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常规气象资料计算陆面年实际蒸散量 被引量:40
1
作者 邱新法 曾燕 +1 位作者 缪启龙 于强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1-288,共8页
利用全国432个气象站和512个水文站近30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在全国选择了九个有代表性的流域,通过数据集群技术,证实了在流域尺度上存在蒸散互补相关关系.在深入分析“可能蒸散”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用常规气象资料估算陆面实际蒸散的... 利用全国432个气象站和512个水文站近30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在全国选择了九个有代表性的流域,通过数据集群技术,证实了在流域尺度上存在蒸散互补相关关系.在深入分析“可能蒸散”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用常规气象资料估算陆面实际蒸散的通用模型.对流域年实际蒸散量的模拟结果显示,除黄河流域部分年份外,可以将陆面年实际蒸散量的估算误差控制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气象资料 计算 陆面年实际蒸散量 蒸散互补关系 可能蒸散 地表热量平衡 水量平衡
原文传递
Recent trends in surface sensible heat flux on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25
2
作者 YANG Kun GUO XiaoFeng WU BingY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9-28,共10页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ir temperature an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wind speed. How the surface heat source has changed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monso...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ir temperature an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wind speed. How the surface heat source has changed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monsoon research. Based on routine meteorological dat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rends in surface sensible heat flux on the Tibetan Plateau for the period 1984-2006. One is a physical method based on micro-meteorological theory and experi- ments, and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atmospheric stability and thermal roughness length. The other approach includes conven- tional empirical methods that assume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a constant value or a simple function of wind speed. The latter method is used widely in climatologic studies. Results from the physical method show that annual mean sensible heat flux has weakened by 2% per decade, and flux seasonal mean has weakened by -2%--4% except in winter. The two commonly used empirical methods showed high uncertainties in heat flux trend estimates, although they produced similar climatologies. Annual mean heat flux has weakened by 7% per decade when a fixed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used, whereas the trend is negligible when the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assumed a function of wind speed. Conventional empirical methods may therefore misrepresent the trend in sensible heat flu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atmospheric stability flux parameterization heat flux trend
原文传递
一场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丁永红 马金仁 纪晓玲 《干旱气象》 2006年第1期28-33,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造成2005年5月30日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尺度影响系统、卫星云图逐时演变情况和大气层结稳定度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利用T213数值模式的物理量预报产品对造成此次...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造成2005年5月30日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尺度影响系统、卫星云图逐时演变情况和大气层结稳定度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利用T213数值模式的物理量预报产品对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物理量场分布进行了动力学诊断分析。分析表明:此次中α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是典型的由于蒙古冷涡旋转东移南压,在高低层有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低层有暖湿舌伸展,中层有干舌叠加在低层湿舌之上和大范围存在对流不稳定层结等诸多有利的温湿条件和动力条件下,首先激发中γ尺度对流系统,再由几个中γ尺度对流系统合并而成中β尺度对流系统,然后由几个中β尺度对流系统合并发展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α尺度对流系统 常规气象资料 T213物理量预报产品 分析
下载PDF
陕北地区突发性暴雨和系统性暴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榆飞 杜继稳 《气象科技》 2005年第5期413-418,共6页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了陕北地区4次突发性暴雨和2次系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①突发性暴雨出现在副热带高压南北摆动,东西移动不太明显的形势下;水汽主要靠暴雨出现以前大气低层输送和聚集;上升运动是由于高层急流...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了陕北地区4次突发性暴雨和2次系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①突发性暴雨出现在副热带高压南北摆动,东西移动不太明显的形势下;水汽主要靠暴雨出现以前大气低层输送和聚集;上升运动是由于高层急流中心右后方的强烈辐散形成的,上升运动和突发性暴雨同步加强;低空能量锋生强度大,体现为雨区能量较环境能量突增的过程;不稳定能量聚集明显偏多,能量主要聚集在中高层;中尺度系统比较深厚。②系统性暴雨出现在副热带高压系统性西进北抬或东退南压的形势下;水汽主要靠暴雨过程中的补充;垂直运动是由于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形成的,垂直运动在暴雨出现以前形成;能量锋区比较深厚,锋区相对弱,体现为低能气团代替高能气团的过程;不稳定能量聚集相对较少,能量主要聚集在中低层;中尺度系统较为浅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暴雨 系统性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中尺度系统 突发性暴雨 陕北地区 系统性 能量聚集 副热带高压 中尺度系统 常规气象资料 低层辐合 暴雨过程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呼市初冬空气污染的影响
5
作者 赵艳丽 张慧萍 +1 位作者 石卫敏 韩仙桃 《内蒙古气象》 2005年第2期25-26,共2页
通过对2003年11月呼和浩特市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资料和同期天气图资料与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系统的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资料进行分析,并计算了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与气象条件有显著的相... 通过对2003年11月呼和浩特市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资料和同期天气图资料与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系统的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资料进行分析,并计算了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与气象条件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的地面和高空天气形势对应空气污染浓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2003年11月 空气污染物浓度 自动监测系统 常规气象资料 环境监测站 天气图资料 呼和浩特市 相关系数 相关关系 污染浓度 天气形势 气象 NO2 同期
下载PDF
新疆克州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金辉 支俊 +2 位作者 方冰 刘涛 唐秀 《干旱气象》 2010年第2期206-211,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喀什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T213数值预报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2008年5月26日克州境内出现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发生在中亚低值系统,高空冷空气的侵入对不稳定能...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喀什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T213数值预报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2008年5月26日克州境内出现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发生在中亚低值系统,高空冷空气的侵入对不稳定能量释放起触发作用,高低空急流的相互配置为此次天气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大气不稳定层结和良好的水汽输送条件有利于对流天气的形成和发展;表现在雷达回波强度的不断发展加强和径向速度的风场辐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多普勒雷达 常规气象资料 T213物理量预报产品
下载PDF
环境影响评价中常规气象资料的提供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素良 陈建文 《陕西气象》 2005年第5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常规气象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国民经济建设 资源开发利用 观测场地 开发项目 区域性经济 科学依据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呼伦贝尔地区雷电监测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石岚 关作正 +1 位作者 徐丽娜 翟雅静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针对雷电出现频率极高的呼伦贝尔市地区,依托该地区的雷电探测网和气象内部信息网,基于高分辨率的空间地理信息,利用GIS技术,建立雷电监测及应用平台.实时监测、跟踪雷电活动,生成融合空间地理信息的闪电监测指导产品,服务于公众及相关... 针对雷电出现频率极高的呼伦贝尔市地区,依托该地区的雷电探测网和气象内部信息网,基于高分辨率的空间地理信息,利用GIS技术,建立雷电监测及应用平台.实时监测、跟踪雷电活动,生成融合空间地理信息的闪电监测指导产品,服务于公众及相关行业.同时,可应用该系统平台,结合运用常规、非常规气象资料,对雷电特征及雷暴天气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GIS 闪电监测 常规气象资料 雷电特征
下载PDF
1961—2010年呼伦贝尔市极端高温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红艳 杜金玲 《内蒙古气象》 2016年第3期21-25,共5页
文章利用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常规气象资料,统计各站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分析呼伦贝尔市高温日的变化规律,发现高温的每10a统计从1961—1990年间是逐渐减少趋势,从1991—2010年转变为逐渐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01—2... 文章利用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常规气象资料,统计各站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分析呼伦贝尔市高温日的变化规律,发现高温的每10a统计从1961—1990年间是逐渐减少趋势,从1991—2010年转变为逐渐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01—2010年比次多十年增加125%;从月际分布来看,高温日在6月出现最多,7月次之;从全市分布来看,出现天数最多的是新巴尔虎左旗,最少的是位于大兴安岭上的图里河和博克图,近50a内仅出现5d;从区域划分来看,牧区南部最多,牧区北部次之;林区最少。经过对25次高温过程的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分析,将呼伦贝尔市高温过程环流特征划分为蒙古暖脊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气象资料 变化规律 高温日
下载PDF
2005年6月闽北连续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双才 周义明 《福建气象》 2007年第5期9-12,共4页
1前言 2005年6月17日至22日,福建省北部出现了一场连续性暴雨至大暴雨天气过程,强降水集中在南平市和三明、宁德两地市西北部。这次连续性大暴雨过程持续时问之长,区域之集中,降水强度之大.是继“98.6”洪灾后所少见的。本次暴雨... 1前言 2005年6月17日至22日,福建省北部出现了一场连续性暴雨至大暴雨天气过程,强降水集中在南平市和三明、宁德两地市西北部。这次连续性大暴雨过程持续时问之长,区域之集中,降水强度之大.是继“98.6”洪灾后所少见的。本次暴雨从17日18时开始,到22日10时副热带高压再次加强西伸,切变北抬,暴雨结束。这次暴雨过程总雨量达300~800mm,以建宁843mm为最大,其中建宁一日最大为347.3mm。本文采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逐时雨量、物理量场对产生这次暴雨的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和中小尺度系统活动进行分析,找出这场连续性暴雨的预报着眼点,以提高基层台站对这种少见的连续性暴雨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暴雨 成因分析 大暴雨过程 闽北 暴雨天气过程 常规气象资料 中小尺度系统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Discriminant Genetic Algorithm Extended (DGAE) model for seasonal sand and dust storm prediction 被引量:3
11
作者 YANG YuanQin WANG JiZhi +2 位作者 HOU Qing LI Yi ZHOU ChunH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0-18,共9页
Here we use a Discriminant Genetic Algorithm Extended (DGAE) model to diagnose and predict seasonal sand and dust storm (SDS) activities occurring in Northeast Asia. The study employed the regular meteorological data,... Here we use a Discriminant Genetic Algorithm Extended (DGAE) model to diagnose and predict seasonal sand and dust storm (SDS) activities occurring in Northeast Asia. The study employed the regular meteorological data, including surface data, upper air data,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collected from 1980–2006. The regional, seasonal, and annual differences of 3-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structures and SDS activities in the context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were given. Genetic algorithms were introduced with the further extension of promoting SDS seasonal predication from multi-level resolution. Genetic probability was used as a substitute for posterior probability of multi-level discriminants, to show the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over inheritance and mutation and to build a non-linear adaptability function in line with extended genetic algorithms. This has unveil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ximum adaptability, allowing the forecast field to be defined by the population with the largest probability, and made discriminant genetic extension possible. In addition, the effort has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gional model for predicting seasonal SDS activities in East Asia. The model was tested to predict the spring SDS activities occurring in North China from 2007 to 2009. The experimental forecast resulted in highly discriminant intensity ratings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s of SDS activities, which are a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seasonal SDS prediction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and dust storms seasonal prediction methodology Discriminant Genetic Algorithm Extended (DGAE) model
原文传递
一次低温阴雨的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纲 《广西气象》 2005年第A01期81-83,共3页
利用高空和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加密地面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M ICAPS、及相关物理量场的要素。对2004年2月3日至9日,深圳出现的一次明显的低温阴雨的成因及结束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此次过程持续时间长,平均气温低,特点显著,为本... 利用高空和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加密地面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M ICAPS、及相关物理量场的要素。对2004年2月3日至9日,深圳出现的一次明显的低温阴雨的成因及结束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此次过程持续时间长,平均气温低,特点显著,为本台以后准确预报春季低温阴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阴雨 极涡 地面观测资料 常规气象资料 MICAPS 物理量场 持续时间 平均气温 自动站
下载PDF
台风登陆背景下宁夏北部两次暴雨天气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蔚 丁永红 马筛艳 《山东气象》 2010年第3期19-24,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台风登陆背景下宁夏北部出现的两次暴雨天气的降水特点、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天气尺度影响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T213数值模式的物理量预报产品对大气层结稳定度和水汽条件进行了动力学诊断分析;利用银川新一代多普勒...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台风登陆背景下宁夏北部出现的两次暴雨天气的降水特点、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天气尺度影响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T213数值模式的物理量预报产品对大气层结稳定度和水汽条件进行了动力学诊断分析;利用银川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中尺度系统的活动进行了跟踪。结果表明:两次暴雨过程中,台风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高低空四股气流汇聚在宁夏北部产生暴雨天气。由于台风登陆后强度不同,台风外围东风转向形成的偏南风大小存在明显差异,使得不稳定能量和水汽输送产生差别,导致两次暴雨过程影响范围和强度明显不同。两次过程中,形成触发条件的冷空气强度不同,对暴雨量级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台风 常规气象资料 多普勒雷达资料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不同类型绿洲的夏季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奥银焕 吕世华 陈世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6-150,共5页
利用金塔、敦煌和额济纳旗三站十年的风、温、降水场常规气象资料,通过归类统计,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旺盛的、稳定的和退化的)绿洲夏季三个月十年月平均温度、降水和风场的特征差异及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绿洲的局地气候差异很大。... 利用金塔、敦煌和额济纳旗三站十年的风、温、降水场常规气象资料,通过归类统计,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旺盛的、稳定的和退化的)绿洲夏季三个月十年月平均温度、降水和风场的特征差异及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绿洲的局地气候差异很大。退化绿洲和旺盛绿洲相比,月平均温度高1~2℃;风速大1~1.5m/s;而降水量则明显少于旺盛绿洲。这种干燥、大风、少雨的气候特点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退化绿洲的治理和保护,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分析 绿洲 类型 夏季 月平均温度 常规气象资料 可持续发展 额济纳旗 对比分析 特征差异 气候差异 气候特点 降水场 退化 降水量 风场 风速 大风 少雨
下载PDF
东北半干旱区农田水循环中蒸散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孟雪 张忠学 +1 位作者 魏永霞 滕云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4-7,共4页
通过对甘南试验基地大豆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和生物量的测定,利用水量平衡公式计算了蒸散量,分析了田间蒸散量的变化,测定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讨论其对蒸散量的影响,并且以常规气象资料为基础,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对蒸发量的影... 通过对甘南试验基地大豆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和生物量的测定,利用水量平衡公式计算了蒸散量,分析了田间蒸散量的变化,测定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讨论其对蒸散量的影响,并且以常规气象资料为基础,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对蒸发量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分析 半干旱区 水循环 农田 东北 常规气象资料 土壤含水量 田间蒸散量 叶面积指数 相关分析法 试验基地 公式计算 水量平衡 影响程度 气象要素 生育期 生物量 蒸发量 测定 大豆
下载PDF
济南飑线天气过程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全林生 邱宗聚 《民航科技》 2005年第4期4-6,共3页
本文利用自动观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以及雷达回波资料,结合物理量诊断和WI大风指数的方法对2002年8月5目的飑线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此次飑线过程是快速移动的冷锋与前倾的高空槽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中,... 本文利用自动观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以及雷达回波资料,结合物理量诊断和WI大风指数的方法对2002年8月5目的飑线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此次飑线过程是快速移动的冷锋与前倾的高空槽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中,雷达是一种重要的监测手段,WI指数对预报雷暴大风风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WI指数 雷达回波 飑线过程 特征分析 天气过程 雷达回波资料 济南 常规气象资料 临近预报
原文传递
大气折射率湍流结构常数计算方案及初步结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旭 罗咏平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1992年第2期24-27,共4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计算大气折射率湍流结构常数Cn^2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计算方案是合理的,结果的空间变化特点与目前国际上多部雷达得到的结果相似,这种方案对局地均匀、各向同性条件下充分发展的处于惯性子区内的湍流... 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计算大气折射率湍流结构常数Cn^2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计算方案是合理的,结果的空间变化特点与目前国际上多部雷达得到的结果相似,这种方案对局地均匀、各向同性条件下充分发展的处于惯性子区内的湍流不失为一种估算大气折射率湍流结构常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常数 湍流谱 大气折射率 结构函数 计算方案 常规气象资料 耗散率 大气湍流 探空资料 湍流强度
下载PDF
全国各省市气象科技期刊文章摘编(42)
18
《山西气象》 2011年第3期47-48,共2页
1不同类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研究 摘要: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1年-2010年安徽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物理机制、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发生的天... 1不同类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研究 摘要: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1年-2010年安徽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物理机制、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发生的天气学条件有丰富水汽、不稳定层结、抬升触发机制或强上升运动,强烈发展的强风暴常有逆温层、强的风垂直切变、中层千冷空气等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科技 强对流天气过程 NCEP再分析资料 刊文 常规气象资料 自动站资料 中尺度特征 天气学条件
下载PDF
广西百色2013-03-12―14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瑞波 何飞 莫蕤 《热带地理》 2015年第6期873-882,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广西百色市2013-03-12―14的一次典型持续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有利于百色市冰雹天气发生的环流特征是:受西南暖低压控制,地面持续升温;百色地区低空存在西南风急流,积聚足够的...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广西百色市2013-03-12―14的一次典型持续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有利于百色市冰雹天气发生的环流特征是:受西南暖低压控制,地面持续升温;百色地区低空存在西南风急流,积聚足够的不稳定能量;中高层有切变线和南支槽扰动,促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2)百色市冰雹天气发生的物理量场特征是:沙氏指数(SI)<-2℃;对流有效位能(CAPE)>500 J/Kg;中高层存在位势不稳定的现象,且Δθse850-500>10℃;有"上干下湿"的水汽条件;环境垂直速度达到(-30^-10)×10-3 h Pa/s;0~6 km的垂直风切变>20 m/s,是有利于冰雹天气发生的环境条件。3)有利于冰雹天气发生的雷达回波特征是:在PPI上有超过60d Bz的强回波中心,在强中心附近常常有"三体散射"、钩状回波;RHI显示上,回波顶高一般要超过-20℃区,并且出现有界弱回波区和"穹窿"回波。回波单体的一些属性也有助于对冰雹天气的判断,如当冰雹天气来临时,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出现跃增。4)在冰雹天气的预报和识别上,应该在传统的中尺度天气分析基础上,结合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手段,才能较好地提高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常规气象资料 新一代雷达 百色
下载PDF
观测次数对污染气象条件分析结果的影响
20
作者 沈鹰 《环境科学导刊》 1993年第2期23-25,共3页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输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研究大气环境问题时,常常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以得到影响大气扩散的有关参数,如平均风速、稳定度频率、混合层高度等,目前,由于每天二十四次观测的气象站极少,一般都以每天...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输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研究大气环境问题时,常常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以得到影响大气扩散的有关参数,如平均风速、稳定度频率、混合层高度等,目前,由于每天二十四次观测的气象站极少,一般都以每天四次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为准,但我省大多数气象站都是每天三次观测,其统计结果与四次观测有何差异,是否需要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问题 气象条件分析 大气扩散 大气污染物 混合层 观测次数 平均风速 大气稳定度 常规气象资料 观测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