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丰子恺与市民伦理新探——折回于沪浙的两个“缘缘堂”
1
作者 尹传兰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3-176,180,共15页
丰子恺的漫画与散文是互证其“市民伦理新探”的对应图文,若将其图文所呈现的伦理新探分为青、中年两个阶段,则1937年前为青年阶段,1937年后为中年阶段。1933年前丰子恺居于沪上江湾“缘缘堂”,此时,其散文与漫画主要聚焦于他亲手营构... 丰子恺的漫画与散文是互证其“市民伦理新探”的对应图文,若将其图文所呈现的伦理新探分为青、中年两个阶段,则1937年前为青年阶段,1937年后为中年阶段。1933年前丰子恺居于沪上江湾“缘缘堂”,此时,其散文与漫画主要聚焦于他亲手营构的、洋溢着孩子天真笑声的空间,这也是其赖以安魂的个体生命伦理的符号化所在。从中他试图体认个体生命的真谛或人赖以有意义地活着的依据。1933—1937年丰子恺居于浙江桐乡石门湾“缘缘堂”,其散文与漫画则主要聚焦于社会人际空间,突破其个体伦理的狭隘边界。故从江湾到石门湾,“缘缘堂”已成为丰子恺尝试“市民伦理新探”的两个文化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 “缘缘堂” 市民伦理 图文互证
原文传递
《聊斋志异》对“三言”“二拍”市民婚恋伦理的承继与超越 被引量:1
2
作者 韩亚楠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1-64,共4页
明代市民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全新审美意思的开始,清代《聊斋志异》继承了明代文学对于市民伦理的认同观念,肯定了人的真性情。在明清社会转型时期,市民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尚未对传统伦理进行梳理,却又进入了伦理... 明代市民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全新审美意思的开始,清代《聊斋志异》继承了明代文学对于市民伦理的认同观念,肯定了人的真性情。在明清社会转型时期,市民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尚未对传统伦理进行梳理,却又进入了伦理观念多元化时代,市民的传统伦理道德约束较前代开始松弛,非道德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抬头甚至泛滥。《聊斋志异》是用文言文写成的,"三言""二拍"使用的是通俗白话文,二者都贴近现实生活,是生活真实的反映。这些文本都充满了市民阶层的人生期许,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蒲松龄虽然用文言文写作,但其描摹的情节人物栩栩如生、思想进步,肯定了人欲的正确性,处于时代的前端。而社会转型对市民伦理素质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市民伦理意识的提高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三言”“二拍” 市民伦理 婚恋伦理 承继与超越
下载PDF
当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市民伦理规范研究
3
作者 韩承敏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9-92,共4页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市民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嬗变,既尚未对传统伦理进行梳理,却又进入伦理选择的多元化时代,市民的传统伦理道德约束相对松弛,非道德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抬头和泛滥。社会转型对市民伦理素质的影响...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市民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嬗变,既尚未对传统伦理进行梳理,却又进入伦理选择的多元化时代,市民的传统伦理道德约束相对松弛,非道德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抬头和泛滥。社会转型对市民伦理素质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市民伦理意识的提高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当今市民的伦理规范应包括三个层次的要素:全球伦理、制度伦理、观念与行为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转型社会 发展 市民伦理 规范要素
下载PDF
空间与人伦的“失范”——《北京折叠》中城市伦理的症候性分析
4
作者 江涛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5-92,共8页
《北京折叠》中的空间分层暗含着基于社会阶层差异的不平等、不正义现实之上所建造出来的具有间隔效用的道德距离的内核隐喻,它在外围结构上构成了迈克·戴维斯所说的“布满平民窟的星球”,而在整体的形象上又可视为是大卫·哈... 《北京折叠》中的空间分层暗含着基于社会阶层差异的不平等、不正义现实之上所建造出来的具有间隔效用的道德距离的内核隐喻,它在外围结构上构成了迈克·戴维斯所说的“布满平民窟的星球”,而在整体的形象上又可视为是大卫·哈维所研究的“巴黎城记”的汉化版。小说利用文学想象将三类社会空间按照一定的现实的城市伦理准则进行了超现实的空间折叠,即把现实中虚化的道德距离通过“空间区隔”的手段进行了艺术强化,从而揭露出了北京城从“空间”到“人伦”的双重伦理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市民伦理 权力与资本 《北京折叠》
下载PDF
从“朝圣者”到“经济人”——论晚清民初通俗小说的伦理维度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兵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135,共5页
晚清民初都市通俗小说作者从"朝圣者"向"经济人"的身份转变,为中国小说现代性的生长找到了另一路径,但因囿于中国市民伦理形成中个性觉醒环节的缺失,彼时通俗作家们的文与行之间产生了悖谬,他们中不少人直接打起&qu... 晚清民初都市通俗小说作者从"朝圣者"向"经济人"的身份转变,为中国小说现代性的生长找到了另一路径,但因囿于中国市民伦理形成中个性觉醒环节的缺失,彼时通俗作家们的文与行之间产生了悖谬,他们中不少人直接打起"伦理小说"的旗号,以图恢复旧道德来改变他们自己亲手参与缔造的新世风。清末民初伦理小说对"孝""忠""义""节"的大肆张扬,凸显新市民代言人由"士"向"市"的身份转变在城市现代转型中的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初 市民伦理 通俗小说 朝圣者 经济人
下载PDF
论中西法本位思想之异同 被引量:1
6
作者 谭妍 龙兴盛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5-26,共2页
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中西文化在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安排方面曾经都表现出以家族为本位的特征,但在其以后的历史中,却发展出不同的理路。在中国,以宗族伦理为传统的法精神和法伦理,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宗法社会可以称之为中国古代一切社... 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中西文化在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安排方面曾经都表现出以家族为本位的特征,但在其以后的历史中,却发展出不同的理路。在中国,以宗族伦理为传统的法精神和法伦理,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宗法社会可以称之为中国古代一切社会组织形态的"母社会"形态;而西方却在其逐步的发展中抛弃了初始时的宗法理念,发展出更符合西方价值的市民伦理。对中西法律伦理的基本精神做对比研究,揭示中西法律价值的不同本位思想。客观地认识和分析中国宗法制度,进而揭示中西不同的法文化对制度建构的深层影响,对促进中国的法制建设至今还具有极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制度 市民伦理 法本位
下载PDF
被压抑的“市民伦理”——浅谈“十七年文学”中的城市书写
7
作者 江涛 胡硕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当代的城市文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而在90年代之前是没有城市文学的,(1)而"十七年文学"中的城市书写只是以城市为题材的政治想象,并不具备城市文学的特性。然而笔者认为,在"十七年文学"中的城...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当代的城市文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而在90年代之前是没有城市文学的,(1)而"十七年文学"中的城市书写只是以城市为题材的政治想象,并不具备城市文学的特性。然而笔者认为,在"十七年文学"中的城市书写里隐藏着一种被刻意压抑的"市民伦理",而它却代表着不同于主流的、民间的微弱声音,是不能忽视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书写 市民伦理 政治伦理
下载PDF
1990年代日常生活叙事浪潮勃兴的社会文化原因探析
8
作者 董文桃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4-128,共5页
1990年代日常生活叙事浪潮勃兴的社会文化原因主要有:在社会条件方面,市场经济的实施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文化条件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生长出具有现代特征的市民伦理因子;在文学条件方面,市民阶层产生了审美诉求的心理需要。
关键词 日常生活叙事 场经济 个体 市民伦理
下载PDF
城市文化与市民伦理素质——兼谈市民伦理素质的提高 被引量:1
9
作者 蓝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33-35,共3页
城市文化对市民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市民伦理素质对城市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市民伦理素质。
关键词 文化 市民伦理素质 途径
下载PDF
论我国公共伦理研究的三个向度及其基本范式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历宇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5,共5页
我国学界关于公共伦理的研究存在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研究向度,即公共管理伦理的向度、市民社会伦理的向度、政治伦理的向度,与之相应的基本理论范式是公共利益范式、公共领域范式以及公共性范式。厘清三个向度及其基本理论范式... 我国学界关于公共伦理的研究存在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研究向度,即公共管理伦理的向度、市民社会伦理的向度、政治伦理的向度,与之相应的基本理论范式是公共利益范式、公共领域范式以及公共性范式。厘清三个向度及其基本理论范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公共伦理学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伦理 公共管理伦理 市民社会伦理 政治伦理
原文传递
传统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两个基本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邹智贤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5-147,共3页
本文概括出并评述了传统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两个基本特征,即国家伦理特征和工具理性特征,前者强行用国家伦理要求全社会,后者重功利实用价值轻终极精神诉求。笔者在指出这两个特征的理论失误和实践危害的基础上,作出了切合当代语境的诠释。
关键词 价值导向 国家伦理 市民社会伦理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下载PDF
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的辩证统一——兼与张博颖同志商榷
12
作者 王玉华 明理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70,75,共5页
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具有经济基础的同等含义,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始终奉行个人主义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的对立是人为的界划。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的关系,是应然的道德要求与实然的道德现实的关系,而不是两种不同... 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具有经济基础的同等含义,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始终奉行个人主义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的对立是人为的界划。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的关系,是应然的道德要求与实然的道德现实的关系,而不是两种不同的道德规范体系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伦理 国家伦理 道德
下载PDF
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何以分离——兼与张博颖同志商榷
13
作者 理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22,共4页
马克思赋予市民社会以经济基础的含义,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始终奉行个人主义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的对立是人为的界划。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的关系,一是个人的眼前利益与其长远利益的关系,二是应然的道德要求与实然... 马克思赋予市民社会以经济基础的含义,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始终奉行个人主义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的对立是人为的界划。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的关系,一是个人的眼前利益与其长远利益的关系,二是应然的道德要求与实然的道德现实的关系,而不是两种不同的道德规范体系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伦理 国家伦理 道德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的重大理论创新--评《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国家伦理与市民社会伦理的视角》
14
作者 肖群忠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公民道德建设 市民社会伦理 当代中国 国家伦理 理论创新 场经济环境 思想道德建设 系统研究
原文传递
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成果——评《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国家伦理与市民社会伦理的视角》
15
作者 武东生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106-106,共1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思想道德建设 市民社会伦理 公民道德建设 国家伦理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社会主义道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