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未成年人犯罪之网络诱因——以文化冲突为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单勇 张旭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2009年第4期12-17,共6页
犯罪不过是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随着犯罪之文化冲突论的兴起,以文化冲突理论为视角,体察、解读网络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就显得至为重要。由于文化冲突理论强调犯罪是主文化和犯罪亚文化之间冲突和对立的产物;故该理论... 犯罪不过是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随着犯罪之文化冲突论的兴起,以文化冲突理论为视角,体察、解读网络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就显得至为重要。由于文化冲突理论强调犯罪是主文化和犯罪亚文化之间冲突和对立的产物;故该理论将未成年人的生活方式作为考察文化冲突的社会场景,将该种犯罪亚文化归结为未成年人与网络的差异交往,并在未成年人生活方式的失范状态中把握犯罪亚文化与主文化的冲突和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未成年人犯罪 文化冲突 生活方式 差异交往 失范状态
下载PDF
青少年涉黑犯罪成因缕析与预防路径——以87份判决书为考察样本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炜佳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9期77-83,共7页
青少年涉黑犯罪的事实特征与法律特征有赖于结合相应判决书样本作出实证分析,差异交往理论可以用于解释青少年之间的盲目模仿,结构紧张理论用于解构当今社会中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满足之间的矛盾,社会控制理论则旨在阐明青少年群体对于... 青少年涉黑犯罪的事实特征与法律特征有赖于结合相应判决书样本作出实证分析,差异交往理论可以用于解释青少年之间的盲目模仿,结构紧张理论用于解构当今社会中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满足之间的矛盾,社会控制理论则旨在阐明青少年群体对于学校与家庭的情感依附、身心投入、活动参与以及对法律和道德的信仰。鉴于此,预防青少年涉黑犯罪需要立足于司法预防、社会预防与情境预防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交往 结构紧张 社会控制 青少年涉黑 犯罪预防
下载PDF
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巧云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78-80,共3页
网络诈骗犯罪是一类犯罪的总称,对网络诈骗犯罪的定义需要进一步扩大解释,由此来弥补我国在网络诈骗犯罪方面的法律漏洞。文章通过对司法机关的标签行为、犯罪分子的被标签以及交流学习感染、受害人的易害原因进行阐述,进一步分析网络... 网络诈骗犯罪是一类犯罪的总称,对网络诈骗犯罪的定义需要进一步扩大解释,由此来弥补我国在网络诈骗犯罪方面的法律漏洞。文章通过对司法机关的标签行为、犯罪分子的被标签以及交流学习感染、受害人的易害原因进行阐述,进一步分析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最后提出从科学技术风险的规制、对电信网络的监管、对犯罪分子的事后预防以及提升受害人自我保护能力上预防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诈骗犯罪 差异交往 科技风险 法律预防
下载PDF
我国中西部城中村原住居民犯罪形成机制——以重庆为样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启明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9,共9页
二元结构决定了城中村的经济社会特征,也为城中村犯罪提供了社会基础。中西部城中村犯罪的特点不同于东南沿海地区,原住居民犯罪突出的反映了这种差异。以重庆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中西部城中村原住居民犯罪形成机制模型为:文化冲... 二元结构决定了城中村的经济社会特征,也为城中村犯罪提供了社会基础。中西部城中村犯罪的特点不同于东南沿海地区,原住居民犯罪突出的反映了这种差异。以重庆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中西部城中村原住居民犯罪形成机制模型为:文化冲突是根本形成机制,失范紧张是内在形成机制,差异交往是直接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原住居民 文化冲突 紧张 差异交往
下载PDF
重庆城中村原住居民犯罪形成机制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熙竹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4年第3期72-76,共5页
分析了以重庆为代表的我国中西部地区城中村的原住居民犯罪现象,探讨其形成机制。结论是:城中村原住居民与流动人口的不同经济社会特征,决定了原住居民不同的犯罪特点。生活中的紧张使得部分原住居民具备了犯罪动机,原住居民的差异化交... 分析了以重庆为代表的我国中西部地区城中村的原住居民犯罪现象,探讨其形成机制。结论是:城中村原住居民与流动人口的不同经济社会特征,决定了原住居民不同的犯罪特点。生活中的紧张使得部分原住居民具备了犯罪动机,原住居民的差异化交往为其在缓解紧张时所采取的犯罪行为提供了获取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住居民 犯罪 城中村 紧张 差异交往
下载PDF
“犯罪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防范
6
作者 单勇 吕鑫 《现代营销(下)》 2012年第2期123-124,共2页
作为透视、分析特定社会中犯罪与文化关系的一面镜子,某些纯商业目的的犯罪片所传播的暴力、色情等各种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群体造成了较大危害,这类影片造成了未成年人与上述不良文化的差异交往,构成了刺激、诱导青少年违法犯罪的"... 作为透视、分析特定社会中犯罪与文化关系的一面镜子,某些纯商业目的的犯罪片所传播的暴力、色情等各种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群体造成了较大危害,这类影片造成了未成年人与上述不良文化的差异交往,构成了刺激、诱导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佳教材"和酵母。防范这种不良文化影响需要对"犯罪片"的制作、传播进行综合治理,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发育和生活方式进行科学教育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片 未成年人犯罪 差异交往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失范行为的影响机制探究——基于Y县看守所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裴婷昊 《青少年学刊》 2019年第6期24-27,38,共5页
依据差异交往理论,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失范行为存在显著的影响。本研究以Y县看守所的青少年为访谈对象,发现同辈群体对他们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与其自身的自我价值感相关,当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高时更容易被同辈群体中的感情和意气左右,当... 依据差异交往理论,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失范行为存在显著的影响。本研究以Y县看守所的青少年为访谈对象,发现同辈群体对他们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与其自身的自我价值感相关,当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高时更容易被同辈群体中的感情和意气左右,当青少年自我价值感较低时,则更容易受到同辈群体规范的影响。在青少年失范行为的预防或后期的矫治工作中应该根据自我价值感的高低来区分这两类人群,分别予以有重点的教育和管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失范行为 同辈群体 差异交往理论 自我价值感
下载PDF
从性别差异——看香港青少年的偏差行为
8
作者 丘海雄 《青年探索》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1-45,共5页
一本文研究资料取自香港中文大学的香港研究中心所作的“中学生生活及态度研究”的问卷调查。该调查的1464个样本是从全港中学生中随机抽取的。据香港官方统计,1985年16岁以下的青少年有3146人被检控,其中男性2772人,占88%;女性374人,占... 一本文研究资料取自香港中文大学的香港研究中心所作的“中学生生活及态度研究”的问卷调查。该调查的1464个样本是从全港中学生中随机抽取的。据香港官方统计,1985年16岁以下的青少年有3146人被检控,其中男性2772人,占88%;女性374人,占12%,男女之比约为9:1(皇家香港警务署,1985)。香港教育署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有违法行为的学生中,男性占73%;女性占27%(香港教育署,1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差行为 青少年犯罪 性别差异 香港教育 态度研究 检控 间接效应 研究中心 总效应 差异交往理论
下载PDF
社区因素与闲散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康宇 《法制与经济》 2010年第11期77-78,共2页
闲散青少牟犯罪在我国呈上升趋势,他们也是预防青少牟犯罪的重.点对象。研究社区与闲散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新思路发现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社区应从保护闲散青少年的权利出发,做好预防闲散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工作。
关键词 社区 闲散青少年 差异交往 社会标签论
下载PDF
“民转刑”案件成因及防范机制研究——基于L市D区137起案件的实证分析
10
作者 沈智婉 《丽水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3-100,共8页
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证分析,L市D区“民转刑”案件具有诱因集中、被告人文化层次低、前科犯和共同犯罪占比大、手段暴力、具有社会危害性等特征。发案原因包括文... 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证分析,L市D区“民转刑”案件具有诱因集中、被告人文化层次低、前科犯和共同犯罪占比大、手段暴力、具有社会危害性等特征。发案原因包括文化素养低、法律意识欠缺、情绪控制能力弱等个人因素和社会氛围紧张、人民调解制度不健全以及犯罪防控机制不完善等社会因素。因此有必要双管齐下,在个人层面加强教育,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情绪控制能力和心理健康;在社会层面完善各项制度,从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两方面健全犯罪预防模式,并完善人民调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转刑”案件 犯罪预防 情绪控制 差异交往理论 人民调解
下载PDF
城中村犯罪的形成机制——以深圳T村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战国 《犯罪研究》 2010年第6期64-71,共8页
城中村的犯罪基本上是以侵财为目的的经济型犯罪,尤其是入室盗窃,犯罪者主要为外来务工者。城中村的社区结构特征使得整个社区具有较低的集体效能,出现了社会解组。生活中的"紧张"使得外来务工者具备了犯罪动机,老乡网络和城... 城中村的犯罪基本上是以侵财为目的的经济型犯罪,尤其是入室盗窃,犯罪者主要为外来务工者。城中村的社区结构特征使得整个社区具有较低的集体效能,出现了社会解组。生活中的"紧张"使得外来务工者具备了犯罪动机,老乡网络和城中村越轨网络为犯罪者提供了两种训练渠道,城中村租住者本身的日常活动为犯罪的发生提供了适当的犯罪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犯罪 社会解组 集体效能 差异交往
下载PDF
“差异性交往”理论视域中的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平 胡剑 张妍 《科技信息》 2009年第32期I0077-I0077,I0079,共2页
"差异性交往"理论是越轨社会学领域内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其对于行为习得机制的阐释为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的合理性提供较为有力的解释,同时也为如何增强朋辈心理咨询实践的有效性提供了若干分析视角。
关键词 差异交往 朋辈心理咨询 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