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研究——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73
1
作者 许有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93年第3期229-237,共9页
本文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重点探讨了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分析评价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对和田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从而为该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 本文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重点探讨了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分析评价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对和田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从而为该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本研究也为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提供了经验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水资源 流域 模糊综合评判
下载PDF
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若干问题评述 被引量:202
2
作者 赵文智 程国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2期1851-1857,共7页
评述了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若干进展,提出了临界生态需水量、最适生态需水量和饱和生态需水量的概念,探讨了相应的确定方法.强调了人工植被的建设应在加强对干旱区天然植被格局与生态水文效应、具有水力提升功能植物识别、植物吸... 评述了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若干进展,提出了临界生态需水量、最适生态需水量和饱和生态需水量的概念,探讨了相应的确定方法.强调了人工植被的建设应在加强对干旱区天然植被格局与生态水文效应、具有水力提升功能植物识别、植物吸收的水分来源、生态需水量及生态地下水位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从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水文学的角度,确定干旱区适宜人工植被的种类组成和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植被格局 生态水文效应 水力提升 植物 水分来源 生态需水量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干旱区地表湿润状况的趋势分析 被引量:226
3
作者 马柱国 符淙斌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37-746,共10页
利用 1 95 1~ 1 997年中国 1 6 0站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计算的地表湿润指数 Hi =PPe(P为观测的月降水总量 ,Pe为月最大潜在蒸发 ) ,对比分析了中国华北、西北两个典型干旱区区域平均地表湿润指数的年代年际变化特征及季节性差... 利用 1 95 1~ 1 997年中国 1 6 0站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计算的地表湿润指数 Hi =PPe(P为观测的月降水总量 ,Pe为月最大潜在蒸发 ) ,对比分析了中国华北、西北两个典型干旱区区域平均地表湿润指数的年代年际变化特征及季节性差异 ,并讨论了它与降水和气温的联系。最后 ,给出了地表湿润指数年及各季节变化趋势的地理分布。研究表明 :西北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趋势基本相反 ,前者地表为变湿趋势 ,后者为变干趋势。华北地区的干化趋势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而西北除东部的秋季和西部的夏季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干旱区 地表湿润指数 气候变化 降水 气温
下载PDF
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和分类─—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139
4
作者 贾宝全 许英勤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12,共5页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活动的主体区域,亦是干旱区的精华所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认为:凡是对绿洲景观的生态与发展及环境质量维持与改善起支撑作用的系统所消耗的水份即为生态用水。同时以新疆为例,从绿洲...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活动的主体区域,亦是干旱区的精华所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认为:凡是对绿洲景观的生态与发展及环境质量维持与改善起支撑作用的系统所消耗的水份即为生态用水。同时以新疆为例,从绿洲与其内、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出发,把绿洲生态用水分为:人工绿洲生态用水、荒漠河岸林生态用水、河谷材生态用水、低平地草甸生态用水、城市生态用水、河湖生态用水、荒漠植被生态用水等七大类,每类之下又划分了若干小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生态用水 概念 分类 新疆 水资源
下载PDF
近百年来全球主要干旱区的干旱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65
5
作者 李新周 刘晓东 马柱国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97-103,共7页
利用 1 8 6 0 - 1 995年全球格点 (2 .5°经度ⅹ 2 .5°纬度 )Palmer干旱指数 (PDSI)资料 ,以及通过修正的PDSI程序计算的 1 95 1 - 2 0 0 2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PDSI ,分析了全球七大干旱区区域平均年PDSI近百年来的变化趋... 利用 1 8 6 0 - 1 995年全球格点 (2 .5°经度ⅹ 2 .5°纬度 )Palmer干旱指数 (PDSI)资料 ,以及通过修正的PDSI程序计算的 1 95 1 - 2 0 0 2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PDSI ,分析了全球七大干旱区区域平均年PDSI近百年来的变化趋势及干旱变率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响应 ,结果表明 :除澳大利亚、北非干旱区外 ,南美洲、南非、北美洲、中亚和中国西北等全球主要干旱区近百年来呈明显变干趋势 ,且全球气候变暖时段干旱年发生概率明显偏高。在中国 ,近5 2a来半干旱区呈变干趋势 ,而干旱区干旱化有所缓和甚至相反。这一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条件下 ,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数 干旱区 气候 干旱变率 水分
原文传递
黑河流域景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125
6
作者 卢玲 李新 +1 位作者 程国栋 肖洪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17-1224,T001,共9页
在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流域景观制图 ,划分出 6个景观区。利用景观结构分析软件 FRAGSTATS在流域尺度上计算了各景观区的多种景观结构指标。结果表明 :山区的景观结构特征突出表现为连通性强 ,拼块形状... 在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流域景观制图 ,划分出 6个景观区。利用景观结构分析软件 FRAGSTATS在流域尺度上计算了各景观区的多种景观结构指标。结果表明 :山区的景观结构特征突出表现为连通性强 ,拼块形状复杂。绿洲 -荒漠区的景观结构特征表现为 ,绿洲主要沿河流和渠道分布 ,是镶嵌在荒漠基质上的景观异质体。绿洲是干旱区景观结构最复杂 ,类型最丰富 ,景观多样性最高的地区 ,但不同景观区的绿洲其景观结构有显著的差异。荒漠和绿洲的过渡地带的过渡生态类型丰富 ,其共同的景观结构特征是拼块破碎、呈团聚状分布。在极端干旱的北部阿拉善高平原 ,裸露戈壁是景观模地 ,占据绝对优势 ,蔓延度极高 ,其它类型是面积相对很小的异质镶嵌体。文章最后指出 ,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结构 景观指标 干旱区 地理信息系统 黑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SD模型的干旱区城市水资源承载力预测研究 被引量:91
7
作者 王建华 江东 +2 位作者 顾定法 齐文虎 唐青蔚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9年第2期18-22,共5页
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乌鲁木齐市1993-2020年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分析。
关键词 水资源 承载力 SD模型 干旱区 城市发展
下载PDF
全球变化对我国荒漠化的影响 被引量:121
8
作者 慈龙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94年第4期289-303,共15页
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外科学家们对全球变化的研究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决议第12款,"荒漠化"的定义,探讨全球变化对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文中利用我国700多个气象站点30年的平均气象资料,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监... 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外科学家们对全球变化的研究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决议第12款,"荒漠化"的定义,探讨全球变化对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文中利用我国700多个气象站点30年的平均气象资料,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监测系统/全球资料数据库方案活动中心以及国际上广泛应用的Thornthwaite计算PE与气候分类方法,计算和绘制了当CO_2倍增、气温升高1.5-4.5℃时我国干旱区、半干旱区及半湿润干旱区(Arid,semi-aridanddrysub-humidareas)分布变化的图表,同时利用我国北方160个气象台站近40年连续记录的气象资料,进行滑动平均,计算和绘制了干旱、半干旱区的最近40年来气温变暖及干湿变化的趋势图,分析了在全球变化下如果工业发展和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未来30-50年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荒漠化监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荒漠化 全球变化 中国 干旱区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157
9
作者 王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共9页
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是两个反向发展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近60 a来,我国绿洲化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2.5万km2扩大到10.4万km2,沙漠化土地面积由5.3万km2扩大到11.4万km2,受盐渍化危害的耕地面积达到1.5万km2,占总耕地面积的30%。... 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是两个反向发展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近60 a来,我国绿洲化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2.5万km2扩大到10.4万km2,沙漠化土地面积由5.3万km2扩大到11.4万km2,受盐渍化危害的耕地面积达到1.5万km2,占总耕地面积的30%。绿洲化优化了局地生态环境,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但绿洲低水平、无序的开发使绿洲稳定性下降,同时引发包括荒漠化在内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绿洲化、荒漠化研究进展的综述,提出了围绕几个关键科学问题近期需要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总体思路,努力在全面认知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作用下水、土、气、生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演变机理,为综合评价环境变化趋势和效应以及调控对策与管理模式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化 荒漠化 过程 干旱区
原文传递
干旱荒漠绿洲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受水资源条件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6
10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3-368,共6页
以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荒漠绿洲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景观生态的基本特点和景观嵌块体类型 ,通过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分析与景观生态功效的评价 ,利用 80年代和 90年代两期有关景观生态的资料 ,论述了水资源条件变化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影... 以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荒漠绿洲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景观生态的基本特点和景观嵌块体类型 ,通过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分析与景观生态功效的评价 ,利用 80年代和 90年代两期有关景观生态的资料 ,论述了水资源条件变化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影响 ,指出河流廊道是干旱区荒漠绿洲的主要生态流 ,河流廊道的变化是导致荒漠绿洲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荒漠绿洲 水资源 景观空间格局 河流廓道
下载PDF
论干旱区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 被引量:95
11
作者 程国栋 肖笃宁 王根绪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1-15,共5页
分析了干旱区景观结构特点与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特征,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了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生态建设的策略,对干旱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课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干旱区 景观生态建设 景观规划
下载PDF
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性及其验证 被引量:124
12
作者 乔标 方创琳 黄金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183-2190,共8页
在分析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耦合函数、耦合轨迹、耦合类型和耦合阶段,并以河西走廊为例,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进行了验证。在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 在分析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耦合函数、耦合轨迹、耦合类型和耦合阶段,并以河西走廊为例,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进行了验证。在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既有相互胁迫的过程,也有相互促进的环节,它们之间是一种在交互胁迫中相互促进的动态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在其演化周期内呈现出双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其耦合演化轨迹是一条双指数曲线;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低级协调型、生态主导型、同步协调型、城市化滞后型、逐步磨合型、城市化超前型、生态脆弱型、低级磨合型和不可持续型等九种基本耦合类型,并经历低水平协调、拮抗、磨合、好转和高水平协调等5个耦合阶段。河西走廊各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演进过程符合双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其耦合轨迹均呈现出双指数曲线的变化形式;嘉峪关市属于逐步磨合型,目前处于好转阶段;金昌市属于城市化超前型,处于磨合阶段;酒泉市属于生态主导型,处于拮抗阶段;张掖市属于同步协调型,处于拮抗阶段;武威市属于生态脆弱型,处于拮抗阶段;玉门市属于低级磨合型,处于好转阶段;敦煌市属于生态脆弱型,处于拮抗阶段;河西走廊属于生态脆弱型,处于拮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规律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磷素循环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3
13
作者 赵琼 曾德慧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磷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在生态系统内的迁移转化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近20年来,磷在陆地生态系统内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总结了国内外磷循环研究的成果,从磷的来 源、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和固定... 磷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在生态系统内的迁移转化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近20年来,磷在陆地生态系统内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总结了国内外磷循环研究的成果,从磷的来 源、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和固定特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等方面分析了磷素循环的特点;系统阐述了磷在陆地生态 系统各库之间及其内部,主要是植被-土壤亚系统内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陆地生态系统磷素循环主要是 系统内部的生物化学循环,由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和土壤的生物、理化性质共同控制,不同控制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因生态系统类型、时间和空间尺度而异。文章简述了磷循环研究方法的发展及存在的局限性;另外,分析了干旱、 半干旱地区磷循环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干旱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其植被、土壤特性决定了其磷素循环有其自 身的特点及研究的必要性。最后指出了当前陆地生态系统磷循环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磷素循环 存在形态 生物有效性 研究方法 干旱区
下载PDF
近50a中国寒区与旱区湖泊变化的气候因素分析 被引量:120
14
作者 丁永建 刘时银 +1 位作者 叶柏生 赵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3-632,共10页
以青藏和蒙新两大湖区代表的我国寒区和旱区湖泊为对象,通过各湖区典型湖泊与气候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揭示了湖泊与气候变化的动态关系;通过区域尺度湖泊面积的阶段性变化过程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了湖泊变化的区域气候影响背景.... 以青藏和蒙新两大湖区代表的我国寒区和旱区湖泊为对象,通过各湖区典型湖泊与气候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揭示了湖泊与气候变化的动态关系;通过区域尺度湖泊面积的阶段性变化过程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了湖泊变化的区域气候影响背景.结果表明:位于我国寒区和旱区的湖泊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从气候的角度来看,内蒙古的湖泊受降水影响较为明显,新疆湖泊总体上受降水影响显著,但由于冰川的存在气温对湖泊也有一定影响.青藏高原典型湖泊变化的分析表明,降水、气温对不同湖泊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区域上湖泊与气候的变化关系表现的更为复杂,在降水增加、气温上升的情况下由于升温引起的湖泊蒸发效应超过降水增加导致的补给影响,湖泊总体趋于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变化 降水 气温 青藏高原 干旱区
下载PDF
近50a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19
15
作者 冯异星 罗格平 +7 位作者 周德成 韩其飞 鲁蕾 许文强 朱磊 尹昌应 戴丽 李艳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295-4305,共11页
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焦点。大规模土地开发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评估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评价长时间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 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焦点。大规模土地开发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评估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评价长时间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期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信息。选择的研究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水土开发的典型代表区域。以1962年地形图,1976、1989、1999和2008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利用数学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重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过程,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0a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耕地和建设用地"涨势"显著,未利用地和林地"落势"较明显,草地和水域先"涨"后"落",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态,单向转换频繁。(2)研究区景观破碎度和多样性增加,优势度减小,各景观类型间差异缩小,异质性程度和景观结构复杂性加大。(3)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流域景观格局,导致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化、均匀化和破碎化。最后,提出通过发展大规模集约化农业降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景观格局负面生态效应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玛纳斯河流域 50a变化 干旱区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1
16
作者 潘晓玲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5-351,共7页
本文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性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土壤盐渍化的研究途径,着重讨论了绿洲蒸散与局地气候、植被覆盖面积、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生态系统下垫面状态等的相互关系。获得了重要认识:绿洲生态系统是向绿洲化还是向荒漠化... 本文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性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土壤盐渍化的研究途径,着重讨论了绿洲蒸散与局地气候、植被覆盖面积、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生态系统下垫面状态等的相互关系。获得了重要认识:绿洲生态系统是向绿洲化还是向荒漠化的方向发展,十分敏感地受上述各种参数的影响。最后指出,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实际上是生态系统和环境,特别是与局地气候系统相互作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绿洲生态系统 稳定性 土壤盐渍化 下垫面 生态系统 环境
下载PDF
干旱区典型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100
17
作者 张丽 董增川 黄晓玲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以生态适宜性理论为基础,根据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典型植物的随机抽样调查资料,建立了干旱区几种典型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得出干旱区典型植物的最适地下水位、适宜地下水位区间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忍耐... 以生态适宜性理论为基础,根据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典型植物的随机抽样调查资料,建立了干旱区几种典型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得出干旱区典型植物的最适地下水位、适宜地下水位区间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忍耐度。与同是干旱区的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旗实测及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是合理的,因此模型也是合理的。最后,根据模型得出了对干旱区生态恢复和重建,实现干旱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 地下水位 干旱区 对数正态分布模型 生态地下水位 植被
下载PDF
近50年来中国西北地区干湿状况时空分布 被引量:108
18
作者 靳立亚 李静 +1 位作者 王新 陈发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7-854,共8页
根据西北地区77个气象台站气候资料,并利用改进的Penman公式,计算了该地区1958年~2001年的44年平均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与降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到4种类型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组合分布型.其中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减... 根据西北地区77个气象台站气候资料,并利用改进的Penman公式,计算了该地区1958年~2001年的44年平均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与降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到4种类型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组合分布型.其中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减小而年降水量增大的组合占研究区站点总数的40%以上.分析潜在蒸散量及观测蒸发量与各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发现干旱区的蒸发与太阳辐射和风速有关.定义干燥指数为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的比值,用来描述西北干旱区的干湿状况.对干旱区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干燥指数近50年的线性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干旱区春季大部分区域干燥指数呈增加趋势,即趋于变干;夏季大部分地区趋于变湿,但仅在新疆东部和甘肃西部较为明显;秋季新疆大部、甘肃西部和青海北部等地区趋于变湿,而干旱区东部区域则趋于变干.冬季干旱区大部分区域趋于变湿,只有新疆西南部和西北部及东部部分地区、甘肃西部和内蒙西部等地有变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指数 潜在蒸散 时空分布 降水量 干旱区 气象台站 中国西北地区 部分地区 东部 气候因子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干旱区绿洲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金塔绿洲为例 被引量:88
19
作者 马明国 王雪梅 +1 位作者 角媛梅 陈贤章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8,共6页
景观生态学是宏观生态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是目前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利用遥感的手段获取试验区1990和2000年景观格局的基础数据,并利用GIS做分析的工具,计算出6个指标值,采用格网化的方法,将研究区域的景观斑块转化... 景观生态学是宏观生态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是目前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利用遥感的手段获取试验区1990和2000年景观格局的基础数据,并利用GIS做分析的工具,计算出6个指标值,采用格网化的方法,将研究区域的景观斑块转化成5m×5m的格网,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得出了景观斑块的转移矩阵,为景观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分析打下基础。分析显示:①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3个指标数值上有很大的相关性,只需考虑多样性;②绿洲景观格局的变化与水资源的变化密切相关;③绿洲有沙漠化的威胁;④城镇居民点用地扩展迅速,主要在未利用土地上发展,金塔绿洲内城镇居民区有城市化的趋势;⑤城镇居民点破碎化指标值未能真正体现其景观特性,当不考虑少数几个大的斑块时,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绿洲景观 景观格局 遥感 GIS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88
20
作者 王让会 樊自立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3-68,共6页
Great chang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taken place in Tarim River Basin of continental river basin in arid zone since last 5 decades.As a result,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not stability appeared.With ... Great chang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taken place in Tarim River Basin of continental river basin in arid zone since last 5 decades.As a result,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not stability appeared.With regard to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artificial interference, 20 complex factors of water resource system, land source system, vegetation resource system and environment system (esp.desertification state) are chosen to analyze the ecological fragility.Through establishment of indicator system of ecological fragility assessment an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based on the arithmetic logarithm processing, ecological fragility index (EFI) is built up.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EFI values of source stream area including Aksu River Basin, Yerkant River Basin, Hetian River Basin and main stream including upper reaches, middle reaches and lower reaches of Tarim River Basin are 0.08, 0.23, 0.32, 0.25, 0.53 and 0.87 respectively.The degrees of ecological fragility belong to slight fragility, medium fragility and extreme fragility in Aksu River Bas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arim River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o general fragility in other three s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内陆河流域 生态脆弱性 景观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