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权外交”与美国第三世界政策 被引量:4
1
作者 龚泽宣 《东南亚研究》 1999年第1期38-43,共6页
吉米·卡特执政时期(1977年1月至1981年1月)是战后美国外交方针面临又一次重大转折的时期。鉴于越战的失败和水门事件被揭露在公众中造成的信任危机和道德危机,卡特上台后即表示要在对美国的“价值观保持一贯纯正以及... 吉米·卡特执政时期(1977年1月至1981年1月)是战后美国外交方针面临又一次重大转折的时期。鉴于越战的失败和水门事件被揭露在公众中造成的信任危机和道德危机,卡特上台后即表示要在对美国的“价值观保持一贯纯正以及对它的历史观保持乐观的基础上”,“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特政府 “人权外交” 外交政策 第三世界国家 吉米·卡特 人权问题 人文主义 外交方针 基辛格 巴拿马运河条约
下载PDF
百年沧桑话巴拿马运河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晓芹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巴拿马运河 百年沧桑 哥伦比亚 巴拿马 巴拿马运河条约 主权 美国政府 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平等条约 巴拿马
下载PDF
巴拿马运河委员会主席Alberto Aleman Z.先生谈主权交接前后的巴拿马运河
3
作者 西康武 《中国远洋航务》 1999年第5期6-7,共2页
巴拿马运河,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处于太平津与大西洋之间的最窄点,提供了一个沟通两大洋的便捷通道,对于本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与商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啊。根据协议,美国将从1999年12月31 日起把巴拿马运河主权交给巴拿马,此事将对国际航运... 巴拿马运河,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处于太平津与大西洋之间的最窄点,提供了一个沟通两大洋的便捷通道,对于本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与商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啊。根据协议,美国将从1999年12月31 日起把巴拿马运河主权交给巴拿马,此事将对国际航运与经贸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刊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巴拿马运河委员会主席Alberto Aleman Z.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拿马运河条约 委员 主权 交接 财政年度 巴拿马 担任主席 谷物流量 巴拿马运河公司 大西洋
下载PDF
“世界水桥”话沧桑
4
作者 彭觉行 《知识就是力量》 1999年第12期50-51,共2页
2000年1月1日,巴拿马运河的历史将翻开崭新的一页,美军将撤出巴拿马运河区,结束他们在此近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这块被人们誉为“另一个香港”的地方,将永远地归还给巴拿马人民。 翻开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南北美洲之间,有一条狭长... 2000年1月1日,巴拿马运河的历史将翻开崭新的一页,美军将撤出巴拿马运河区,结束他们在此近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这块被人们誉为“另一个香港”的地方,将永远地归还给巴拿马人民。 翻开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南北美洲之间,有一条狭长的陆上通道,那就是著名的中美地峡,地峡的南端即巴拿马所在地。地峡在巴拿马境内最窄处仅60余千米,但它却成为隔断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一道天然屏障。两洋在此虽近在咫尺,且波涛汹涌,雷霆万钧,却终难惊涛裂岸,只好望峡兴叹。公元1513年9月,西班牙航海家巴尔博亚来到巴拿马地峡,并第一次徒步穿越地峡,抵达太平洋岸边。他惊奇地发现,两地相距仅60余千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拿马运河条约 苏伊士 巴拿马运河 太平洋 巴拿马 开凿 哥伦比亚 巴拿马地峡 水闸 麦哲伦海峡
原文传递
邮票、国旗事件与巴拿马运河
5
作者 孙亦文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1997年第Z2期25-26,共2页
邮票、国旗事件与巴拿马运河孙亦文(江西共青城一中邮票与运河的开凿19世纪末,英、法、美三国围绕开凿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运河,在中美洲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880年,法国一家公司承包了这条通过巴拿马地峡的通道工程,公... 邮票、国旗事件与巴拿马运河孙亦文(江西共青城一中邮票与运河的开凿19世纪末,英、法、美三国围绕开凿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运河,在中美洲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880年,法国一家公司承包了这条通过巴拿马地峡的通道工程,公司规划了路线后便开始挖掘。谁知几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拿马运河条约 巴拿马 尼加拉瓜 巴拿马运河 邮票 国旗 拉丁美洲国家 爱国斗争 管辖权 主权
原文传递
美国撤出巴拿马
6
作者 吴德明 《瞭望》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7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条约 巴拿马 国家主权 永久中立 军事基地 强烈要求 控制与反控制 谅解声明 断绝外交关系
原文传递
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再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法恩瑞 赵明昊 《冷战国际史研究》 2010年第2期221-257,共37页
序论卡特政府以其外交政策上的失败被载入史册,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失败已融入人们的集体记忆之中,使那些负面效果变得越发难以抹杀和撼动。何以如此呢?研究卡特政府对外政策的专家罗伯特·斯特朗(Robert Strong)认为,卡特政府... 序论卡特政府以其外交政策上的失败被载入史册,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失败已融入人们的集体记忆之中,使那些负面效果变得越发难以抹杀和撼动。何以如此呢?研究卡特政府对外政策的专家罗伯特·斯特朗(Robert Strong)认为,卡特政府的主要目标,要么像签署"巴拿马运河条约"(1977年9月卡特政府承认巴拿马队运河区拥有主权——译者)那样极为不受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正常化 布热津斯基 巴拿马运河条约 卡特 台湾问题 伍德科克 负面效果 政府承认 苏联人
原文传递
美驻苏新大使——罗伯特·斯特劳斯
8
作者 申晨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3期8-10,1,共4页
尽管罗伯特·斯特劳斯的经历证明他并不具备一个职业外交官的条件,但是布什还是提名他为新任驻苏大使。因为在布什看来,他是在这个奇异的变革时期能够代表美国的最佳人选。
关键词 斯特劳斯 联邦调查局 巴拿马运河条约 共和党人 苏联人 康纳 两国关系 政治生涯 政治活动家 奇异的
下载PDF
美军入侵巴拿马的背景
9
作者 吴为民 《国际研究参考》 1990年第2期9-11,23,共4页
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国借口保护在巴拿马的3.5万美国人的生命安全,保护巴拿马运河条约的完整以及推动巴民主化进程,悍然出动2万多名美军对巴发动军事入侵,摧毁了巴一些重要军事设施,占领了巴首都等主要城镇。亲美的反对派领导人恩达... 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国借口保护在巴拿马的3.5万美国人的生命安全,保护巴拿马运河条约的完整以及推动巴民主化进程,悍然出动2万多名美军对巴发动军事入侵,摧毁了巴一些重要军事设施,占领了巴首都等主要城镇。亲美的反对派领导人恩达拉宣誓就任总统,组成新政府。原政府首脑、国防军司令诺列加被迫跑到梵蒂冈驻巴使馆寻求政治庇护,后被美军以贩毒罪名押解赴美受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列加 巴拿马运河条约 巴拿马 军事设施 恩达 政治庇护 政府首脑 人的生命 布什政府 低烈度战争
下载PDF
巴拿马运河世界大会
10
作者 曹珺 《国际研究参考》 1997年第10期7-9,共3页
时间 1997年9月7—10日 地点 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 参加成员 有41个国家及地区的近800多位政府及航运界代表,包括各船运公司和船只装配公司代表53名,国际港口和17个国际海事协会的20多位负责人,他们分别来自运河主要用户国家及地区中的2... 时间 1997年9月7—10日 地点 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 参加成员 有41个国家及地区的近800多位政府及航运界代表,包括各船运公司和船只装配公司代表53名,国际港口和17个国际海事协会的20多位负责人,他们分别来自运河主要用户国家及地区中的29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拿马运河条约 巴拿马 管理 替代方案 大西洋各港口 巴拿马 参加成员 公司代表 国际港口
下载PDF
总统们的下岗生活
11
作者 马健 《华人时刊》 2001年第1期28-29,共2页
尼克松:忘掉悔恨和懊恼,生命不息进取不止 因为“水门事件”,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迫辞职的总统。当时舆论普遍以为,尼克松气数已尽,恐怕只能在悔恨懊恼中了此残生。出乎多数人意料的是,这位美国近代政治史上最具韧性的政治家,... 尼克松:忘掉悔恨和懊恼,生命不息进取不止 因为“水门事件”,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迫辞职的总统。当时舆论普遍以为,尼克松气数已尽,恐怕只能在悔恨懊恼中了此残生。出乎多数人意料的是,这位美国近代政治史上最具韧性的政治家,充分发挥了他当年度过“六次危机”的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切尔夫人 尼克松 叶利钦 戈尔巴乔夫 假释委员会 主流媒体 下岗 巴拿马运河条约 保守党 梅杰
下载PDF
美国的院外活动
12
作者 柯友申 《国际展望》 1981年第19期9-16,共8页
院外活动就是代表某个特殊利益集团的个人或组织,运用游说、贿赂、制造舆论压力等手段来影响国会立法和政府政策,为该集团的利益服务。在美国,院外活动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经过注册登记,都可以公开出入国会和地方各级议会进行活动。
关键词 制造舆论 政治行动委员会 法律保护 政府政策 注册登记 特殊利益集团 工会组织 巴拿马运河条约 平等权利修正案 石油公司
下载PDF
美国保守主义中的“新右派”
13
作者 章嘉琳 《国际展望》 1981年第7期2-6,共5页
在一九八○年美国大选后兴起的保守主义运动中,有一个被称为“新右派”的派别颇引人注目。据美国报刊透露,里根的当选,共和党在国会中席位的增加,都同“新右派”的支持和资助有密切关系。里根就任总统后,“新右派”的势力仍在增长,但它... 在一九八○年美国大选后兴起的保守主义运动中,有一个被称为“新右派”的派别颇引人注目。据美国报刊透露,里根的当选,共和党在国会中席位的增加,都同“新右派”的支持和资助有密切关系。里根就任总统后,“新右派”的势力仍在增长,但它同里根政府的矛盾也开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选 里根政府 美国政治 政治行动委员会 巴拿马运河条约 一九 赫尔姆 平等权利修正案 菲利普斯 对外政策
下载PDF
国际知识测验100题(下)
14
《国际展望》 1985年第15期29-32,共4页
44,1985年是联合国规定的——年和——年,同时也是联合国妇女十年的——年。 45,1899年1月23日诞生的——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46,1942年6月的——海战使美军取得太平洋上的主动权,转守为攻。 47,第一次世界火战前。
关键词 联合国妇女十年 国际知识 帝国主义国家 联合国规定 战略防御倡议 人口状况 巴拿马运河条约 马格里布国家 夏都 美洲印第安人
下载PDF
改进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教学刍议
15
作者 朱琳 路寻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0年第3期34-39,共6页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是一门新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科。自从各类高校根据中共中央1985年8月指示精神陆续开设以来,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与喜爱,这种热烈景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材料又十分新...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是一门新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科。自从各类高校根据中共中央1985年8月指示精神陆续开设以来,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与喜爱,这种热烈景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材料又十分新颖生动,对青年人具有很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适应了三中全会以来的新形势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政治经济 国际关系 国际形势 青年学生 国际政治格局 巴拿马运河条约 国家利益 国际地位 地区冲突 国际问题
下载PDF
卡特政府发展美中关系的前前后后(上)——《布热津斯基回忆录》摘介
16
作者 柯友申 《国际展望》 1984年第2期24-26,共3页
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含义卡特政府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美中真诚合作将极大地加强远东的稳定,并有利于美国同苏联竞争。美中建立新的关系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关键词 美中关系 布热津斯基 卡特 伍德科克 巴拿马运河条约 战略目标 施莱辛格 基辛格 就职典礼 多勃雷宁
下载PDF
隐形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1977年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看卡特时期的人权外交政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05-111,共7页
1977年1月,吉米·卡特入主白宫,就以过去历届总统从未有过的声势提出并推行人权外交政策,从此,人权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他上台后不久就将这一外交政策运用到实际的外交行动中,同年9月7日,经过漫长的谈判后,与巴拿马签订了... 1977年1月,吉米·卡特入主白宫,就以过去历届总统从未有过的声势提出并推行人权外交政策,从此,人权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他上台后不久就将这一外交政策运用到实际的外交行动中,同年9月7日,经过漫长的谈判后,与巴拿马签订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本文通过分析该条约签署的背景和过程以及条约在美国国会里获得通过的过程,可以看到,所谓的人权外交,其实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被迫隐形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拿马运河条约 吉米·卡特 人权外交
下载PDF
卡特政府在《巴拿马运河新条约》上的双重政治博弈(1977—1979)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建国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6-109,I0005,I0006,共16页
1977年的《巴拿马运河新条约》,是卡特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它的签署和通过,是卡特政府在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下实行双重政治博弈的结果。面对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倾向的巴拿马人民,卡特政府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顺势而为,适度妥... 1977年的《巴拿马运河新条约》,是卡特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它的签署和通过,是卡特政府在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下实行双重政治博弈的结果。面对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倾向的巴拿马人民,卡特政府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顺势而为,适度妥协;面对政府内部行政部门间的意见不一和顽固保守的国会势力,卡特政府在守住政策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巧妙施压和正面劝导,积极争取中间势力的理解和支持。这种内外博弈过程突出反映了在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的重大外交决策问题上,美国现行宪政体制的功能和效用具有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对内尽可能争取相关各方在重大外交政策上理解和支持的最大公约数,以有效增加美国对外政治斗争中获胜的筹码;另一方面,决策上的混乱拖沓增加了内耗,使得某些符合整体长远利益的重大外交决策不得不迁就于注重眼前、局部利益的国会系列修正案,导致重大外交政策的实施初衷与实际后果之间出现明显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特政府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条约 国家利益 政治博弈
原文传递
世界三大国际通航运河
19
作者 冬青 《交通世界》 1995年第3期46-46,共1页
地球上的运河很多,既有国内运河,也有国际运河。国内的运河居多数,如我国的京杭大运河、俄罗斯的伏尔加-顿河运河等。世界上著名的国际通航运河仅有三条,那就是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基尔运河。 巴拿运河 巴拿马运河衔接大西洋和大平... 地球上的运河很多,既有国内运河,也有国际运河。国内的运河居多数,如我国的京杭大运河、俄罗斯的伏尔加-顿河运河等。世界上著名的国际通航运河仅有三条,那就是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基尔运河。 巴拿运河 巴拿马运河衔接大西洋和大平洋,于1914年8月15日建成通航,至今已逾8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拿马运河条约 京杭大 苏伊士公司 世界三 通航 大西洋沿岸各港 巴拿马运河公司 大平洋 高速公路 吨位
下载PDF
大事记
20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3期32-32,共1页
1994年6月1日—15日1日第14届世界石油大会5月30日—6月1日在挪威斯塔万格市举行。也门南北方继续激战,安理会通过第924号决议,呼吁也门冲突双方停火,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分歧。
关键词 斯塔万格 冲突双方 非洲前线国家 巴拿马运河条约 外长会议 真主党 加沙地带 宽扎 国际原子能机构 伊拉克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