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1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降水条件下两种荒漠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 被引量:55
1
作者 周雅聃 陈世苹 +2 位作者 宋维民 卢琦 林光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89-800,共12页
自然降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植物重要的水分来源。为了说明自然降水量的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影响,研究了两种常见荒漠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白刺(Nitrariata ngutorum)在3个不同自然降水地区(内... 自然降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植物重要的水分来源。为了说明自然降水量的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影响,研究了两种常见荒漠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白刺(Nitrariata ngutorum)在3个不同自然降水地区(内蒙古的杭锦旗和磴口县及甘肃的民勤县)的水分来源、水分利用效率及植物的抗逆能力的变化。测定了不同地区的植物茎水、各潜在水源(降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δD和δ18O值,并利用IsoSource模型分析了这两种植物在不同地区对这些潜在水源的选择性利用情况;同时测定了叶片的δ13C和游离脯氨酸浓度。结果表明:在年降水量最高的杭锦旗,这两种植物对浅层土壤水的利用比例最高,其中油蒿主要利用0–50cm土层中的水源;在年降水量相对较低的磴口和民勤,植物利用的主要水源为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这两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逐渐降低。白刺的脯氨酸浓度大于油蒿,与水分利用效率无关,但油蒿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脯氨酸浓度成正比。研究表明,荒漠植物能通过改变其水分利用策略和其他生理特性适应自然降水量的变化,但不同植物种采用的策略可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油蒿 IsoSource模型 白刺 脯氨酸 稳定同位素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2
作者 张军红 吴波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2期40-43,68,共4页
土壤水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简要总结土壤水分与植物关系、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关系、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再分配过程的影响、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土壤水分监测技术五个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认为未来干旱、... 土壤水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简要总结土壤水分与植物关系、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关系、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再分配过程的影响、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土壤水分监测技术五个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认为未来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研究在土壤水分平衡、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作用、土壤水分监测技术的改进等几个领域还有待于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光合速率 土壤呼吸 生物土壤结皮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蒙新高原湖泊水质状况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28
3
作者 曾海鳌 吴敬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2-887,共6页
蒙新高原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区内湖泊众多,但多为盐湖和咸水湖.近年来,由于湖泊咸化、萎缩甚至干涸的过程加快,区内多数湖泊水资源严重短缺,湖泊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遭遇巨大破坏.本文选取蒙新地区11个淡水和微咸水湖泊,通过对不同... 蒙新高原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区内湖泊众多,但多为盐湖和咸水湖.近年来,由于湖泊咸化、萎缩甚至干涸的过程加快,区内多数湖泊水资源严重短缺,湖泊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遭遇巨大破坏.本文选取蒙新地区11个淡水和微咸水湖泊,通过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湖泊水质状况分析和对比研究,揭示蒙新地区湖泊水质现状及其变化特征与原因.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湖泊类型多样,湖水阴、阳离子涵盖了各种水化学类型,而内蒙湖泊均为钠组-氯化物型.不同湖泊间湖水离子浓度和矿化度差异较大,湖水交换是蒙新地区湖泊水体矿化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与1988年相比,哈纳斯湖、阜康天池和赛里木湖等山地湖泊矿化度无明显变化或呈下降趋势,反映了区域气候变化特征;柴窝堡湖和红碱淖湖水矿化度快速升高,而达里诺尔水体矿化度增幅较小,其差异反映了修筑水库、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在湖泊水环境变化中的不同作用.近50年来,乌伦古湖、博斯腾湖、吉力湖和乌梁素海水体矿化度波动升高,尤其近年来矿化度升高趋势加快,反映了流域内工农业等人类活动增强而导致入湖污染物增加以及气候干旱引起湖水浓缩两个方面所产生的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新高原 干旱/半干旱地区 湖泊 水质变化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确定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入渗补给量的新方法——氯离子示踪法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植华 徐恒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7-92,共6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入渗水分大部分滞留在包气带中,强烈地蒸发、蒸腾作用导致包气带中土壤水的氯离子浓度改变。氯离子示踪方法从质量守恒角度,通过比较土壤水分的氯离子浓度和降水输入的氯离子浓度大小,可以定量确定降水入渗量...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入渗水分大部分滞留在包气带中,强烈地蒸发、蒸腾作用导致包气带中土壤水的氯离子浓度改变。氯离子示踪方法从质量守恒角度,通过比较土壤水分的氯离子浓度和降水输入的氯离子浓度大小,可以定量确定降水入渗量和降水入渗补给的历史变化过程。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外应用较普遍的氯离子均衡法和氯离子累积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降水入渗补给机制 地下水资源 氯离子示踪法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早全新世降温事件的湖泊沉积证据 被引量:21
5
作者 金章东 沈吉 +1 位作者 王苏民 张恩楼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18,共8页
我国华北干旱—半干旱区封闭湖泊流域化学风化历史记录了全新世以来次级的气候环境波动过程。高精度的沉积物地球化学、物理及生物参数变化表明 ,在全新世早 -中期过渡阶段存在一次强降温气候事件 ,具体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减弱 (高Rb/Sr... 我国华北干旱—半干旱区封闭湖泊流域化学风化历史记录了全新世以来次级的气候环境波动过程。高精度的沉积物地球化学、物理及生物参数变化表明 ,在全新世早 -中期过渡阶段存在一次强降温气候事件 ,具体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减弱 (高Rb/Sr比 )、湖泊产生力减弱 (低有机碳 )以及湖泊水位下降。虽然该事件的寒冷程度比YoungerDryas弱 ,但是其与来自湖沼 (包括北极、非洲、北美、西欧、青藏高原、祁连山等 )、海洋 (如北大西洋、地中海、加勒比海等 )、欧 -美大陆生物组合、极地冰芯等在内的环境记录的冷事件发生时间基本一致 ,集中发生于 8.0~ 8.5kaB .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全新世 湖泊沉积 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事件 古气候
下载PDF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开垦对荒漠化的影响——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宏 孙保平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1-75,共5页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子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垦 荒漠化 干旱-半干旱 动态仿真
下载PDF
Sr-Nd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eolian dust of the arid-semiarid areas 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loess provenance and monsoon evolution 被引量:22
7
作者 RAO Wenbo YANG Jiedong CHEN Jun LI Gaoj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12期1401-1412,共12页
Minerals and rocks have distinct 87Sr/86Sr and 143Nd/144Nd ratios, depending on their geological origin and ages, and these isotope ratios are less altered than elemental composition during transport in the atmosphere... Minerals and rocks have distinct 87Sr/86Sr and 143Nd/144Nd ratios, depending on their geological origin and ages, and these isotope ratios are less altered than elemental composition during transport in the atmosphere or after deposition as sediments, thus stable isotopes of Sr and Nd have great potential as tracers for provenance and trans- port of materials. During the hypergene process, Sr isotope ratios of sediments are controlled by their parent rocks, particle sizes and chemical weathering. In general, the higher the Sr isotope ratios of parent rocks, and/or the more the fine-grained fractions, and/or the stronger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thus the higher the Sr isotope ratios of sediments. On the contrary, there are lower Sr isotope ratios of sedi- ments. Nd isotope ratios of sediments, independent of their particle sizes and chemical weathering, are only associated with parent rocks. For the prove- nance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different re- seachers drew discordant and even contradictory conclusion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r-Nd isotopic tracing. From the previous Nd isotope data, it is con- sidered that the Tarim Basin, desert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 parts of Inner Mongolia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and are also manufacturers for eolian dust of the Far East regions, together with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Sr isotope ratios of eolian dust are solely affected by wind sorting and weather- ing-pedogenesis due to its homogeneous composi- tion i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Wind sorting isrelated to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but weath- ering-pedogenesis i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Studies on Sr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loess-paleosol sequence suggest that 87Sr/86Sr ratios in acid-soluble materials are an index for chemical weathering intensity of the Chi- nese Loess Plateau, indicating the East Asian sum- mer monsoon variations, whereas 87Sr/86Sr ratios in acid-insoluble materials are significantly controlled by parti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钕同位素 季风 黄土 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21世纪中蒙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化趋势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新周 刘晓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2-272,共11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公用气候系统模式CCSM3单向嵌套技术,进行未来不同情景下(高排放SRES A2、中等排放SRES A1B和低排放SRES B1)高分辨率数值试验,分析21世纪中国和蒙古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化特征及其可能发展趋势。结果表明:...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公用气候系统模式CCSM3单向嵌套技术,进行未来不同情景下(高排放SRES A2、中等排放SRES A1B和低排放SRES B1)高分辨率数值试验,分析21世纪中国和蒙古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化特征及其可能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中蒙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地表温度也持续增加。仅从降水变化来看,未来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化程度变化不大,甚至有所减弱。但综合考虑降水和温度计算的Palmer干旱指数(PDSI)来看,研究区内干旱地区面积均持续扩张。极端、严重及中等干旱面积比例扩张趋势明显,达到95%显著性水平。相对21世纪中期、后期极端干旱面积在3种情景下均将扩张3%以上。相对21世纪中期和当代,21世纪后期A2情景下总的干旱面积分别将增加8%和11.51%,A1B情景下12.48%和18.34%,B1情景下9.73%和10.82%。对比降水与PDSI可见,在进行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预估研究中,必须综合考虑降水和温度的变化,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化特征及其干旱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干旱趋势 Palmer干旱指数 REGCM3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中国-蒙古
原文传递
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灌丛荒漠化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被引量:19
9
作者 金钊 齐玉春 董云社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32,共10页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木本植物入侵及其导致的草原灌丛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普遍发生的现象,是草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干旱生态系统中,此种类型的植被变化将对区域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显著影响。过度放牧、区域...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木本植物入侵及其导致的草原灌丛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普遍发生的现象,是草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干旱生态系统中,此种类型的植被变化将对区域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显著影响。过度放牧、区域气候干旱化和自然火过程是导致灌丛入侵和发展的主要控制因子。草原灌丛化过程中,草地生态系统分布较为均匀的土壤养分及相关元素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发生分异,关键生命元素C、N、P、S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变化将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显著作用。全球气候变化与草原灌丛荒漠化之间存在潜在的反馈机制,人类扰动的影响将使这种反馈作用变得更加迅速和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灌丛荒漠化 沃岛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全球变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窦妍 侯广才 +2 位作者 钱会 尹立河 王晓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92,共5页
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下水的演化规律对于该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地下水动力场、水岩作用的角度,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都思兔河-盐池地下水系统的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应用PHREEQC软件计算出矿物... 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下水的演化规律对于该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地下水动力场、水岩作用的角度,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都思兔河-盐池地下水系统的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应用PHREEQC软件计算出矿物饱和指数。研究表明:该地区地下水随着水流方向,地下水的水质发生明显的改变,并且水化学类型也呈现出了由HCO3型水向Cl型水转化的较强的规律性变化。总体上,水岩作用为石膏、萤石、菱铁矿的溶解以及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沉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水文地球化学 地下水系统 水化学类型 PHREEQC
原文传递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高盐人工湿地适宜植物筛选 被引量:16
11
作者 褚润 陈年来 王巧芳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4-212,共9页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年降水量较少,年蒸发量较大,导致人工湿地土壤和水体含盐量较高,可供选择的适宜植物种类少,限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该地区的应用。选择香蒲(Typha orientalis)...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年降水量较少,年蒸发量较大,导致人工湿地土壤和水体含盐量较高,可供选择的适宜植物种类少,限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该地区的应用。选择香蒲(Typha orientalis)、鸢尾(Iris tector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作为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构建模拟的潜流人工湿地,配置不同含盐量(NaCl含量分别为0%、0.5%和1%)、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191.8-249.9mg/L)、总氮(质量浓度为27.5-33.5 mg/L)和总磷(质量浓度为4.5-5.9 mg/L)的污水,作为人工湿地的进水,研究不同盐度下植物外部形态、生理特性指标变化及其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的净化效果,筛选出适宜盐沼的植物。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水中含盐量的增加,3种植物的叶长、叶宽和生物量显著减小,比叶重显著增加;与对照处理相比,当水中NaCl含量为1%时,芦苇叶长的变短幅度相对最大,鸢尾的、香蒲的依次减小,鸢尾叶宽的变窄幅度相对最大,香蒲的、芦苇的依次减小,芦苇株高的变矮幅度相对最大,鸢尾的、香蒲的依次减小,鸢尾生物量的减少幅度相对最大,香蒲的、芦苇的依次减小,鸢尾比叶重的增加幅度相对最大,芦苇的、香蒲的依次减小。当水中NaCl含量为0.5%和1%时,都是芦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肉导度相对最大,香蒲的、鸢尾的依次减小;香蒲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相对最大,芦苇的、鸢尾的依次减小。当水中NaCl含量为0.5%和1%时,芦苇叶片的脯氨酸含量相对最大,鸢尾的、香蒲的都依次减小;到实验结束时,在各种盐含量下,鸢尾叶片的丙二醛含量相对最大,香蒲的、芦苇的依次减小;芦苇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相对最大,香蒲的、鸢尾的依次减小。在各种盐含量下,都是种植芦苇的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植物 高盐 人工湿地 干旱半干旱地区
原文传递
新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鑫 杨德刚 +3 位作者 熊黑钢 安尼瓦尔.买买提 公延明 王建成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2-788,共7页
准确评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库,对揭示土壤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新疆地区10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分布特征,估算了该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在10个植被类型的0~100 c... 准确评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库,对揭示土壤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新疆地区10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分布特征,估算了该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在10个植被类型的0~100 cm土壤剖面中,SOCD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呈逐渐降低趋势。新疆SOCD以针叶林最大,其值为63.86 kg·m^(-2),其他植被类型依次为:草甸、阔叶林、沼泽、草原、灌丛、高山植被、栽培植被、荒漠和无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大值分布在草甸中,为4.89 Pg,其他植被类型依次为:荒漠、草原、高山植被、无植被(裸地)、针叶林、栽培植被、阔叶林、灌丛、沼泽。在0~100 cm的土壤层,新疆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6.4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储量 空间分布 气候变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原文传递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质土壤的防渗节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崔湘浩 李秀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8-460,共3页
根据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凝胶化原理 ,以水乳液的形式 ,在土壤模拟柱上进行了防渗效果试验 ,得到了从粗沙到亚粘土各类土壤的渗漏量。通过发芽率试验证明材料本身对植物无毒副作用 ,为干旱。
关键词 节水技术 凝胶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沙质土壤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干旱地区河流生态修复研究——以忻州市云中河生态修复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劳炳丽 曹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1-46,共6页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的现实问题,以忻州云中河生态修复项目为例,探索在水资源稀缺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从宏观流域尺度到中微观河流尺度,通过流域生态、水文平衡、在地适应性等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的现实问题,以忻州云中河生态修复项目为例,探索在水资源稀缺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从宏观流域尺度到中微观河流尺度,通过流域生态、水文平衡、在地适应性等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方法,整治干旱地区日趋恶化的水生态环境,修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环境系统,以期更好地维系干旱地区河流的生态平衡和健康的水文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干旱半干旱地区 河流生态修复 忻州云中河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特征探测的成像雷达干涉测量方法与模型 被引量:10
15
作者 廖静娟 郭华东 +2 位作者 邵芸 李新武 N.Veneziani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0-434,T004,共6页
从估测干涉测量雷达数据相关性出发,通过利用欧洲资源卫星1号和2号获取的重轨干涉测量雷 达数据,开展新疆喀什试验区地表土地类型的识别与分类,区分和识别出裸土、盐碱地、灌丛、裸岩/戈壁、沼泽 和水体6类土地类型。并对不同土地类型... 从估测干涉测量雷达数据相关性出发,通过利用欧洲资源卫星1号和2号获取的重轨干涉测量雷 达数据,开展新疆喀什试验区地表土地类型的识别与分类,区分和识别出裸土、盐碱地、灌丛、裸岩/戈壁、沼泽 和水体6类土地类型。并对不同土地类型的后向散射特性和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干涉测量数据相关性 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特征的关系,从而建立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变化的干涉测量时相去相关模型,为 干旱-半干旱地区利用干涉测量数据进行地表变化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测量 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表特征 雷达遥感 后向散射特征 土地类型
下载PDF
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夏季降水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俊 季明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7-480,共14页
将IPCC第5次评估报告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的18个气候模式模拟结果与美国气候预报中心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系统评估了18个气候模式对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过去58 a(1948-2005年)夏季降水变化的模拟能力,并根据分数值的大小选取模式G1和G... 将IPCC第5次评估报告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的18个气候模式模拟结果与美国气候预报中心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系统评估了18个气候模式对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过去58 a(1948-2005年)夏季降水变化的模拟能力,并根据分数值的大小选取模式G1和G2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1对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夏季降水变化趋势的模拟与观测资料较为一致,其中中国西北地区的降水增加,而中国东北及蒙古地区的降水表现为减少的趋势,模拟的蒙古西部地区的降水变率偏小;G2的模拟结果与观测值相差较大,尤其中国东北、西北局地及蒙古地区夏季降水的变化趋势与观测值相反.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在季风偏强年,G1模拟的夏季降水变化与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降水明显偏多,但在季风偏弱年,G1模拟的夏季降水变化与观测值相比偏差较大,尤其在中国东北及蒙古地区,模拟的降水变化比观测值明显偏弱.在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G1的模拟结果表明到2100年大部分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夏季降水呈增多趋势,其中以中国西北南部及东北地区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 夏季降水 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东亚夏季风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的干旱内流区生态质量评价--以阴山北麓塔布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浩斌 王婉 +2 位作者 宋妤婧 苗林光 马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3-543,共21页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开展多要素、长时序生态质量动态变化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遥感生态指数RSEI基础上,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特点,耦合了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干度(...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开展多要素、长时序生态质量动态变化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遥感生态指数RSEI基础上,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特点,耦合了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干度(SI)和盐度(SI-T)五个指标,提出适应干旱-半干旱区域生态质量评价的mRSEI模型,对1986—2022年间塔布河流域生态质量进行动态评价。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Theil-Sen(T-S)分析联合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探究生态质量时空变化;引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第五代再分析数据集(ERA5)的气象数据,在逐像元层面探讨了气候因素与mRSEI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相较于RSEI而言,mRSEI能更好集成各生态分量包含的信息,且模型更加稳定可靠;(2)mRSEI受到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盐度指标(SI-T),相关系数均值为-0.922,其影响力大于干度、热度指标,表明引入盐度指标对干旱-半干旱区生态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3)研究时序内mRSEI介于0.179—0.423,生态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Slope=-0.0014,P<0.05);(4)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塔布河流域84.37%的区域生态质量未发生变化,另外15.63%中,生态质量退化面积占比远高于生态质量变好的区域,研究区生态质量总体呈退化趋势。(5)气候因素与mRSEI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与mRSEI呈正相关(r=0.411—0.807),年均气温与mRSEI呈负相关(r=-0.824—-0.398);时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气温是研究区生态质量的主控因子。(6)人文因素虽然会对塔布河流域生态质量产生扰动,但并不起决定作用。基于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能够科学监测干旱-半干旱区生态质量空间分布、准确把握生态质量变化趋势,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遥感生态指数 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 趋势分析 气候因素 塔布河流域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晚侏罗世沉积环境与古气候
18
作者 周敏 李祥辉 王旌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3-1015,共13页
【目的】侏罗纪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期间存在着气候长期变化和短期波动,且在陆相盆地有响应。我国同期发育多个大型陆相盆地,但各个盆地中的记录有差异,本文试图对四川盆地东北部沉积环境及古气候变化做较为细致的刻画。【方法】基于... 【目的】侏罗纪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期间存在着气候长期变化和短期波动,且在陆相盆地有响应。我国同期发育多个大型陆相盆地,但各个盆地中的记录有差异,本文试图对四川盆地东北部沉积环境及古气候变化做较为细致的刻画。【方法】基于该地区中—上侏罗统陆相红层的野外详细观察,开展了显微碎屑组分统计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二氧化碳浓度重建等研究。【结果】下部岩性以红棕色泥岩为主,向上绿灰、浅灰色长石类砂岩增多;沉积环境单元分为曲流河、湖泊和古土壤;相序上表现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以低砂泥比的曲流河泥岩为主,常土壤化改造形成古土壤相,上侏罗统遂宁组下部湖泊泥岩和粉砂岩占优,遂宁组上部和蓬莱镇组演变为高砂泥比的曲流河,岩性变粗地层变厚;相对于川西和川中地区,川东北地区沉积环境单元和相序较为单一。依据F/Q和F/L指数,将研究区中—晚侏罗世气候变化分为半干旱—干旱两个半旋回,分别对应下沙溪庙组、上沙溪庙组+遂宁组下部、遂宁组上部+蓬莱镇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指示中侏罗世相对温凉,晚侏罗世早期转为温暖,中—晚期属于高温炎热气候,与全球同期古海洋气候格局相似。【结论】总体而言,四川盆地东北部中—晚侏罗世属于温凉—温暖的干旱—半干旱气候,与四川盆地其他地区相似,但晚侏罗世中—晚期东、西部可能存在高温炎热与半湿润间断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干旱半干旱 古气候 侏罗纪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西北农牧交错带优势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培民 刘富铀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3年第10期48-51,共4页
为了防治沙漠化和发展农牧区经济,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但许多做法仍不够科学合理。建议把我国西北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位。以稳定的农牧系统为特征,形成具有奶牛养殖和家畜育肥... 为了防治沙漠化和发展农牧区经济,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但许多做法仍不够科学合理。建议把我国西北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位。以稳定的农牧系统为特征,形成具有奶牛养殖和家畜育肥及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集约化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干旱半干旱地区 农牧交错带 养殖业 青贮饲料 区域经济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旭光 庞伟 《种子科技》 2016年第11期85-86,共2页
樟子松可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生长,为了提高樟子松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成活率,就必须做好樟子松育苗技术的研究工作。但是如何提高其育苗成活率,成为了当今植树造林工作的难点。针对樟子松育苗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樟子松 育苗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