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底七穴”改善帕金森病伴发抑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袁盈 蔡向红 陈枫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第6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颅底七穴"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PDD)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Ⅰ(UPDRS-Ⅰ)和贝克抑郁问卷Ⅱ(BDI-Ⅱ)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病例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最终用于数据分析97例... 目的观察"颅底七穴"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PDD)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Ⅰ(UPDRS-Ⅰ)和贝克抑郁问卷Ⅱ(BDI-Ⅱ)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病例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最终用于数据分析97例,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延续入组前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案,针对其抑郁症状,治疗组应用"颅底七穴"针刺法,对照组予西药艾司西酞普兰口服。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2月、3月记录患者HAMD(17项版本)、UPDRS-Ⅰ和BDI-Ⅱ评分情况;并于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检查血常规和心电图作为安全性指标。临床有效率由HAMD结果计算得出,应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优于对照组的88.24%,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临床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和BDI-Ⅱ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UPDRS-Ⅰ评分降幅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研究的100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中,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4%,对照组为15.69%。结论"颅底七穴"针法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的HAMD、UPDRS-Ⅰ和BDI-Ⅱ评分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程度不差于口服艾司西酞普兰;且其对全身症状、智力损害和思维障碍等的改善作用尤为显著,优于口服艾司西酞普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七穴 帕金森病抑郁(pdd)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