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鲁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的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5期112-113,共2页
目的:研讨布鲁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图像对比。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研究对象总计60例,按照病症进行分组,脊椎结核患者(实验组)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对照组)各30例,时间段为近1年,患者均行MRI检... 目的:研讨布鲁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图像对比。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研究对象总计60例,按照病症进行分组,脊椎结核患者(实验组)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对照组)各30例,时间段为近1年,患者均行MRI检查对比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深究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脊椎旁病变类型、骨质损坏类型及成角的情况、椎体的坍塌、脊椎间隙变窄等方面可见明显的差异,且指标对比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就临床的影像学对比,两组可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脊椎结核患者、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MRI检查方式的辨别性较强,具备显著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杆菌 脊柱炎 脊椎结核 MRI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外周血Th1、Th17细胞比值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2
作者 贾永利 杨新明 +2 位作者 张培楠 孟宪勇 胡长波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Th1、Th17细胞表达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收治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脊柱炎组),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70例为健康对照组。... 目的分析外周血Th1、Th17细胞表达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收治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脊柱炎组),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7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Th1、Th17细胞比例,血清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IL-17、IL-23、IL-6水平;分析影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脊柱炎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h17细胞比例及术前血清IL-17、IL-6、IL-23水平均升高(t/P=5.711/0.000、45.567/0.000、58.709/0.000、17.221/0.000),外周血单核细胞Th1细胞比例及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t/P=34.024/0.000、8.991/0.000、5.948/0.000);与未复发亚组比较,复发亚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h17细胞比例及术后血清IL-17、IL-6、IL-23水平升高(t/P=5.509/0.000、37.286/0.000、46.074/0.000、18.982/0.000),外周血单核细胞Th1细胞比例及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t/P=15.960/0.000、3.450/0.001、2.712/0.000)。术后Th1、Th17细胞百分比及IL-17、IL-6、IL-23、IL-2、IFN-γ均是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95%CI)=2.375(1.657~3.405)、2.454(1.737~3.472)、2.273(1.661~3.109)、2.219(1.619~3.043)、2.278(1.684~3.082)、2.261(1.546~3.308)、2.337(1.624~3.364)]。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升高、Th1细胞比例降低,Th1、Th17细胞表达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恢复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氏杆菌 复发 TH1细胞 Th17细胞 外周血 相关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分型与治疗方案选择 被引量:29
3
作者 蓝旭 高杰 +1 位作者 许建中 刘雪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特点并分型,以提高该病确诊率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诊治的5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经冷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采用单纯药物治疗28例,微创介...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特点并分型,以提高该病确诊率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诊治的5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经冷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采用单纯药物治疗28例,微创介入治疗3例,21例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本组5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按照影像学特点分型:椎体骨髓炎型9例,椎间盘炎型8例,椎旁脓肿或硬膜外脓肿型5例,混合型30例。49例获得随访16~36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根据Alp标准评定:痊愈47例,好转2例。无复发患者。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在有效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影像学分型选择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病 氏杆菌脊柱炎 影像学检查 分型
原文传递
IVIM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7
4
作者 武小鹏 高阳 +3 位作者 吴慧 乔鹏飞 赵鹏飞 牛广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8-832,共5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的定量指标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实验室检查或病理证实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患者各3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的定量指标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实验室检查或病理证实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患者各3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IVIM扫描,分析常规MRI对三种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与IVIM进行对比分析。测得病变最大层面的定量指标慢速扩散系数(D)、快速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分析比较三种疾病IVIM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IVIM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三种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80%;86%、83.3%;93.3%、86.7%。常规MRI对三种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6.7%、73.3%、70%,IVIM对三种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为90%、86%、93.3%,高于常规MR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1,4.32,5.45,P均〈0.05)。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转移瘤的D值比较,曲线下面积(AUC)为0.88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87.5%;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D值比较,AUC为0.82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88.9%;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转移瘤的f值比较,AUC为0.778,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87.5%。结论IVIM对于三种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MRI;通过IVIM定量多参数分析,D值及f值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杆菌脊柱炎 脊柱结核 脊柱转移瘤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加权成像 诊断符合率
原文传递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3
5
作者 何剑南 姚猛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是布鲁氏菌病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有似"流感"样的全身症状,同时伴有脊柱的专科表现,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及细菌培养,影像学可辅助诊断但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药物治疗具有...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是布鲁氏菌病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有似"流感"样的全身症状,同时伴有脊柱的专科表现,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及细菌培养,影像学可辅助诊断但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药物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治疗则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杆菌脊柱炎 诊断 治疗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晶 张继军 张建 《新疆医学》 2017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旨在提高二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55例脊柱结核患者MRI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布氏杆茼性脊柱炎患者共67个椎体受累,多发...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旨在提高二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55例脊柱结核患者MRI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布氏杆茼性脊柱炎患者共67个椎体受累,多发生于腰椎,胸椎次之,受累椎体骨质破坏较轻,塌陷畸形较少(12/32),致后凸畸形较少(5/32),椎体周边常伴有明显增生硬化(20/32),椎旁脓肿较轻范围小(11/32),椎间盘破坏较轻,椎间隙狭窄较少(10/32),很少发生死骨或钙化;55例脊柱结核患者共120个椎体受累,好发于胸腰段椎体,骨质破坏明显,易致塌陷畸形(40/55)、脊柱后凸畸形(23/55),椎间盘破坏及椎间隙狭窄明显(33/55),常伴有死骨及钙化形成(14/55),椎旁脓肿常见且范围较广(29/55);布氏杆茼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在病变椎体分布及椎旁脓肿形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体塌陷畸形,椎间盘破坏及狭窄,死骨或钙化形成,椎体增生硬化,后凸畸形这几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观察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MRI特征性表现,结合病史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杆菌脊柱炎 脊柱结核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国军 颜国飞 +3 位作者 劳阿力 石蛟 王树海 吕雪松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经下腹部斜切口腹膜后入路行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组采用该术式治疗腰椎单节段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5例...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经下腹部斜切口腹膜后入路行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组采用该术式治疗腰椎单节段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5例,病程20d至6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1h,手术平均出血量390mL。前路手术切口长度8-10cm,前路显露时间平均30min,显露过程平均出血量50mL。术后随访12-30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复发及内植物松动、断裂。所有病例全部治愈。结论:前路经下腹部斜切口腹膜后入路可充分显露病灶,手术视野开阔,病灶清除彻底;后路椎弓根螺钉长节段固定、融合使脊柱达到即刻稳定,该术式是治疗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本方法固定节段长,术后腰部活动范围受限,增加相邻节段病变的发病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杆菌脊柱炎 病灶清除 椎弓根螺钉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脊柱结核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会峰 项良碧 +2 位作者 于海龙 王琪 刘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索脊柱结核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例脊柱结核与1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MRI扫描,对比分析其MRI表现... 目的探索脊柱结核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例脊柱结核与1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MRI扫描,对比分析其MRI表现差异。结果脊椎结核椎体破坏严重,常伴有明显的后凸畸形和多节段椎旁脓肿,甚至邻近器官结核。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椎体破坏较轻,脓肿局限,一般只波及邻近椎体。结论根据典型的MRI的表现差异,可以区分典型的脊柱结核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氏杆菌脊柱炎 磁共振
下载PDF
脊柱布氏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鸿江 赵艳东 +2 位作者 刘贤伟 陈福文 张树明 《颈腰痛杂志》 201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是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一种非常少见和复杂的疾病,由于其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有关该病的文献报导少,极易引起误诊。本文就目前脊柱布氏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免疫及血液学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及治疗方...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是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一种非常少见和复杂的疾病,由于其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有关该病的文献报导少,极易引起误诊。本文就目前脊柱布氏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免疫及血液学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及治疗方案作一综述,便于今后我们更好的预防、诊断及治疗该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杆菌 氏杆菌脊柱炎 核磁共振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MIS-TLIF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病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栋 文杰 +2 位作者 薛文 刘林 张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 目的探讨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Quadrant通道辅助下MIS-TLIF技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9~70岁,平均(49.6±10.7)岁。所有患者病变均为单节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周及随访期间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影像学资料评估腰椎融合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210 min,平均(157±32)min;术中出血量140~280 mL,平均(177±35)mL。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均符合布鲁杆菌病改变。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及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JOA优良率为93%,所有患者ESR及CRP均为正常水平,标准布氏杆菌凝集法检查均为阴性,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结论通道辅助下MIS-TLIF技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临床疗效可靠、微创的治疗腰椎布氏杆菌病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微创 氏杆菌脊柱炎 QUADRANT通道 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MRI 在布氏杆菌脊柱炎和脊柱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海燕 张凤翔 张芳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645-646,649,共3页
目的探讨 MRI 在布氏杆菌脊柱炎和脊柱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01~2018-03本院确诊的布氏杆菌脊柱炎28例、脊柱结核30例,将其分为脊柱炎组与脊柱结核组。对两组病人 MRI 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脊柱炎组与脊柱结核组... 目的探讨 MRI 在布氏杆菌脊柱炎和脊柱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01~2018-03本院确诊的布氏杆菌脊柱炎28例、脊柱结核30例,将其分为脊柱炎组与脊柱结核组。对两组病人 MRI 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脊柱炎组与脊柱结核组在发病部位、椎间盘破坏范围、椎间隙狭窄程度、椎体终板塌陷、脊柱后凸畸形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旁软组织脓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和脊柱结核在发病部位、椎间盘破坏范围、椎间隙狭窄程度、椎体是否后凸畸形等方面存在差异,有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杆菌脊柱炎 脊柱结核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RI在诊断鉴别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雯 平安松 谢江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7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与脊柱结核(TS)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明确诊断的35例BS患者及33例TS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对二者的MRI影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累椎体异常...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与脊柱结核(TS)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明确诊断的35例BS患者及33例TS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对二者的MRI影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累椎体异常信号上,TS组以弥散型信号为主,占比85.87%;BS组局灶型、扇形信号比例分别为27.71%、21. 69%,明显高于TS组的14.13%、0.00%(P<0.05)。TS组椎体塌陷及脊柱后凸畸形发生率分别为42.39%、21.74%,均明显高于BS组的0%、3.61%(P<0.05)。两组硬膜外脓肿、硬膜外脓肿伴神经症状、前纵韧带下脓肿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S组韧带下脓肿扩散≥3个椎体水平发生率明显高于BS组(P<0.05)。结论 BS、TS在骨质破坏程度、脓肿扩散程度、椎体信号形态上有明显差异,这有助于二者在MRI影像上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杆菌脊柱炎 脊柱结核 磁共振成像 鉴别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闫军法 王自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2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DR、CT三维重建、MRI三种影像学方法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2013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治疗的33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以病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比较DR、CT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DR、CT三维重建、MRI三种影像学方法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2013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治疗的33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以病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比较DR、CT三维重建和MRI检查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在椎间隙变化的显示方面DR占优势;CT三维重建对椎体骨破坏、死骨、硬化骨形成以及韧带变化等方面有较高的显示率;MRI主要是对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形成、骨膜改变及肉芽肿形成等方面优于DR和CT三维重建;前两者者联合能提高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各征象的显示率;三者联合则能够对该病做出全面准确诊断。在诊断符合率方面,DR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诊断的符合率为54.5%,CT三维重建为90.9%,MRI为93.9%,前两者联合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符合率为97.0%。而三者联合检查应用的诊断符合率达100%。经统计学分析,DR与CT三维重建、DR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建与MRI单独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CT三维重建联合检查与三者联合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与单独检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DR、CT三维重建、MRI是全面准确显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理征象的有效方法。DR、CT三维重建、MRI联合检查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能达到极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杆菌脊柱炎DR CT三维重建 MRI
下载PDF
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苏胜杰 牛宁奎 +4 位作者 施建党 张俊 王鹏 丁惠强 王自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4-558,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TLIF手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科采用TLIF手术(A组)和单纯后路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椎间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术(B组)...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TLIF手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科采用TLIF手术(A组)和单纯后路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椎间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术(B组)治疗的28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病椎Cobb角、植骨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2个月(18~27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64.60±59.19)min、术中出血量(346.00±108.90)mL及并发症(1例)显著减少;术后患者下地时间(3.36±1.11)d、住院天数(17.36±4.19)d及病程(13.16±3.94)个月明显缩短,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ODI、ESR、CRP、Cobb角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规范抗布氏杆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TLIF手术治疗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易操作、出血少、术后下地时间早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杆菌脊柱炎 TLIF手术 前后联合 腰椎
下载PDF
40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前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芙标 苗磊 +2 位作者 常龙 杨生森 丁惠强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前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40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实验室检查中布氏杆...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前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40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实验室检查中布氏杆菌凝集试验、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与影像学检查中DR、CT、MRI对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价值。结果 40例患者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均为阳性,ESR升高36例(90%),CRP升高39例(97.5%)。病变累及腰椎最为常见(80.7%),其余依次为胸椎(8.0%)、骶椎(6.8%)、颈椎(4.5%)。DR发现骨质破坏16例,椎间隙变窄28例,骨质增生31例;CT发现骨质破坏33例,骨质硬化6例,椎间隙变窄31例,韧带钙化13例,骨质增生35例;MRI发现骨质破坏38例,椎旁脓肿形成22例,硬膜外脓肿形成12例,椎间盘破坏18例,椎间隙变窄31例。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术前的实验室检查可明确机体炎症感染及感染类型,脊柱影像学检查可明确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可以提供有力的辅助诊断依据。术前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优势可互补,临床上利于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杆菌脊柱炎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诊断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诊断(附12例报告)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贵将 刘智明 +1 位作者 刘晓华 林红兵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316-316,319,共2页
布氏杆菌所引起的脊柱炎影像表现与结核及化脓性脊柱炎不易鉴别,现总结我院12例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特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与方法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2例,后均经临床化验和治疗、手术病理证实,男8例,女4例,
关键词 氏杆菌脊柱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佘慧平 张文 +4 位作者 常跃良 马鑫 董毅 马园 丁惠强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891-894,共4页
目的 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BS患者201例,分析人口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侵袭部位的特点。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为2.41∶1,40~69岁为发病高峰(84.58%),职业分布以农牧民居多,共149例(74.13%),有明... 目的 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BS患者201例,分析人口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侵袭部位的特点。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为2.41∶1,40~69岁为发病高峰(84.58%),职业分布以农牧民居多,共149例(74.13%),有明确牛羊接触史者139例(69.15%)。BS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以腰背部剧烈疼痛为主,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乏力、大汗、寒战等症状及神经受损体征。201例患者布氏杆菌凝集试验(SAT)均为阳性,77例患者布氏杆菌血培养阳性21例,阳性率为27.27%;红细胞沉降率(ESR)阳性率为81.87%(158/19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阳性率为91.79%(179/195)。腰椎受累最常见(74.30%),颈椎、胸椎、骶椎次之,病变以单节段感染为主(78.60%),多节段、跨节段及单个椎体感染较少(21.40%)。结论 BS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40~69岁,以农牧民为主,常有家畜及畜产品接触史;常见侵袭部位以腰椎、单节段感染居多,患者多以腰背部剧烈疼痛症状就诊。对于符合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史的患者,需要完善SAT、ESR、hs-CRP及影像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杆菌脊柱炎 氏杆菌 临床特征 氏杆菌凝集试验
下载PDF
MRI鉴别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早期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探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向旭 张晓亚 +2 位作者 尤国庆 吕国义 李建灵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6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鉴别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早期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28例早期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鉴别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早期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28例早期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共累及椎体69个,其中胸椎22个(31.88%)、腰椎47个(68.21%);28例化脓性脊柱炎共累及椎体63个,其中胸椎14个(22.22%)、腰椎38个(60.32%);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骨质破坏区在T1WI上以低信号为主、T2WI上以不均匀较高信号为主,28例化脓性脊柱炎骨质破坏区在T1WI上以广泛融合的低信号为主、T2WI上以强度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多见;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无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破坏,28例化脓性脊柱炎多有不同程度的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破坏;32例布氏杆菌脊柱炎6例出现脊柱小关节炎、3例出现前纵韧带钙化,28例化脓性脊柱炎均未出现脊柱小关节炎以及韧带钙化改变。结论 MRI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早期化脓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氏杆菌脊柱炎 化脓脊柱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浅谈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流行病学及中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毅 赵疆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32期145-148,共4页
布鲁杆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易侵袭骨与关节引起感染性病变,其中病菌侵及人体脊柱引起的感染性病变称为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Brucellosis Spondylitis,BS)。近年来,BS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医生应提... 布鲁杆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易侵袭骨与关节引起感染性病变,其中病菌侵及人体脊柱引起的感染性病变称为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Brucellosis Spondylitis,BS)。近年来,BS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能力。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查阅相关文献及本学科的治疗经验,中医在本病治疗上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开拓空间,同时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研究方向上存在着导向欠明的现象,究其原因,中医的证型及诊治方案尚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本实验分析布鲁氏菌脊柱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旨在为将来中医在本病的应用中提供参考,助力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杆菌脊柱炎 中医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DTI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参数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玉姣 吴朋 +4 位作者 朱月香 曲迎午 崔书君 秦芳 冯志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4-949,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中的诊断价值,分析DTI相关参数与该病血清凝集试验滴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7例BS患者及3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脊柱进行螺旋CT、MRI常规及DT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中的诊断价值,分析DTI相关参数与该病血清凝集试验滴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7例BS患者及3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脊柱进行螺旋CT、MRI常规及DT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对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13例)、慢性期(14例)、正常对照组的ADC值及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保守治疗前、后的ADC值和FA值;对所有BS患者的ADC值、FA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T共发现病变椎体65个,常规MRI共发现病变椎体99个,常规MRI对病变椎体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对照组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04,P=0.000),FA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7.12,P=0.000)。急性期与亚急性期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4)。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期ADC值较急性期、亚急性期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0.043)。对照组、急性期、亚急性期的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期FA值较对照组、急性期、亚急性期FA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治疗后ADC值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治疗后FA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13),慢性期治疗后FA值高于治疗前(P=0.043)。ADC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呈正相关性(r=0.837,P=0.007);FA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不相关(r=-0.197,P=0.16)。结论:DTI检查通过测量FA值和ADC值能够量化分析BS椎体的改变情况,指导临床治疗,为进一步评估BS患者预后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杆菌脊柱炎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血清凝集试验 血清学滴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