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3篇文章
< 1 2 2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的浮沉——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 被引量:245
1
作者 陈思和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8-80,共13页
本文试图说明的“民间”概念,与当代西方学者所提出的“民间社会”(civli society)和“公众空间”(public Sphere)并非同一个概念。本方学者在讨论这些概念时,是以西欧十七、十八世纪出现的市民社会为参照,指介于国家权威与市民社会之... 本文试图说明的“民间”概念,与当代西方学者所提出的“民间社会”(civli society)和“公众空间”(public Sphere)并非同一个概念。本方学者在讨论这些概念时,是以西欧十七、十八世纪出现的市民社会为参照,指介于国家权威与市民社会之间存在一种公众的社会生活领域,人们以自主自律来治理政治生活,并与国家权威相抗衡。这些概念在东欧前政体时代和东方某些地区(譬如台湾)的知识分子中曾引起较强烈的兴趣,其内涵也根据接受者不同的环境而改变。本文提出的“民间”仅仅是指当代文学史上已经出现,并且就其本身的方式得以生存、发展,以及孕育了某种文学史前景的现实文化空间。当我们讨论它的定义时,只有在下列一点上,部分地吸取了东西方“民间社会”讨论者的观点:即民间是与国家相对的一个概念,民间文化形态是指在国家权力中心控制范围的边缘区域形成的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文学 政治意识形态 民间文化形态 当代文学史 当代文学创作 文化性格 赵树理小说 政治话语 市民社会 小说形式
原文传递
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 被引量:198
2
作者 马长山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12,共10页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多年梦想,它标志着中国正以坚定的信念和步伐跨向二十一世纪的“法治时代”。然而,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一个总体性进程,公民意识作为一个关键的结...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多年梦想,它标志着中国正以坚定的信念和步伐跨向二十一世纪的“法治时代”。然而,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一个总体性进程,公民意识作为一个关键的结构性要素,必将发挥重要的内在动力机制作用,特别在我国缺少民主与法制传统,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整体转型过程中走向法治,公民意识的“文化霸权”作用就更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识 市民社会 法治进程 政治国家 性意识 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马克思恩格斯 合法性 社会主义法治
原文传递
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 被引量:209
3
作者 J.哈贝马斯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38,共2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景天魁研究员于1998年7月2日致函德国著名社会思想家哈贝马斯,向他请教五个问题。哈贝马斯于8月16日回函逐一作了简要回答,其中对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和历史特性、工具性行动和交往性行动的关系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景天魁研究员于1998年7月2日致函德国著名社会思想家哈贝马斯,向他请教五个问题。哈贝马斯于8月16日回函逐一作了简要回答,其中对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和历史特性、工具性行动和交往性行动的关系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现译载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交往行动理论 市民社会 哈贝马斯 经验信念 研究方法 道德学习 工具性活动 交往性 基本特征
原文传递
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关系及其实践把握 被引量:159
4
作者 马长山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16,共15页
法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理论中由来已久,至今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在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期,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深入探讨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当代西方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困境及其症结法与道德关系不仅是一个应然与... 法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理论中由来已久,至今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在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期,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深入探讨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当代西方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困境及其症结法与道德关系不仅是一个应然与实然的重大法哲学理论问题,也是关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法与道德 伦理价值取向 法律秩序 政治国家 法治社会 伦理秩序 道德关系 伦理道德 国家法
原文传递
“市民社会”、现代国家以及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被引量:140
5
作者 唐士其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6-73,128,共9页
本文通过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的演变的简略考察,指出独立于和外在于国家的所谓“市民社会”只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发时期的一种短暂的历史现象,是自由主义思想中理论上的抽象。现代国家发展的历程也就是它不断地扩大... 本文通过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的演变的简略考察,指出独立于和外在于国家的所谓“市民社会”只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发时期的一种短暂的历史现象,是自由主义思想中理论上的抽象。现代国家发展的历程也就是它不断地扩大自身的职能范围,向“市民社会”渗透的过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要求人们探索一种能够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的活力与主动精神的“强国家-强社会”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式。本文论证了这一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可能性,并且得出结论;这方面探索的成功将为人类的共同生活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社会 市民社会 现代化 “强国家-强社会
原文传递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基于法团主义和市民社会视角的比较个案研究 被引量:161
6
作者 范明林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9-176,共18页
基于对社会服务领域中不同类型的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的比较研究,本文以法团主义和市民社会为理论视角,对四个不同类型的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试图从中建构出一个初步的类型学。与笼统地谈论非政府组织... 基于对社会服务领域中不同类型的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的比较研究,本文以法团主义和市民社会为理论视角,对四个不同类型的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试图从中建构出一个初步的类型学。与笼统地谈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的做法不同,本文希望上述类型学的建构能够更加具体地展现两者互动关系的实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法团主义 市民社会 互动关系 类型学
原文传递
西方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被引量:121
7
作者 孙施文 殷悦 《国外城市规划》 2004年第1期15-20,14,共7页
本文通过对国外在最近20年左右时间内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改变而出现的有关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及思想基础的发展进行总结,从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三个方面揭示了公众参与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在社会、经济、政治和社... 本文通过对国外在最近20年左右时间内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改变而出现的有关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及思想基础的发展进行总结,从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三个方面揭示了公众参与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在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思潮的变化过程中所具有的互动作用,而这样的一系列变化对城市规划体系的运行、对规划师的思想观念、规划方法等方面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要真正全面认识当代西方城市规划的发展,公众参与是其中不可缺省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规划 公众参与 建设 多元主义 市民社会
下载PDF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治的基础和界限 被引量:90
8
作者 马长山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41,共23页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和互动发展 ,奠定了法治运行的基础 ,即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导致了法律至上 ;多元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分享与制衡提供了权利保障 ;市民社会多元利益的冲突、互动与整合衍生了理性规则秩序 ;具有自由理...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和互动发展 ,奠定了法治运行的基础 ,即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导致了法律至上 ;多元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分享与制衡提供了权利保障 ;市民社会多元利益的冲突、互动与整合衍生了理性规则秩序 ;具有自由理性精神的公民意识构成了法治的非制度化要素。中国要真正走向法治 ,就必须重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确立多元权利基础、公权力权威和良法之治 ,并实现依法治国与市民社会理性规则秩序的回应与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法治 法律至上 权利保障 非制度化要素 中国 依法治国 理性规则秩序
原文传递
数字治理在城市政府善治中的体系构建 被引量:96
9
作者 徐晓林 周立新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数字治理 电子治理 政府 市民社会 数字城 治理 信息产业
原文传递
法团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 被引量:101
10
作者 陈家建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43,共14页
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政治思想,法团主义一直认为要关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这种主张与西方当代主流的多元主义大相径庭,后者提倡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立与制约。然而,在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时,法团主义的视角却有着巨大的理论潜力。... 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政治思想,法团主义一直认为要关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这种主张与西方当代主流的多元主义大相径庭,后者提倡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立与制约。然而,在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时,法团主义的视角却有着巨大的理论潜力。无论是在中国的城市社会、农村社会还是基层政府组织中,都出现了许多法团化的组织形态,这样一种社会特征通过许多具有法团主义视角的研究得以比较清晰的展现。法团主义成功应用于中国社会研究得益于它与中国社会多方面的契合性,但同时二者的差异也必须予以细致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团主义 法团化 市民社会 中国社会研究
原文传递
论民法的性质与理念 被引量:85
11
作者 刘凯湘 《法学论坛》 2000年第1期28-34,共7页
民法的性质集中表现为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市民社会是纯粹由个人作为主体参与的社会 ,是法律主体的生存之本。民法是私法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仍然是法律的一种基本分类。民法体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条件。民法的理念有二 :一是... 民法的性质集中表现为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市民社会是纯粹由个人作为主体参与的社会 ,是法律主体的生存之本。民法是私法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仍然是法律的一种基本分类。民法体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条件。民法的理念有二 :一是私权神圣 ,一是私法自治。私权神圣包含私权本位、权利不受侵犯 ,且私权以人格权和所有权为核心。私法自治以意思自治为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私法 市民社会 私权神圣 私法自治 人格权
下载PDF
中国婚姻家庭法的宏观定位 被引量:59
12
作者 曹诗权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10,共6页
新中国婚姻家庭法经由以1950年《婚姻法》为标志的初创、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停滞、以1980年《婚姻法》为标志的恢复和发展,至90年代逐渐形成了以《婚姻法》为主干、以《收养法》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为配套、以其... 新中国婚姻家庭法经由以1950年《婚姻法》为标志的初创、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停滞、以1980年《婚姻法》为标志的恢复和发展,至90年代逐渐形成了以《婚姻法》为主干、以《收养法》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为配套、以其他部门法相关规范和各个不同效力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家庭法 婚姻家庭立法 传统法文化 法律规范 市民社会 财产法 法律制度 个体需要 《婚姻法》 调整对象
原文传递
全球化结社革命与社团立法 被引量:51
13
作者 信春鹰 张烨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0-120,共11页
全球化结社革命与社团立法信春鹰,张烨冷战结束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经济一体化的后果首先是经济活动规则的一体化,而规则的运作又促进了政治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全球化。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各个民族国家的内外事务以前所未有... 全球化结社革命与社团立法信春鹰,张烨冷战结束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经济一体化的后果首先是经济活动规则的一体化,而规则的运作又促进了政治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全球化。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各个民族国家的内外事务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密切联系在一起了。法律秩序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 社团组织 社会公益事业 社会团体 社会生活 经济一体化 政府机构改革 社会发展 志愿者活动
原文传递
“治理”概念的运用与滥用 被引量:71
14
作者 辛西娅.休伊特.德.阿尔坎塔拉 黄语生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关键词 “治理” 市民社会 良好治理 非政府组织 公共部门 宏观经济政策 发展问题 第三世界国家 制度改革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 被引量:66
15
作者 郁建兴 吕明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9,共6页
治理理论的兴起拓展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分析架构 ,它超越了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的传统对立 ,凸显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实现正和博弈关系的可欲性和可行性 ,它是一种新型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范式。但治理也存在失范和失效现象 ,治理... 治理理论的兴起拓展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分析架构 ,它超越了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的传统对立 ,凸显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实现正和博弈关系的可欲性和可行性 ,它是一种新型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范式。但治理也存在失范和失效现象 ,治理研究亟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国家 市民社会 正和博弈
下载PDF
“公民社会”概念溯源及研究述评 被引量:59
16
作者 周国文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66,共9页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市民社会 述评 概念 中文译名 历史条件 现代西方 政治权利 经济生活 民间社会
原文传递
治理与国际调节机制的危机 被引量:73
17
作者 彼埃尔.德.塞纳克伦斯 冯炳昆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103,共13页
关键词 调节机制 非政府组织 规章制度 经合组织 市民社会 治理问题 国际关系 政府间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政治
原文传递
罗马法精神与当代中国立法 被引量:64
18
作者 江平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5-40,47,共7页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罗马法的世界性价值和对世界法(包括法律与法学思想)的深远影响。作者提出了罗马法四大观点:“从意志本位到规律本位”、“从国家到社会”、“从身份到契约”、从“经验到理性”,这些观点对我国民法以及整个法学理论和...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罗马法的世界性价值和对世界法(包括法律与法学思想)的深远影响。作者提出了罗马法四大观点:“从意志本位到规律本位”、“从国家到社会”、“从身份到契约”、从“经验到理性”,这些观点对我国民法以及整个法学理论和立法学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法精神 自然法 市民社会 当代中国 私法精神 从身份到契约 理性主义 政治国家 法学家 法典化
原文传递
国家与社会:法哲学研究范式的批判与重建 被引量:60
19
作者 刘旺洪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37,共23页
本文在分析了近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三种典型的理论范式的基础上 ,理性分析了近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分离和二元对立的关系范式的社会机理 ,探讨了这一近代法哲学分析范式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问题 ,并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 本文在分析了近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三种典型的理论范式的基础上 ,理性分析了近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分离和二元对立的关系范式的社会机理 ,探讨了这一近代法哲学分析范式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问题 ,并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出发 ,提出应当重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析范式 ,建立我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机制 ,并将这种互动机制作为法治生成的真正的社会基础 ,实现我国市民社会的相对独立和自治、国家权力的科学配置和监控、国家与社会关系之法治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法治 国家与社会 法哲学分析 国家权力 中国 互动机制 关系范式 社会主义场经济
原文传递
从民法与宪法关系的视角谈我国民法典制订的基本理念和制度架构 被引量:75
20
作者 赵万一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野是公、私法划分的理论基础,也是处理宪法和民法关系的主要依据。公、私法划分的实质在于它划定了一个政治国家不能插手的市民社会领域,从而为市民社会构筑了一道防御外来侵犯的坚固屏障。宪法与民法的关系不是...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野是公、私法划分的理论基础,也是处理宪法和民法关系的主要依据。公、私法划分的实质在于它划定了一个政治国家不能插手的市民社会领域,从而为市民社会构筑了一道防御外来侵犯的坚固屏障。宪法与民法的关系不是“母子”关系。民法不是宪法的实施细则。民法应当有自己的权利体系和确立原则。民法和宪法分别是调整私法领域和公法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公法与私法 民法与宪法 权力制约 权利本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