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春丽 金海鹰 +3 位作者 田恬 朱修宇 彭婕 赵培泉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 观察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临床检查确诊并行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的连续单纯RRD患者76例7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1例42只眼... 目的 观察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临床检查确诊并行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的连续单纯RRD患者76例7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1例42只眼,女性35例36只眼。平均年龄(33.90±15.60)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三面镜、B型超声、超声生物显微镜、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logMAR BCVA为0.88±0.88。均行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经结膜定位裂孔后,在裂孔相应位置做5~6 mm的放射状结膜切口;冷冻后,小儿开睑器撑开结膜切口,1~2 针固定小的硅海绵或硅胶。观察手术后1周,1、3、6个月患眼BCVA、眼压、泪膜稳定性、结膜外观恢复及视网膜复位情况。 结果 手术后1周,78只眼中,视网膜复位77只眼,占98.7%;改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只眼,占1.3%。患眼logMAR BCVA为0.44±0.41;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2,P<0.01)。手术中发生结膜切口撕裂1只眼。穿刺放液时发生视网膜下出血5只眼。其中,手术后3、6个月时视网膜下出血吸收分别为2、3只眼。手术后1周有视网膜下积液10只眼;6个月时完全吸收。手术后1周时,泪膜稳定性恢复至手术前水平;1个月时,结膜切口愈合。未发现巩膜穿孔、植入物排斥、复视或感染等其他手术并发症。 结论 在不影响视网膜复位率的前提下,经结膜切口行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减小损伤,可有效治疗单纯RRD;最大限度地保留结膜完整性,泪膜稳定性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方法 视网膜脱离/外科学
原文传递
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巩膜加压手术和外路显微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登忠 郑卫国 +1 位作者 蒋克非 李万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8-559,共2页
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巩膜加压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RRD),可观察和控制视网膜冷凝反应,视网膜复位率高,但学习曲线长而使其在临床普及中受限.外路显微手术所见为正像,操作简便易学,为RRD的治疗提供了又一新的途径[1].因此,我们... 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巩膜加压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RRD),可观察和控制视网膜冷凝反应,视网膜复位率高,但学习曲线长而使其在临床普及中受限.外路显微手术所见为正像,操作简便易学,为RRD的治疗提供了又一新的途径[1].因此,我们运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巩膜加压手术和外路显微手术治疗了一组RRD患者,比较其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外科学 巩膜/方法 显微外科手/方法
原文传递
福莱导尿管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帅开地 惠颖 +3 位作者 王志安 侯俭 董首丽 丁凤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0-561,共2页
封闭视网膜裂孔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关键,硅胶块或硅胶海绵顶压裂孔是目前基本手术方式.但此手术方式手术中需做巩膜缝线,有缝穿球壁的风险,并且硅胶块或硅胶海绵长期留置增加了感染及复视的发生机率.另外,由于外加压物的存在可产... 封闭视网膜裂孔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关键,硅胶块或硅胶海绵顶压裂孔是目前基本手术方式.但此手术方式手术中需做巩膜缝线,有缝穿球壁的风险,并且硅胶块或硅胶海绵长期留置增加了感染及复视的发生机率.另外,由于外加压物的存在可产生周围瘢痕增生等异物反应,如果局部加压过紧,可致巩膜变薄,组织缺血等.鉴于这些问题,Kressing和Lincoff[2]曾将暂时性Lincoff-Kressing球囊应用于视网膜脱离外加压手术中,但因其价格昂贵,临床难以普及.为此,我们分别采用福莱导尿管(Foley导尿管)的水囊与硅胶块或硅胶海绵顶压视网膜裂孔,对比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外科学 巩膜/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