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8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早产儿的治疗进展
1
作者
卓培培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年第9期205-207,共3页
早产儿(premature infant)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亦称未成熟儿。据统计早产的发生率为5%~15%,将早产其原因分为自然早产和干预早产,自然早产是指自然发动或与胎膜早破有关的早产,干预早产是指因各种因素需人工终...
早产儿(premature infant)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亦称未成熟儿。据统计早产的发生率为5%~15%,将早产其原因分为自然早产和干预早产,自然早产是指自然发动或与胎膜早破有关的早产,干预早产是指因各种因素需人工终止妊娠而导致的早产胎龄越短,婴儿体重越小身长越短。早产儿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少数早产儿体重超过2500g,但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儿
治疗
人工终止妊娠
婴儿体重
干预
早产
自然
早产
未成熟儿
胎膜早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预性早产83例
2
作者
齐璇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干预
性
早产
围产儿死亡
危险因素
干预
早产
新生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围产儿的影响
3
作者
黄芸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目的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的自然早产与人为干预引起的早产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并分娩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早产的病例共116例(自然早产组66例、干预早产组50例)。结果因妊娠高血压疾病病情需...
目的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的自然早产与人为干预引起的早产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并分娩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早产的病例共116例(自然早产组66例、干预早产组50例)。结果因妊娠高血压疾病病情需要而终止妊娠者,在孕34周后以剖宫结束分娩对围产儿有益,术前或分娩前使用促胎肺成熟药物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结论早产与妊娠高血压疾病有关,且妊娠高血压疾病干预早产与自然早产在产前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可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
自然
早产
干预
早产
围产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对围产儿的影响
4
作者
申玉红
匡延平
江明礼
《医学研究杂志》
1995年第6期10-12,共3页
本文分析了1992年7月~1994年6月住院治疗并分娩的早产病例共126例,对比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提示按期产检,早产发生率下降。母亲患有严重的并发症需制定诊疗计划,有计划的在孕34周后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对围产儿有利。
关键词
自然
早产
干预
早产
围产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对围产儿的影响
5
作者
申玉红
匡延平
江明礼
《医学研究杂志》
1995年第5期30-32,共3页
本文分析了1992年7月至1994年6月住院治疗并分娩的早产病例共126例,对比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提示按期产检,早产发生率下降。母亲患有严重的并发症需制定诊疗计划,有计划的在孕34周后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对围产儿有利。
关键词
自然
早产
干预
早产
围产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对妊高征围产儿的影响
6
作者
海巨珺
《河南医药信息》
1999年第1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早产
妊娠高血压
围产儿
干预
早产
原文传递
干预早产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安晓汾
刘淑娟
杨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5144-5146,共3页
目的:探讨有关干预早产的病因构成、分娩方式、时机选择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干预早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干预早产发生率37.9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晚期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分列病因前3位;干预早产组剖宫产...
目的:探讨有关干预早产的病因构成、分娩方式、时机选择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干预早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干预早产发生率37.9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晚期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分列病因前3位;干预早产组剖宫产率及低出生体重儿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组(P<0.05),但早产儿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及孕妇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自然早产组(P<0.05);胎龄和出生体重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及干预方式对改善母婴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
早产
病因构成
分娩时机
剖宫产
原文传递
严格控制输液对干预早产儿发生硬肿、水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2
8
作者
王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年第19期2601-2604,共4页
目的探讨输液量及输液方式与新生儿硬肿、水肿发生的相关性,寻找适合早产儿输液的最佳方式。方法选取62例胎龄34—36^+5周,体重≥2k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新生儿室护士对新生儿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的控制,比较不同输液方式是否对...
目的探讨输液量及输液方式与新生儿硬肿、水肿发生的相关性,寻找适合早产儿输液的最佳方式。方法选取62例胎龄34—36^+5周,体重≥2k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新生儿室护士对新生儿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的控制,比较不同输液方式是否对治疗有影响,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控制总入量,按常规速度输液(5—6滴/min);B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C组:采用微量注射泵24h持续泵人控制输液速度,然后在静脉留置针患儿中对比,观察其疗效。三组液体量控制方法均为生后1,3d总入量(包括奶量、饮水及输液量)分别为50ml/kg、60ml/kg、80ml/kg,4—7d100ml/kg,每天根据患儿摄入奶量和饮水量调整输液量,输液量也包括肠外营养液:氨基酸、脂肪乳,所有用量均参照新生儿静脉营养治疗要求配置浓度心。。结果C组(采用微量注射泵24h持续泵入)治疗效果最好,水肿、硬肿的程度及输液并发症减轻、患儿的总费用降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O.05)。此方法优于A组(控制总入量,按常规速度输液5—6滴/min)、B组(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液体输入完成后结束本日治疗,不需要24h持续泵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结论C组(采用微量注射泵24h持续泵入)疗效最好,水肿、硬肿并发症最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格控制输液
干预
早产
儿并发症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
17
9
作者
伍小柳
张学勤
王虹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2期72-74,76,共4页
目的了解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探讨干预性早产的最佳分娩时机;对比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孕周分娩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36例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描述...
目的了解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探讨干预性早产的最佳分娩时机;对比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孕周分娩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36例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及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早产病例136例,其中自然早产90例,干预性早产46例。①自然早产的主要病因顺位是胎膜早破、多胎、瘢痕子宫、羊水过少、臀位;干预性早产的主要病因顺位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瘢痕子宫。②不明原因的自然早产仍占较大比例(20%)。③既往流产史、早产史及孕期生殖道感染史等是自然早产的高危因素;辅助生殖技术引起的多胎可能成为自然早产新的高危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是干预性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④自然早产的分娩方式主要是阴道分娩(63.3%),干预性早产的主要分娩方式是剖宫产(95.7%);⑤不同分娩方式早产儿预后无显著差异,剖宫产并不能改善早产儿预后;不同孕周分娩的早产儿出生时情况及预后差异有显著性,分娩时间>34周较<34周预后好(P<0.05)。结论及早发现并防治早产高危因素可减少早产的发生,尽可能将胎龄延长至妊娠34周及以后终止妊娠可有效改善早产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早产
干预
性
早产
病因顺位
分娩方式
分娩时机
早产
儿预后
原文传递
干预性早产7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15
10
作者
王豫黔
方燕
+3 位作者
王有
蒋云霞
符雪花
刘晓健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干预性早产的病因、分娩方式、分娩时机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4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发生率为6.33%,其中干预性早产占42.05%。重度子前期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因素。干预性早产组的剖宫产...
目的:探讨干预性早产的病因、分娩方式、分娩时机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4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发生率为6.33%,其中干预性早产占42.05%。重度子前期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因素。干预性早产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组(P<0.01);干预性早产组早产儿窒息率明显低于自然早产组(P<0.01);干预性早产组产妇产后出血、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自然早产组(P<0.05);孕周≥34周,体重≥2000 g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孕周<34周、体重<2000 g的早产儿(P<0.01)。结论: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提高围生儿存活率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干预
性
早产
剖宫产术
分娩时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4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
14
11
作者
刘毅
李艳
《现代临床医学》
2008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了解干预性早产的构成因素以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4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所致的胎儿窘迫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因素,其次是重度子痫前期。孕周>34周的早产儿并发症发...
目的:了解干预性早产的构成因素以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4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所致的胎儿窘迫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因素,其次是重度子痫前期。孕周>34周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孕周<34周的早产儿(P<0.05)。定期的产前检查、终止妊娠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降低早产儿的并发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结论:定期产前检查、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对提高围生儿存活率、改善妊娠结局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
性
早产
因素构成
分娩时机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8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
10
12
作者
唐爱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3607-3608,共2页
目的探讨干预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针对148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产因素的构成、早产的分娩方式、早产干预的结果等情况。结果重度子痫前期为干预性早产的首要因素,其次为胎膜早破。干...
目的探讨干预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针对148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产因素的构成、早产的分娩方式、早产干预的结果等情况。结果重度子痫前期为干预性早产的首要因素,其次为胎膜早破。干预性早产以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91.9%)。通过干预性早产可明显降低孕母的产后出血率、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结论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对于改善妊娠结局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
性
早产
剖宫产
并发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预性早产216例临床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
6
13
作者
徐扬
李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3期72-73,共2页
目的了解干预性早产的构成因素、分娩时机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16例干预性早产因素构成、胎儿并发症、母体并发症的分析与探讨。结果干预性早产最常见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多胎妊娠、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期肝内胆汁...
目的了解干预性早产的构成因素、分娩时机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16例干预性早产因素构成、胎儿并发症、母体并发症的分析与探讨。结果干预性早产最常见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多胎妊娠、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位异常等。结论早产病因复杂,减少干预性早产的发生率关键是重视产前检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
性
早产
因素构成
防治妊娠并发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1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
5
14
作者
蒲杰
曾蔚越
段瑞岐
《四川医学》
CAS
2004年第10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 了解干预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12 1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 (ICP)所致的胎儿窘迫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因素 ,其次是胎膜早破(PROM)、重度妊高征。干...
目的 了解干预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12 1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 (ICP)所致的胎儿窘迫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因素 ,其次是胎膜早破(PROM)、重度妊高征。干预性早产的剖宫产率为 85 12 % ,定期行产前检查的病例中 ,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降低 ,有计划地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并加强产后新生儿护理 ,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结论 定期产前检查 ,选择适时干预能改善早产结局 ,提高围产儿存活率 ,降低孕妇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干预
性
早产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早产类型的临床对比分析(附132例报告)
被引量:
5
15
作者
王新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9期1338-1339,共2页
目的:分析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和分娩结局。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32例早产病例,根据早产类型将产妇分成自然早产组和干预性早产组。对比两组产妇发生早产的因素、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以及早产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早...
目的:分析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和分娩结局。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32例早产病例,根据早产类型将产妇分成自然早产组和干预性早产组。对比两组产妇发生早产的因素、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以及早产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早产因素中胎儿窘迫、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和生殖道感染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性早产组剖宫产率为44.6%,高于自然早产组的14.5%(P<0.01),但两组新生儿存活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性早产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窒息和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自然早产组新生儿(P<0.05),而两组新生儿发生黄疸和死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需要针对早产原因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而有效防范早产的发生,尽量延长早产儿的胎龄和增加出生体重,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早产
干预
性
早产
分娩结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龄产妇妊娠风险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
5
16
作者
周雪贵
袁江
薛桂各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为加强高龄产妇孕期保健、改善妊娠结局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35岁的高龄组病例2994例,和同期住院分娩的适龄组16172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病历资料。结果高龄组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明显高...
目的为加强高龄产妇孕期保健、改善妊娠结局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35岁的高龄组病例2994例,和同期住院分娩的适龄组16172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病历资料。结果高龄组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明显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等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高于适龄组(P<0.01);高龄组干预性早产比适龄组干预性早产发生率高(P<0.01)。结论高龄妊娠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多,应加强高龄产妇围产期保健以降低合并症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健康,应提倡适龄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产妇
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妊娠结局
干预
性
早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预性早产原因构成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
5
17
作者
赵素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9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干预性早产原因构成及临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收治早产孕妇干预性早产11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干预性早产原因构成:妊娠高血压疾病46例(41.82%)、胎盘因素(包括...
目的探讨干预性早产原因构成及临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收治早产孕妇干预性早产11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干预性早产原因构成:妊娠高血压疾病46例(41.82%)、胎盘因素(包括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34例(30.91%)、妊娠合并症20例(18.18%)、胎儿宫内生长受限10例(9.09%)。单独存在1个高危因素18例,合并有2个及2个以上高危因素92例。新生儿体质量1.5~2.9kg,平均(1.92±0.1)kg,Apgar评分2~9,平均(6.93±1.53),RDS32例、死亡例21例。结论干预性早产发生率高,原因复杂,围生儿结局较差,通过定期产前检查、给予合理的治疗、采用适合分娩方式减少干预性早产的发生,改善新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
性
早产
原因
围生结局
预防对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5例干预性早产临床分析
被引量:
5
18
作者
刘颖
王丽鹏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干预性早产的原因、时机及早产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干预性早产病例,比较不同孕周早产原因及早产儿情况。结果干预性早产主要原因为重度子痫前期、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随孕周及体重增加,早产儿窒息、并发症...
目的探讨干预性早产的原因、时机及早产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干预性早产病例,比较不同孕周早产原因及早产儿情况。结果干预性早产主要原因为重度子痫前期、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随孕周及体重增加,早产儿窒息、并发症及围生儿死亡明显下降,大于34孕周与体重大于2 000 g早产儿预后明显改善。结论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改善围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
性
早产
分娩时机
预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
4
19
作者
李树芬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4期52-53,55,共3页
目的比较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的病因、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为降低自然早产发生、改善新生儿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4例早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自然早产75例(自然早产组),干预性早产49例(干预性早产组)。对所有早产者临床病历资料进...
目的比较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的病因、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为降低自然早产发生、改善新生儿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4例早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自然早产75例(自然早产组),干预性早产49例(干预性早产组)。对所有早产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的原因及分娩结局。结果自然早产组以胎膜早破为主要原因,占57.33%(43/75),不明原因为25.33%(19/75),其次为多胎妊娠、瘢痕子宫、羊水过少、子宫畸形等。干预性早产组以妊娠期高血压为主要原因,占48.98%(24/75),前置胎盘为36.73%(18/49),其次为羊水过少、胎儿宫内窘迫症、瘢痕子宫。干预性早产组流产史、早产史均显著高于自然早产组,阴道顺产率低于自然早产组(P<0.05或P<0.01);2组流产次数≥2次、自然早产史、新生儿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有不同的病因,要针对不同早产的病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改善分娩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早产
干预
性
早产
病因
分娩结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补充叶酸及膳食叶酸摄入与早产发生风险的交互效应研究
被引量:
3
20
作者
毛宝宏
邵亚雯
+6 位作者
李静
刘小晖
代伟
王剑
王文第
邱伟涛
王燕侠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491-497,共7页
目的探讨女性围孕期补充叶酸及膳食叶酸摄入与早产发生风险的关系及其对早产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建卡就诊并随访到分娩结局的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调查一般人口学、围孕期叶酸补充情况、围...
目的探讨女性围孕期补充叶酸及膳食叶酸摄入与早产发生风险的关系及其对早产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建卡就诊并随访到分娩结局的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调查一般人口学、围孕期叶酸补充情况、围孕期膳食摄入频次、种类及其胎儿分娩时的信息。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孕期叶酸补充和膳食叶酸摄入与早产的发生风险及其交互效应。结果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围孕期补充叶酸>12周以及膳食叶酸摄入≥209.94μg/d均可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OR=0.83,95%CI:0.72~0.96;OR=0.84,95%CI:0.76~0.94,P趋势<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围孕期补充叶酸与膳食叶酸摄入间存在相乘及相加的交互作用[RERI(95%CI)=0.32(0.12~0.51),AP(95%CI)=0.92(0.24~1.61),S(95%CI)=0.68(0.56~0.82)]。类似的保护作用在早期与极早期早产、自发性早产、自发性早产不伴胎膜早破中均有体现,而在适度早产、干预性早产、自发性早产伴胎膜早破中无相乘及相加的交互作用。结论围孕期补充叶酸与膳食叶酸摄入对早产及部分早产亚型具有协同保护作用,故在补充叶酸的同时增加膳食中叶酸的摄入量能显著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膳食营养
早产
自发性
早产
干预
性
早产
病例对照研究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题名
早产儿的治疗进展
1
作者
卓培培
机构
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
出处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年第9期205-207,共3页
文摘
早产儿(premature infant)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亦称未成熟儿。据统计早产的发生率为5%~15%,将早产其原因分为自然早产和干预早产,自然早产是指自然发动或与胎膜早破有关的早产,干预早产是指因各种因素需人工终止妊娠而导致的早产胎龄越短,婴儿体重越小身长越短。早产儿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少数早产儿体重超过2500g,但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
关键词
早产
儿
治疗
人工终止妊娠
婴儿体重
干预
早产
自然
早产
未成熟儿
胎膜早破
分类号
R722.6 [医药卫生—儿科]
R714.5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预性早产83例
2
作者
齐璇
机构
武警江苏总队医院妇产科
出处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干预
性
早产
围产儿死亡
危险因素
干预
早产
新生儿
分类号
R714.2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R714.7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围产儿的影响
3
作者
黄芸
机构
宁陵县妇幼保健院
出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3期204-205,共2页
文摘
目的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的自然早产与人为干预引起的早产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并分娩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早产的病例共116例(自然早产组66例、干预早产组50例)。结果因妊娠高血压疾病病情需要而终止妊娠者,在孕34周后以剖宫结束分娩对围产儿有益,术前或分娩前使用促胎肺成熟药物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结论早产与妊娠高血压疾病有关,且妊娠高血压疾病干预早产与自然早产在产前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可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
自然
早产
干预
早产
围产儿
分类号
R714.24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对围产儿的影响
4
作者
申玉红
匡延平
江明礼
机构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出处
《医学研究杂志》
1995年第6期10-12,共3页
文摘
本文分析了1992年7月~1994年6月住院治疗并分娩的早产病例共126例,对比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提示按期产检,早产发生率下降。母亲患有严重的并发症需制定诊疗计划,有计划的在孕34周后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对围产儿有利。
关键词
自然
早产
干预
早产
围产儿
分类号
R714.7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对围产儿的影响
5
作者
申玉红
匡延平
江明礼
机构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出处
《医学研究杂志》
1995年第5期30-32,共3页
文摘
本文分析了1992年7月至1994年6月住院治疗并分娩的早产病例共126例,对比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提示按期产检,早产发生率下降。母亲患有严重的并发症需制定诊疗计划,有计划的在孕34周后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对围产儿有利。
关键词
自然
早产
干预
早产
围产儿
分类号
R714.7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对妊高征围产儿的影响
6
作者
海巨珺
机构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出处
《河南医药信息》
1999年第1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早产
妊娠高血压
围产儿
干预
早产
分类号
R714.2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R714.246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干预早产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安晓汾
刘淑娟
杨丽萍
机构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产科
出处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5144-5146,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有关干预早产的病因构成、分娩方式、时机选择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干预早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干预早产发生率37.9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晚期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分列病因前3位;干预早产组剖宫产率及低出生体重儿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组(P<0.05),但早产儿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及孕妇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自然早产组(P<0.05);胎龄和出生体重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及干预方式对改善母婴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干预
早产
病因构成
分娩时机
剖宫产
分类号
R714.2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严格控制输液对干预早产儿发生硬肿、水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2
8
作者
王玲
机构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出处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年第19期2601-2604,共4页
基金
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4-01-53)
文摘
目的探讨输液量及输液方式与新生儿硬肿、水肿发生的相关性,寻找适合早产儿输液的最佳方式。方法选取62例胎龄34—36^+5周,体重≥2k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新生儿室护士对新生儿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的控制,比较不同输液方式是否对治疗有影响,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控制总入量,按常规速度输液(5—6滴/min);B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C组:采用微量注射泵24h持续泵人控制输液速度,然后在静脉留置针患儿中对比,观察其疗效。三组液体量控制方法均为生后1,3d总入量(包括奶量、饮水及输液量)分别为50ml/kg、60ml/kg、80ml/kg,4—7d100ml/kg,每天根据患儿摄入奶量和饮水量调整输液量,输液量也包括肠外营养液:氨基酸、脂肪乳,所有用量均参照新生儿静脉营养治疗要求配置浓度心。。结果C组(采用微量注射泵24h持续泵入)治疗效果最好,水肿、硬肿的程度及输液并发症减轻、患儿的总费用降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O.05)。此方法优于A组(控制总入量,按常规速度输液5—6滴/min)、B组(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液体输入完成后结束本日治疗,不需要24h持续泵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结论C组(采用微量注射泵24h持续泵入)疗效最好,水肿、硬肿并发症最轻。
关键词
严格控制输液
干预
早产
儿并发症
临床观察
Keywords
Strictly control the infusion
Intervention in the premature infant complications
Clinical observation
分类号
R473.72 [医药卫生—护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
17
9
作者
伍小柳
张学勤
王虹
机构
昆明医学院
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产科
出处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2期72-74,76,共4页
文摘
目的了解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探讨干预性早产的最佳分娩时机;对比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孕周分娩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36例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及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早产病例136例,其中自然早产90例,干预性早产46例。①自然早产的主要病因顺位是胎膜早破、多胎、瘢痕子宫、羊水过少、臀位;干预性早产的主要病因顺位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瘢痕子宫。②不明原因的自然早产仍占较大比例(20%)。③既往流产史、早产史及孕期生殖道感染史等是自然早产的高危因素;辅助生殖技术引起的多胎可能成为自然早产新的高危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是干预性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④自然早产的分娩方式主要是阴道分娩(63.3%),干预性早产的主要分娩方式是剖宫产(95.7%);⑤不同分娩方式早产儿预后无显著差异,剖宫产并不能改善早产儿预后;不同孕周分娩的早产儿出生时情况及预后差异有显著性,分娩时间>34周较<34周预后好(P<0.05)。结论及早发现并防治早产高危因素可减少早产的发生,尽可能将胎龄延长至妊娠34周及以后终止妊娠可有效改善早产儿预后。
关键词
自然
早产
干预
性
早产
病因顺位
分娩方式
分娩时机
早产
儿预后
Keywords
Natural premature labor
Premature intervention
Etiology of sequence
Mode of delivery
Delivery time
The prognosis of premature infants
分类号
R714.2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干预性早产7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15
10
作者
王豫黔
方燕
王有
蒋云霞
符雪花
刘晓健
机构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
出处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3-306,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干预性早产的病因、分娩方式、分娩时机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4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发生率为6.33%,其中干预性早产占42.05%。重度子前期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因素。干预性早产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组(P<0.01);干预性早产组早产儿窒息率明显低于自然早产组(P<0.01);干预性早产组产妇产后出血、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自然早产组(P<0.05);孕周≥34周,体重≥2000 g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孕周<34周、体重<2000 g的早产儿(P<0.01)。结论: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提高围生儿存活率有益处。
关键词
早产
干预
性
早产
剖宫产术
分娩时机
Keywords
Premature delivery
Controlled premature delivery
Cesarean section
Termination time
分类号
R714.2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4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
14
11
作者
刘毅
李艳
机构
成都市妇幼保健院
出处
《现代临床医学》
2008年第1期28-29,共2页
文摘
目的:了解干预性早产的构成因素以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4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所致的胎儿窘迫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因素,其次是重度子痫前期。孕周>34周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孕周<34周的早产儿(P<0.05)。定期的产前检查、终止妊娠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降低早产儿的并发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结论:定期产前检查、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对提高围生儿存活率、改善妊娠结局有益处。
关键词
干预
性
早产
因素构成
分娩时机
妊娠结局
Keywords
controlled premature delivery
factors composition
termination time
pregnant prognosis
分类号
R714.2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48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
10
12
作者
唐爱君
机构
湖南省邵东县中医院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3607-3608,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干预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针对148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产因素的构成、早产的分娩方式、早产干预的结果等情况。结果重度子痫前期为干预性早产的首要因素,其次为胎膜早破。干预性早产以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91.9%)。通过干预性早产可明显降低孕母的产后出血率、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结论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对于改善妊娠结局有益处。
关键词
干预
性
早产
剖宫产
并发症
分类号
R714.2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预性早产216例临床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
6
13
作者
徐扬
李芹
机构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3期72-73,共2页
文摘
目的了解干预性早产的构成因素、分娩时机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16例干预性早产因素构成、胎儿并发症、母体并发症的分析与探讨。结果干预性早产最常见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多胎妊娠、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位异常等。结论早产病因复杂,减少干预性早产的发生率关键是重视产前检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
关键词
干预
性
早产
因素构成
防治妊娠并发症
分类号
R714.2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R714.255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21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
5
14
作者
蒲杰
曾蔚越
段瑞岐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出处
《四川医学》
CAS
2004年第10期1074-1076,共3页
文摘
目的 了解干预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12 1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 (ICP)所致的胎儿窘迫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因素 ,其次是胎膜早破(PROM)、重度妊高征。干预性早产的剖宫产率为 85 12 % ,定期行产前检查的病例中 ,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降低 ,有计划地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并加强产后新生儿护理 ,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结论 定期产前检查 ,选择适时干预能改善早产结局 ,提高围产儿存活率 ,降低孕妇病死率。
关键词
早产
干预
性
早产
妊娠结局
Keywords
preterm labor
controlled preterm labor
pregnant prognosis
分类号
R714.2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早产类型的临床对比分析(附132例报告)
被引量:
5
15
作者
王新荣
机构
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出处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9期1338-1339,共2页
文摘
目的:分析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和分娩结局。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32例早产病例,根据早产类型将产妇分成自然早产组和干预性早产组。对比两组产妇发生早产的因素、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以及早产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早产因素中胎儿窘迫、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和生殖道感染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性早产组剖宫产率为44.6%,高于自然早产组的14.5%(P<0.01),但两组新生儿存活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性早产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窒息和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自然早产组新生儿(P<0.05),而两组新生儿发生黄疸和死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需要针对早产原因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而有效防范早产的发生,尽量延长早产儿的胎龄和增加出生体重,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关键词
自然
早产
干预
性
早产
分娩结局
分类号
R714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龄产妇妊娠风险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
5
16
作者
周雪贵
袁江
薛桂各
机构
滨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出处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文摘
目的为加强高龄产妇孕期保健、改善妊娠结局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35岁的高龄组病例2994例,和同期住院分娩的适龄组16172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病历资料。结果高龄组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明显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等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高于适龄组(P<0.01);高龄组干预性早产比适龄组干预性早产发生率高(P<0.01)。结论高龄妊娠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多,应加强高龄产妇围产期保健以降低合并症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健康,应提倡适龄妊娠。
关键词
高龄产妇
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妊娠结局
干预
性
早产
Keywords
advanced maternal age
complications of pregnancy
pregnancy outcome
interventional preterm birth
分类号
R730.2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预性早产原因构成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
5
17
作者
赵素萍
机构
山西省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妇产科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9期77-78,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干预性早产原因构成及临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收治早产孕妇干预性早产11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干预性早产原因构成:妊娠高血压疾病46例(41.82%)、胎盘因素(包括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34例(30.91%)、妊娠合并症20例(18.18%)、胎儿宫内生长受限10例(9.09%)。单独存在1个高危因素18例,合并有2个及2个以上高危因素92例。新生儿体质量1.5~2.9kg,平均(1.92±0.1)kg,Apgar评分2~9,平均(6.93±1.53),RDS32例、死亡例21例。结论干预性早产发生率高,原因复杂,围生儿结局较差,通过定期产前检查、给予合理的治疗、采用适合分娩方式减少干预性早产的发生,改善新生儿结局。
关键词
干预
性
早产
原因
围生结局
预防对策
分类号
R714.2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5例干预性早产临床分析
被引量:
5
18
作者
刘颖
王丽鹏
机构
锦州市妇婴医院产科
解放军第
出处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35-37,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干预性早产的原因、时机及早产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干预性早产病例,比较不同孕周早产原因及早产儿情况。结果干预性早产主要原因为重度子痫前期、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随孕周及体重增加,早产儿窒息、并发症及围生儿死亡明显下降,大于34孕周与体重大于2 000 g早产儿预后明显改善。结论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改善围生儿预后。
关键词
干预
性
早产
分娩时机
预后
Keywords
controlled premature delivery
termination time
prognostic
分类号
R722.6 [医药卫生—儿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
4
19
作者
李树芬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产科
出处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4期52-53,55,共3页
文摘
目的比较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的病因、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为降低自然早产发生、改善新生儿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4例早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自然早产75例(自然早产组),干预性早产49例(干预性早产组)。对所有早产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的原因及分娩结局。结果自然早产组以胎膜早破为主要原因,占57.33%(43/75),不明原因为25.33%(19/75),其次为多胎妊娠、瘢痕子宫、羊水过少、子宫畸形等。干预性早产组以妊娠期高血压为主要原因,占48.98%(24/75),前置胎盘为36.73%(18/49),其次为羊水过少、胎儿宫内窘迫症、瘢痕子宫。干预性早产组流产史、早产史均显著高于自然早产组,阴道顺产率低于自然早产组(P<0.05或P<0.01);2组流产次数≥2次、自然早产史、新生儿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有不同的病因,要针对不同早产的病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改善分娩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关键词
自然
早产
干预
性
早产
病因
分娩结局
分类号
R714.2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补充叶酸及膳食叶酸摄入与早产发生风险的交互效应研究
被引量:
3
20
作者
毛宝宏
邵亚雯
李静
刘小晖
代伟
王剑
王文第
邱伟涛
王燕侠
机构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出处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491-497,共7页
基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合生元母婴营养与健康研究项目(2018FYH007)
甘肃省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计划(1208RJZA122)
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2-34)
文摘
目的探讨女性围孕期补充叶酸及膳食叶酸摄入与早产发生风险的关系及其对早产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建卡就诊并随访到分娩结局的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调查一般人口学、围孕期叶酸补充情况、围孕期膳食摄入频次、种类及其胎儿分娩时的信息。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孕期叶酸补充和膳食叶酸摄入与早产的发生风险及其交互效应。结果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围孕期补充叶酸>12周以及膳食叶酸摄入≥209.94μg/d均可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OR=0.83,95%CI:0.72~0.96;OR=0.84,95%CI:0.76~0.94,P趋势<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围孕期补充叶酸与膳食叶酸摄入间存在相乘及相加的交互作用[RERI(95%CI)=0.32(0.12~0.51),AP(95%CI)=0.92(0.24~1.61),S(95%CI)=0.68(0.56~0.82)]。类似的保护作用在早期与极早期早产、自发性早产、自发性早产不伴胎膜早破中均有体现,而在适度早产、干预性早产、自发性早产伴胎膜早破中无相乘及相加的交互作用。结论围孕期补充叶酸与膳食叶酸摄入对早产及部分早产亚型具有协同保护作用,故在补充叶酸的同时增加膳食中叶酸的摄入量能显著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
叶酸
膳食营养
早产
自发性
早产
干预
性
早产
病例对照研究
交互作用
Keywords
Folic Acid
Folate
Preterm Birth
Spontaneous preterm
Medically indicated preterm
Case control study
Interaction
分类号
R714.2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早产儿的治疗进展
卓培培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干预性早产83例
齐璇
《武警医学》
CAS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围产儿的影响
黄芸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对围产儿的影响
申玉红
匡延平
江明礼
《医学研究杂志》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对围产儿的影响
申玉红
匡延平
江明礼
《医学研究杂志》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对妊高征围产儿的影响
海巨珺
《河南医药信息》
1999
0
原文传递
7
干预早产的临床研究
安晓汾
刘淑娟
杨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
0
原文传递
8
严格控制输液对干预早产儿发生硬肿、水肿的临床观察
王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2
原文传递
9
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
伍小柳
张学勤
王虹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
17
原文传递
10
干预性早产74例临床分析
王豫黔
方燕
王有
蒋云霞
符雪花
刘晓健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64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
刘毅
李艳
《现代临床医学》
2008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148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探讨
唐爱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干预性早产216例临床分析与探讨
徐扬
李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0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121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
蒲杰
曾蔚越
段瑞岐
《四川医学》
CAS
200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不同早产类型的临床对比分析(附132例报告)
王新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高龄产妇妊娠风险的回顾性分析
周雪贵
袁江
薛桂各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干预性早产原因构成分析及预防对策
赵素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55例干预性早产临床分析
刘颖
王丽鹏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
李树芬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补充叶酸及膳食叶酸摄入与早产发生风险的交互效应研究
毛宝宏
邵亚雯
李静
刘小晖
代伟
王剑
王文第
邱伟涛
王燕侠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