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雪贞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5期111-112,共2页
目的 分析和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抢救过程中的必要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清远市中医院急诊就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主要采取常规的急诊抢救程序,而... 目的 分析和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抢救过程中的必要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清远市中医院急诊就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主要采取常规的急诊抢救程序,而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抢救护理流程的同时采取优化的就诊护理流程,对比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及家属对抢救过程的满意情况。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入院评估病情时间(0.5±0.1)min,检查时间(4.5±1.3)min,抽血化验时间(4.2±1.4)min,治疗时间(4.8±1.8)min及抢救总时间(39.9±6.8)min,对照组入院评估病情时间(2.5±0.7)min,检查时间(9.7±2.5)min,抽血化验时间(7.8±2.2)min,治疗时间(7.2±2.6)min及抢救总时间(62.4±2.3)min进行对比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4例,在PCI率5例,对照组复发率9例,PCI率12例,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和再PCI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有利于及时了解和处理患者的情况,可以显著减少抢救和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的机会和患者及家属对抢救过程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护理 常规急救 院前急救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吕文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2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价值。方法抽取122例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急诊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组,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患者家属对...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价值。方法抽取122例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急诊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组,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患者家属对抢救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患者病死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救治时间四方面和观察组患者相比显著增加,且两组比较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采取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及家属对抢救过程的满意程度,值得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护理 常规急救 院前急救
下载PDF
Modified 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risk assessment model in general surgery 被引量:10
3
作者 Lian-An Ding Li-Qun Sun +2 位作者 Shuang-Xi Chen Lin-Lin Qu Dong-Fang Xi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8期5090-5095,共6页
AIM: To establish a scoring system for predict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in general surgery based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 AIM: To establish a scoring system for predict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in general surgery based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POSSUM), and to evaluate its efficacy. METHODS: Eighty-four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r death and 172 patients withou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ho underwent surgery in our department during the previous 2 yea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Fifteen indexes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age,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respiratory function, blood test results, endocrine functi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hepatic function, renal function, nutritional status, extent of operative trauma, and course of anesthesia. Modified POSSUM (M-POSSUM) was developed using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with its efficacy evaluated. RESULTS: Th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were found to be age,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respiratory function, hepatic function, renal function, blood test results, endocrine function, nutritional status, duration of operatio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course of anesthesia. These factors were all included in the scoring system.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patients died and survived with complications, and between the patients died and surviv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showed that the M-POSSUM could accurately predic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CONCLUSION: M-POSSUM correlates well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and is more accurate than POSS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MORTALITY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General surgery Critical illness
下载PDF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的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林富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23期108-109,共2页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抢救,给予观察组患者快捷护...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抢救,给予观察组患者快捷护理路径急救,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昏迷程度采用GCS评分进行评估。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抢救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抢救前、抢救后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可为患者的生存提供机会,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与抢救时间,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快捷护理路径急救 常规急救
下载PDF
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中的急救治疗效果观察
5
作者 崔淑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52-0055,共4页
探析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应用急救治疗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均为我院进行突发性脑出血病人,共60名,分成两组进行相关指标对比分析,实验时间范围为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并予以不同治疗方式,每组病人人数为30名,治疗手段为常规急救... 探析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应用急救治疗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均为我院进行突发性脑出血病人,共60名,分成两组进行相关指标对比分析,实验时间范围为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并予以不同治疗方式,每组病人人数为30名,治疗手段为常规急救以及急救治疗,对比指标包括病人抢救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调查两组病人抢救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研究组优(P<0.05)。结论 在突发性脑出血病人的急诊处理中,可以确保救治的成功率,降低病人的术中出血量,加速病人的恢复,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治疗 常规急救 突发性脑出血 抢救时间
下载PDF
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探究
6
作者 陈功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4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徐州市急救中心收治的94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4例患者根据入院途径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7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由救护... 目的:探讨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徐州市急救中心收治的94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4例患者根据入院途径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7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由救护车送入医院进行急救,对照组患者由其家属送入医院进行急救。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家属对抢救的满意率及其发病至入院的时间,并对比其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家属对抢救的满意率较高,其发病至入院的时间较短,其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低(P <0.05)。结论: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家属对抢救的满意率,降低其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出血性脑卒中 常规急救
下载PDF
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7
作者 高云仙 《大医生》 2020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对临床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临沧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的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与普通组,对比2组患者的不良... 目的探讨对临床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临沧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的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与普通组,对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心室率、血压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室率与血压均优于普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普通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常规急救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毛胜池 徐昕 李旭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6期95-97,169,共4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抢救中采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急救的60例严重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抢救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一体化链式创... 目的探讨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抢救中采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急救的60例严重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抢救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 常规急救联合护理 急性严重性创伤 满意度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中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的应用价值探讨
9
作者 覃彩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18-0121,共4页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中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实验时间在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期间,实验对象为天津市急救中心接收的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入组病人39例,...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中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实验时间在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期间,实验对象为天津市急救中心接收的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入组病人39例,采用不同的院前急救方法,分别为常规急救及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对比血氧饱和度、心率、时间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病人血氧饱和度、心率、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 通过建立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可进一步减少静脉开放时间、 CT扫描时间以及从住院到启动溶栓的时间,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急救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院前急救 绿色通道
下载PDF
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崔淑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85-0088,共4页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与常规急救治疗的作用。方法 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实验时间在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期间,实验对象为我院接收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入组病人39例,采...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与常规急救治疗的作用。方法 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实验时间在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期间,实验对象为我院接收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入组病人39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为常规急救治疗及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治疗。将抢救时间、BI评分、缺血区面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作为两组临床效果的对比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抢救时间、BI评分、缺血区面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治疗能够提高病人的抢救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急救治疗 急性脑梗死 院前急救 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汉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4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急诊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进行抢救,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急救抢救...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急诊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进行抢救,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急救抢救的同时联合进行液体复苏法进行抢救,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的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和患者死亡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22.5±5.3)min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11.3±2.1)min,对照组休克缓解时间(4.5±1.2)h明显高于观察组休克缓解时间(3.1±0.8)h(P<0.0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44.0%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84.0%,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1 h内的死亡率为24.0%、1~2 h内的死亡率为20.0%、2 h以上的死亡率为12.0%,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1 h内的死亡率为4.0%、1~2 h内的死亡率为8.0%、2 h以上的死亡率为4.0%(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病突然,死亡率较高,在临床上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联合液体复苏的方法进行抢救,能够有效的缩短抢救时间,减少患者休克的时间,增加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与常规急救措施相比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联合液体复苏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常规急救措施 液体复苏法 急诊抢救
下载PDF
分析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在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李芬 曾秀仙 《黑龙江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救治中应用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30例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2022.1~2022.12期间治疗),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模式,研究组应用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救治中应用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30例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2022.1~2022.12期间治疗),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模式,研究组应用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救治成功率:研究组的100.00%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致残率:研究组的13.33%低于对照组的46.67%(P<0.05),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的6.67%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GOS、GCS评分: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救治中应用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效果显著,不仅利于提升救治成功率,还可降低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改善患者预后,该模式具备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 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 常规急救模式 救治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率 预后情况
原文传递
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明亮 熊小飞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3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急救中心护送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采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模式。评估两组急...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急救中心护送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采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模式。评估两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措施中,积极应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的效果显著,能够大大缩短患者在诊断环节、转运环节以及治疗环节的时间,提高抢救率,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具备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模式 常规急救模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胸痛3D急救模式对急性心源性胸痛患者急救时效性及救治效率的影响
14
作者 龚海荣 李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04-106,共3页
探究发生急性心源性胸痛患者实施胸痛3D急救模式的作用,具体分析急救时效性指标与临床救治效果等指标。方法 此次研究在2020年1月-20202年12月进行,参与者共计120例,首发表现均是急性心源性胸痛,均在参与研究后配合分组,其中60例患者配... 探究发生急性心源性胸痛患者实施胸痛3D急救模式的作用,具体分析急救时效性指标与临床救治效果等指标。方法 此次研究在2020年1月-20202年12月进行,参与者共计120例,首发表现均是急性心源性胸痛,均在参与研究后配合分组,其中60例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胸痛常规急救模式,患者名称为对照组;其中60例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胸痛3D急救模式,患者名称为观察组。结果 急救时间五项展开比较,是观察组(51.39±10.76min、5.13±1.37min、3.62±1.03min、14.23±2.78min、11.35±2.83min)短于对照组(63.25±11.59min、6.09±1.52min、7.89±1.25min、18.79±2.99min、13.89±2.96min),可见比值(P<0.05);急救效果比较,是观察组(痊愈率26.67%、死亡率5.00%)优于对照组(痊愈率10.00%、死亡率(16.67%),可见比值(P<0.05);并发症比较,是观察组(5.00%)小于对照组(16.67%),可见比值(P<0.05)。结论 急性心源性胸痛积极应用胸痛3D急救模式,可提高急救效率、急救效果、急救安全性,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3D急救模式 胸痛常规急救模式 急性心源性胸痛 救治效果
下载PDF
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5
作者 张鑫 刘黎萍 +2 位作者 张格 刘东伟 陈晓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22-125,共4页
分析常规护理模式和急救护理模式对高热惊厥患儿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且确诊为高热惊厥的100例患儿开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高热惊厥患儿→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实验组=50例高... 分析常规护理模式和急救护理模式对高热惊厥患儿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且确诊为高热惊厥的100例患儿开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高热惊厥患儿→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实验组=50例高热惊厥患儿→接受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结果 护理前2组临床有关指标为:P>0.05,护理后则表现为P<0.05。结论 对于出现高热惊厥症状的患儿来说,接受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能够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 高热惊厥小儿 常规急救护理模式 家长满意率 住院时间
下载PDF
常规急救治疗和系统强化急救治疗对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自通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21期3508-3509,共2页
目的探讨常规急救治疗和系统强化急救治疗在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接受系统强化急救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治疗。对... 目的探讨常规急救治疗和系统强化急救治疗在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接受系统强化急救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治疗。对比两组急救时间及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情况,观察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通道建立、急救总时间及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采用系统强化急救治疗效果确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几率,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 系统强化急救治疗 常规急救治疗
下载PDF
病情评估在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17
作者 陆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期144-146,共3页
对确诊为颅脑外伤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时,采取病情评估方法,再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且确诊为颅脑外伤的患者展开研究,共选取486例。此次研究时间从2020年3月开始,并且在2022年6月结束。随机分成对照组(实施院前常规急... 对确诊为颅脑外伤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时,采取病情评估方法,再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且确诊为颅脑外伤的患者展开研究,共选取486例。此次研究时间从2020年3月开始,并且在2022年6月结束。随机分成对照组(实施院前常规急救护理干预方法)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病情评估护理方法),每一组均纳入243例确诊为颅脑外伤的患者。结果:对两组确诊为颅脑外伤的患者的转运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呼救到患者接受急救所用总时间、住院时间和急救前评估时间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更短,P<0.05。对两组确诊为颅脑外伤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更理想,P<0.05。对两组确诊为颅脑外伤的患者的急救费用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更少,P<0.05。结论:对确诊为颅脑外伤的患者实施院前常规急救护理干预联合病情评估护理方法的效果远远高于单一开展院前常规急救护理干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院前急救护理 常规急救护理干预 病情评估
下载PDF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严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2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94例作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模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7)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研究组(n=47)应用院内一... 目的探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94例作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模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7)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研究组(n=47)应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就两组患者的溶栓等待时间以及救治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溶栓时间是(57.67±10.73)min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溶栓时间(105.75±16.56)min(P<0.05);②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ESS(欧洲卒中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ESS评分分别是(49.83±2.05)分、(43.89±3.89)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有正性影响,可缩短患者溶栓等待时间,帮助患者在最佳"时间窗"中接受溶栓治疗,从而改善溶栓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常规急救护理模式 急性脑梗死 溶栓等待时间 救治效果
下载PDF
绿色护理通道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鑫 曹福志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究绿色护理通道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特就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总体研究时段中甄选出就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行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样本对象。依据SPSS 22.0软件生成的随机分组序列均分成组,每组60... 目的探究绿色护理通道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特就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总体研究时段中甄选出就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行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样本对象。依据SPSS 22.0软件生成的随机分组序列均分成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联合运用绿色护理通道干预。评估比对两组对象急救处理时间、各项抢救相关指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对象急救反应时间(6.23±2.68)min与抢救总时间(45.32±6.22)min均较大程度短于对照组[(10.59±3.35)min、(62.72±8.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值:7.872/<0.001;12.836/<0.001);该组对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3.33%)、窒息发生率(1.67%)均低于对照组(13.33%、13.33%);抢救成功率(100%)则高于对照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值:3.927/0.048;-/0.032;-/0.027);且该组对象家属就护理质量满意率(98.33%)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值:6.982/0.008)。结论相较于传统急诊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建立绿色护理通道进行干预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降低MODS发生率和患者窒息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患者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患者 创伤性休克 常规急救措施 绿色通道 MODS 窒息 抢救效果
下载PDF
院前急救卡应用于成批量伤员院前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箴 王莹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第8期681-682,共2页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剧增,交通、生活等意外事件不断发生,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也迅速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有文献报道^([1]),在意外或自然灾害发生时快速进行有效、准确的院前急救是抢救患者生命、改善...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剧增,交通、生活等意外事件不断发生,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也迅速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有文献报道^([1]),在意外或自然灾害发生时快速进行有效、准确的院前急救是抢救患者生命、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批量伤员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 常规急救流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