhuang residual oil and gas reservoir
petroleum resources
Xuefeng thrust nappe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巢湖大型平卧褶皱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开均
施央申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79-189,共11页
文摘
巢湖平卧褶皱由一个背斜和一个向斜组成,枢纽呈NNE向,轴面微向NWW平卧背斜根部倾斜。卷入褶皱的地层为上震旦统至上三叠统,厚达3.1km。褶皱分布面积约380km^2,波长9km,波幅18km。后期直立褶皱叠加于平卧褶皱之上,褶皱缩短量达19.17km,缩短率约53.7%,褶皱受控于大玵台阶状滑脱断层。褶皱地层由NWW往SEE运动,是一种变动滑脱褶皱。
关键词
巢湖
平卧
褶皱
变动滑脱
褶皱
安徽
Keywords
Chaohu, recumbent folds, shortening amount of folds, translated detachmcnt folds.
分类号
P54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地台北缘中上元古界的构造变形
被引量:
2
4
作者
胡骁
牛树银
张英涛
出处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335-348,共14页
文摘
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温都尔庙—白云鄂博加里东褶皱带南侧,广泛分布的中晚元古代地层构造序列分析表明:1、构造变形由塑性向脆性演化,即早划变形以层(片)内同斜或平卧褶皱为特征;主期褶皱及面线组构发育,构造形态属 J.G.Ramsay(1967)分类中接近Ⅱ类的 lc 型和Ⅲ类,晚期变形则以脆—韧性的膝折构造和破劈理型式出现。2、早期和主期构造变形显示强烈的顺层(片)韧性推覆剪切作用性质,是深层次构造变形的产物。3、构造形变特征和演化序列的区域对比结果认为,研究区的岩层应属中上元古界的白云鄂博群,以往资料将其置于奥陶—志留系是错误的。
关键词
构造变形
中上元古界
平卧
褶皱
温都尔庙
华北地台
破劈理
脆性变形
加里东
褶皱
带
白云鄂博
推覆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温都尔庙地区哈尔哈达褶皱构造序列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胡骁
郝建民
出处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42-50,共9页
文摘
温都尔庙地区位于内蒙华力西地槽南缘早古生代板块俯冲带上。哈尔哈达铁矿区至少经历四期褶皱叠加,其中以第二期大型紧闭平卧褶皱及第三期复向形构造为主。温都尔庙式铁矿除受岩性、层位控制外,还明显受叠加褶皱构造控制。
关键词
温都尔庙
褶皱
构造
构造控制
叠加
褶皱
平卧
褶皱
早古生代
石英岩
板块俯冲
层位
序列分析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平卧褶皱的图面特征
6
作者
徐朝雷
徐有华
张忻
机构
山西省地矿局区调队
出处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349-359,共11页
文摘
山西各个山区五台群及其相当地层,早期部经历了平卧褶皱作用,而如今地质图上却已看不到早期平卧褶皱的形态与走向,所看到的只是反映后期轴面陡立褶皱的一系列地质界线。平卧褶皱若未经后来构造变动,其图面特征与水平地层区完全一样,除了褶皱转折端以外,只是一系列平行等高线的地质界线。当平卧褶皱后期发生倾斜或剥蚀面是倾斜时,它的图面特征与单斜地层一样(除了转折端以外),将是一系列平行的地质界线。当平卧褶皱受到后期轴面陡峻的褶皱迭加时,随着迭加褶皱轴向与轴面的不同,将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图案,早朝平卧褶皱的特征已无法在图面上保存。故我们把平卧褶皱称为“隐性褶皱”,而轴面陡峻的褶皱,因为在地质图上可明显地看出它们的特征而称之为“显性褶皱”。由此可见凡早期是“隐性褶皱”的褶皱区,其地质图只显示后期轴面陡峻的“显性褶皱”。对几经褶皱—剥蚀—再沉积的早前寒武纪复杂构造区,要识别早期是否存在平卧褶皱需通过将已褶皱的不整合面展平的方法才能求得。因为经过变位与变形的平卧褶皱,现在已经以轴面倾向与倾角不等的平厅褶皱面貌出现了。在这些地区由于研究程度及客观保留程度不同,早期平卧褶皱被忽视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关键词
平卧
褶皱
图面
轴面
开阔
褶皱
不整合面
五台群
地质界线
前寒武纪
剥蚀面
褶皱
枢纽
分类号
P6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山煤田西南边缘滑动构造的发现及意义
7
作者
刘志东
机构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炭资源地质局
出处
《能源与节能》
2015年第6期45-46,共2页
文摘
首次提出山西西山煤田西南边缘发育一重力滑动构造,对其存在依据及特征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对今后在山西各煤田开展滑动构造的相关研究将起到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重力滑动构造
平卧
褶皱
地层缺失
Keywords
gravity gliding structure
recumbent fold
formation missing
分类号
P641.46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极东部麦克罗伯特逊和肯姆普海岸莱纳杂岩-太古地壳的元古宙再造作用的构造控制
8
作者
Geoffrey L.Clarke
梅华林
出处
《地质调查与研究》
1989年第3期49-60,共12页
文摘
出露于麦克罗伯特逊(MacRobertson)和东肯姆普(east.Kempland)海岸的高级变质岩主要为两类岩石组成,在中部是中元古韧性变形期间受到再造作用的太古宙片麻岩,而在东部是含有大量可能系太古宙时代残留体的叶片状元古宙紫苏花岗质片麻岩。在再造作用形成的片麻岩中可以确定有三期褶皱。经早期平卧褶皱的岩层受到两期轴面近于直立的褶皱变形作用。紫苏花岗岩中仅保存有最后变形事件的证据。这三期事件构成了莱纳构造幕(Raynet Structural Episode)。该构造幕是太古宙片麻岩向西部太古宙稳定地块一奈皮厄杂岩(Napier Complex)韧性逆冲的结果。元古宙平卧褶皱岩层主要由剪切变形而形成,是同动力学标志相符的。莱纳杂岩(Rayner Complex)和奈皮厄杂岩为退化剪切带和糜棱岩——假玄武玻璃带所切割,这是由于两个杂岩在寒武纪时向北逆冲的结果。
关键词
杂岩
元古宙
太古宙
伯特逊
莱纳
紫苏花岗岩
玄武玻璃
构造幕
构造控制
平卧
褶皱
分类号
P5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李伍铜矿床控矿构造地质特征及演化模式探讨
杜亚军
田竞亚
《四川地质学报》
1996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雪峰推覆体掩覆的下组合(Z-S)油气资源预测
李仲东
罗志立
刘树根
雍自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安徽巢湖大型平卧褶皱研究
张开均
施央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华北地台北缘中上元古界的构造变形
胡骁
牛树银
张英涛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内蒙古温都尔庙地区哈尔哈达褶皱构造序列分析
胡骁
郝建民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早期平卧褶皱的图面特征
徐朝雷
徐有华
张忻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西山煤田西南边缘滑动构造的发现及意义
刘志东
《能源与节能》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南极东部麦克罗伯特逊和肯姆普海岸莱纳杂岩-太古地壳的元古宙再造作用的构造控制
Geoffrey L.Clarke
梅华林
《地质调查与研究》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