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应性鼻炎中医辨证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席斌 任为 翟春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464-465,共2页
目的 ,观察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微量元素水平变化对本病中医辨证的影响 ,发现其规律 ,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不同证型的PAR患者血清和头发中元素Zn、Cu、Fe、Ca、Mg、Mn、Sr的含量。结果 ,3型PAR患... 目的 ,观察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微量元素水平变化对本病中医辨证的影响 ,发现其规律 ,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不同证型的PAR患者血清和头发中元素Zn、Cu、Fe、Ca、Mg、Mn、Sr的含量。结果 ,3型PAR患者血清Mn、Sr均较对照组下降 (P <0 0 1)。头发中元素变化表现为Zn、Mn、Sr降低 ,Cu值升高 ,Zn/Cu比值下降。结论 ,本病辨证肺脾肾气虚或阳虚与微量元素Zn、Cu、Mn、Sr在患者体内含量变化有关 ,其规律可循 ,对于本病的辨证和治疗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常年性变应性 辨证分型 微量元素 相关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与变应性因素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79
2
作者 王鸿 张罗 +4 位作者 周兵 张伟 刘华超 刘铭 黄谦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 探讨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8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前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细胞及变应原皮肤试验检查结果,并将其变应性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比例与临床分型分期加以比较。结果 ① 188... 目的 探讨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8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前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细胞及变应原皮肤试验检查结果,并将其变应性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比例与临床分型分期加以比较。结果 ① 188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60.4% (1137例)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变应性症状和体征, 25.3% ( 477例 )的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 2.1% (39例)的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②在Ⅰ型 (708例 )和Ⅱ型 (823例 )各分期的患者中,合并变应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和嗜酸粒细胞、皮肤变应原试验阳性率以及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出现的百分率分别由低到高出现,Ⅱ型 3期各项比例最高;③ 42.2% (795例 )的患者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其中 94.3%对常年性变应原呈阳性反应;④ 26.3% (495例 )的患者伴有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其中 99.8% (494 /495例)为常年性发作;⑤有前期手术史的病例占 38 9% (732例 ),其中合并变应性鼻炎者占有前期手术史例数的 38.3% (280例 ),占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的 58.7% ( 477例 )。结论 变应性因素特别是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变程度和病变范围有关,同时变应性鼻炎也促进了疾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鼻息肉 因素 变应原皮肤试验 相关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患者 嗜酸粒细胞 症状和体征 支气管哮喘 临床症状 分泌物涂片 回顾分析 变应原试验 检查结果 分型分期 不同程度 反应 病变范围 病变程度
原文传递
盐酸氮斯汀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 被引量:27
3
作者 顾之燕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17-720,共4页
关键词 季节变应性鼻炎 鼻喷剂 盐酸氮 治疗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第二代抗组胺药 血管运动鼻炎 推荐剂量 药理学特点
原文传递
鼻中隔矫正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4
作者 成美好 杨隆震 +1 位作者 叶怀玉 胡志勇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7年第1期43-45,54,共4页
目的探讨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常年性AR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的奇数、偶数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 目的探讨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常年性AR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的奇数、偶数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糖精清除时间、鼻阻力测试结果以及术前和术后1年的症状记分。结果 2组患者术后1年的糖精清除时间、鼻阻力测试结果均显著少于术前(P值均<0.05);治疗组术后1年的糖精清除时间为(16.17±2.97)min,鼻阻力测试结果为(0.32±0.10)k Pa/(L·s),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7.40±2.79)min,(0.43±0.13)kPa/(L·s),P值均<0.05]。2组患者术后1年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值均<0.05);治疗组术后1年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可有效矫正伴有鼻中隔偏曲中重度常年性AR患者的鼻腔异常结构,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鼻中隔偏曲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下载PDF
头穴透刺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浩 李伟 +1 位作者 琚小芳 于晓刚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9-792,共4页
目的:评价头穴透刺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1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1例)和药物组(40例)。针刺组采用头穴透刺,穴取百会透前顶、上星透神庭等,每周3次,共治疗4周;药物组予口服氯雷他定片和局部应用盐酸氮... 目的:评价头穴透刺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1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1例)和药物组(40例)。针刺组采用头穴透刺,穴取百会透前顶、上星透神庭等,每周3次,共治疗4周;药物组予口服氯雷他定片和局部应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连续治疗12天,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是否有不良事件发生。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优于药物组的82.5%(33/40,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与症状总评分,及随访时临床症状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均P<0.01),且针刺组鼻堵评分、总症状评分均优于药物组(均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头穴透刺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头穴 透刺
原文传递
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神经生长因子的测定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素萍 周新富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NGF)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变应性鼻炎的模型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法测定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织中的神经生长因子的含...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NGF)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变应性鼻炎的模型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法测定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织中的神经生长因子的含量。结果 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的神经生长因子含量 ( x±s,下同 ;n =9)为 (6 .6 5± 0 .42 )ng/g湿重 ,对照组 (n =6 )为 (3.5 1± 0 .2 9)ng/g湿重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可能通过调节神经肽的表达和释放和/或者通过活化免疫细胞 (如肥大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动物模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现状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志连 刘继文 《新疆中医药》 2011年第5期89-92,共4页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e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发生于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和鼻痒。通常将本病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前者多由尘螨、蟑螂等常年性致敏因素引起,...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e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发生于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和鼻痒。通常将本病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前者多由尘螨、蟑螂等常年性致敏因素引起,常年发病;后者多由各种花粉及真菌孢子引起,一般在一年中的春到秋季发病。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变应性鼻炎在世界范围内的平均发病率在10%-2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变应性鼻炎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平均发病率 变态反应疾病 过敏鼻炎 主要表现 致敏因素 真菌孢子
下载PDF
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8
作者 洪海裕 王静清 樊韵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疗效及其优越性。方法在鼻内镜下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PAR48例,按照海口会议修订的“过敏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用计分法分别评定其疗效。结果该组48例术后随访半年进...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疗效及其优越性。方法在鼻内镜下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PAR48例,按照海口会议修订的“过敏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用计分法分别评定其疗效。结果该组48例术后随访半年进行评价,其中显效27.1%(13/48),有效58.3%(28/48),无效14.6%(7/48),总有效率为85.4%。疗效评分显示治疗前平均总分为(9.58±1.69)分,治疗后为(5.63±1.15)分(P<0.05)。结论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烧灼筛前神经终末区域治疗PAR,具有简便、安全等优点,短期效果显著,特别适用于临床上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及鼻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及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长期接受抗组胺类药物及鼻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低温等离子射频 鼻内镜 筛前神经烧灼术
下载PDF
血瘀证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关系初探 被引量:7
9
作者 柴向斌 王斌全 《中医药研究》 2001年第4期24-25,共2页
目的 :从中医对血瘀证的认识出发 ,探讨血瘀证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方法 :观察 10 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辨证为血瘀证或夹杂血瘀证的比例及特点。结果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中 92 %有瘀血存在。结论 :血瘀证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目的 :从中医对血瘀证的认识出发 ,探讨血瘀证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方法 :观察 10 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辨证为血瘀证或夹杂血瘀证的比例及特点。结果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中 92 %有瘀血存在。结论 :血瘀证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中医药疗法 治疗
下载PDF
赵氏雷火灸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时碧 张丽 +7 位作者 赵颜利 陈建国 汤君彦 王佩华 曹明根 周琦 詹必武 程朝英 《针灸临床杂志》 2005年第6期19-21,共3页
目的:优选提高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案。方法:将11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赵氏雷火灸治疗组5 5例和伯克纳对照组5 5例,分别采用两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疗效。通过对上述治疗所取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 目的:优选提高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案。方法:将11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赵氏雷火灸治疗组5 5例和伯克纳对照组5 5例,分别采用两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疗效。通过对上述治疗所取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指标——症状、体征、症状综合疗前疗后和随便访变化数据及在此基础上得到的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灸疗前后症状、体征、综合症状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8.1%、80 %和98.18%。在灸疗前后积分比较上,治疗组变化显著,且其变化程度与伯克纳有显著差异(P <0 .0 5 ) ,且由于对照组(P <0 .0 5 )。随访期间,治疗组症状、体征、综合症状得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 .0 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症状、体征 综合症状得分在治疗期间和随访期间均有极显著降低(P <0 .0 1) ,证明治疗组比对照组复发率低。结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施用赵氏雷火灸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性的作用,且优于伯克纳治疗疗法,是目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最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雷火灸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疗效
下载PDF
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忻耀杰 李春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5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 比较益气温阳活血中药疗法和西药疗法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常年性变 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前者以益气温阳活血中药煎剂进行治疗,后者服 用抗组胺药作对照,疗程均为2周。观... 目的 比较益气温阳活血中药疗法和西药疗法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常年性变 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前者以益气温阳活血中药煎剂进行治疗,后者服 用抗组胺药作对照,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治疗结束后即刻和停药1月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鼻分泌物涂片中嗜酸 性粒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结果 治疗结束时,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停 药1月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仍达53.3%,西药组总有效率则降为23.3%。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益气温阳活血中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明显,且疗效持续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益气温阳活血法 疗效观察 变应性鼻炎患者 总有效率 嗜酸粒细胞 鼻分泌物涂片 西药疗法 中药疗法 中药煎剂 抗组胺药 临床疗效 观察比较 计数结果 中药治疗 持续时间 对照组 治疗组 中药组 西药组 显著
下载PDF
鼻炎康片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及对患者血清IL-4、IL-8及IgE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熊国锋 胡建文 +2 位作者 陈伟军 项光早 曾一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13-2215,共3页
目的:探讨鼻炎康片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8(IL-8)及免疫球蛋白lg 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鼻炎康片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8(IL-8)及免疫球蛋白lg 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鼻炎康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清IL-4、IL-8及免疫球蛋白lg E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OS含量(24±7)×103cell/m L低于对照组患者EOS含量(28±9)×103cell/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4(48.53±13.27)pg/m L、IL-8(162.79±55.64)pg/m L、Ig E(1 252.75±161.78)IU/m L都低于对照组血清IL-4(57.32±19.71)pg/m L、IL-8(193.29±62.05)pg/m L、Ig E(1 325.86±170.24)IU/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鼻炎康片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血清IL-4、IL-8及Ig E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鼻炎康片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现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程雷 三好彰 +7 位作者 殷敏 陈智斌 时海波 徐进 王宇清 三边武幸 乔宗海 徐其昌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0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为观察儿童青少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现状,自1995年起对江苏省大、中、小学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鼻腔检查及变应原(屋尘、尘螨)皮肤划痕试验。结果屋尘、尘螨的致敏率分别为22.9%和28.8%,... 目的为观察儿童青少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现状,自1995年起对江苏省大、中、小学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鼻腔检查及变应原(屋尘、尘螨)皮肤划痕试验。结果屋尘、尘螨的致敏率分别为22.9%和28.8%,两种变应原同时致敏占19.1%,至少一种致敏占32·6%,变应原致敏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P<0.001);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为1.8%,各年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患病率相同。结论认为临床上应重视对儿童青少年屋尘和尘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防治,而环境性预防是抑制其发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超敏反应 流行病学 儿童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被引量:13
14
作者 林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3年第2期73-74,共2页
变应性鼻炎中医称"鼻鼽".作者于2000年2月至2002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疗效 统计学处理 开瑞坦 伯克纳
下载PDF
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强和 左冬至 +4 位作者 耿宛平 雷迅 王雪梅 伍红良 刘芳贤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行双侧翼管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取下鼻甲黏... 目的探讨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行双侧翼管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取下鼻甲黏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用糖精法测定鼻黏膜纤毛输送率。结果术前纤毛运动速度平均(5.69±2.65)mm/min,术后6个月纤毛运动速度平均(9.70±2.15)mm/min,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镜观察术前、术后下鼻甲黏膜纤毛排列整齐。结论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纤毛形态无明显影响,但是影响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血管运动鼻炎 射频 翼管、筛前神经 鼻黏膜 纤毛输送率
下载PDF
针刺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浆内皮素及鼻粘膜微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舒华 汪宗文 +2 位作者 梅丽容 邹艳 黄绍云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0年第5期222-224,共3页
目的对33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针刺治疗,以观察其对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及鼻粘膜微血管的影响。方法①血浆ET测定: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均相竞争法)直接测定血浆ET含量。②鼻粘膜微血管的观察:... 目的对33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针刺治疗,以观察其对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及鼻粘膜微血管的影响。方法①血浆ET测定: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均相竞争法)直接测定血浆ET含量。②鼻粘膜微血管的观察:主要观察鼻粘膜微血管管径、管袢数及鼻粘膜微血管的形态。③针刺治疗:选择曲池、血海两穴进行针刺。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微血管管径针刺后较针刺前增粗;针刺后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微血管形态变化以灯丝状微血管增多、网络状微血管减少为特征;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微血管管袢数针刺后较针刺前增多;变应性鼻炎患者针刺后血浆ET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变应性鼻炎针刺后鼻粘膜微循环明显改善,表现为鼻粘膜微血管管径增粗,灯丝状微血管增多、网络状微血管减少,管拌数增加,并与血浆ET存在密切关系,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ET的水平而起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鼻粘膜微血管 针刺治疗
下载PDF
鼻内镜下射频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被引量:13
17
作者 熊奇斌 刘绪光 +1 位作者 罗许勇 丁明虹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3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提高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利用鼻内镜行前筛开放术,暴露并用射频热凝筛前神经鼻内支治疗22例PAR患者。结果:随访1年,显效18例(81.82%),有效3例(13.64%),无效1例(4.54%),总有效率95.46%,无严重并发... 目的:探讨提高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利用鼻内镜行前筛开放术,暴露并用射频热凝筛前神经鼻内支治疗22例PAR患者。结果:随访1年,显效18例(81.82%),有效3例(13.64%),无效1例(4.54%),总有效率95.4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前筛开放术射频热凝筛前神经治疗PAR具有疗效显著,治疗部位精确等优点,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射频热凝 筛前神经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利多卡因
下载PDF
推拿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乔建君 于君 +4 位作者 王吉俊 潘德军 王道全 王佩馨 梁俊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37-938,共2页
关键词 推拿 治疗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鼻炎康 中医
下载PDF
鼻敏宁方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0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凌艳君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4年第4期29-30,43,共3页
目的 :观察鼻敏宁方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0 3例和对照组5 1例 ,治疗组采用鼻敏宁方治疗 ,对照组用西药息斯敏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7.38% ,对照组总有效率 6 0 .78% ,两组疗... 目的 :观察鼻敏宁方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0 3例和对照组5 1例 ,治疗组采用鼻敏宁方治疗 ,对照组用西药息斯敏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7.38% ,对照组总有效率 6 0 .78%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鼻敏宁方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敏宁方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下载PDF
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世强 司勇锋 +4 位作者 陆秋天 梁建平 何宁 陈慧 袁弘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660-661,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新方法。方法: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应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蝶腭神经治疗。将两组远期疗效...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新方法。方法: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应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蝶腭神经治疗。将两组远期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其中显效33例),对照组为47.5%(其中显效6例)。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中出血3例。结论:经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PAR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射频热凝 鼻后下神经 蝶腭神经 筛前神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