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布尔汗布达早古生代岩浆弧的形成与演化初探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秉璋 李积清 +2 位作者 付长垒 许海全 李五福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53-1270,共18页
东昆仑布尔汗布达弧位于东昆中断裂南侧,不同于北昆仑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弧,是东昆仑早古生代岩浆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对研究原特提斯洋俯冲-增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报道了布尔汗布达地区早古生代岩浆岩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L... 东昆仑布尔汗布达弧位于东昆中断裂南侧,不同于北昆仑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弧,是东昆仑早古生代岩浆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对研究原特提斯洋俯冲-增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报道了布尔汗布达地区早古生代岩浆岩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Lu-Hf和Sr-Nd同位素资料,结合以往研究成果,推断布尔汗布达弧与增生造山作用相关的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寒武纪(515~482 Ma)、中奥陶世(465~463 Ma)和晚奥陶世-早志留世(454~438 Ma)3期.寒武纪岩浆岩是富铌镁铁-超镁铁质岩和偏铝质中高钾钙碱性闪长岩,中奥陶世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二长花岗岩,晚奥陶世岩浆岩主要是弱过铝质中高钾钙碱性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次为中钾钙碱性偏铝质石英闪长岩和拉斑玄武质辉绿岩.3期岩浆活动中酸性侵入岩微量元素组成与弧安山岩(CAA)相似,寒武纪闪长岩Sr/Y比值(22.6~30.0)低,中奥陶世二长花岗岩Sr/Y比值(34.4~37.1)中等,晚奥陶世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Sr/Y比值(49.4)较高,并且均富集全岩放射性成因Sr、Nd同位素;寒武纪闪长岩(^(87)Sr/^(86)Sr)i为0.7151~0.7157,ε_(Nd)(t)值为-7.4~-7.3;中奥陶世二长花岗岩(^(87)Sr/^(86)Sr)i是0.7076~0.7077,ε_(Nd)(t)值是-2.5~-2.4;晚奥陶世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87)Sr/^(86)Sr)i是0.7059~0.7065,ε_(Nd)(t)值是(-3.3~-1.7),闪长岩(^(87)Sr/^(86)Sr)i是0.7069~0.7085,ε_(Nd)(t)值是-6.0~-5.6.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寒武纪闪长岩ε_(Hf)(t)为-6.8~-4.4,中奥陶世二长花岗岩ε_(Hf)(t)是+0.13~+2.90,晚奥陶世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ε_(Hf)(t)为-2.7~9.2,闪长岩ε_(Hf)(t)为-8.6~-2.1.综上所述,推断布尔汗布达弧是原特提斯洋向南俯冲形成的安第斯型陆缘弧,经历了3个重要的演化阶段,早期(515~482 Ma)俯冲带楔状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基性岩浆,同时诱发古元古代下地壳重熔形成中酸性岩浆;中期(465~463 Ma)幔源基性岩浆底侵,下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布尔汗布 早古生代 岩浆弧 岩石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