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9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曲酶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降低NO神经毒性作用 被引量:85
1
作者 匡培根 陶沂 +1 位作者 田亚平 石晶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5年第6期329-331,共3页
本文用Wistar大鼠四条血管关闭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O含量的变化及巴曲酶对它的影响。发现:对照组胞组织NO含量(22.22±4.77pmol/mg湿重脑组织)均显著高放假手术组(13.... 本文用Wistar大鼠四条血管关闭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O含量的变化及巴曲酶对它的影响。发现:对照组胞组织NO含量(22.22±4.77pmol/mg湿重脑组织)均显著高放假手术组(13.47±3.43i及巴曲酶组(16.93±4.36),而巴曲酶组与假手术组间差异不显著。提示巴曲酶通过降低NO的神经毒性作用起到保护脑组织、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 神经毒性
下载PDF
巴曲酶的扩血管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65
2
作者 苏加林 姜志胜 +2 位作者 唐朝枢 苏静怡 刘乃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血管张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离体大鼠主动脉环测定张力,主动脉薄片孵育测定NO生成、血管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与L-精氨酸(L-Arg)转运。结果巴曲酶(0.1~20Bu·L-1)浓度依赖性...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血管张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离体大鼠主动脉环测定张力,主动脉薄片孵育测定NO生成、血管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与L-精氨酸(L-Arg)转运。结果巴曲酶(0.1~20Bu·L-1)浓度依赖性扩张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去内皮血管对巴曲酶的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内皮完整血管(P<0.01),最大舒张反应分别为40.1%±21.9%和88.1%±4.2%(P<0.01)。巴曲酶(10Bu·L-1)刺激孵育主动脉产生NO-2增加128%(P<0.01),固有型NOS(cNOS)和总NOS(tNOS)活性分别增加2.0倍和40.0%(P值均小于0.01),诱导型NOS(iNOS)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血管壁对L-Arg的转运呈高和低亲和两种方式,巴曲酶(10Bu·L-1)可使其最大转运速率Vmax分别增加83.8%和47.4%(P<0.01)。结论巴曲酶的内皮依赖的扩血管作用通过L-Arg/NO途径,巴曲酶增加血管壁L-Arg的转运和激活N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扩张药 主动脉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巴曲酶速控频发的短暂脑缺血发作──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7
3
作者 匡培根 彭超英 +11 位作者 陶沂 于生元 吴卫平 郎森阳 管维平 蒲传强 王国平 朱克 徐波 马维亚 张小澍 袁玉民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年第2期65-70,共6页
我们应用巴曲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时,曾发现该药能迅速控制频发的短暂脑缺血发作(TIAs)。本文目的是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与传统常规用药)研究,观察该药是否确实能速控频发TIAs。总数为55例患者,根据TIAs患者的... 我们应用巴曲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时,曾发现该药能迅速控制频发的短暂脑缺血发作(TIAs)。本文目的是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与传统常规用药)研究,观察该药是否确实能速控频发TIAs。总数为55例患者,根据TIAs患者的性别、年龄、严重程度,将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治疗组及传统常规治疗组。入院后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并即予以治疗,观察及记录其发作终止之时间。结果为巴曲酶组有68.97%病人在3日内发作控制,而对照组仅19.23%,差异非常显著(X2=13.921,P<0.01)。表明巴曲酶确能迅速控制频发的T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与脑组织加压素相关性研究及巴曲酶的影响 被引量:64
4
作者 匡培根 张凤英 +3 位作者 李振洲 刘洁晓 陶沂 吴卫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5年第5期261-264,共4页
本工作研究了巴曲酶对结扎左侧颈总动脉沙土鼠的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以及时脑组织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影响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发现巴曲酶可减轻卒中症状及降低脑组织AVP含量、卒中指数与脑组织AVP含量呈正相关。提示AVP可... 本工作研究了巴曲酶对结扎左侧颈总动脉沙土鼠的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以及时脑组织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影响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发现巴曲酶可减轻卒中症状及降低脑组织AVP含量、卒中指数与脑组织AVP含量呈正相关。提示AVP可能在减轻脑卒中症状中起重要作用,以及巴曲酶能降低AVP可能为其对于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精氨酸加压素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60
5
作者 严澎 魏立平 +2 位作者 李文波 张耀慧 何玉清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观察并监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进展性脑梗死
下载PDF
巴曲酶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2
6
作者 李淦峰 李志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5-677,共3页
目的评价巴曲酶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59例。对照组予以巴曲酶10 BU+0.9%氯化钠100 mL,隔天一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银杏达莫注射液... 目的评价巴曲酶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59例。对照组予以巴曲酶10 BU+0.9%氯化钠100 mL,隔天一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银杏达莫注射液15 mL+5%葡萄糖10-25 mL,每天两次。2组患者均治疗10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5%(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8%和10.07%(P〉0.05),但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凝血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突发性耳聋 纤维蛋白原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脑梗塞患者血清中 LPO、SOD 水平与巴曲酶的影响 被引量:37
7
作者 沈国柱 范明芳 +2 位作者 余建军 符展明 洪文轲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本文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比色法和邻苯三酚自氧法测定87例脑梗塞患者血清中LP0、SOD含量,随机分组分别用巴曲酶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治疗,并测定治疗后血清中LPO、SOD含量,研究证明脑梗塞患者血清中LPO显著高于... 本文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比色法和邻苯三酚自氧法测定87例脑梗塞患者血清中LP0、SOD含量,随机分组分别用巴曲酶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治疗,并测定治疗后血清中LPO、SOD含量,研究证明脑梗塞患者血清中LPO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病及健康对照者(P<0.01),而SOD显著低于非脑血管病及健康对照者(P<0.01)。巴曲酶治疗后血清中LPO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SOD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无差异(P>0.05)。提示巴曲酶可抑制脑梗塞患者血清中LPO产生,提高SOD活性,具有保护神经细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脂质过氧化物 超氧化物歧化
下载PDF
我国使用巴曲酶(立止血)减少手术出血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40
8
作者 唐镜波 《中国药房》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出血 止血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0
9
作者 刘秀兰 陈莉云 +3 位作者 赵晓茹 赵志敏 赵谨 桂林英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APCI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观察。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巴曲酶治疗...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APCI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观察。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巴曲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情况,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MMSE、MoCA、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HISS评分以及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APCI疗效显著,可抑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脑梗死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尿激酶和巴曲酶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黄一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比较尿激酶和巴曲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比较150万单荆量尿激酶和不同剂量及给药时间的巴曲酶治疗发病6h内脑梗死的效果。以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死亡率、改良Rankin评分(mRS)和巴塞尔指数(BI)作为主要终结指标... 目的比较尿激酶和巴曲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比较150万单荆量尿激酶和不同剂量及给药时间的巴曲酶治疗发病6h内脑梗死的效果。以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死亡率、改良Rankin评分(mRS)和巴塞尔指数(BI)作为主要终结指标,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NIHSS)变化作为次要终结指标,收录患者74例。分为A组(尿激酶组)26例,B组(巴曲酶常规剂量组)25例,C组(巴曲酶加大剂量及延长疗程组)23例。结果尿激酶和巴曲酶均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神经功能评分,2h内尿激酶平均改善NIHSS较快,但是有波动,而巴曲酶效果较平缓而稳定。3个月时A、B、C各组的BI95。100分患者占的比例分别是26.9%,33.3%,28.6%;mRS0~2分患者分别为42,3%,41,7%,42.9%;6个月BI95—100分患者占的比例分别是50.0%,58.3%,47.6%;mRS 0—2分患者分别为57.7%,66.7%,57.1%。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6h内给予尿激酶或者巴曲酶对3个月和6个月后终结指标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尿纤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阿替普酶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及对患者血清NSE、IL-6、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李海军 高晓嵘 +3 位作者 吴瑞 尚雪峰 张鹏轩 王玉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7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阿替普酶(rt-PA)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 目的:观察和比较阿替普酶(rt-PA)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6例A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巴曲酶治疗,观察组给予rt-PA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NSE、IL-6、TNF-α及hs-CRP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1.1%,较对照组(62.3%)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NSE、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治疗14 d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5%,与对照组(1.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巴曲酶相比,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更能有效控制机体炎症状态,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更优,且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 急性脑梗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巴曲酶体外清除超氧自由基的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钱加强 伍其专 +1 位作者 包鹤丘 王燕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研究巴曲酶是否是真正直接的自由基清除剂。方法超氧自由基由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产生,在该体系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巴曲酶,然后记录自氧化曲线,巴曲酶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可通过计算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率得出。同时,测定邻苯三酚自... 目的研究巴曲酶是否是真正直接的自由基清除剂。方法超氧自由基由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产生,在该体系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巴曲酶,然后记录自氧化曲线,巴曲酶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可通过计算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率得出。同时,测定邻苯三酚自氧化的耗氧率,间接证明巴曲酶的直接清除自由基作用。结果巴曲酶能明显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并能降低邻苯三酚自氧化的耗氧量。研究中还发现巴曲酶热稳定性强。结论巴曲酶是一种有效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自由基 自由基清除剂
下载PDF
巴曲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微循环血流变化及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胡骁骅 孙永华 +1 位作者 陈忠 覃凤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大鼠烫伤早期创面淤滞带微循环血流变化及愈合过程的影响。 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及巴曲酶治疗组 ,在各组动物背部均造成 4cm× 4cm大小深Ⅱ度烫伤。分别于伤前、伤后 0 .5、2、4、6...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大鼠烫伤早期创面淤滞带微循环血流变化及愈合过程的影响。 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及巴曲酶治疗组 ,在各组动物背部均造成 4cm× 4cm大小深Ⅱ度烫伤。分别于伤前、伤后 0 .5、2、4、6、12、2 4、72h测定创面局部皮肤血流量 ;于伤后立即、伤后 14、18d测定烫伤面积及残留创面面积 ;于伤后 30d将大鼠处死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毛囊计数。 结果 大鼠伤后 2 72h皮肤血流量进行性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 ,给予巴曲酶后皮肤血流量得到明显改善 ,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 ,愈合后皮肤附件明显增多。 结论 巴曲酶能逆转烧伤后创面淤滞带循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Ⅱ度烫伤 创面 微循环 愈合 血流变化
原文传递
蛇毒类凝血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4
作者 傅宏义 周磊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介绍蛇毒类凝血酶的研究进展,提示医务人员正确使用各种类凝血酶制剂。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不同蛇种来源的类凝血酶组分、结构、对血液系统的作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些具有促凝作用,有些凝血活性短暂,最终... 目的介绍蛇毒类凝血酶的研究进展,提示医务人员正确使用各种类凝血酶制剂。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不同蛇种来源的类凝血酶组分、结构、对血液系统的作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些具有促凝作用,有些凝血活性短暂,最终表现为降纤、抗凝作用。结论目前部分蛇毒类凝血酶名称及其制剂名称较为混乱,应用时应对各种类凝血酶制剂加以区别,正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类凝血 血凝 促凝作用 抗凝血作用
下载PDF
巴曲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短期疗效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 被引量:29
15
作者 许元腾 张榕 +3 位作者 王英歌 梁晓华 林少莲 舒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715-3716,共2页
目的观察巴曲酶降纤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31例(31耳)为老年组,对照组为非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31例(31耳)。两组患者均给予巴曲酶(东菱迪芙)降纤,金钠多、敏使朗改善内... 目的观察巴曲酶降纤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31例(31耳)为老年组,对照组为非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31例(31耳)。两组患者均给予巴曲酶(东菱迪芙)降纤,金钠多、敏使朗改善内耳微循环及糖皮质激素等方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检查纯音听阈,治疗期间监测血浆Fib。结果巴曲酶降纤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总体有效率为48.4%,低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77.4%(P<0.05)。老年组中治疗期间Fib出现一次以上低于1.0 g/L者7例,治疗有效5例(有效率为71.4%);治疗期间Fib始终高于1.0g/L者24例,有效率41.6%,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纤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短期疗效不如非老年患者;治疗期间Fib下降至1.0 g/L以下的患者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老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血凝酶的对比 被引量:28
16
作者 黄仲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85-587,共3页
通过对血凝酶和白眉蛇毒血凝酶的组成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提示白眉蛇毒血凝酶与血凝酶不同,是另外一种从蛇毒提取的含有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的具有止血作用的多种组分复合制剂,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需进一步研究和证明。
关键词 止血 药物疗法 血凝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蒋海飞 黄进 +2 位作者 黄平 邱晓华 瞿启飞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巴曲酶降纤治疗的2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期间头颅CT或MRI复查结果分为出血组18例,...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巴曲酶降纤治疗的2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期间头颅CT或MRI复查结果分为出血组18例,非出血组227例。对可能影响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校正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获得预测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最佳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皮层梗死、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262,95%CI=1.025-1.554,P=0.028)、心源性脑栓塞(OR=3.949,95%CI=1.093-14.269,P=0.036)是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IHSS评分预测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最佳界值为14分。结论NIHSS评分高、心源性脑栓塞是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巴曲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单书宝 路敦跃 +6 位作者 肖爱缨 张菁 于士柱 张瑞珠 梁浩 杜深 江德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5期270-273,共4页
用Smith等的方法制备大鼠前脑短暂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10分钟后,再灌注6小时缺血前脑OH、GSSG及GSSG/总GSH比值明显增高;海马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及轻度坏死;海马CA1区细胞计数... 用Smith等的方法制备大鼠前脑短暂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10分钟后,再灌注6小时缺血前脑OH、GSSG及GSSG/总GSH比值明显增高;海马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及轻度坏死;海马CA1区细胞计数显示存活细胞明显减少。巴曲酶(1.6BU/kg)可明显地逆转上述氧应激状态,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比缺血组明显增多。巴曲酶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是缓解氧自由基损伤的结果,似乎不是诱导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羟自由基 谷胱甘肽
下载PDF
巴曲酶在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倩滢 钟时勋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且部分病人预后不佳。临床上普遍认为血管栓塞、血栓形成的微循环障碍在突发性耳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故部分专家推荐使用巴曲酶抗凝溶栓对其进行治疗。临床研究已表明,...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且部分病人预后不佳。临床上普遍认为血管栓塞、血栓形成的微循环障碍在突发性耳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故部分专家推荐使用巴曲酶抗凝溶栓对其进行治疗。临床研究已表明,巴曲酶作为一种抗凝类药物,应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中,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及缩短治疗时间。但因不同听力损失类型的突发性耳聋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因此巴曲酶是否在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中均有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巴曲酶治疗不同突发性耳聋的相关研究资料,对巴曲酶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纤维蛋白原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国华 唐黎明 +4 位作者 马玉亮 孙一峰 黄洪亮 徐妙军 费晓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03-1105,共3页
目的评价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5000 U皮下注射,bi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5 BU静脉... 目的评价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5000 U皮下注射,bi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5 BU静脉滴注,隔日1次(首剂10 BU),总量25 BU,2组疗程均为7 d。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和84.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显效率68.75%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P<0.05),但治疗后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轻微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38%和6.06%(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