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师生共同体”:概念辨析与现实重构 被引量:78
1
作者 龚放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10,共5页
大学应当是"师生共同体"。师生课堂上的互动及课后的密切接触,构成了大学师生共赢的局面。它包括认知拓展、情感互通和共生、创生等三重境界。大学"师生共同体"的现实重构尽管困难重重,却是势在必行、时不我待之举... 大学应当是"师生共同体"。师生课堂上的互动及课后的密切接触,构成了大学师生共赢的局面。它包括认知拓展、情感互通和共生、创生等三重境界。大学"师生共同体"的现实重构尽管困难重重,却是势在必行、时不我待之举。对于旨在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我国高校而言,需要控制招生规模,增加一线教师,提高师生比;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教授们设立本科生接待日;加大学生问责的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师生共同体 互动 创生
原文传递
主体间性:师生共同体发展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60
2
作者 任欢欢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13,共4页
师生共同体是教育体系中稳定的、有序的有机结构,它更加接近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内在本真,并且重构师生发展关系、师生发展地位与师生发展路径。长期以来,学生主体客体化与教师主体异化导致了师生共同体出现一种"客体-伪主体"... 师生共同体是教育体系中稳定的、有序的有机结构,它更加接近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内在本真,并且重构师生发展关系、师生发展地位与师生发展路径。长期以来,学生主体客体化与教师主体异化导致了师生共同体出现一种"客体-伪主体"的教育结构,形成了挟持性、被动性、对立性的师生发展关系,从而抑制师生共同体的发展。而学生去客体化与教师主体化回归,有利于师生共同体生成一种主体间性的教育结构,构建平等性、交往性、互助性的师生发展关系,从而实现师生共同体有效的、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师生共同体 师生发展 内在逻辑
下载PDF
师生共同体:良好师生关系新模式 被引量:25
3
作者 黄步军 汤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49-51,共3页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新时代呼唤师生关系突破传统,实现重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新模式——“师生共同体”。当前,校园师生关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师生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不民主依然存在;便捷的网络社交方式降低了师...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新时代呼唤师生关系突破传统,实现重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新模式——“师生共同体”。当前,校园师生关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师生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不民主依然存在;便捷的网络社交方式降低了师生面对面交往意愿;师生间不和谐现象有增无减;师生共同学习成长意识淡薄。建构“师生共同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减少网络依赖,促进师生交往;教师持续改善,促进师生和谐;密切师生沟通交流,实现共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共同体 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 网络依赖 沟通交流
下载PDF
师生共同体的伦理审视 被引量:21
4
作者 宋晔 刘光彩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81,共7页
师生共同体是教育性与伦理性价值并存的综合体。虽然师生人际、己群、群际伦理正面临紧张、失衡、冲突等困境,但不能否认其所蕴含的丰富伦理价值,包括人际交往的关心共识,己群互动的公正追求,群际关系的认同要求。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师... 师生共同体是教育性与伦理性价值并存的综合体。虽然师生人际、己群、群际伦理正面临紧张、失衡、冲突等困境,但不能否认其所蕴含的丰富伦理价值,包括人际交往的关心共识,己群互动的公正追求,群际关系的认同要求。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师生共同体的伦理回归,需要从伦理的角度出发,深化伦理理念,增强师生共同体的伦理意识;强化伦理责任,促进师生共同体的伦理发展;提高伦理能力,凝聚师生共同体的伦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共同体 伦理 师生关系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共同体的发现及其建构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冉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0,共4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共产党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伴随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一系列"二元特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大势所趋、时代所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共产党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伴随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一系列"二元特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大势所趋、时代所需、师生所盼。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地组织起来,需要深刻把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共同体;深刻把握知与行的关系,构建"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统一的知识共同体;深刻把握言传和身教的关系,构建"有形讲台"与"无形讲台"相统一的课堂共同体;深刻把握理论和理论思维的关系,构建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的能力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师生共同体 知识共同体 课堂共同体 能力共同体
原文传递
新教改背景下的师生共同体构建与大学生能力发展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吴宝锁 张慧 屈廖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4-161,共8页
师生关系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隐形”资源,是保障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方面.师生共同体的双主体性、互动性与系统性为提升师生关系提供了新思路.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3917名在校大学生的师生关系和能力发展现状.从教学相长、... 师生关系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隐形”资源,是保障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方面.师生共同体的双主体性、互动性与系统性为提升师生关系提供了新思路.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3917名在校大学生的师生关系和能力发展现状.从教学相长、情感互动、合作共创3个方面构建师生共同体,探索教与学的系统性改革模式.结果表明,教学改革可从教学互动入手,构建的师生共同体可对大学生能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师生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从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大力加强第二课堂教学等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共同体 教学改革 能力发展
下载PDF
科学家刻板印象:研究与启示 被引量:17
7
作者 伍新春 季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2,共8页
青少年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科学发展的储备力量,科学家是科学技术行业的精英形象代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影响着他们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与科学相关职业的认同。实证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所认知的科学家形象总体上较为刻板。以社... 青少年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科学发展的储备力量,科学家是科学技术行业的精英形象代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影响着他们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与科学相关职业的认同。实证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所认知的科学家形象总体上较为刻板。以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可以看到,这种刻板印象的认知受到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也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为了树立科学家在学生群体中的积极、正面和可及性形象,提供科学家的榜样角色和提供与科学职业有关的信息是两个重要的途径。针对我国科学教育现状,在向青少年学生传播和塑造科学家形象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科普研究与科普实践、主流群体与边缘群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的相互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刻板印象 科学教育 社会建构主义 榜样角色 职业认同 师生共同体
下载PDF
科研育人:高等教育变革的动力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静 李俊秀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32,共3页
科研育人已经逐渐成为当代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前沿,教学、科研、文化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和谐的育人平台。通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建立学术共同体的教学形式改革,塑造文化氛围的教育环境,真正促进高等教育变革,实现大学生... 科研育人已经逐渐成为当代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前沿,教学、科研、文化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和谐的育人平台。通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建立学术共同体的教学形式改革,塑造文化氛围的教育环境,真正促进高等教育变革,实现大学生"人"的发展的教育目标,完成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宗旨与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科研育人 学生发展为中心 师生共同体 文化氛围
下载PDF
论“师生共同体”的建构:基于过程哲学的师生关系反思 被引量:13
9
作者 魏善春 《高等理科教育》 2017年第3期15-22,共8页
师生关系问题作为教学论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然而,无论是传统观念中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观,抑或现代教育强调"以生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都未摆脱实体思维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 师生关系问题作为教学论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然而,无论是传统观念中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观,抑或现代教育强调"以生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都未摆脱实体思维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想,师生始终处于对立的两极。与主客二分的机械论解构思想不同,过程哲学崇尚以"机体思想"构筑"师生共同体",以师生"相互摄入"的机理促成共同体的联结,使之成为平等和谐的生命体、动态生成的发展体,由"一"而"多"、由"多"而"一"的创造体。师生在不断分离、共在、合生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发展与共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共同体 师生关系 过程哲学 摄入 机体
下载PDF
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师生共同体建设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丽丽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3期207-211,共5页
高校师生共同体建设是提升教育水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新媒体的普及促使高校师生关系发生转向、高校师生学习场域发生转变和高校师生学习氛围发生变化,为高校共同体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是需要规避新媒体信息的虚拟性、不可控... 高校师生共同体建设是提升教育水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新媒体的普及促使高校师生关系发生转向、高校师生学习场域发生转变和高校师生学习氛围发生变化,为高校共同体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是需要规避新媒体信息的虚拟性、不可控性、巨量性等特征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利用新媒体建设师生共同体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挖掘新媒体的互动功能,夯实高校师生共同体建设的关系基础;积极创建新媒体的交往领域,搭建高校师生共同体建设的组织基础;积极开发新媒体的融合机制,坚实高校师生共同体建设的活动基础;积极达成新媒体的使用共识,营造高校师生共同体建设的规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 师生共同体
下载PDF
基于命运共同体的师生关系重构与促进策略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凤 《机械职业教育》 2019年第9期58-62,共5页
教育环境和对象的改变势必加快师生关系变革,构建师生共同体是促进教育教学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教学相长的客观使然,是师生发展的大势所趋。文章阐述了师生共同体提出背景,分析了师生关系现状及存... 教育环境和对象的改变势必加快师生关系变革,构建师生共同体是促进教育教学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教学相长的客观使然,是师生发展的大势所趋。文章阐述了师生共同体提出背景,分析了师生关系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共享成果的师生共同体的构建路径及促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师生共同体 共同体构建 促进策略
下载PDF
学生眼中的好课堂——基于对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月兰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38,共6页
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本科教育质量的成败。通过质性研究的实证方法,以学生感知的好课堂为主题,对研究型大学12位本科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和对话,以此管窥学生眼中的好课堂。研究发现,研究型大学好课堂具有"三高一体"的共同特... 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本科教育质量的成败。通过质性研究的实证方法,以学生感知的好课堂为主题,对研究型大学12位本科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和对话,以此管窥学生眼中的好课堂。研究发现,研究型大学好课堂具有"三高一体"的共同特征,即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高层次的学习投入、高质量的学习结果和师生共同体。通过提升高校教师本科教学"投入度"、促进学生有效地"投身学习"、创设师生共同体生态以及构建以学生学习结果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等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的卓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课堂 教学质量 学习投入 师生共同体 学习结果
下载PDF
走向深度联结的师生共同体构建路径探究
13
作者 孔娇 《教育界》 2024年第14期14-16,共3页
新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面临着重重困境,变革与重构势在必行。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与学生情感互通、相互学习、共同实践,构建情感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师生共同体 师生关系 情感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
下载PDF
新时代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猛 牛小斌 《新乡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70-72,共3页
高等中医药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当下,综合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构建具有学科特点的“课程育人”体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育人”的意义主要有三个... 高等中医药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当下,综合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构建具有学科特点的“课程育人”体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育人”的意义主要有三个:其一,确保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其二,促进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逐步完善;其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办学中的指导地位。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育人”体系应当从五个方面着手:其一,构建使命共同体,增强“课程育人”的引领力;其二,构建师生共同体,增强“课程育人”的聚合力;其三,构建课堂共同体,增强“课程育人”的承载力;其四,构建资源共同体,增强“课程育人”的协同力;其五,构建机制共同体,增强“课程育人”的执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中医药院校 课程育人 使命共同体 师生共同体 课堂共同体 资源共同体
下载PDF
基于师生共同体的“三段六环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贻波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7-68,共2页
构建师生共同体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选择。基于师生共同体的"三段六环式"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建构了自主、合作的活... 构建师生共同体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选择。基于师生共同体的"三段六环式"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建构了自主、合作的活力课堂框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共同体 “三段六环式”教学模式 活力课堂
原文传递
转型与赋能:人工智能推进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邴英林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3年第1期78-83,共6页
人工智能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引起了主体场域变革、技术伦理变革、教学场域的变革、师生共同体结构的变革,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造成了广泛的社会革命。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衍生出主体性问题、过度智能化问题、教学管理问... 人工智能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引起了主体场域变革、技术伦理变革、教学场域的变革、师生共同体结构的变革,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造成了广泛的社会革命。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衍生出主体性问题、过度智能化问题、教学管理问题、共同体结构问题,冲击着教育主体思想和师生教育共同体关系结构,引发了“技术智能”与“人脑智能”深度关系的探讨。在此背景下,要从主体性建构、伦理规制、素质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探索人工智能推进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的科学路径,明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边界,厘清人工智能技术与劳动教育的主客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人工智能 技术伦理 教育主体 师生共同体
下载PDF
“大思政”格局下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虎 《高教学刊》 2024年第7期168-171,176,共5页
围绕立德树人构建“大思政”格局,开展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指向,专业教师是提升育人成效的重要力量,要针对影响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发挥作用的现实问题,积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引”“培”“助”“促”,紧密结合专... 围绕立德树人构建“大思政”格局,开展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指向,专业教师是提升育人成效的重要力量,要针对影响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发挥作用的现实问题,积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引”“培”“助”“促”,紧密结合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理想和追求,构建基于专业志趣的贯穿课内外的并喻式师生共同体,有效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内生动力,贯通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推动专业教师深度参与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工作,切实提升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教师 课程思政 师生共同体 动力机制 师资队伍
下载PDF
信息化教学推动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丽丽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02-107,共6页
信息化教学对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教学强调学习情境创设、师生协作探究、深化会话交流、知识意义建构等,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的公共性、联结性、整体性以及“默认一致”性。但是,教师的自我为中心定位... 信息化教学对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教学强调学习情境创设、师生协作探究、深化会话交流、知识意义建构等,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的公共性、联结性、整体性以及“默认一致”性。但是,教师的自我为中心定位、不太高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以及学生较低的参与意愿和行为是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建设面临的困境。对此,需要通过树立信息化理念、改善信息化教学方式、拓展信息化教学渠道等途径来推进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高职院校 师生共同体
下载PDF
慕课教育教学和知识传播研究——以“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慕课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欧阳康 张梦 赵贝斯特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5-89,共5页
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新产物,是一种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在当前的传播语境中,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受传者四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构成慕课的知识传播系统,构建师生共同体是慕课的知识传播逻辑与路径,理应成为慕课发展的动力和目... 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新产物,是一种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在当前的传播语境中,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受传者四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构成慕课的知识传播系统,构建师生共同体是慕课的知识传播逻辑与路径,理应成为慕课发展的动力和目标。本文结合“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慕课课程调查问卷和“中国大学MOOC”后台管理数据,提出从激发师生共同体活力、加强平台建设及与高校教育体系有机融合三个方面提升慕课的知识传播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知识传播 师生共同体
下载PDF
基于“师生共同体”的地方高校复合创新型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超 竹文坤 +4 位作者 董俊 谢鸿全 印茂伟 伍春 芮志聪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针对中西部地区对电子信息人才的巨大需求,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以“依托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办学特色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团队主要解决两大关键教学问题:正确处理地方高校侧重理论教学、缺少实践指导能力的问题,研究教... 针对中西部地区对电子信息人才的巨大需求,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以“依托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办学特色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团队主要解决两大关键教学问题:正确处理地方高校侧重理论教学、缺少实践指导能力的问题,研究教与学的关系,对其耦合机制进行研究,打造四维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师生协同创新团队,改变偏重单打独斗、团队意识薄弱。缺乏重大课题支撑、培养条件不足等问题,构建基于OBE理念的师生共同体团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共同体 实训平台 人才培养 四维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