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沿黄稻区水稻盘育抛秧栽培技术 被引量:30
1
作者 栾静 张雪保 +3 位作者 杨平 许承平 何太平 李晓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抛秧栽培技术 沿黄稻区 郑州市 水稻 盘育 大面积推广 配套栽培技术 引黄灌溉 试验示范 常规栽培
下载PDF
不同肥料对水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延军 宗良纲 +2 位作者 李锐 杨永岗 肖兴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4-838,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栽培方式下3种肥料与常规化肥对水稻产量以及全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肥与有机肥混施可以使水稻的产量构成更加优化,增产效果更显著,其产量较单施有机肥增加10.5%;常规施肥的产量较有...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栽培方式下3种肥料与常规化肥对水稻产量以及全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肥与有机肥混施可以使水稻的产量构成更加优化,增产效果更显著,其产量较单施有机肥增加10.5%;常规施肥的产量较有机肥对照提高8.1%,矿粉与有机肥混施与单施有机肥产量相近。常规种植条件下施用化肥水稻叶片叶绿素SPAD峰值出现在移栽后15 d;而有机栽培水稻多出现在移栽后80 d。水稻全生育期以生态肥和有机肥混合的土壤微生物C量较大,有机肥处理次之,常规施用化肥较有机栽培的微生物生物量C有减少的趋势且变异系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措施 水稻生长 土壤微生物C量 有机栽培 常规栽培
下载PDF
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水稻体系土壤酶及微生物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延军 宗良纲 +3 位作者 李锐 魏增贵 杨永岗 肖兴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7-51,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了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体系下水稻土微生物量及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有机栽培体系不同肥料调控措施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水稻体系相比,有机栽培水稻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 本研究探讨了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体系下水稻土微生物量及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有机栽培体系不同肥料调控措施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水稻体系相比,有机栽培水稻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衍;水稻生长不同时期有机栽培方式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常规栽培体系。就水稻全生育期而言,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高于常规栽培7,3%~9.1%;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高于常规栽培7.3%~14.5%、5.2%~6.5%和12.5%~29.2%;有机水稻栽培体系下配施生态肥,在有机肥施用量减半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单施有机肥平均分别提高1.6%、6.8%、1.3%和14.8%,在水稻生长前期和中期该增加作用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栽培 常规栽培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酶 水稻
下载PDF
北京市区观赏用向日葵大面积种植试验初报 被引量:14
4
作者 亢福仁 彭克敬 崔渊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期255-256,344,共3页
在北京市进行首次观赏向日葵大面积反季节栽培试验。通过采取足墒浅播;施足基肥;适时间苗;前期控水等栽培措施,可有效控制向日葵生长高度,促进向日葵生长发育速率,缩短其生育期。试验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开花期平均提前7-8d,生育期平... 在北京市进行首次观赏向日葵大面积反季节栽培试验。通过采取足墒浅播;施足基肥;适时间苗;前期控水等栽培措施,可有效控制向日葵生长高度,促进向日葵生长发育速率,缩短其生育期。试验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开花期平均提前7-8d,生育期平均缩短8-12d。同时,采用间行分期播种,可以有效延长大面积向日葵开花时间,提高观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初报 种植试验 生育期 观赏 分期播种 常规栽培 大面积 北京 首次
下载PDF
青藏高原麻花艽仿生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田丰 李永平 +4 位作者 俞科贤 李福安 魏全嘉 王有庆 王祖训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2-124,共3页
采用对比设计对麻花艽仿生栽培方式和常规栽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青海麻花艽适生地区采用仿生栽培方式种植麻花艽更接近麻花艽的野生环境。麻花艽的出苗期、第二年返青期均早于常规栽培方式;出苗密度、返青率、单株叶片数、叶长、单... 采用对比设计对麻花艽仿生栽培方式和常规栽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青海麻花艽适生地区采用仿生栽培方式种植麻花艽更接近麻花艽的野生环境。麻花艽的出苗期、第二年返青期均早于常规栽培方式;出苗密度、返青率、单株叶片数、叶长、单株鲜重、根鲜重等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方式;龙胆苦苷含量与常规栽培没有显著差异。仿生栽培方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量少于常规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艽 仿生栽培 常规栽培 根叶生长 植株干重 效益分析
原文传递
覆膜处理对稻田主要杂草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祥臣 赵海英 +2 位作者 卢兆成 丰大清 乔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8-141,共4页
为了明确覆膜对稻田主要杂草的影响,研究比较稻田覆膜和化学除草2种方法对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稻田覆膜在收获前10 d对稻田常见杂草稗草、莎草、鸭舌草、野荸荠、丁香蓼的株防效分别为90.0%、92.6%、100%、83.3%、100%,比常规栽培模... 为了明确覆膜对稻田主要杂草的影响,研究比较稻田覆膜和化学除草2种方法对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稻田覆膜在收获前10 d对稻田常见杂草稗草、莎草、鸭舌草、野荸荠、丁香蓼的株防效分别为90.0%、92.6%、100%、83.3%、100%,比常规栽培模式施用除草剂的防效分别高出20.0、40.7、23.1、16.6、33.4个百分点。稻田覆膜对以上几种杂草的鲜质量防效均在85%以上,分别比常规栽培模式施用除草剂的防效高出20.5、33.4、20.4、18.6、10.8个百分点。同时,稻田覆膜还可提高水稻产量22.7%,使每公顷经济效益增加2 574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覆膜 常规栽培 稻田杂草 防效
下载PDF
郁金香促成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伍永炎 刘春惠 龚照六 《南方园艺》 2009年第4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促成栽培技术 郁金香属 自然花期 栽培方式 低温处理 球根花卉 常规栽培 百合科
下载PDF
有机与常规设施栽培下2种绿叶菜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玉珍 和文龙 +2 位作者 程慧林 田月皎 宋元园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5-157,共3页
以上海百欧欢有机农场及上海文杰园艺农场(常规农场)为研究对象,通过蔬菜大区栽培试验,比较设施栽培下有机与常规莴苣、芹菜的产量和品质。研究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条件下,有机栽培的莴苣、芹菜产量分别比常规栽培低26.6%、11.5%;有机栽... 以上海百欧欢有机农场及上海文杰园艺农场(常规农场)为研究对象,通过蔬菜大区栽培试验,比较设施栽培下有机与常规莴苣、芹菜的产量和品质。研究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条件下,有机栽培的莴苣、芹菜产量分别比常规栽培低26.6%、11.5%;有机栽培的莴苣、芹菜硝酸盐含量比常规栽培低,未达到差异显著;有机栽培的莴苣、芹菜品质优于常规栽培,其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有机栽培 常规栽培 莴苣 芹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有机栽培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双双 俞信光 +5 位作者 高长达 冯亚斌 钱广 陆思芸 吴月燕 王忠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14-2121,共8页
以3年生大棚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的巨峰葡萄为试材,对不同发育时期葡萄果实的平均果粒质量、果粒横径、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成熟期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成熟期果实质地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探究有机栽培对巨峰... 以3年生大棚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的巨峰葡萄为试材,对不同发育时期葡萄果实的平均果粒质量、果粒横径、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成熟期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成熟期果实质地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探究有机栽培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栽培巨峰葡萄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栽培,平均果粒质量、果粒横径在整个果实发育期相差不大,但成熟期略低于常规栽培。总体而言,有机栽培改善了巨峰葡萄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栽培 常规栽培 巨峰葡萄 果实品质
下载PDF
不同栽培环境下有机与常规蔬菜土壤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 被引量:10
10
作者 叶俊 Pablo Gonzalez Perez +1 位作者 王小丽 黄丹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8-735,共8页
土壤细菌群落在蔬菜栽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DNA和RNA水平,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栽培环境下有机与常规蔬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 土壤细菌群落在蔬菜栽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DNA和RNA水平,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栽培环境下有机与常规蔬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土壤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和数量受有机、常规栽培和季节影响,有机栽培较之常规栽培能够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16S rDNA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季节相关,而16S rRNA细菌群落多样性与栽培方式相关;差异条带测序显示,大多细菌与不可培养细菌种属有较高同源性,其余9种推测属于假单胞菌属;CCA分析说明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有机栽培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C、N以及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土壤。综上,有机栽培能够丰富活性细菌群落多样性,具有土壤优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土壤 有机栽培 常规栽培 温室 露地 PCR-DGGE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异军突起之石斛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雨 王四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2期152-157,共6页
介绍了洋兰新品——石斛兰(Dendrobium)的生物学特性,在系统查阅国内外近20年来的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对其栽培、组培和生物技术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着重介绍了石斛兰的常规养护方法,组培过程中胚培养、茎尖培养、原球... 介绍了洋兰新品——石斛兰(Dendrobium)的生物学特性,在系统查阅国内外近20年来的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对其栽培、组培和生物技术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着重介绍了石斛兰的常规养护方法,组培过程中胚培养、茎尖培养、原球茎的增殖、幼苗分化及壮苗这几个关键步骤的培养基的配方,以及生物技术方面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情况。认为在试管苗的移栽、菌根技术以及组培过程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化等方面有待于深入研究。石斛兰发展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兰 常规栽培 组织培养 基因工程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有机、SEQ、特别与常规栽培对8种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程慧林 孙连飞 +2 位作者 和文龙 杨决平 李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6-480,共5页
文章分析比较了田间试验第2年,有机、SEQ、特别与常规栽培对8种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8种蔬菜的产量趋势基本一致,即常规最高,有机最低,特别与SEQ居中。与常规栽培相比,有机栽培蔬菜减产幅度达到11.1%~6... 文章分析比较了田间试验第2年,有机、SEQ、特别与常规栽培对8种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8种蔬菜的产量趋势基本一致,即常规最高,有机最低,特别与SEQ居中。与常规栽培相比,有机栽培蔬菜减产幅度达到11.1%~64.4%。有机与常规栽培萝h、西兰花、番茄的产量差异达到1%水平显著,其他5种蔬菜的产量差异未达到5%水平显著。有机栽培番茄、芹菜的品质显著优于常规栽培的,Vc、干物质、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硝酸盐含量较低。但是有机与常规栽培西兰花、黄瓜、毛豆的品质差异不大。SEQ、特别栽培蔬菜的品质介于有机与常规栽培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栽培 SEQ栽培 特别栽培 常规栽培 蔬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低氮密植对机插晚稻产量形成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志长 沈涛 +1 位作者 胡宇倩 宋海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6-553,共8页
【目的】探明低氮密植对机插晚稻产量形成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推广低氮密植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杂交稻泰优390和常规稻湘晚籼13为材料,设低氮高密(N 120 kg/ha、36.36万穴/ha)和常规栽培(N ... 【目的】探明低氮密植对机插晚稻产量形成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推广低氮密植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杂交稻泰优390和常规稻湘晚籼13为材料,设低氮高密(N 120 kg/ha、36.36万穴/ha)和常规栽培(N 150 kg/ha、28.57万穴/ha)2种氮肥密度水平,测定不同氮肥密度处理下机插晚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干物质含量、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及齐穗期叶片的光合特性参数。【结果】与常规栽培相比,低氮高密处理下泰优390产量降低5.56%,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湘晚籼13产量无显著变化;低氮高密处理机插晚稻的有效穗数、单位面积茎蘖数、成穗率、收获指数和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上升,群体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变化;泰优390生育中后期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P<0.05),湘晚籼13生育中后期叶片SPAD值和Pn无显著变化。【结论】在氮肥施用量减少20%的条件下(150 kg/ha降至120 kg/ha)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机插晚稻仍可稳产。综合考虑产量、肥料成本和环境保护,低氮密植栽培技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晚稻 低氮密植 常规栽培 产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方式栽培蔬菜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初探 被引量:6
14
作者 和文龙 程慧林 +1 位作者 孙连飞 李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0-854,共5页
以芹菜、生菜、萝卜、西兰花、番茄、黄瓜、毛豆、菜豆为供试作物,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有机、SEQ、特别与常规栽培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有机栽培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P、速效K的含量和土壤pH值,... 以芹菜、生菜、萝卜、西兰花、番茄、黄瓜、毛豆、菜豆为供试作物,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有机、SEQ、特别与常规栽培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有机栽培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P、速效K的含量和土壤pH值,全N、碱解N含量差异不大;与本底值相比,常规栽培土壤的有机质、全N含量略有增加,碱解N、速效P含量明显增加,速效K含量、pH值略有降低;SEQ与特别栽培土壤的各项肥力指标变化总体上介于有机与常规栽培之间。不同方式栽培均能提高土壤肥力,其作用大小为:有机栽培>SEQ栽培>特别栽培>常规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栽培 SEQ栽培 特别栽培 常规栽培 蔬菜 土壤肥力
原文传递
芜湖市常见水稻栽培方式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丹 《基层农技推广》 2024年第2期88-92,共5页
中国是稻作历史悠久、水稻遗传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玉蟾岩遗址考古发现的古代栽培稻标本可以证明中国已有超过1.4万年以上的稻作栽培历史,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栽培稻起源。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栽培是关... 中国是稻作历史悠久、水稻遗传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玉蟾岩遗址考古发现的古代栽培稻标本可以证明中国已有超过1.4万年以上的稻作栽培历史,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栽培稻起源。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栽培是关系到民生大计的重要产业,是构建我国粮食安全和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全面实现稻谷产业的高速发展,对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可持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芜湖市是中国最重要的稻谷产地之一,近年来芜湖市为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降低劳动成本,不断改进和创新水稻栽培方式,常规栽培、抛秧栽培和机插秧栽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对3种水稻栽培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水稻栽培方式的优势、局限性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为探索适合芜湖市的水稻栽培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湖市 水稻 粮食安全 栽培方式 常规栽培 抛秧栽培 机插秧栽培
原文传递
有机和常规生产模式下菜田土壤酶活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叶俊 王小丽 +2 位作者 Gonzalez Perez Pablo 刘晓嵩 黄丹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4,共6页
通过对露地及温室环境下有机和常规蔬菜栽培土壤采样,测定分析了5种参与土壤碳氮循环的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相关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温室及露地土壤EC值在有机生产中相应低于常规生产12%和16%;有机生产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显著... 通过对露地及温室环境下有机和常规蔬菜栽培土壤采样,测定分析了5种参与土壤碳氮循环的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相关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温室及露地土壤EC值在有机生产中相应低于常规生产12%和16%;有机生产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生产;不同生产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有机生产土壤中的蛋白酶、脲酶、脱氢酶、β-葡糖苷酶活性高于常规生产,而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常规生产低;有机与常规栽培对蛋白酶活性影响极显著(P=0.006 8),对脲酶活性影响程度达显著水平(P=0.012 4)。除脱氢酶以外,不同栽培模式环境对土壤中另外4种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温室栽培环境中的蛋白酶、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露地。除硝酸还原酶外,其他4种酶活性与可溶性全氮、微生物碳、微生物氮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受到栽培方式以及环境的影响,并且有机生产能够提高参与土壤碳氮循环的酶活性。土壤蛋白酶、脲酶、脱氢酶和β-葡糖苷酶活性能够作为表征土壤碳氮循环以及微生物活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田土壤 有机栽培 常规栽培 温室 露地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有机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耀明 何显强 +1 位作者 周隆 徐尚雄 《中国农技推广》 2014年第1期21-22,共2页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机大米备受人们的青睐,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促使企业和农户对有机稻的规模化种植逐渐重视。有机稻栽培对环境、肥料、农药的选择和栽培管理的要求较高,其规模化种植的产量、效益一直不理想...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机大米备受人们的青睐,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促使企业和农户对有机稻的规模化种植逐渐重视。有机稻栽培对环境、肥料、农药的选择和栽培管理的要求较高,其规模化种植的产量、效益一直不理想,特别是广东省,在有机稻成熟收割的关键时期多台风,倒伏成为减产、减收的主要因素。通过几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广东省的有机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经规模化、基地化种植,实现了丰产稳产,稻谷产量不低于常规栽培,效益远高于常规栽培稻谷。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有机稻 规模化种植 稻谷产量 常规栽培 市场需求 经济价值 栽培管理
原文传递
有机和常规施肥模式的土壤养分特征及对不同食味型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玉林 徐承昱 +5 位作者 胡雪 臧倩 陆炫睿 蒋敏 庄恒扬 黄丽芬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5-455,共11页
为探究有机栽培对稻田土壤养分及不同食味型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味优高产型粳稻(南粳46和苏香粳100)和味中高产型粳稻(常农粳8号和淮香粳15号)为材料,设置有机和常规2种栽培模式,对多个关键生育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 为探究有机栽培对稻田土壤养分及不同食味型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味优高产型粳稻(南粳46和苏香粳100)和味中高产型粳稻(常农粳8号和淮香粳15号)为材料,设置有机和常规2种栽培模式,对多个关键生育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结实期和成熟期)的0~10 cm和10~20 cm土层养分含量及不同食味型粳稻的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蘖期到成熟期,0~10 cm和10~20 cm土层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常规栽培<有机栽培;除成熟期外,有机栽培下0~10 cm和10~20 cm土层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在各生育时期均显著大于常规栽培。有机栽培较常规栽培降低了2种食味型粳稻的穗数,降幅均为20%左右,但提高了味中高产粳稻每穗粒数,分别提高了5.60%和6.35%,并降低了味优高产粳稻每穗粒数,分别降低了2.17%和2.52%。通径分析表明,栽培方式和品种对穗数均表现为负效应,其中栽培方式影响最大,品种较栽培方式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大。另外,有机栽培显著改善了2种食味型粳稻的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碱解氮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与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优化水稻有机栽培技术、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栽培 常规栽培 土壤养分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蔬菜的营养品质分析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超 李晓慧 +1 位作者 班甜甜 梁蝶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6-171,共6页
为明确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蔬菜的营养品质差异,以大白菜、生菜和黄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盆栽分析对比2种栽培方式下蔬菜营养物质(蛋白质、可溶性糖、总氨基酸)、维生素原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类黄酮)、风味物质(单宁、苹果酸、酒石酸... 为明确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蔬菜的营养品质差异,以大白菜、生菜和黄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盆栽分析对比2种栽培方式下蔬菜营养物质(蛋白质、可溶性糖、总氨基酸)、维生素原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类黄酮)、风味物质(单宁、苹果酸、酒石酸)、矿质元素(Fe、Zn、Mn)以及硝酸盐与农药残留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栽培蔬菜的蛋白质、可溶性糖、氨基酸、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类黄酮、苹果酸、Fe和Zn等有益营养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蔬菜,相反,有机栽培蔬菜的单宁、Mn及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栽培蔬菜,且3种常规栽培蔬菜中均检测到农药残留,其中大白菜和生菜的农药残留大大超过限量标准。由此可见,采用有机栽培方式种植的蔬菜不仅有益营养物质显著优于常规栽培蔬菜,而且其有害物明显低于常规栽培蔬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有机栽培 常规栽培 营养品质 农药残留
原文传递
避雨栽培对“户太八号”葡萄生长及果实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魏晓峰 鞠延仑 +3 位作者 王凯 吕晓彤 冯一鸣 房玉林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14,共6页
以"户太八号"葡萄为试材,比较了露地栽培与避雨栽培2种模式下葡萄的生长发育状况、外观品质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极显著削弱了叶幕层光照强度,为常规栽培的68.71%;避雨栽培下葡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降低12.10%,叶绿素... 以"户太八号"葡萄为试材,比较了露地栽培与避雨栽培2种模式下葡萄的生长发育状况、外观品质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极显著削弱了叶幕层光照强度,为常规栽培的68.71%;避雨栽培下葡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降低12.10%,叶绿素含量平均降低5.57%;在叶幕微气候方面,避雨栽培下叶幕层日平均温度提高了1.68℃,日平均湿度降低了10.98%。与常规栽培比较,避雨栽培平均果粒质量降低了1.52g,平均果穗质量降低了92g;避雨栽培下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高于常规栽培,差异不显著;含酸量在果实发育时期极显著低于常规栽培下的葡萄,且差值较大。避雨栽培可显著提高果实固酸比,提高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太八号”葡萄 避雨栽培 常规栽培 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