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平颤方及其拆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内线粒体酶复合体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孙红梅 白丽敏 +3 位作者 张军 吴海霞 许红 崔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平颤方防治帕金森病的机理及其阻止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凋亡的途径。方法取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4个中药组(即全方组、解毒方组、平肝方组和化瘀方组)。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目的探讨银杏平颤方防治帕金森病的机理及其阻止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凋亡的途径。方法取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4个中药组(即全方组、解毒方组、平肝方组和化瘀方组)。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腹腔注射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分别于用药14天和28天处死,测定小鼠脑线粒体酶复合体Ⅰ、Ⅱ和Ⅳ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线粒体酶复合体Ⅰ和Ⅳ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Ⅱ的活性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和化瘀方组14天时脑线粒体酶复合体Ⅰ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解毒方组14天、平肝方组28天、化瘀方组两个时段复合体Ⅱ的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组在14天时复合体Ⅳ活性均升高(P<0.05,P<0.01),平肝方组和化瘀方组在28天时显著升高(P<0.05)。结论银杏平颤方及其拆方可能通过部分抑制脑内线粒体酶复合体活性下降,维持线粒体的功能,阻止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凋亡,以减缓帕金森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平颤方 拆方 帕金森模型小鼠 线粒体酶复合体
下载PDF
针刺筋会穴阳陵泉对帕金森模型小鼠黑质TH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伶利 李杰 +2 位作者 李新华 陈北阳 莫莉 《中医药导报》 2010年第11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小鼠模型及其接受针刺治疗后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变化。方法:以腹腔注射(30 mg/kg)MPTP诱导7 d形成帕金森小鼠模型,针刺双侧筋会穴"阳陵泉"及"舞... 目的:观察比较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小鼠模型及其接受针刺治疗后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变化。方法:以腹腔注射(30 mg/kg)MPTP诱导7 d形成帕金森小鼠模型,针刺双侧筋会穴"阳陵泉"及"舞蹈震颤区",1次/d,共治疗21 d。针刺结束后,采用免疫荧光组化检测小鼠脑黑质TH的表达变化。结果:在7 d造模后,模型组和针刺组TH阳性细胞显著丢失;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TH阳性细胞数量增加。结论:MPTP可促进帕金森模型小鼠表达;针刺筋会穴阳陵泉可对MPTP诱导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有保护作用,能明显地减弱MPTP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行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会穴阳陵泉 帕金森模型小鼠 TH
下载PDF
补髓健脑方对帕金森小鼠行为学及脑内谷胱甘肽含量与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马莉 程为平 +1 位作者 赵吉诺 张洋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0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探讨补髓健脑方对帕金森病小鼠行为学及黑质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方法选用纯系C57BL老龄小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腹腔注射MPTP法制备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给予... 目的 探讨补髓健脑方对帕金森病小鼠行为学及黑质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方法选用纯系C57BL老龄小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腹腔注射MPTP法制备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给予中药补髓健脑方灌胃治疗。观察小鼠爬杆实验、悬挂实验评分的变化。榆测小鼠黑质内GSH含量、GSH-PX活性的改变。结果补髓健脑方可提高小鼠的爬杆实验与悬挂实验分数(P〈0.01),并町增加小鼠黑质内GSH含量、增强GSH—PX活性(P〈0.01)。结论补髓健脑方可改善PD小鼠的行为协渊能力,修复PD小鼠黑质神经元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髓健脑方 帕金森模型小鼠 行为学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原文传递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铁染色细胞和铁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关涛 孙红梅 +3 位作者 张琳 吴海霞 许红 白丽敏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27-432,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腹腔注射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利用组织化学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小鼠脑黑质铁染色细胞和铁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1周、2周、4... 目的探讨电针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腹腔注射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利用组织化学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小鼠脑黑质铁染色细胞和铁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1周、2周、4周小鼠黑质铁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染色强度也明显增强(P<0.001;P<0.01;P<0.001),电针在3个存活期内均可明显减少帕金森病小鼠黑质铁阳性细胞的数量和染色强度(P<0.001;P<0.05;P<0.001);模型组1周、2周黑质部位铁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都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P<0.001),而电针组2周帕金森病小鼠黑质铁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结论电针可以通过降低脑内铁的含量,同时增加铁蛋白的表达,从而提高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抗氧化能力,达到保护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铁蛋白 帕金森模型小鼠
下载PDF
“肾脑相济”电针疗法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万明珠 刘超 +1 位作者 任路 于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脑相济”电针疗法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7d[20mg/(kg·d)]的方式建立帕金森病模型。用悬挂实验观测协调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 目的:探讨“肾脑相济”电针疗法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7d[20mg/(kg·d)]的方式建立帕金森病模型。用悬挂实验观测协调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离子钙接头分子(Iba-1)的阳性细胞数量;利用Elisa方法检测黑质和纹状体中炎性因子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行为状态明显变差(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与电针组行为状态明显改善(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H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GFAP和Iba-1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西药组TH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GFAP和Iba-1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黑质和纹状体炎性因子IL-17、IL-6、TNF-α明显升高(P<0.05),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电针组黑质和纹状体炎性因子IL-17、IL-6、TNF-α明显降低(P<0.05),GDNF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脑相济”电针疗法可以通过补益脑肾,调节肾和脑的功能,抑制胶质细胞活性从而降低脑内黑质和纹状体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增加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周围环境而达到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帕金森模型小鼠 多巴胺能神经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