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昭陵新城长公主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5
1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9,31-38,共23页
唐昭陵新城长公主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历史博物馆●昭陵博物馆新城长公主墓位于礼泉县烟霞乡东坪村北(图一),西北距唐太宗昭陵陵山——九山主峰约1.5公里。1994年10月下旬至1995年6月,由法国巴黎的... 唐昭陵新城长公主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历史博物馆●昭陵博物馆新城长公主墓位于礼泉县烟霞乡东坪村北(图一),西北距唐太宗昭陵陵山——九山主峰约1.5公里。1994年10月下旬至1995年6月,由法国巴黎的“陕西历博之友”协会筹款出资,陕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公主 侍女 唐昭陵 壁画 墓志 长方形板 黑白条纹 可看出 天井
下载PDF
唐惠庄太子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1
2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24,共20页
唐惠庄太子李扌为,初名李成义,后因避唐玄宗之母昭成窦后之讳而改名。是唐睿宗李旦之次子。其母柳氏,掖庭宫人。因其母身贱,险被武则天弃之。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封为恒王。神龙元年(公元705年),迁为司龙少卿,加银青光... 唐惠庄太子李扌为,初名李成义,后因避唐玄宗之母昭成窦后之讳而改名。是唐睿宗李旦之次子。其母柳氏,掖庭宫人。因其母身贱,险被武则天弃之。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封为恒王。神龙元年(公元705年),迁为司龙少卿,加银青光禄大夫。睿宗时,进封为申王及右卫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 考古研究所 方形砖 圆领 甬道 壁画 朱红色 墓道 《元和郡县图志》
下载PDF
诨砌随机开口笑——宋杂剧首服“诨裹”考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74,共4页
宋杂剧首服——诨裹,经过艺术夸张、变形处理,成为宋杂剧固定角色特有的首服形制。本文追溯了"诨裹"的源流及其流行原因。
关键词 诨裹 宋杂剧
下载PDF
承唐启宋的五代十国幞头形制及其成因
4
作者 张琛 弓太生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6-158,共13页
五代十国是幞头形制变化的重要时期,为研究该时期幞头形制的流变及其原因,文章通过图像与文献互为印证的二重证据法,在对该时期幞头形制进行分类分型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将其与唐代、宋代的幞头形制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现有图像中的五代... 五代十国是幞头形制变化的重要时期,为研究该时期幞头形制的流变及其原因,文章通过图像与文献互为印证的二重证据法,在对该时期幞头形制进行分类分型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将其与唐代、宋代的幞头形制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现有图像中的五代十国幞头形制主要可分2类17型。其中,圆顶顺风脚、圆顶长脚2型软裹软脚类幞头继承自盛唐;硬裹硬脚中的圆、方顶圆翅,圆、方顶翘脚4型继承自晚唐;其余11型为时代新创,成为宋代幞头形制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时期幞头形制在唐宋之际的流行更替、服用者身份从随意到规范的转变,表现出了清晰的继承、创新和发展脉络,具有承唐启宋的重要历史过渡价值。政治多元化的影响、世俗文化渐兴的推动和工艺技术发展的助力是过渡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 男子首服 唐代 宋代 古代服饰
下载PDF
宋代幞头形制的演化——兼论南薰殿旧藏宋帝画像与图像鉴定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6
5
作者 黎晟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36-42,共7页
幞头初步定型于隋代,唐宋时期得以广泛使用,成为古代男性的重要首服之一。但各时期幞头的样式不断变化,体现出较大的差异。南薰殿旧藏图像中有一批当时绘制的宋代帝王画像,各帝王所戴幞头的样式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演化痕迹。对于这一演化... 幞头初步定型于隋代,唐宋时期得以广泛使用,成为古代男性的重要首服之一。但各时期幞头的样式不断变化,体现出较大的差异。南薰殿旧藏图像中有一批当时绘制的宋代帝王画像,各帝王所戴幞头的样式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演化痕迹。对于这一演化痕迹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冠服制度,并推动相关美术史专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南薰殿 帝王 画像
下载PDF
从图像史料看苍头到幞头的形制演变
6
作者 刘华年 董亚萍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5-48,共4页
目前学界对幞头演化过程的研究尚缺乏令人信服的成果,难点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几乎没有除壁画之外的图像史料遗存。本文试图结合古代文献资料与图像史料-主要为出土北朝墓室壁画,通过图像学方法来梳理苍头到幞头的形制演化,提出苍头是从... 目前学界对幞头演化过程的研究尚缺乏令人信服的成果,难点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几乎没有除壁画之外的图像史料遗存。本文试图结合古代文献资料与图像史料-主要为出土北朝墓室壁画,通过图像学方法来梳理苍头到幞头的形制演化,提出苍头是从帕头到幞头转化的关键这一论点,并证明幞头定型的时代并非北周,而是隋初。最后进一步阐述幞头及圆领袍在隋代定制后对后世常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演变
原文传递
副净色及其文物图像小考 被引量:6
7
作者 延保全 《中华戏曲》 CSSCI 2010年第2期71-80,共10页
副梦净色是宋金杂剧中非常重要的脚色之一。副净由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演变而来,在宋金杂剧中与副末形成比较固定的搭档关系。如王国维所言:"唐之参军、
关键词 宋杂剧 文物图 金墓 砖雕 参军戏 稷山县 长筒靴 马村 宋金
原文传递
展脚幞头与圆领袍 常服标准件的沿革与创新
8
作者 周渝 《国家人文历史》 2024年第4期34-43,共10页
北宋建隆年间,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不久的赵匡胤就遇到一件麻烦事。他每天上朝时,发现官员们总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事说大也不大。
关键词 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 常服 赵匡胤 标准件 圆领袍
原文传递
敦煌佛爷庙湾唐代模印塑像砖墓(一)——墓葬举要与年代 被引量:6
9
作者 戴春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共10页
1995年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发掘了6座唐代模印塑像砖墓。其中M123模印塑像砖上的骑士着幞头、袍服等服饰以及墓葬所出镇墓兽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参照典籍、相关墓葬和文物资料,本文认为M123年代约在开元年间,M125、134、141应不晚于德宗建中... 1995年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发掘了6座唐代模印塑像砖墓。其中M123模印塑像砖上的骑士着幞头、袍服等服饰以及墓葬所出镇墓兽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参照典籍、相关墓葬和文物资料,本文认为M123年代约在开元年间,M125、134、141应不晚于德宗建中初,M121约当玄宗时期或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模印塑像砖 翻领窄袖胡服 开元年间
下载PDF
中国服饰的演变历程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汛 《上海艺术家》 1996年第3期3-16,共14页
上古时期的服饰 远古时期,人类穴居深山密林,过着十分原始的生活。在当时,人们仅以树叶草葛遮身,后来逐渐懂得以皮毛御寒的道理,才开始用兽皮裹身。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山西朔县峙峪人和河北阳原虎头梁人等遗穴里。
关键词 男子服饰 中国服饰 服装 汉族妇女 妇女服饰 二十年代 北方少数民族 普通妇女
下载PDF
敦煌壁画中幞头的分类及其断代功能刍议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健鹏 《艺术设计研究》 2013年第2期11-18,共8页
敦煌壁画中的幞头形象,涵盖其产生、发展和兴盛的主要时期。通过将史籍中有关幞头的记载与现在学者的研究结合,借鉴考古类型学的分类方法,可将敦煌壁画中的幞头分为四个时期:北周至隋、初唐至中唐、晚唐、五代宋。对幞头式样变迁分期分... 敦煌壁画中的幞头形象,涵盖其产生、发展和兴盛的主要时期。通过将史籍中有关幞头的记载与现在学者的研究结合,借鉴考古类型学的分类方法,可将敦煌壁画中的幞头分为四个时期:北周至隋、初唐至中唐、晚唐、五代宋。对幞头式样变迁分期分类的探讨,能对石窟壁画的分期断代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 敦煌壁画 分期
下载PDF
从生活实用到艺术审美——戏曲表演服饰形成与演变论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友峰 《文化艺术研究》 2016年第1期39-67,共29页
审美愉悦是戏曲服饰最主要的功能和目的。戏曲服饰的审美功能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普通的民间服饰和宫廷服饰逐渐艺术化的结果。现实生活服饰的出现,不仅为服饰的艺术化提供了可能,也为以审美愉悦为主要... 审美愉悦是戏曲服饰最主要的功能和目的。戏曲服饰的审美功能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普通的民间服饰和宫廷服饰逐渐艺术化的结果。现实生活服饰的出现,不仅为服饰的艺术化提供了可能,也为以审美愉悦为主要功能的戏曲服饰产生,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戏曲艺术的形成,为戏曲艺术服饰的出现提供了借以附丽的"骨架"。戏曲服饰伴随着宋元杂剧出现而出现。戏曲服饰源于现实生活服饰而又高于现实生活服饰。它通过对横向不同区域民族服饰的广采博纳和纵向历史服饰的继承、吸收,"杂取种种,合而为一",逐渐形成了以审美为主要目的、专门为戏曲演出而设计和制作的服饰,使戏曲演出服饰从元代始拥有了独立的艺术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表演服饰 花褶 乌纱帽
下载PDF
西安地区唐墓壁画中卫士常服考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怡 《文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1-64,共4页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绘画发展到了光辉的阶段.其中墓室壁画在前代传统的基础上,显示了浓郁的世俗性--绘制在墓道、过洞、天井、甬道等各个部分的壁画,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 西安地区 唐代墓葬 壁画 卫士 常服 考证 形制 服饰 抹额 身服 腰带 足服
下载PDF
从头巾到幞头 大唐冠帽知多少?
14
作者 郭晔旻 《国家人文历史》 2023年第2期55-63,共9页
肖其形以为帻,王朝有报晓之人;节其状以作冠,圣门称好勇之士。——王勃《橄英王鸡》。盛世冠冕。隋唐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继秦汉之后相隔三百余年的大一统王朝。
关键词 报晓 秦汉 大一统 隋唐 大唐
原文传递
谈谈中国服装史上从先秦到宋代的若干问题
15
作者 孙机 《收藏家》 2023年第7期2-6,共5页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服饰作为东方古国的文化符号,以一种特别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不同时期服饰的发展变化,都会受到来自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而被打上时代的烙印。本文从周代礼制对服饰的影响谈起,以不同...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服饰作为东方古国的文化符号,以一种特别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不同时期服饰的发展变化,都会受到来自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而被打上时代的烙印。本文从周代礼制对服饰的影响谈起,以不同时期服饰的结构为主线,结合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直到宋代等不同朝代统治者政治理念、生活习俗的差异,概括阐述了中国服饰史前中期相应的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服饰史 深衣 鲜卑装 帔帛
原文传递
西夏幞头考——兼论西夏文官帽式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亚丽 杨浣 《西夏研究》 2015年第2期41-47,共7页
幞头是西夏法典规定的文官朝服首服。流行于西夏的幞头主要有软脚幞头、硬脚幞头、展脚幞头、直脚幞头、交脚幞头、无脚幞头和长脚罗幞头等。西夏幞头基本上沿袭了唐宋汉族文官幞头的形制,没有明显的党项民族特点。
关键词 西夏 文官
下载PDF
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再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建中 刘国芳 《艺术探索》 2008年第1期14-16,23,共4页
文章从元代周密《云烟过眼录》中关于《游春图》的记载,《游春图》人物所戴的"幞头",建筑物中"斗拱""鸱尾"的形制,宋徽宗的"题识","所谓的底本"以及《游春图》的整体风貌等方面,与... 文章从元代周密《云烟过眼录》中关于《游春图》的记载,《游春图》人物所戴的"幞头",建筑物中"斗拱""鸱尾"的形制,宋徽宗的"题识","所谓的底本"以及《游春图》的整体风貌等方面,与傅熹年先生《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探讨》一文进行商榷,认为《游春图》是展子虔的真迹原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春图》 斗拱 鸱尾
下载PDF
唐代文官常服幞头形制变迁的文化审视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怡 林泰然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4-17,共4页
有唐一代近三百年间,唐代文官常服在礼服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首服幞头使用范围很广。幞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巾子式样的多样、两脚的软硬等等。应该说,这是唐室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对常服加以辨别并予以整理,并使其日益规范并颇具礼仪性。... 有唐一代近三百年间,唐代文官常服在礼服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首服幞头使用范围很广。幞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巾子式样的多样、两脚的软硬等等。应该说,这是唐室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对常服加以辨别并予以整理,并使其日益规范并颇具礼仪性。从深层意义来讲,文化审视下的唐代文官幞头形制变迁,究其原因乃是以唐代皇帝为核心的宫廷文化的衍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文官 变迁
下载PDF
帽文化之瑰宝──巾 被引量:3
19
作者 滕维雅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65-67,共3页
该文主要通过阐述巾的由来、巾的四个发展阶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兴盛时期和鼎盛时期)、巾的品种和巾的使用,以探索巾在帽文化中的地位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关键词 幅巾 折上巾
下载PDF
略谈宋代服饰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立 《职大学报》 2009年第3期70-71,共2页
宋代服饰在程朱理学影响之下,风格趋于守旧、清淡、得练。
关键词 程朱理学 存天理 灭人欲 褙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