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运动式与常规化治理间的张力:对上海与香港道路交通执法案例的比较 被引量:32
1
作者 郝诗楠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0-168,共9页
以往的文献大多数认为运动式治理与常规化治理之间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然而,文章对上海“交通大整治”与香港“重点交通执法项目”的案例比较研究显示,不论是上海还是香港,在道路交通执法领域都同时存在运动式的色彩与常规化的努力,... 以往的文献大多数认为运动式治理与常规化治理之间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然而,文章对上海“交通大整治”与香港“重点交通执法项目”的案例比较研究显示,不论是上海还是香港,在道路交通执法领域都同时存在运动式的色彩与常规化的努力,运动式治理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常规化治理的节制,反之亦然。换言之,两种治理模式或工具之间并非严格的相互替代关系,两者不仅可以并存、互动甚至能够形成“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式治理 常规化治理 道路交通执法 上海 香港
原文传递
运动式治理为何“用而不废”--论作为一种治理工具的运动式治理 被引量:25
2
作者 郝诗楠 李明炎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5-176,180,共13页
运动式治理与常规化治理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相反,运动式治理在当下更接近于一种技术化、针对某种特定任务的治理工具。运动式治理包含三重机制:一是触发机制,即压力型体制将中央(或上级)的要求与目标传导至地方(或下级),进而改变了地方... 运动式治理与常规化治理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相反,运动式治理在当下更接近于一种技术化、针对某种特定任务的治理工具。运动式治理包含三重机制:一是触发机制,即压力型体制将中央(或上级)的要求与目标传导至地方(或下级),进而改变了地方(下级)政府的注意力分配结构并产生了一种“速效逻辑”;二是运行机制,即运动式治理围绕着定向资源动员而展开,它仰赖于高层权力再分配与集权的组织保障,也需要通过准军事化话语来营造适宜的“氛围”,但其对于民意的需求相对较弱;三是维持机制,尽管运动式治理存在局限,但一方面运动式治理确实能够在资源不足的前提下短时间内对清除“存量”产生明显效果,另一方面又能够在压力型体制下助力地方政府回应内外压力。作为一种治理工具,运动式治理在“去存量”方面具有适用性,且符合中国当前的国家治理环境,因此它不会被轻易摒弃。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可以与常规化治理等工具通过相互配合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构成我国多元化的国家治理工具集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式治理 常规化治理 治理工具 地方政府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困境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20
3
作者 谢治菊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12-127,共16页
易地扶贫搬迁的人数多、规模大、时间短、任务紧、涉面广,是典型的"运动式搬迁",但搬迁后采取的却是管理模式常规化、管理机构常规化、管理经费常规化、管理内容常规化的"常规化治理",这使得社区的归口管理与属地... 易地扶贫搬迁的人数多、规模大、时间短、任务紧、涉面广,是典型的"运动式搬迁",但搬迁后采取的却是管理模式常规化、管理机构常规化、管理经费常规化、管理内容常规化的"常规化治理",这使得社区的归口管理与属地管理有冲突,职能设置与人员配备不相符、生存资金与运转资金遇瓶颈、心理需求与融入需要被忽视,进而引发移民生计空间不足、服务空间缺失、心理空间断裂等治理困境。建议采用超常规的资源整合手段,对搬迁户的生计空间、服务空间和心理空间进行再造。具体来说,一是技术路径,利用大数据平台数据庞大、信息对称、追踪及时等优势,重塑搬迁户的生存空间;二是制度路径,通过政府的强力推动、社会的多元支持和志愿者的整合服务,培育搬迁户的造血功能,帮助搬迁户顺利度过适应期,促进搬迁户的社会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常规化治理 大数据 空间再造 常规整合
下载PDF
作为社会动员手段的“斗争式运动”——兼评冯仕政、周雪光、蔡禾四篇文章 被引量:6
4
作者 廉如鉴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80,共12页
冯仕政、周雪光、蔡禾相继发表的四篇文章从政治社会学视角分析了中国国家运动(或曰运动型治理)的起源、机制、弊端,分别构建了三个理论解释框架。但是这四篇文章都忽略了毛泽东时代的运动与后毛泽东时代的运动存在一个根本差别:后毛泽... 冯仕政、周雪光、蔡禾相继发表的四篇文章从政治社会学视角分析了中国国家运动(或曰运动型治理)的起源、机制、弊端,分别构建了三个理论解释框架。但是这四篇文章都忽略了毛泽东时代的运动与后毛泽东时代的运动存在一个根本差别:后毛泽东时代的运动不外乎采用激励、惩戒、竞赛等方法实施社会动员,属于"普通型运动";毛泽东时代的运动除了这些常规化方法外还采用"发动一些人斗争另一些人"的方式,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斗争式运动"。"斗争式运动"的社会动员效力远非"普通型运动"可比,它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深刻塑造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自身。"斗争式运动"的动员效力来自于它的三个基本特征:党的领导、明确的运动目标、高强度内斗争,其中第三个特征最具决定性。"斗争式运动"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动员存量社会资源以完成某一革命目标,缺点是会不可避免地破坏社会资源的积累和培育,最终降低社会动员效力。它的优点使它在毛泽东时代被一再发动,它的缺点使其难以为继,在后毛泽东时代被放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争式运动 高强度内斗争 常规化治理 运动式治理
下载PDF
从运动式治理到常规化治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转换 被引量:4
5
作者 许汉泽 邵瑞雪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41-48,共8页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治理逻辑的转换。脱贫攻坚被看作是运动式治理在扶贫领域的典型呈现,但又与传统的运动式治理理论不同,其实无论是在运作逻辑、动员强度以及治理效能方面运动式治理都有新的拓展,对其我们不应抱有...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治理逻辑的转换。脱贫攻坚被看作是运动式治理在扶贫领域的典型呈现,但又与传统的运动式治理理论不同,其实无论是在运作逻辑、动员强度以及治理效能方面运动式治理都有新的拓展,对其我们不应抱有“病理学”的态度。治理逻辑的衔接就是要做好乡村振兴在组织结构、治理主体、治理规则与技术以及治理资源等方面实现常规化治理转型。在政策优化上进一步处理好短期任务与长期目标、政策统一性与地方差异性、行政干预与农民参与以及社会公平逻辑与市场效率逻辑之间四类关系,只有逐渐将脱贫攻坚融入到乡村振兴之中,并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式发展,才能够真正做好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式治理 常规化治理 乡村振兴 治理逻辑
下载PDF
运动式治理中的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包欣然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13-116,共4页
运动式治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治理手段,具有反应迅速、治理成本高及易形成路径依赖等特点。这种治理方式一方面会稳定群众心理秩序,为根治问题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另一方面易造成对常规化治理的破坏及对法治精神的伤害。在运动式治理中... 运动式治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治理手段,具有反应迅速、治理成本高及易形成路径依赖等特点。这种治理方式一方面会稳定群众心理秩序,为根治问题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另一方面易造成对常规化治理的破坏及对法治精神的伤害。在运动式治理中,提升政府公信力需要处理好三组关系,即运动式治理与常规化治理的关系,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与信息公开制度的关系。只有实现对运动式治理的充分认识,才能继续发挥其特有的优势,规避劣势,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式治理 政府公信力 常规化治理 法治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