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网络: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视角 |
胡春阳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63
|
|
2
|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 |
夏忠宪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21
|
|
3
|
巴赫金──求索对话思维 |
白春仁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45
|
|
4
|
边缘上的话语——巴赫金话语理论辨析 |
白春仁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46
|
|
5
|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人文精神 |
陈太胜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0 |
41
|
|
6
|
复调小说:主人公与作者——巴赫金的叙述理论 |
钱中文
|
《外国文学评论》
|
1987 |
42
|
|
7
|
巴赫金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网络传播 |
叶虎
|
《理论建设》
|
2006 |
52
|
|
8
|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道”与“器” |
高一虹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53
|
|
9
|
巴赫金与社会符号学 |
胡壮麟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44
|
|
10
|
话语的对话性——巴赫金研究概说 |
凌建侯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40
|
|
11
|
走近巴赫金的符号王国 |
胡壮麟
|
《外语研究》
|
2001 |
36
|
|
12
|
巴赫金论语用:言语、对话、语境 |
辛斌
|
《外语研究》
|
2002 |
32
|
|
13
|
复调:音乐术语与小说观念——从巴赫金到热奈特再到昆德拉 |
李凤亮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35
|
|
14
|
狂欢理论视阈下的微博狂欢研究——以新浪微博“春晚吐槽”现象为例 |
刘晓伟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9
|
|
15
|
文类与散文 |
南帆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31
|
|
16
|
论金庸小说的艺术价值 |
徐岱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5
|
|
17
|
音乐互文性问题之探讨 |
黄汉华
|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4
|
|
18
|
巴赫金:交往、对话的哲学 |
钱中文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4
|
|
19
|
对话:理论精神与操作原则──巴赫金对比较诗学研究的启示 |
蒋述卓
李凤亮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1
|
|
20
|
想象催生的神话——巴赫金狂欢理论质疑 |
阎真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