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腋下途径外科微创封堵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随访结果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司杰 范太兵 +7 位作者 宋书波 梁维杰 董好举 李斌 胡曼曼 赵力运 刘琳 彭帮田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993-99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左腋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外科封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筛选后适合封堵的干下型VSD患儿45例,男39例,女6例;年龄(2.2±2.1)岁(... 目的探讨经左腋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外科封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筛选后适合封堵的干下型VSD患儿45例,男39例,女6例;年龄(2.2±2.1)岁(0.5~8.0岁);体质量(13.8±7.1) kg(7.0~34.1 kg);缺损大小(4.5±1.0) mm(3.0~8.0 mm)。全身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经食管超声评估适合封堵,变换体位为右侧卧位,沿腋中线在第3肋间与第5肋间之间行2~3 cm垂直小切口,经第4肋间入胸,经右心室流出道穿刺建立输送轨道在食管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闭合VSD。结果41例(91.1%)患儿封堵成功,封堵器大小(6.0±1.5) mm(4~10 mm),均为非对称伞。2例(4.4%)因术中封堵器释放后明显残余分流转为体外循环直视手术,1例(2.2%)因封堵器释放后主动脉瓣明显反流转为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1例(2.2%)术后封堵器脱落至肺动脉,后体外循环下直视封堵器取出并直视修补。4例封堵失败,其中2例(4.4%)发生轻微残余漏,分别于1个月和3个月随访时自行闭合。封堵成功患儿均于术后5~8 d出院。随访(10.4±5.0)个月(3~24个月),效果良好,无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房室传导阻滞、新增瓣膜功能异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左腋下食管超声引导对干下型VSD进行外科微创封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术式创伤更小,术后渗出少,瘢痕小,切口更隐蔽、美观,但仍需长期随访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室间隔缺损 左腋下 外科微创封堵
原文传递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6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小彬 刘健 +1 位作者 唐先成 付建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606-608,共3页
目的:总结微创经胸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经验,探讨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3年10月简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的室间隔缺损患者62例,男性28例,女性34例,年龄2~57岁。所有患者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 目的:总结微创经胸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经验,探讨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3年10月简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的室间隔缺损患者62例,男性28例,女性34例,年龄2~57岁。所有患者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由右心室表面荷包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结果封堵成功61例,1例因置入后主动脉瓣返流明显加重,改为体外循环。随访12个月,无封堵器移位、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溶血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微创封堵 国产封堵器 下型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微创经胸封堵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外科技巧及围手术期管理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秒 朱达 安琪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596-601,共6页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位于室间隔漏斗部,紧邻主、肺动脉瓣下,由于其解剖类型特殊,传统的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大,而经导管微创封堵治疗也不适宜该类缺损的治疗。经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是一种全新的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杂交手术技术,该技术突破了传统...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位于室间隔漏斗部,紧邻主、肺动脉瓣下,由于其解剖类型特殊,传统的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大,而经导管微创封堵治疗也不适宜该类缺损的治疗。经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是一种全新的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杂交手术技术,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治疗局限,能够达到微创的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的目的,本文以此为基础,全面介绍经胸封堵治疗该类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技巧及围手术期管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室间隔缺损 经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术 外科技巧 围手术期管理
原文传递
292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谢学良 邹勇 +3 位作者 明腾 黄国金 涂洪强 张盛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34-35,58,共3页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封堵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经验,评估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的适应症、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9年9月经胸封堵的干下型VSD患儿292例,其中男156例,女136例;年龄5月-11岁,平均(16.5±12.4)...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封堵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经验,评估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的适应症、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9年9月经胸封堵的干下型VSD患儿292例,其中男156例,女136例;年龄5月-11岁,平均(16.5±12.4)个月;体质量6~29.5kg,平均(11.3±5.9)kg。所有患儿均行胸骨下端小切口,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右心室表面置入偏心封堵器。观察手术过程中及随访期间患儿残余分流、瓣膜反流(如主动脉瓣反流)、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经术中TEE及术后经胸超声确认封堵成功273例(成功率93.5%),判定封堵成功标准包括封堵器无移位/脱落,无瓣膜反流加重,无明显残余分流(分流量<1mm),无流出道梗阻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术中封堵失败中转体外循环直视手术18例,其中7例因置入封堵器后主动脉瓣返流加重,5例因残余分流明显(分流量>1mm);3例因通过导丝/鞘管困难,3例因封堵器形态偏移。另1例术后1d因残余分流加重行体外循环下取出封堵器同时修补室间隔缺损。随访1-24个月,全组无封堵器移位/脱落、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溶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封堵器型号及熟练操作的前提下,经胸封堵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室间隔缺损 微创封堵治疗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右侧腋下直切口在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伟华 罗鸿 +4 位作者 张新 刘东海 马宁 张博 乔晨晖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总结经右侧腋下直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结果及手术经验,探讨此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7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直切口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7例... 目的总结经右侧腋下直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结果及手术经验,探讨此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7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直切口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1~11.0(4.4±2.8)岁,体重7.6~28.0(14.6±5.3)kg。全身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90°卧位,沿腋中线在第3肋骨上缘和第5肋骨下缘之间做垂直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沿膈神经前2 cm纵向切开心包并悬吊,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分别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肺动脉纵切口补片修补缺损。体外循环结束后,拔除主动脉插管,间断缝合心包,经第6肋间置胸腔引流管。于术后3个月、6个月和/或12个月随访,了解患者家属满意度,复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结果经右侧腋下直切口顺利完成手术,无操作困难,无需延长手术切口或改变手术切口类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膈神经损伤、切口愈合不良或切口感染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发生。胸部切口长度4.4~7.0(5.07±0.66)cm。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无残余分流。所有患儿均得到随访,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和/或12个月经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期间无死亡患儿,未见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未见胸廓不对称。随访时见胸部切口长度短,位于腋窝下,隐蔽美观,所有患儿家属对此切口满意。结论经右侧腋下直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且其诸多优点能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右侧腋下直切口 下型室间隔缺损
原文传递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超声误诊为主动脉窦瘤破裂二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海燕 厉泉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71-72,共2页
例1患者男,19岁,因"自幼查体发现心脏杂音,剧烈活动后胸闷2年"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及主动脉第二听诊区可闻及粗糙的3/6级收缩期杂音及轻度舒张期杂音,股动脉可闻及枪击音。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病:(1)干下型室间隔... 例1患者男,19岁,因"自幼查体发现心脏杂音,剧烈活动后胸闷2年"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及主动脉第二听诊区可闻及粗糙的3/6级收缩期杂音及轻度舒张期杂音,股动脉可闻及枪击音。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病:(1)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直径约12 mm,收缩期室水平左向右分流,最大分流压差166 mm Hg(1 mm Hg=0.133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窦瘤破裂 主动脉瓣脱垂 超声误诊 收缩期杂音 左向右分流 先天性心脏病 舒张期杂音
原文传递
右腋下入路经右心房切口在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栋 吴永涛 +5 位作者 金灿 刘玉华 程沛 范祥明 刘迎龙 苏俊武 《中国医药》 2019年第6期855-857,共3页
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右心房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技术要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干下型VSD修补手术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 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右心房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技术要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干下型VSD修补手术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右侧腋下-右心房切口40例(R-A组),经右侧腋下-肺动脉切口40例(R-P组),经胸部正中-肺动脉切口20例(M-P组)。经右心房切口为充分显露干下缺损,可于三尖瓣隔瓣、室上嵴及右心室流出道隔束靠近VSD边缘悬吊牵引线。比较3组患儿术前资料、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与R-P组相比较,R-A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缩短[(52±11) min比(58±14) min、(30±9) min比(36±10)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R-A组及R-P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M-P组[(10±6)、(9±7) h比(18±9)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组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组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所有患儿均随访2~5年,随访指标满意。结论通过右侧腋下-右心房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VSD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下型室间隔缺损 右侧腋下小切口入路 右心房切口
下载PDF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学良 黄国金 +3 位作者 邹勇 明腾 涂洪强 张盛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2061-2062,2076,共3页
目的 分析经胸微创封堵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围术期及随访资料,总结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适应症及有效性,为临床实施和推广该术式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至2020年12月经胸微创封堵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34... 目的 分析经胸微创封堵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围术期及随访资料,总结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适应症及有效性,为临床实施和推广该术式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至2020年12月经胸微创封堵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347例,其中男196例、女151例,年龄4月~12岁,平均(14.7±13.1)月;体重6~32kg,平均(11.3±5.9)kg;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长径1.8~10 mm。所有患儿均采用胸骨下端小切口,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右心室表面置入偏心封堵器,全面综合评价术中数据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全组证实封堵成功共326例(成功率93.9%)。封堵成功判定标准包括:室间隔缺损无明显残余分流(分流量<1 mm),术后封堵器未脱落/无明显移位、瓣膜反流未加重、无严重心律失常及明显流出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封堵失败共21例,失败原因分别为:过导丝/鞘管困难3例,主动脉瓣返流加重8例,残余分流明显(分流量>1 mm)7例,封堵器形态偏移3例。所有封堵失败患儿均改行直视修补,手术顺利,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顺利。封堵成功的326例患儿随访6~2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残余分流/分流加重、封堵器脱落/移位、瓣膜反流加重、溶血、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胸封堵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成功率高,近、中期疗效肯定,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封堵器型号及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室间隔缺损 微创封堵治疗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56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谭威 李儒正 +2 位作者 邢杰 张红 曹一秋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22期72-74,共3页
目的总结讨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要点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10年,复查心脏彩超缺损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瓣关... 目的总结讨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要点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10年,复查心脏彩超缺损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容易引起主动脉瓣脱垂及关闭不全,甚至导致肺动脉高压,应该尽早手术治疗,对于成形效果欠佳及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宜采用主动脉瓣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术后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铁伟 谢林 赁可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34-1339,共6页
目的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的中期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行性进行随访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于华西医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1例,中位年龄3(1.8,5.9)岁,... 目的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的中期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行性进行随访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于华西医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1例,中位年龄3(1.8,5.9)岁,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行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观察术后1年、3年、5年随访期间残余分流、各瓣膜反流(如主动脉瓣反流)、房室传导阻滞及各种心律失常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仅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封堵器移位再次于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9.0%。术后5年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残余分流、轻度以上瓣膜反流、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结论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中期疗效显著,手术成功率高,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疗效 中期随访
原文传递
6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
11
作者 郭英 郭航远 《浙江预防医学》 2008年第1期94-94,96,共2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下型室间隔缺损 护理工作 经导管封堵术 先天心脏病 下型 治疗效果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肺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加快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庆华 赵亚平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年第12期950-951,共2页
目的 探讨肺动脉内血流速度加快的意义及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分流及肺动脉瓣狭窄的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 4 6例肺动脉内前向血流速度和频谱形态的变化 ,结合心脏形态学改变、瓣膜情况等探讨其他先天性心脏病与肺动脉瓣狭... 目的 探讨肺动脉内血流速度加快的意义及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分流及肺动脉瓣狭窄的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 4 6例肺动脉内前向血流速度和频谱形态的变化 ,结合心脏形态学改变、瓣膜情况等探讨其他先天性心脏病与肺动脉瓣狭窄的区别并与手术对照。结果 房间隔缺损中肺动脉内血流速度最快达2 .5 m/ s,室间隔缺损中肺动脉内血流速度最快达 3.5 m/ s(多见于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 ,肺动脉瓣狭窄中 ,肺动脉内血流速度最快达 4 .5 m/ s。结论 房间隔缺损时肺动脉前向血流速度一般不超过 2 .5 m/ s,且肺动脉内血流速度与房间隔缺损大小呈正比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时肺动脉前向血流速度可明显加快 ,达 3.5 m/ s,肺动脉瓣狭窄者肺动脉前向血流速度显著加快可达 4 m/ s以上 ,同时要结合房室腔大小的变化及瓣膜情况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速度 肺动脉瓣狭窄 间隔缺损 瓣膜 下型室间隔缺损 心脏形态 频谱形态 彩色多普勒 先天性心脏病 改变
下载PDF
经胸食管超声介导封堵术在治疗VSD干下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淑珍 刘志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1期1704-1705,1708,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食管超声介导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间应用经胸超声介导下封堵治疗18例3岁以下干下型VSD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7例VSD患... 目的:探讨经胸食管超声介导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间应用经胸超声介导下封堵治疗18例3岁以下干下型VSD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7例VSD患儿经胸食管超声介导下,均成功置入封堵器且无并发症。仅1例3岁患儿封堵后主动脉瓣中度反流,中转开胸体外循环下手术。2例患者术后即刻存在少许残余分流,分别于调整封堵伞后分流消失或1周后消失。术后3个月随访,房室瓣及动脉瓣功能均无障碍,无轻度以上反流。结论经胸食管超声介导封堵术对于治疗小儿干下型VSD症状是一种简便、安全可行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食管超声介导封堵术 小儿 下型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修补特点——(附6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绪发 王庭阁 +1 位作者 彭静庭 陈洪俊 《心肺血管学报》 1991年第1期19-20,共2页
本文报告6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室缺),跨肺动脉瓣补片修补,并在补片之前于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液,使主动脉瓣关闭。此方法既能避免损伤主动脉瓣,又能直接观察主动脉的关闭情况。如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应根据其脱垂程度作相应处理。
关键词 下型室间隔缺损 手术修补
下载PDF
应用偏心型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旭 冯沅 +2 位作者 干昌平 安琪 石应康 《华西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848-851,共4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采用偏心型封堵器导管介入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8月-12月,6例经无主动脉瓣脱垂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直径≤7 mm)患者(年龄>3岁)在杂交手术室接受介入治疗。造影评估后,建立动静脉轨道,... 目的观察和评价采用偏心型封堵器导管介入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8月-12月,6例经无主动脉瓣脱垂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直径≤7 mm)患者(年龄>3岁)在杂交手术室接受介入治疗。造影评估后,建立动静脉轨道,在保留导丝的情况下置入合适型号的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并于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结果 6例患者缺损直径4~7 mm(平均5.3 mm),其中5例成功地接受了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置入封堵器直径5~9 mm(平均6.4 mm)。仅1例因封堵器置入后出现主动脉瓣受压影响关闭,即改由外科微创经胸封堵成功。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无栓塞、残余分流、瓣膜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死亡等并发症。结论无主动脉瓣脱垂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接受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且短期随访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导管介入 封堵器 微创治疗
原文传递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冠窦瘤的超声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隋桂玲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冠窦瘤时两者相互关系及右冠窦瘤对超声心动图诊断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影响。方法观察9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其中29例合并右冠窦瘤形成,分析二者共有时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特征及规律性,并与手... 目的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冠窦瘤时两者相互关系及右冠窦瘤对超声心动图诊断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影响。方法观察9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其中29例合并右冠窦瘤形成,分析二者共有时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特征及规律性,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9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中合并右冠窦瘤者29例,占29.6%。二者共有者年龄在5~34岁,多在10岁以上;缺损大小7—20mm,多大于10mm。12例造成右室流出道狭窄;18例合并有主动脉右冠瓣脱垂;造成不同程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窦瘤破裂者漏诊1例;2例误诊为多发室间隔缺损而漏诊右冠窦瘤。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对室间隔缺损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室间隔缺损 右冠窦瘤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左胸微创切口在儿童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兆磊 梅举 +5 位作者 汤敏 马南 刘浩 沈赛娥 丁芳宝 鲍春荣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总结左胸微创切口在儿童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直视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并评价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21例干下型VSD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总结左胸微创切口在儿童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直视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并评价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21例干下型VSD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5~13(9.1±2.2)岁,体重22~55(35.6±9.5)kg。VSD最大直径4~15(9.1±3.3)mm,术前合并主动脉瓣右冠瓣轻度脱垂8例,主动脉瓣轻到轻中度关闭不全4例。取左侧第2或第3肋间胸骨旁横切口进胸,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后,在肺动脉瓣上横行切开肺动脉,根据VSD大小、形态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干下型VSD。出院前及随访常规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VSD修补效果及主动脉瓣开闭情况。结果全组患儿均顺利经左胸微创切口完成VSD直视修补术,无转为正中开胸手术者。VSD修补方法:补片修补(n=15),直接缝合(n=6)。体外循环时间45~68(57.1±6.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3~40(32.6±4.7)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5~9(6.3±1.3)h,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33~105(57.5±17.7)mL,术后住院时间5~8(5.7±1.0)d。出院前及随访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VSD闭合良好,无VSD残余漏;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1例。围术期及随访无死亡病例,无房室传导阻滞、切口愈合不良、胸廓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左胸微创切口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儿童干下型VSD直视修补术中,早、中期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下型室间隔缺损 外科修补术 儿童
原文传递
经肺动脉干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8例报告
18
作者 吕向阳 李润明 +3 位作者 李铁峰 马鹏勋 王超 薛艳 《云南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434-435,共2页
目的对1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病例采用经肺动脉干切口行修补术的治疗总结。方法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18例。结果死亡1例,存活17例,效果满意,无残余瘘和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结论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采用经肺动脉干切口行补片修补效果... 目的对1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病例采用经肺动脉干切口行修补术的治疗总结。方法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18例。结果死亡1例,存活17例,效果满意,无残余瘘和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结论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采用经肺动脉干切口行补片修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切口 下型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143例肺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总结
19
作者 李廷武 吕勇 严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8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总结肺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经验,了解其特点,探讨本病的手术指征、技巧及术式选择。方法通过1997年1月至2007年8月在我院手术的143例肺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观察室缺特点及术式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此类室缺常... 目的总结肺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经验,了解其特点,探讨本病的手术指征、技巧及术式选择。方法通过1997年1月至2007年8月在我院手术的143例肺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观察室缺特点及术式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此类室缺常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和反流,本组为40%;室缺实际大小常大于术前超声报告;此类室缺以补片修补为主,术中处理好主动脉瓣病变。结论肺动脉干下室间隔缺损应及早手术治疗,且以补片修补为主。如合并主动脉瓣脱垂,重视主动脉瓣探查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手术指征 术式选择
下载PDF
经胸壁小切口偏心伞封堵术治疗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熊荣生 邓盛 +1 位作者 许可 冯晓延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347-1350,共4页
目的观察经胸壁小切口偏心伞封堵术治疗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经胸壁小切口偏心伞封堵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直... 目的观察经胸壁小切口偏心伞封堵术治疗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经胸壁小切口偏心伞封堵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输血率、术后并发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2例封堵不成功,中转常规开胸治疗。观察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组患儿术后复查心脏彩超示封堵器左室侧伞盘长边朝向均正常,室间隔处封堵器均无室水平残余分流及封堵器移位,各心室腔及瓣膜均未见异常新生物回声,主动脉瓣均无明显返流。结论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相比,经胸壁小切口偏心伞封堵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更短,输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短期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室间隔缺损 经胸壁小切口封堵术 偏心伞封堵器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