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2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瓣移植术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22
1
作者 王成琪 王剑利 +1 位作者 张敬良 王刚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4,共3页
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术,首先由Goldwyn,Lamb和White(1963)用狗做实验,5只中有3只皮瓣成活48小时。1972年9月临床第1例游离皮瓣移植成功(Harii1974),国内杨东岳(1973)用吻合血管的(腹壁浅血管)腹股沟部皮瓣移植,修复颊部肿瘤切除后创面成... 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术,首先由Goldwyn,Lamb和White(1963)用狗做实验,5只中有3只皮瓣成活48小时。1972年9月临床第1例游离皮瓣移植成功(Harii1974),国内杨东岳(1973)用吻合血管的(腹壁浅血管)腹股沟部皮瓣移植,修复颊部肿瘤切除后创面成功。此后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术在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移植 吻合血管 血管
原文传递
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诊断及治疗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4
2
作者 田志 徐朝健 +1 位作者 冯毅 吕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S1期116-118,共3页
目前临床上对股骨头坏死多采用非手术疗法、保髋手术治疗股骨头早期坏死。而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主要通过全髋关节置换缓解临床症状,彻底治愈股骨头坏死。现将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诊断及治疗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股骨头坏死病因的研究... 目前临床上对股骨头坏死多采用非手术疗法、保髋手术治疗股骨头早期坏死。而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主要通过全髋关节置换缓解临床症状,彻底治愈股骨头坏死。现将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诊断及治疗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股骨头坏死病因的研究现状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坏死。其发病机制常常是由于骨内血液循环障碍,骨细胞凋亡,随病情发展股骨头负重区骨小梁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导致股骨头变形、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置换 手术疗法 髓芯减压术 髋关节疼痛 血管 腓骨移植 关节面 骨小梁结构 植骨术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应用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德伟 王本杰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4-255,共2页
目的 报道在关节镜监视下应用带血管蒂骨瓣转移微创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Ficat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施行关节镜监视下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逆行转移术、带旋股外... 目的 报道在关节镜监视下应用带血管蒂骨瓣转移微创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Ficat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施行关节镜监视下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逆行转移术、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术治疗 5 3例 ,切口长度为 9~ 15cm。 结果 术后随访 1 5~ 4年 ,根据疼痛、行走距离、关节活动度和X线检查评价分析 ,疗效满意。 结论 关节镜监视下带血管蒂骨瓣转移微创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对髋关节周围组织损伤小 ,能保持关节完整性 ,清除坏死骨准确、彻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瓣转移 治疗 血管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关节镜下 大转子 旋股外侧血管升支 行走 保持 评价分析
原文传递
应用血管蒂筋膜覆盖——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一种有效措施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荣德 于有德 +3 位作者 于启海 王刚 郭宗远 季海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17-519,共3页
目的分析在应用带血管蒂的皮瓣尿道成形术中,应用血管蒂筋膜覆盖尿道的要点,探讨提高治愈率的措施。方法改进包皮岛状皮瓣及阴囊中隔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在完成常规步骤后,将血管蒂筋膜缝合固定在阴茎白膜及尿道海绵体上,使尿道完全被... 目的分析在应用带血管蒂的皮瓣尿道成形术中,应用血管蒂筋膜覆盖尿道的要点,探讨提高治愈率的措施。方法改进包皮岛状皮瓣及阴囊中隔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在完成常规步骤后,将血管蒂筋膜缝合固定在阴茎白膜及尿道海绵体上,使尿道完全被血管蒂筋膜覆盖,增加了覆盖在尿道表面组织的厚度及血供。对是否使用血管蒂筋膜覆盖病例的Ⅰ期治愈率等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血管蒂筋膜覆盖者,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Ⅰ期治愈率由64.8%提高到93.3%(P<0.01),尿道瘘发生率由24.1%降到1.9%。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Ⅰ期治愈率由84.2%提高到95.7%(P<0.01),尿道瘘发生率由7.0%降到1.2%。结论应用血管蒂筋膜覆盖尿道能增加新形成尿道及吻合口的组织覆盖面及厚度,保证良好的血供,是减少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的一种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泌尿外科手术方法 皮瓣 血管 术后尿瘘 皮瓣尿道成形术 覆盖 筋膜 包皮岛状皮瓣 阴囊中隔皮瓣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中颅底重建技术专家共识 被引量:16
5
作者 洪涛 +3 位作者 张亚卓 李储忠 桂松柏 唐斌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81-1087,共7页
一、背景自1992年,Jankowski等口首次报道神经内镜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肿瘤以来.神经内镜经鼻颅底外科技术日臻成熟,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处理病变的种类日益增多,但术后脑脊液漏始终是制约神经内镜经鼻颅底外科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 一、背景自1992年,Jankowski等口首次报道神经内镜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肿瘤以来.神经内镜经鼻颅底外科技术日臻成熟,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处理病变的种类日益增多,但术后脑脊液漏始终是制约神经内镜经鼻颅底外科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处理颅底脑膜瘤、颅咽管瘤等硬膜下肿瘤时,术中颅底硬膜和骨质缺损较大,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对颅底重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扩大的临床需求推动了颅底重建技术的进步,多种新型修补材料与修补技术相继应用于临床。2006年,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Hadad-Bass-agasteguy黏膜瓣)的应用2,使神经内镜经鼻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明显下降[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术后脑脊液漏 颅底重建 切除垂体 颅咽管瘤 血管 临床需求 骨质缺损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置术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高凯鸣 劳杰 +2 位作者 赵新 方有生 刘靖波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8-460,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置术,并评价其在重度肘管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我们对25例接受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置术的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术前均表现为手内肌严重肌肉萎缩以及...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置术,并评价其在重度肘管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我们对25例接受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置术的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术前均表现为手内肌严重肌肉萎缩以及肘关节畸形,根据顾玉东的肘管综合征分级均为重度。术中行肘管切开,尺神经远近端充分松解,保留与尺神经伴行的尺侧上副动脉,与尺神经一起前置于皮下。结果术后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21个月,平均15.3个月,均未出现术后症状加重的现象,均获得不同程度功能恢复。其中20例(80%)环小指感觉完全恢复正常,4例(16%)残留偶发轻度的感觉异常,1例(4%)仍有持续的中等程度感觉症状。小指末节指腹两点分辨觉从术前的平均6.08lnm提高至术后2.93mm。其中17例(68%)手内肌肌肉萎缩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根据顾玉东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6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8%。结论改良的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置术是治疗重度肘管综合衙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该术式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也避免了因局部缺血而可能出现的神经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 血管 前置术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股骨大转子骨瓣移位术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振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2-235,共4页
带血管蒂股骨大转子骨瓣移位术陈振光股骨大转子后外部血供丰富,有多条血管分布,是近年新开拓的很有价值的供骨区。旋股内侧血管深支、臀下血管吻合支和第一穿血管升支等均交汇于此部,构成恒定的吻合网(图1).今将以上3条血管为... 带血管蒂股骨大转子骨瓣移位术陈振光股骨大转子后外部血供丰富,有多条血管分布,是近年新开拓的很有价值的供骨区。旋股内侧血管深支、臀下血管吻合支和第一穿血管升支等均交汇于此部,构成恒定的吻合网(图1).今将以上3条血管为蒂的股骨大转子骨瓣移位术在腕部疾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股骨大转子骨瓣 移位术 解剖学
原文传递
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行乳腺癌保乳手术的配合 被引量:13
8
作者 章虹霞 陈超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保乳手术 背阔肌 2003年7月 移行 癌生物学行为 乳腺组织 Ⅱ期乳腺癌 局部复发率 乳腺癌患者 2004年 肌皮瓣转移 治疗水平 美学效果 医患双方 术后随访 修复手术 血管 护理体会 手术配合 切除 缺损
原文传递
膝下外侧血管蒂腓骨上段骨瓣移植的解剖与临床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振光 喻爱喜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355,共3页
腓骨形态笔直,支撑力强,有充裕长度可供采用,又为多条营养血管所分布,故一直是带血管自体骨移植最常用供区之一。选择膝下外侧血管腓骨上段骨瓣,乃着眼于腓骨头端的关节面及其内侧钝圆的隆起部和含有生长潜能的骺板,而膝下外血管... 腓骨形态笔直,支撑力强,有充裕长度可供采用,又为多条营养血管所分布,故一直是带血管自体骨移植最常用供区之一。选择膝下外侧血管腓骨上段骨瓣,乃着眼于腓骨头端的关节面及其内侧钝圆的隆起部和含有生长潜能的骺板,而膝下外血管又具备解剖位置恒定、表浅,蒂长、径粗和手术显露容易等优点,因此,该骨瓣遂成为修复成人和儿童某些骨端缺损较理想的带血管蒂移植骨。本文拟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对该骨瓣作一详尽的评述,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下外侧血管 骨瓣移植 血管 腓骨上段 解剖位置 临床 自体骨移植 营养血管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岛状筋膜瓣膝关节成形术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炬才 张铁良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血管 筋膜瓣 关节形成术
原文传递
不同种带血管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效果对比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少成 胡万坤 朱红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8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带血管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带血管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175例(213髋),从中抽取病因均为激素性、FicatⅡ期的青壮年(36~45岁,平均40岁),随访超过10年的57例(70髋),其中带旋髂深动... 目的探讨不同种带血管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带血管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175例(213髋),从中抽取病因均为激素性、FicatⅡ期的青壮年(36~45岁,平均40岁),随访超过10年的57例(70髋),其中带旋髂深动脉髂骨移植21髋、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17髋、带旋髂浅动脉髂骨移植15髋、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移植17髋。对疼痛缓解情况、Harris评分、影像学改变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0年,平均13.6年。疼痛缓解率97%(68髋)。影像学检查Ficat骨坏死分期改善或稳定率为90%(63髋)。术后2髋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保髋率97%(68髋)。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平均52.2,术后平均87.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0);各种手术方法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血管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不同种带血管骨移植无明显差别,均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移植 血管 远期疗效
原文传递
骨肉瘤的诊断与保肢治疗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佛保 沈靖南 王晋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2年第6期313-317,共5页
一、骨肉瘤诊治近况 30年来骨肉瘤疗效取得突破性进展,由单纯手术治愈率少于20%,发展到综合治疗长期生存率达到60%左右,这是外科、肿瘤、影象、化疗和放疗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骨肉瘤治疗目的已从挽救生命发展到最大限度保存患肢功能.
关键词 骨肉瘤 新辅助化疗 重建方法 血管 化疗反应 异体骨移植 保肢术
下载PDF
带血管蒂大转子转移重建无菌性坏死股骨头第二次手术病理观察1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德伟 张晓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5年第6期362-363,共2页
从1991年1月以来,应用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转移的方法,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破坏严重的股骨头进行了重建21例.其中有1例在术后一年内固定钢丝断裂,而再次手术取出钢丝.术中观察了重建股骨头的形态变化,并取小块组织进行了组织学检查... 从1991年1月以来,应用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转移的方法,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破坏严重的股骨头进行了重建21例.其中有1例在术后一年内固定钢丝断裂,而再次手术取出钢丝.术中观察了重建股骨头的形态变化,并取小块组织进行了组织学检查,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血管 大转子 股骨头重建
下载PDF
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祥圣 李颇尔 +5 位作者 贺顺堂 裴世平 赵家殳 陶有进 刘和平 陈道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5-406,共2页
关键词 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肌皮瓣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深部组织外露 2004年 1988年 血管神经 临床常见 创面植皮 修复方法 移位修复 任意皮瓣 功能恢复 吻合血管 血管 不满意
下载PDF
胃手术后患者中、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1
15
作者 程邦昌 夏军 +4 位作者 毛志福 黄杰 王志维 王土生 邓宏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909-912,共4页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再患食管中、上段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0—2004年收治的86例胃手术后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食管中段癌50例,上段癌31例,颈段5例。TNM分期Ⅰ期16例,Ⅱa期62例,Ⅱb期5例,Ⅲ期3例。既往曾行全胃或胃部分切除...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再患食管中、上段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0—2004年收治的86例胃手术后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食管中段癌50例,上段癌31例,颈段5例。TNM分期Ⅰ期16例,Ⅱa期62例,Ⅱb期5例,Ⅲ期3例。既往曾行全胃或胃部分切除术,术后至诊断为食管癌的时间为2~22年。手术术式病变食管切除以残胃上提代食管2例,倒置胃管代食管3例,短段带血管蒂结肠间置代食管5例,长段血管蒂结肠代食管74例,空肠造口减状术2例。结果术后30d内出现并发症10例(12%),经处理治愈。76例(88%)病变食管切除,恢复正常进食;7例(8%)病变食管旷置,经口进食;2例空肠造口给肠内营养;1例死亡。术后随访67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56/67),57%(38/67)和22%(15/67)。结论胃手术后再患食管中、上段癌患者的治疗仍首选手术切除病变食管,大部分的病例可采用结肠代食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段食管癌 术后患者 结肠代食管 胃手术后 外科治疗方法 胃部分切除术 食管切除 空肠造口 2004年 食管中段癌 TNM分期 5年生存率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 手术术式 倒置胃管 血管 经口进食 肠内营养 术后随访 手术切除
原文传递
结肠代食管术临床实践 被引量:11
16
作者 程邦昌 肖永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结肠代食管术(ERC)发展史 1911年德国学者Kelling为一食管癌病人选择一段带血管蒂的横结肠重建食管下部,计划二期作食管上部皮管成形术,不幸一期手术失败病人死亡,但此次手术为首次提出以自身结肠代食管的理念.1921年Ritter分别以... 结肠代食管术(ERC)发展史 1911年德国学者Kelling为一食管癌病人选择一段带血管蒂的横结肠重建食管下部,计划二期作食管上部皮管成形术,不幸一期手术失败病人死亡,但此次手术为首次提出以自身结肠代食管的理念.1921年Ritter分别以升结肠段和降结肠段完成2例结肠代食管术.1922年Bardy采用部分横结肠加降结肠代食管获得成功.1923年Roith选用右半结肠带小段回肠,直接行食管-回肠及结肠-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代食管术 临床实践 结肠重建食管 手术失败 皮管成形术 血管 病人选择 病人死亡
原文传递
国内带血管蒂骨、骨膜瓣移位术近况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振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四肢骨缺损、骨不连和骨缺血性坏死等病损的治疗历来是骨科医生十分关注的课题。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已使这一难题的解决初现曙光。在早期阶段,因仅有少量供区可供选择,所采用的多为吻合血管的骨或骨膜瓣游离移... 四肢骨缺损、骨不连和骨缺血性坏死等病损的治疗历来是骨科医生十分关注的课题。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已使这一难题的解决初现曙光。在早期阶段,因仅有少量供区可供选择,所采用的多为吻合血管的骨或骨膜瓣游离移植,而游离组织瓣移植则存在着手术创伤大、费时长和难度较高等不足之处。此后,由于显微外科的进展,遂涌现出许多骨移植供区,使带血管蒂的骨、骨膜瓣局部移位植骨的应用日益增多,逐渐超过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原先应用主干血管为蒂的骨、骨膜瓣也多由非主干血管蒂所替代,后者为供肢保留着原有的主要血供,此种选择是非常合理的。在这个领域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1999年,笔者曾为之作一概述。本世纪以来,随着解剖观测与临床应用的深入,国人开拓并筛选出更多具备操作简易、安全,疗效可靠和易于推广的优良供区,遍及四肢骨骼的大多数部位,而对同一组织瓣还可采用不同的血管蒂,让我们有充裕余地为患者选择最佳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瓣移位术 血管 游离组织瓣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临床应用 国内 骨缺血性坏死 游离移植
下载PDF
联合应用带血管蒂胸脐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皮肤缺损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晨霖 丛海波 +1 位作者 翟建国 吴红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胸脐与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应用修复前臂及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联合带血管蒂胸脐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治疗前臂大面积缺损 7 例。 结果 7 例 14 个联合应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预期断蒂,取得良好...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胸脐与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应用修复前臂及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联合带血管蒂胸脐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治疗前臂大面积缺损 7 例。 结果 7 例 14 个联合应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预期断蒂,取得良好效果。 结论 前臂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应用联合带血管蒂皮瓣的移植,有效解决了皮肤缺损和无可供吻合血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缺损 前臂 血管 股前外侧皮瓣 联合应用 胸脐皮瓣 手部 修复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9
19
作者 梁敏 王生勤 尹烈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6-67,共2页
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梁敏,王生勤,尹烈完善的创面覆盖是处理手外伤成功的关键之一,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报道。我们应用六种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较好地覆盖手部创面,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8例,其中男39例,... 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梁敏,王生勤,尹烈完善的创面覆盖是处理手外伤成功的关键之一,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报道。我们应用六种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较好地覆盖手部创面,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8例,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11~57岁。34例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皮瓣 手部 皮肤缺损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的桡骨瓣植入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哲敏 张雪莉 +1 位作者 邵新中 张克亮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3 6例陈旧性舟状骨骨折 ,采用带血管蒂桡骨瓣加植骨术治疗。结果  3 6例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 ,术后 8周 2 4例 ,10周 8例 ,12周 2例 ,15周 2例。 3 5例腕关节功能恢复... 目的 探讨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3 6例陈旧性舟状骨骨折 ,采用带血管蒂桡骨瓣加植骨术治疗。结果  3 6例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 ,术后 8周 2 4例 ,10周 8例 ,12周 2例 ,15周 2例。 3 5例腕关节功能恢复达健侧标准 ,活动时无疼痛。 1例较术前有改善 ,活动时疼痛。结论 该术式手术操作简单 ,舟状骨骨折端植入的带血管蒂骨瓣形成“骨桥” ,与植入的松质骨及舟状骨建立血供 ,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提高骨折愈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桡骨瓣植入 外科治疗 陈旧性腕舟骨骨折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